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息居飲食譜系列之——山藥
平時經常有家長朋友問我,“我家小孩老是感冒生病、不愛吃飯、臉色發黃,有什麼可以補一下嗎?”,我總是不厭其煩的推薦多吃山藥,比如山藥粥等,山藥真的有這麼神奇嗎,今天就讓我們跟着王士雄和張錫純兩位老先生來學習一下山藥都有些什麼妙用吧。

《随息居飲食譜》中名山藥為薯蓣,原文闡述如下:“甘平。煎食補脾腎, 調二便, 強筋骨, 豐肌體, 辟霧露, 清虛熱。既可充糧, 亦堪入馔。不勞灌溉, 廣種為宜。子名零馀子, 功用相同。腫脹、氣滞諸病均忌。噤口痢, 山藥半生半炒,研末, 米飲下二錢。諸腫毒, 山藥搗爛塗, 即散”。
簡單來說,王士雄老先生認為,山藥味甘性平,有補脾腎、調和大小便、強健筋骨、肌體、清虛熱等功效;同時可以當糧食、菜肴;山藥藤上結的子,叫零馀子,我們現在叫做山藥豆,功效和山藥相同。但是呢,山藥性偏補益,是以氣滞、食積、脹氣等病證是不宜食用的。
下面我們再看一下中醫界對山藥十分推崇的醫家張錫純老先生對山藥的論述:
山藥∶色白入肺,味甘歸脾,液濃益腎。能滋潤血脈,固攝氣化,甯嗽定喘,強志育神,性平可以常服多服。宜用生者煮汁飲之,不可炒用,以其含蛋白質甚多,炒之則其蛋白質焦枯,服之無效。若作丸散,可軋細蒸熟用之。
總的來說,張老先生認為山藥可以通補肺、脾、腎三髒,可以滋潤血脈,固攝肺、腎氣,是以就可以起到止咳定喘、強志養神的作用,性平和可以常常食用。而且張老先生主張山藥要生用,煮湯服用效果最佳,不應該炒糊了,效果會打折扣。如果入丸散藥,就得幹山藥碾細後再蒸熟入藥。
附上張錫純老先生關于山藥的神效醫案一則供大家欣賞:
【附案】萬××之母,自三十餘歲時,即患痰喘咳嗽,曆三十年百藥不效,且年愈高,病亦愈進,至一九二一年春,又添發燒、咽幹、頭汗出、食不下等證。延醫診視,雲是痰盛有火,與人參清肺東加生地、丹皮等味,非特無效,反發熱如火,更添洩瀉,有不可終日之勢。後忽見《衷中參西錄》一味薯蓣飲,遂用生懷山藥四兩,加玄參三錢,煎湯一大碗,分數次徐徐溫服,一劑即見效,至三劑病愈強半,遂改用生懷山藥細末一兩,煮作粥服之,日兩次,間用開胃藥,旬餘而安,宿病亦大見輕,大約久服宿病亦可除根。又∶萬××妻,大便洩瀉數年不愈,亦服山藥粥而愈。
最後,我們來講講不同山藥它們的差別,中醫藥界把道地的山藥藥材叫做“懷山藥”,“懷”通常指的是現在河南焦作一帶,并不是淮山藥,作為普通菜肴和食物來說,各種山藥都是可以食用的,都有一定的功用,但如果能選河南出産的鐵棍山藥當然是最好不過了。
上圖就是市面上常見山藥的不同截面 ,其中以垆土鐵棍山藥效果最好,就做菜食用來說菜山藥最為爽脆,而鐵棍山藥蒸熟後非常軟糯香甜。大家平時可以根據個人的不同需求,選用不同的山藥食用。
又有很多家長反映說,他們家孩子都不愛吃山藥,那我就想說這就需要各位爸爸媽媽們開動腦筋發揮聰明才智了,山藥可以做成各種各樣的食物,可以是主食,也可以是菜品,甚至是零食、點心。
比如:山藥粥
比如:山藥排骨湯
比如:山藥發糕
再比如:素蒸山藥
…………
好的,今天就講到這,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喜歡中醫、養生請加關注、點贊、分享,有什麼觀點可以在評論區留言跟大家分享交流,感恩遇見![作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