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1日至24日,湖南國際綠色發展博覽會在長沙舉行。
紅網時刻記者 潘錦 長沙報道
中部地區“6+3”循環經濟協會合作聯盟的成立,無疑成為今年湖南綠博會上的閃亮一筆。
從“崛起”邁入“高品質發展”,中部地區加快綠色轉型迫在眉睫。近年來,長江中遊城市群在交通互聯、市場融通等領域不斷重新整理合作共赢新紀錄。與此同時,借鑒滬、深等地經濟發展的先進經驗,無異于如虎添翼。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部地區“6+3”循環經濟協會合作聯盟應運而生。10月23日,中部地區“6+3”循環經濟協會的相關負責人坐到了一起,圍繞綠色發展,共同謀劃未來。
這裡的“6”是指湖南省循環經濟研究會、山西省循環經濟促進會、河南省循環經濟與節能協會、安徽省循環經濟研究會、湖北省資源綜合利用協會、江西省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3”是指上海市循環經濟協會、深圳市循環經濟協會、浙江綠色産業發展促進會。
從全局來看,中部地區的高品質發展,對于打造南北呼應、東西交融的區域發展新格局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中部地區不僅具有重要的區位優勢、文化優勢,更具有資源要素豐富、市場潛力巨大等比較優勢。另一方面,目前我國産業轉型更新正處于“騰籠換鳥”的關鍵時期,加快部分産業從東部地區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對于促進我國産業結構轉型更新意義重大。
“在‘雙碳’目标下,加快綠色轉型是未來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内容。”湖南省循環經濟研究會執行會長周儆表示,在高品質發展過程中,中部地區要跨越傳統的發展思路和發展模式,各省需要在各領域加強聯結,發揮自身優勢。而與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地區省份相比,湖南需要引進其先進技術、理念與資源。
此次建立的中部地區“6+3”循環經濟協會合作聯盟,就是為了整合資源要素,共享資訊,加強聯系互動,以發展循環經濟為抓手,共同推動中部地區高品質發展。那麼,如何才能發揮6+3>9的作用?記者采訪了部分聯盟省份的循環經濟協會相關負責人。
中部地區“6+3”循環經濟協會的相關負責人圍繞綠色發展,共同謀劃未來。
山西是能源大省,煤炭資源豐富,在循環經濟技術和工藝等方面,頗有研究。在山西省循環經濟促進會會長劉波看來,循環經濟其實包括資源的減量、資源的高效利用、資源的再利用3個層次。但很多人覺得,循環經濟就隻是資源的減量。
“此次合作聯盟成立後,各省的技術項目可以互相借鑒、學習、推廣,并促進各省循環經濟社會組織向更高的台階發展,有利于在碳達峰、碳中和方面探索一些新的發展路徑。”劉波說,通過這個聯盟,也可以把目前、今後各省循環經濟發展的一些軟肋、缺陷予以互補,推動中部地區齊頭并進。
劉波舉例說,湖南在塑膠回收利用方面領先全國,但其他省份在這方面就比較滞後,就可以通過合作聯盟彌補不足。循環經濟是圍繞資源的一個話題,聯盟各省可以通過共同探索,争取在省級甚至國家層面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議,做出一些研究成果并被采納。
上海市循環經濟協會會長陳臻表示,合作聯盟的成立對中部地區的産業協同、資源共享、技術交流非常有益。但以廢棄物的處置利用為例,省際合作有一個合理半徑,是以上海或者說東部地區與中部地區今後在循環經濟這方面的合作,可能更多聚焦于技術、理念、模式或者治理方案方面。
“當然,上海如果有一些好的技術裝備,包括一些資本能夠到中部地區來投資合作,形成一種新的産業模式或項目,這對中部地區的循環經濟發展是很有幫助的。”陳臻說,各地要立足于自身的資源和區位特點,把自身優勢發揮出來,互通互補,共同推進。
在陳臻看來,無論是“6+3”還是“6+5”,甚至今後更多的省份加盟,關鍵在于頂層設計,在于聯盟團隊的參與度和經濟支撐,再加上積極的工作态度與奉獻精神,才能可持續發展。讓需要資源的能得到資源,需要人才的能得到人才,快速比對,緊密協同,這個才是最重要的。
“中部6省與3個發達地區合作聯盟搭建平台,主要是給大家一個互相溝通交流聯系的機會。”安徽省循環經濟研究會副會長陳金勝坦言,通過大家協商,合作聯盟準備成立輪值主席。今後将以活動為媒,各省之間多溝通、多交流,多協作,互通有無,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大家的熱情都很高,行動很迅速,相信将來的合作一定會很好地開展下去。
此次合作聯盟,是一個良好開端,也是一個新的起點。6+3,不是簡單相加,而是深度相融。通過強強聯手,一定會發揮6+3>9的作用 ,成為一張綠色發展的靓麗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