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天,在廣州是不存在的
但是有一樣關于秋天的東西則一定存在
那就是——秋乏
此外,近日除了太陽依然那麼毒辣
風也變得大了(又熱有幹燥的風)
讓人感覺又困有幹燥
是以,此時我們就很需要多喝些
秋季滋補靓湯,潤潤我們疲憊的身體
下面,送你們30個溫潤滋補湯水秘方
媽友們趕緊學起來吧!
木瓜花生煲生魚湯
原料:木瓜、紅棗、豬展肉、生魚、花生仁、姜片
做法:
1、木瓜削皮剖開,去籽,切塊;
2、豬展肉洗淨切大塊;紅棗洗淨拍扁去核;花生洗淨,稍浸泡15分鐘;
3、洗淨宰好的生魚,起油鍋,下生魚和姜片小火煎至兩面微黃;
4、煮沸清水,放入煎好的生魚和其他材料,武火煮20分鐘,轉文火煲一個半小時,下鹽調味即可食用。
椰子煲竹絲雞
原料:宰淨竹絲雞(為免湯油膩可去雞皮,尾部、髒雜)、椰子、姜片
做法
1、竹絲雞用沸水飛過,椰子肉切成約4厘米小塊。
2、将以上材料洗淨後放進瓦褒内,注入開水2.5升,(椰子水也一起放入),文火煲約2小時,下鹽調味即可。
石斛花旗參靈芝煲烏雞
原料:烏雞、石斛 、花旗參片 、靈芝、 蜜棗、姜片
1、将烏雞内髒去除,雞頭切掉不用。
2、洗淨後放入湯煲中,一次性加入2000ml清水,大火煮開後,用勺子撇去浮沫。
3、姜去皮切成片。将姜片,石斛,花旗參片,靈芝和蜜棗,倒入湯煲中,蓋上蓋子,調成小火煲至2個小時。
4、喝前,調入鹽調味即可。
佛手瓜煲豬蹍
原料:佛手瓜(去核,每個切成8份,去皮)、豬蹍,南杏,北杏、蜜棗
1、先将豬蹍出水(煲10分鐘左右), 用冷水洗淨。
2、将所有材料放入煲内, 加水到材料2倍半多的為止;
3、 蓋上蓋, 大火燒開, 繼續煮5分鐘, 轉中火, 煲1個半小時, 加鹽調味即可。
桂圓淮杞羊肉湯
原料:枸杞、淮山、羊肉、桂圓、紅棗、生姜
1、将桂圓、杞子、淮山、紅棗洗淨;羊肉切塊飛水。
2、将羊肉放進瓦褒内,加桂圓、杞子、淮山、紅棗,注入清水,武火煮沸後再改用文火煲3小時,下鹽調味即可食用。
冬瓜薏米煲水鴨
原料:冬瓜、薏米、水鴨、姜蔥、糖、胡椒粉
1、将水鴨斬件汆水,薏米洗淨,冬瓜切塊,姜切片待用。
2、将淨鍋上火,放入水鴨、姜片、薏米,大火燒開轉中火煲30分鐘再放入冬瓜煲20分鐘調味即成。
闆栗玉米脊骨湯
原料:脊骨、闆栗、甜玉米、陳皮、老姜
1、甜玉米洗淨切成小段,老姜洗淨切片;
2、闆栗用刀在殼面上劃一道口子,放入滾水中浸泡約5分鐘,撈出趁熱去殼;
3、脊骨洗淨,放入鍋中焯燙片刻去掉血水;
4、沙煲中放入脊骨、闆栗、甜玉米、陳皮和姜片,倒入足量清水沒過食材,大火燒開後轉小火慢炖1個半小時,喝的時候加鹽調味即可。
霸王花羅漢果清心潤肺湯
材料:霸王花、排骨、羅漢果、玉竹、扁豆、杏仁、紅棗
1、先将湯料洗淨用清水泡約30-60分鐘
2、挑選新鮮排骨約500克,洗淨放入鍋内,加清水至淹蓋排骨,用大火煲至水開後約1.5分鐘,熄火将将排骨撈起。
3、然後将浸泡過的湯料與排骨一同放入湯鍋内,用大火煲30分鐘。
4、再改用小火煲1-2小時後,根據各人喜好加鹽調味即可享用清心潤肺的霸王花羅漢果湯了。
五行蔬菜煲湯
原料:紅蘿蔔,白蘿蔔,牛蒡,幹香菇,白蘿蔔葉
1、将紅、白蘿蔔去頭部帶皮洗淨,切小塊;牛蒡帶皮洗淨切片,備用。
2、幹香菇泡軟瀝幹水分;白蘿蔔葉洗淨切粗片,備用。
