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尋根問祖——百家姓之“曹”姓曹的名義曹姓起源 曹姓分布曹姓血型 曹姓名人曹姓傳統文化

曹姓是中國人口最多的第三十位大姓,中原和蘇魯地區是曹姓比較興旺的地區。當今曹姓大約占了全國人口的0.6%,總人口大約在791萬。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曹的名義</h1>

尋根問祖——百家姓之“曹”姓曹的名義曹姓起源 曹姓分布曹姓血型 曹姓名人曹姓傳統文化

古代訴訟的原告和被告稱為兩曹,走上法庭的當事人之一是曹的本義。在甲骨文中,曹字像兩個當事人,即原告和被告相對狀,下部是曰,表示用言詞辯論的含義。古人定義曹為言詞理獄也。曹的引申有類、組、群之意,古代分科辦事的官署或部門也自然稱為曹了。

金文的曹字還有一種字型為女部加棗,分明表示與棗有關系。最古老的曹地一定是盛産野棗的地方,以采棗為重要食物來源的原始群體,自然很重視棗的收成,把棗當作氏族的圖騰。原始的曹字是由上部長滿果實的樹枝狀形,下加口字,正表示人們等待棗樹上的棗成熟後可以食用。也有下加日字,表示把棗打下樹後需要日曬,待棗變成暗紅色後,方變成甜,滋味甘美。曹人所居住過的地方稱曹地,建立城堡稱曹邑,最終發展為國和姓。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曹姓起源</h1>

尋根問祖——百家姓之“曹”姓曹的名義曹姓起源 曹姓分布曹姓血型 曹姓名人曹姓傳統文化

曹氏始祖——曹叔振铎

曹姓的起源與演變主要有二:

一、出自黃帝之裔高陽氏颛顼之後

颛顼後裔祝融氏吳回,吳回之子陸終第五子安,曹姓。曹部落起始居于陝西周至的曹地,因曹地盛産棗子,部落又把棗作為重要食物的來源,是以奉棗為氏族的圖騰,棗是曹的原始氏族的徽記,後成為姓,曹部落最終發展成為國家。後來曹人東遷河南靈寶東的曹陽,舜、夏至商初,曹人一直居于曹陽,曹與夏為同族,商滅夏後,曹與商對抗,成為方國,稱曹方。商朝初,曹方遭商的征伐,曹人東遷河南滑縣東的漕邑。商王盤庚遷都殷,史稱殷商,殷即今河南安陽。因漕邑近商的都城,曹人被迫東遷于山東定陶。商末國滅,子孫以國為氏。陸終後裔的曹氏曆史至少有3100年。

據說,商滅曹後,一支曹人南下,越過台灣海峽,進入台灣,成為今台灣山胞中曹部落的先民。居于河南西部靈寶的曹人,商初遭讨伐後,其中一支經河西走廊西遷新疆,在甘肅祁連山之北建立了戰國時的“昭武九姓”之一曹國。漢初,因匈奴的壓迫,被迫西遷中亞,在阿姆河一帶再建曹國,與中亞人混居,形成隋唐時期西域著名的昭武九姓之一。

二、出自姬姓

周武王滅商後,封其少弟叔振铎于曹,伯爵,建都陶邱,即今山東定陶縣北。到戰國後期,公元前487年宋景公滅了姬姓曹國,子孫遂以國為氏。姬姓曹氏的曆史也有3000多年。普遍使用曹姓是在曹國滅亡以後,這也有2400多年的曆史。

外族基因融入

戰國以後彭人四散,移民中與東南的山越族、鄂湘西部的巴人等南部土著混居,彭人先融入進當地的民族中,成為土著諸姓之一。西南少數民族的彭姓也絕大多數為彭人的支裔融入而成的,以後又同化成為當地的漢民,是以當代長江中下遊的川鄂湘贛四省的漢族中多彭姓,與這段彭姓的移民和融合有關。是以,我國的彭姓同其他姓氏一樣,不斷與其他民族交流,互有基因的流動。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 曹姓分布</h1>

尋根問祖——百家姓之“曹”姓曹的名義曹姓起源 曹姓分布曹姓血型 曹姓名人曹姓傳統文化

曹姓分布頻率圖

當代曹姓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南、江蘇、山東、湖南四省,大約占全國曹姓總人口的34.1%。其次分布于河北、安徽、四川、湖北、陝西,五省又集中了曹姓人口的27.7%。河南為曹姓第一大省,大約占全國曹姓總人口的9.5%,江蘇緊随其後,為9.4%。全國重新形成了豫魯冀、皖蘇和湘鄂川三塊曹姓高密度聚居區。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曹姓血型</h1>

尋根問祖——百家姓之“曹”姓曹的名義曹姓起源 曹姓分布曹姓血型 曹姓名人曹姓傳統文化

曹姓人群的血型分布總的是:

O型占32.1%,A型占28.3 %,B型占30.2%,AB型占9.4%。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 曹姓名人</h1>

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小字阿瞞,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和詩人,曹魏政權的締造者。他曾鎮壓黃巾起義,讨伐董卓,挾天子以令諸侯,基本統一中國北方地區,先後官至東郡太守、兖州牧、丞相,爵至魏王。220年3月15日,曹操病逝于洛陽,谥号武,後追尊為武皇帝,廟号太祖。

曹植

曹植(192年—232年),字子建,是曹操與武宣卞皇後所生第三子,三國時期著名文學家,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與集大成者。曹植在世子之争中不敵曹丕,遂不得曹操重用,但其在詩與散文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著有《洛神賦》《白馬篇》等,與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文學批評家鐘嵘也在《詩品》中把他列為品第最高的詩人。

曹雪芹

曹雪芹(名沾,約1715年—約1763年),字夢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的作者。早年在南京江甯織造府過着富足纨绔的生活。雍正六年(1728年),曹家因虧空獲罪被抄家,随家人遷回北京,靠賣字畫和朋友救濟為生。曹雪芹素性放達,愛好廣泛,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創作出極具思想性、藝術性的偉大作品——《紅樓夢》。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曹姓傳統文化</h1>

郡望和堂号:曹姓的郡望主要有谯國、彭城、高平、巨野、金鄉、亭山、東海、陳留、清河、巨鹿、武威、西平、天水、馮翊、華陰、濟陰等。曹姓的堂号有谯國、清慎、清靖、無為、惇叙、惇睦、餘慶、甯壽、孝友、積慶等。“清靖”堂号也稱“無為”,典出西漢的曹參,曹參在蕭何死後,繼承宰相之位,他一本蕭何時的規矩辦事,史稱“蕭規曹随”。曹參當政時期,省刑法、薄科稅、無為而治。百姓歌頌他“載以清靖,民以甯一”。

曹姓的重要楹聯有五副:

人稱繡虎;自慶接鸾。

繡虎文宗;名麟俊彥。

将台三上;列籍八仙。

谯國家聲遠;雷陽世澤長。

才高七步,陳思王藻麗英華;法守三章,平陽侯忠誠厚樸。

家訓格言:三國時期的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曹操,他不但以善權謀見稱,而且也是一位重德才的嚴父。他常教育諸子應具有仁慈之心、孝順之情,以父子、君臣等倫理綱常要求他們,認為“居家為父子,受事為君臣,動以王法行事”。訓誡諸子要揚己之長,而不要放縱自己的缺點和過失,如在《遺令》中提到:“吾在軍中持法是也,至于小忿怒,大過失,不當效也”之類,并主張節葬等。在曹操的言傳身教下,諸子皆有才能,如長子曹丕以仁政見長,次子曹植以文學見稱,均名載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