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冬天的美食,很多人都會想到荸荠,它的食用口感很是清脆可口,吃起來也十分甘甜,市場價也不是太昂貴。當然,冬筍也是一種應季食材,此時很多農民都會去竹林中采挖竹筍,畢竟它的食用口感比較高,吃起來更為筋道可口。
今年是冬筍的大年,産量相比往年高上不少,是以價格相比也有所下調,但依舊在15-20元每斤。很多人都會購買食用,是以農民也會趁着這個機會去竹林裡采挖,進而賺上一筆零花錢。

不過采挖冬筍的老農都知道,冬筍的生長并不容易,一旦碰上那些害蟲,生長就會受影響,還會造成減産的現象,是以農民對其很是痛恨。而這些竹蟲主要是以竹纖維為食,因攝入的營養比較高,是以竹蟲自身的營養成分也很高,我們就來看看這些竹蟲。
<h1>一、特性</h1>
竹蟲喜歡啃噬那些幼嫩的竹筍,一般20天裡就可從米粒般大小長到手指頭這般大小,它也會寄生在竹筒裡,從竹尖開始逐漸向下啃噬,之後再藏匿于根部。
它的身長可在3cm左右,身體呈現出紡錘形,看上去滾圓滾圓,嘴巴為黑色,其實它是螟的幼蟲,通體呈現白色,外觀如同蟲草一般,雌蟲一次可産上20-50粒卵,孵化2-5天後就可變為幼蟲,每年5月份就會出來危害竹子,以吸取竹液為主,次年6月就會以成蟲的方式飛出去。
竹蟲一般在浙江、四川、江蘇、廣西等地存在,對竹林的危害非常大,想要治理那就需要将受害的竹子砍掉,并用上火将枝條燒掉才行,當然也可用上化學劑品進行防治,但如果用上農藥治理,那就會造成農藥殘留,以至于冬筍的食用危害增加,可以說整治竹蟲的難度還是很大的,其實食用治理的方式更好一些,将害蟲變成美食。
<h1>二、價值</h1>
竹蟲長得真的讓人沒有食欲,看着想吐。但是,竹蟲中的蛋白質成分比較高,也有着十多種氨基酸成分,在養胃健脾上的功效更多,備受人們的歡迎和喜愛,在很早前就被人捕捉食用。據研究發現,竹蟲中的蛋白質成分為30-40%,氨基酸成分為29.90%,粗脂肪為60.42%,不飽和脂肪酸成分為55.9%,它的營養成分比較豐富,油炸後吃起來更為脆爽,味道很是美味自然,配上小酒吃起來更爽。
竹蟲的食用方式也很多,不過最主要的就是直接油炸,先用上70℃的熱水燙死,再進行控水,之後倒入油,炸上3分鐘即可,等深黃色時即可撈出裝盤。
可别小瞧了竹蟲,它的價值可是攀比蜂蛹,随着土地的開發,竹林越來越少,竹蟲的量也在減少,是以它也賣出了120元每斤,很多商販來到農村高價收購竹蟲。不過竹蟲并非所有時間段都能品嘗食用,通常是10月到第二年2月這段時間食用口感更好,也就是說如果這個季節不去吃竹蟲,那就需要錯過一年。
目前竹蟲主要是在南方備受歡迎,反而在北方很少見到,吃竹蟲的人,你們咋吃得下呢?大家吃過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