3、将作法1、2的所有食材、水和調味料,放入電子鍋内鍋,按下「煮飯」鍵,煮至開關跳起即可。
蓮藕紅棗甜湯
原料:蓮藕(2截,以中間部分為佳)、紅棗、冰糖
1、選新鮮蓮藕,洗幹淨,切片;
2、在鍋中放進蓮藕,水(水淹過蓮藕即可);
3、水沸,改小火繼續煮;
4、煮到25分鐘左右放進紅棗一起煮;
5、再煮15分鐘,關火起鍋。
枸杞雪梨煲湯
原料:枸杞、雪梨3-4個、冰糖
1、将雪梨洗淨去皮,切成小塊。
2、将3大碗水倒入煮鍋,煮沸後加入雪梨塊和枸杞。
3、用小火焖3-5分鐘後加入冰糖,待冰糖完全融化後即可食用。
豆腐魚頭湯
材料:豆腐、魚頭
1、先把魚頭煎好,在煎之前一定要用鹽腌一下
2、準備豆腐和香菜。
3、放在一起煮,要想湯有奶白色,一定要水開以後才放魚。
平菇排骨湯
原料:平菇、排骨、香菜,生姜、蔥,八角
1.排骨洗淨,放入冷水鍋中焯燙去除血沫;
2、撈出後,放入另一鍋清水中,放入生姜一塊、蔥一棵和八角一顆,大火燒開,小火炖煮2個小時,制成排骨湯。
3、平菇洗淨,手撕成絲,熱水焯燙後,撈出控幹水分。生姜洗淨,去皮切絲。香菜洗淨,切小段。
3、取排骨和排骨湯,放入鍋内,燒開,放入平菇絲、姜絲和少許鹽,小火炖煮20分鐘,至平菇軟爛。撒入香菜段和少許香油,即可。
茶樹菇炖排骨湯
原料:排骨、茶樹菇、淮山、黨參、枸杞
1、排骨切大塊。
2、茶樹菇稍洗一下。
3、所有材料一起入鍋加水燒開,文火炖一個多小時加鹽調味就行了。
百合蓮子瘦肉湯
原料:蓮子、百合、瘦肉、姜、枸杞少許
1、瘦肉且薄片、百合洗淨掰成小片;
2、瘦肉片用澱粉、食用油抓勻腌制15分鐘;
3、砂鍋中放入高湯、姜片、去芯蓮子燒開後轉效果煮到蓮子軟、熟;
4、放入瘦肉大火煮5分鐘,加百合再煮2分鐘,撒上枸杞、加鹽調味,關火。
土茯苓綠豆老鴨湯
原料:老鴨、綠豆、土茯苓、姜、陳皮
1、土茯苓洗淨削皮剁大塊,綠豆洗淨提前浸泡,陳皮泡軟去膜,姜切片。老鴨洗淨斬塊狀;
2、鍋燒熱倒少許油放姜片爆香,放鴨塊大火炒;
3、炒至鴨出油盛出鴨,所有放湯煲中倒水;
4、大火煮沸撇去浮沫轉小火煲2小時
香菇豆腐湯
原料:豬肉絲、香菇、豆腐、雞蛋、蔥末、胡椒粉
1、香菇、豆腐分别切絲,豆腐切絲後浸清水;
2、把切的絲分别入沸水鍋裡焯一下;
3、在鍋裡放清水肉絲煮開撇去浮沫;
4、下香菇豆腐略滾;
5、調入調料燒開加水澱粉勾芡轉小火淋雞蛋液放入香料。
清炖牛尾湯
原料:牛尾巴、牛骨、蘿蔔、生姜、枸杞
1、蘿蔔切厚片
2、牛尾洗淨用清水浸泡半天;
3、再将牛尾牛骨生姜皮一起下水鍋中加料酒焯水;
4、煮開後将牛尾和牛骨撈起洗淨放湯煲中加水;
5、炖三小時後下蘿蔔小火炖一小時加枸杞鹽焖10分鐘即可
豬肝蛋湯
原料:豬肝、雞蛋、蔥姜
1、豬肝用水洗淨,泡水30分鐘備用,切成片;
2、雞蛋一個放在碗裡打散;
3、蔥切末,姜切絲;
4、鍋中放水,水開後,放油10克;
5、将雞蛋慢慢地倒入鍋中,攪拌開;
6、放蔥姜、倒豬肝;
7、豬肝變色後,放鹽,關火後悶5分鐘即可起鍋。
山藥烏雞湯
原料:烏雞一隻、山藥、紅棗、姜片。
1、烏骨雞剁小塊,放入滾水汆燙1分鐘後撈出備用。
2、山藥去皮,切滾刀塊,放入滾水汆燙1分鐘後撈出備用。
3、老姜去皮切片;姜頭去頭部切段;枸杞洗淨備用。
4、将作法1∼3的所有食材、水和調味料,放入電子鍋内鍋,按下「煮飯」鍵,煮至開關跳起,掀開鍋蓋撈出姜片、蔥段即可。
海帶豬腳湯
原料:海帶、豬腳、料酒、醬油、蔥
