天天看點

項立剛被“打臉”了?台積電尚未擠壓中芯國際,擴産計劃就被叫停

作者:李霞客

自台積電放出“擴建南京28nm晶圓代工廠”的風聲之後,網上關于“該不該放行”的讨論,便從未停止過。認證為“通信行業觀察家”的項立剛,是最早提出反對意見的人之一,他認為“台積電的擴産計劃,會擠壓中芯國際等廠商的生存空間”。一石激起千層浪,有人高度認同,也有不少人寫長文批評項立剛的觀點。雙方各執一詞,誰也不服誰,讨論的問題越來越細,加入讨論的人也越來越多。

項立剛被“打臉”了?台積電尚未擠壓中芯國際,擴産計劃就被叫停

調侃截圖

就這樣,時間來到了6月21日,新智元爆料“台積電的南京擴産被第三方叫停”。同一天,持反對意見的項立剛,也就此消息表态“台積電尚且不能實作技術自主,更是說明我們應該靠自己”。結果網友不買賬了,在評論區調侃道“現在不用争了,反對南京擴産計劃的朋友們,你們赢了”。言下之意就是,對手的行為已經說明了一切,台積電擴建28nm代工廠,更符合我們的利益。

項立剛被“打臉”了?台積電尚未擠壓中芯國際,擴産計劃就被叫停

項立剛表态

乍一看,好像确實是這麼一回事,專家項立剛被“打臉”了。然而實際上呢,這兩件事是不相幹的,怪項立剛更是不講道理。首先、我們不妨假定項立剛的觀點是錯誤的,現在叫停擴産事宜的人是第三方,項立剛能否影響第三方的看法?答案顯而易見,這個“怪”字并不成立。事實上,哪怕台積電釋出公告,說自己不幹了,筆者也不會覺得跟這位評論員有關。開什麼玩笑,上百億的商業投資,幾句評論都受不了?

項立剛被“打臉”了?台積電尚未擠壓中芯國際,擴産計劃就被叫停

台積電

其次、既然第三方具有足夠的獨立思考能力,那麼我們能否因為對手反對,而認為自己應該支援呢?答案是否定的。立場不同,考量因素也會不同,未必不能做出相同的反應。在第三方的眼中,主要沖突是台積電意圖把一碗水端平,必須從萌芽處扼殺。在項立剛眼中,台積電的28nm工藝,屬于我們的已有技術,應該警惕。既然大家考慮的東西都不一樣,如何能說項立剛的觀點錯了呢?

項立剛被“打臉”了?台積電尚未擠壓中芯國際,擴産計劃就被叫停

英特爾

最後、無論項立剛的觀點是否正确,筆者都不否定,質疑所帶來的積極意義。大家想一想,英特爾止步于14nm,為什麼最受歡迎的,卻是台積電的5nm工廠呢?原因是,因為台積電的建廠具有兩面性,第三方需要衡量自己的風險和收益。決定半導體密度的,除了半導體間距(5nm),還有半導體大小。在英特爾的規劃裡,7nm工藝晶片的半導體密度,能夠達到2.37億個/平方毫米,遠超台積電的5nm水準。

項立剛被“打臉”了?台積電尚未擠壓中芯國際,擴産計劃就被叫停

中芯國際

這意味着,如果台積電帶來的不是5nm,那麼他們培養的人才,對英特爾就沒有太大的價值。還不如自己代工,多賺點錢,慢慢研發。反推14nm良品率已經看齊台積電的中芯國際,也是一樣的道理。是以,即便站在“台積電示好”的角度,去看南京擴産計劃,台積電也是一碗水沒端平。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有所反應。而項立剛的反對意見,就有讓台積電思考“是否應該下重注”的積極意義。

項立剛被“打臉”了?台積電尚未擠壓中芯國際,擴産計劃就被叫停

項立剛

小結:面對台積電的南京擴産計劃,我們既要警惕自己“以小人之腹度君子之心”,也不能“一味地形而上,窮大方”。在《中國內建電路産業人才白皮書(2019-2020)》上,寫得明明白白,我們自己也缺人。截止至2019年年末,從業人員僅51.19萬人,同比增長11.4%。然而官方預估2022年,需求量将會達到74.4萬人。台積電要來,我們當然歡迎。先進工藝受裝置和材料限制,我們也體諒,但道理總得理清楚吧。(李雙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