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開會的場所距離成都和眉山接壤的地方很近,附近建設項目現場如火如荼,在這裡能夠真切感受到成德眉資同城化的氛圍。”9月24日下午3點,天府新區興隆湖畔的四川省推進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上司小組辦公室入口處,來自成都、德陽、眉山、資陽四地的相關區(市)縣上司在互相緻意時,不少人發出上述感慨。
今日,成德眉資交界地帶融合發展首批精品示範點“回頭看”現場評審會在成都舉行。八個交界地帶融合發展典型項目現場“打擂”,參會嘉賓逐一打分,決出名次,形成比學趕超、互促互進氛圍。最終,彭州市與什邡市共建的彭什川芎現代農業園區憑借95.6分的成績位列第一。

會議現場
交界地帶如何融合發展?
産業、生态、服務成為發力點
一進會場,每個參會嘉賓的座位上都擺放了一份成德眉資交界地帶融合發展首批精品示範點“回頭看”現場評審會資料彙編,介紹了八個典型交界地帶融合發展近況。紅星新聞記者現場梳理發現,産業、生态和服務成為成德眉資交界地帶融合發展的一組“關鍵詞”。
在打造特色産業方面,成德眉資交界地帶融合發展正在結出碩果。處于成都市和德陽市接壤的彭什川芎現代農業園區覆寫彭州市、什邡市兩市5個鎮、12個村,該園區以敖平鎮、馬井鎮為核心區域,常年開展川芎道地藥材種植。截至目前,園區川芎聯片種植面積達到10萬畝、輻射帶動面積超20萬畝,2020年川芎藥材年産量近3萬噸、年産值近8億元,全國市場占有率達到75%以上。同樣深耕特色産業,金堂縣和中江縣聯合打造金中燈籠産業融合發展示範園,以燈籠設計制造、物流、銷售全産業鍊為主,相關喜慶産品産業鍊為輔,推進産業縱深發展。
與此同時,成德眉資各交界地帶在融合發展過程中還注重生态保護。成眉新區産城融合發展示範點位于成都東部新區董家埂鎮、眉山天府新區(眉東新城)貴平鎮交界地帶,雙方通過簽訂《三岔湖流域聯防聯控聯治合作架構協定》,建立了環境治理會商機制、資訊共享機制、協同治理機制、互相檢查機制和應急處理機制。
軟實力提升正成為四市交界地帶融合發展的主要内容,相關融合發展點位交出了公共服務“成績單”。以青廣教育城融合發展示範點為例,兩地簽訂審批服務事項跨區域通辦協定,現已開通三批青廣政務服務跨區域通辦事項,兩地通辦事項已達270餘項。蒲丹都市現代農業融合發展示範區,雙方簽署政務服務“跨區域通辦”戰略合作協定,将分類梳理的74項“跨區域通辦”事項作為首批事項對外進行公布,提升公共服務水準。
四個名額成評分項
下一步融合發展如何“出招”?
在參與“打擂”的成德眉資交界地帶融合發展首批精品示範點中,有以鄉鎮(街道)為單元實施的示範項目,也有以村(社群)為單元實施的示範項目。具體來看,這八個項目涵蓋了三次産業,主要來自農旅融合、産城融合、現代農業等領域。
此次評審會采取現場打分形式,評分次元包括“建設成效”、“推進舉措”、“創新做法”、“下一步打算”等四個方面,每位代表發言時間不超過八分鐘,滿分為100分。在評審環節,來自八個典型案例所在地的參會代表逐一發言,通過播放幻燈片介紹融合發展的經驗舉措。
待每一位發言代表案例介紹完畢後,來自省委改革辦、省發改委、省自然資源廳、省農業農村廳的評委當即對每個交界地帶融合發展精品示範點進行打分,八個典型案例讓現場評委連連點贊。而在點贊之餘,評委們也提出了針對性的建議。
從産業類型、發展模式、體制機制等層面看,在推進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過程中,一些區(市)縣在交界地帶探索融合發展過程中走出了一條契合自身發展的道路。聚焦當地特色産業,延伸産業鍊條成為成德眉資交界地帶融合發展的一個思路。
“從長遠看,發展導向要注重示範性和引領性,要明白融合發展的目标導向和結果導向是什麼,要探索怎麼去破解經濟區與行政區适度分離的難題;在改革創新過程中,是全省層面創新還是全國層面創新?是否能夠推出一些可複制可推廣的經驗舉措?另外,發展過程中會面臨一些難題,如何妥善處理市場風險?”作為現場評委之一,省委改革辦秘書處處長劉軍給成德眉資交界地帶融合發展進行了支招,在他看來,實作持續性穩健發展,要處理好發展導向、改革創新和風險控制之間的關系。
“在交界地帶融合發展過程中,合作地區有關部門首先要做好整體規劃,其次,要形成務實可行的實施方案,還要善于整合各方資源。”省農業農村廳發展規劃與農業園區處處長徐勇就交界地帶特色農業發展提出建議,他舉了彭什川芎現代農業産業園區的例子,“川芎産業發展不僅僅是經濟部門的事,還需要與國家中醫藥部門建立協同溝通機制,争取相關政策扶持,這樣才能發展壯大。”
紅星新聞記者 葉燕 實習記者 宋嘉問
編輯 譚王雨
(下載下傳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