1、豬腳塊在沸水裡焯過;
2、加水和姜塊在砂鍋裡小火-大火-小火的順序炖煮,在大火過程中下海帶;
3、炖到豬腳軟爛起鍋加點鹽和蔥花。
鲫魚豆腐湯
原料:鲫魚,豆腐,黃酒,蔥花、姜片
1、鲫魚讓魚檔從業人員幫忙開膛去除内髒、鱗、腮,回家後洗淨去除鲫魚腹内的黑膜,然後抹幹,用鹽和料酒腌制去腥
2、豆腐切成塊
3、老姜切片,蔥白切段,香菜洗淨切斷
4、提前用姜片擦一下炒鍋防粘,開火将鍋燒熱後放入适量花生油,下鲫魚煎至兩面金黃
5、加入蔥姜
6、倒入約1-1.5升的開水,蓋上鍋蓋大火燒開後繼續大火煲10分鐘至湯色奶白後轉小火煲30分鐘
7、30分鐘後加入豆腐中小火煲10-15分鐘
8、出鍋前5分鐘,調入1勺鹽、1勺白胡椒粉10.出鍋後按喜好撒上香菜即可食用 。
五指毛桃淮山煲瘦肉
原料:五指毛桃、淮山、蜜棗、瘦肉
1.五指毛桃洗淨。
2.淮山洗淨。
3.蜜棗洗淨。
4.瘦肉洗淨後切塊。
5.将五指毛桃、淮山、蜜棗、瘦肉放入電砂煲中,加入1升水煲2小時。
6.加入适量鹽調味即可。
香菇雞湯
原料:整雞,香菇,紅棗,枸杞,姜片
1、香菇30克洗淨,泡入水中至軟;雞腿塊200克洗淨備用;
2、取鍋,放入枸杞30克、雞腿塊、泡開的幹香菇、醬油15克和水800毫升放入高壓鍋起氣五分鐘即可。
金菇花蛤湯
原料:金針菇、花蛤、生姜、豆腐、胡椒粉、薏米
1、金針菇切除根部後洗淨,用鹽水汆燙後撈出備用;
2、生姜洗淨切片;
3、把高湯倒入鍋内,蛤蜊吐淨沙後放入,豆腐切塊,放入同煮,随後加入金針菇及生姜片;
4、待蛤蜊殼張開後,加入精鹽調味,關火,并撒入胡椒粉;
5、将浸泡好的薏米一同放入鍋中加水,水量高于米5cm;
6、大火煮開,轉小火煮至薏米軟爛,稍冷卻後調入蜂蜜即可。
花生排骨湯
原料:排骨,花生、姜、料酒、蔥花
1、排骨焯水,煮開後,加入幾片姜,滴兩匙料酒,撇浮沫,繼續煮10分鐘左右。
2、花生洗淨,放入鍋内,蓋上蓋子,大火煮25分鐘,焖10分鐘;
3、起鍋時候加蔥花,鹽,調味,即可。
瓜仔香菇雞湯
原料:香菇、雞腿塊、花瓜
1、香菇洗淨,泡入水中至軟;雞腿塊洗淨備用;
2、取鍋,放入花瓜、雞腿塊、泡開的幹香菇、醬油和水放入高壓鍋起氣五分鐘即可。
山藥排骨湯
原料:排骨、山藥、芹菜、花椒、胡椒粉、蔥
1、将排骨切成5厘米的條,放入沸水中氽約5分鐘,洗淨,瀝幹水分。
2、取一炒鍋,放入清水、排骨、蔥、姜、酒、芹菜,用中火燒開,轉為小火炖,放入花椒。
3、将山藥皮放入沸水中氽一下,待排骨炖至5成熟時,放入山藥3小時;
4、待排骨酥爛時,揀去蔥、姜芹菜,放入鹽、味精、胡椒粉即可。
蘿蔔排骨湯
原料:白蘿蔔、排骨、姜片,八角,蔥。
1、蘿蔔切成每約三厘米厚片;
2、排骨飛水,即放入沸水中略煮,而後用冷水沖幹淨,以便去油去血水;
3、湯鍋裝水,将排骨冷水下鍋,加姜片八角蔥料酒少許,用高壓鍋煮20分鐘;
4、倒入湯鍋,把浮沫除去,放蘿蔔;5、再20分後放鹽。
秋天時分,最适合進補
媽友們記得多煲點湯補一補啦~
本文來源綜合自:廣州印象、攝圖網、圖蟲、新浪微網誌、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
更多精彩内容,請關注“廣州媽媽網(Gzmama_com)”微信公衆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