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西雙版納:星光、趕擺場夜市覓食,從燒烤和毫崩到椰子凍和舂雞腳

西雙版納:星光、趕擺場夜市覓食,從燒烤和毫崩到椰子凍和舂雞腳

西雙版納 | 告莊西雙景的夜市們

當日遠赴勐景來,安排了早去早回,返程時五點多已在僾尼族餐廳阿卡老寨吃完晚餐,酒店休息片刻後,待霞落星起,出門去夜市尋找第二頓晚饷。

此次版納之旅有點倉促,沒太多時間做研究,翻到的幾篇關于兩個夜市的文章和攻略都很籠統,隻好東拼西湊,邊摸着石頭過河,邊靠着鼻子覓食。

西雙版納:星光、趕擺場夜市覓食,從燒烤和毫崩到椰子凍和舂雞腳

在告莊西雙景穿梭了幾天,對于兩大夜市的格局已有一定了解。星光夜市宛若一條大川,兩側攤位連連,攤位後面則是林立的商鋪;

西雙版納:星光、趕擺場夜市覓食,從燒烤和毫崩到椰子凍和舂雞腳

趕擺場則像一片大海,規模蔚為“東南亞”第一,這浩瀚汪洋中除了依賴眼光及嗅覺,更得仰仗食神與幸運女神的雙重庇佑。

在昨年這版納之旅出發前沒多久,飛了一趟哈爾濱走了一遭師大夜市,回憶起那滿足感滿滿的夜晚,更讓我倆期待西雙版納的夜間獵奇。

西雙版納:星光、趕擺場夜市覓食,從燒烤和毫崩到椰子凍和舂雞腳

西雙版納 | 三姐妹燒烤

先去的星光夜市。

三姐妹燒烤是相對容易定位的,就在星光夜市牌坊下。不過别期待以“三姐妹”作為識别标志,反正當天我們一位也沒見着,服務員姑娘也說因為三姐妹老闆們不在,甚至連舂雞腳都無法提供。

西雙版納:星光、趕擺場夜市覓食,從燒烤和毫崩到椰子凍和舂雞腳

值得慶幸的是其他菜品選擇豐富,不一而足陣容盛大,有種檢閱儀仗隊的興奮,但也有抉擇太艱難的困惑,既可以在廉價烤串的簇擁之下撸個痛快,也可以挑幾樣奢侈一點兒的大菜,慢慢淺酌細品。

西雙版納:星光、趕擺場夜市覓食,從燒烤和毫崩到椰子凍和舂雞腳

▲大菜之一是米幹包牛肉。肉片是一般的鹹香調味,不似普遍的酸辣傣風,但還佐有黃瓜、蘸水、辣椒面,自行按偏好組合,再用米幹裹之。

米幹淨白透徹...除非是幾張同時拿起。擺攤大哥說米幹原料是糯米,難怪容易粘在一起,抽取起來比較費勁。

西雙版納:星光、趕擺場夜市覓食,從燒烤和毫崩到椰子凍和舂雞腳

▲另一大菜是菜包魚,姑娘帶領我倆從陳列出的食材中挑選,看樣子就是竹棍夾住的烤魚,跟了解中的菜包魚不太一樣,但味道好才最重要。

結果是西雙版納幾天嘗到最好味道的烤魚。傣族人村寨附近少不了河流,更不用說水産資源豐裕的瀾滄江,是以魚肴實屬家常,就看哪家烹調得法。

本地最多見的是羅非魚,打理幹淨後劈成兩半并平展地鋪開,撒佐料抹醬料,把魚兩邊重新疊上再夾于竹片之間,然後炭火侍候。

西雙版納:星光、趕擺場夜市覓食,從燒烤和毫崩到椰子凍和舂雞腳

侍應姑娘建議我倆試試豆豉版本,的确刺激程度恰到好處,不算很辣但足夠過瘾。火攻之下豉椒入味十足,把羅非魚本身的土腥變成了香氣。

相比曼飛龍烤雞以及玉罕傣家人套餐的烤魚,這條體積要大好幾碼,但肉質并未是以變老,反倒是濕潤有度,顯然火候精準,生熟間恰好把握在臨界點。

西雙版納:星光、趕擺場夜市覓食,從燒烤和毫崩到椰子凍和舂雞腳
西雙版納:星光、趕擺場夜市覓食,從燒烤和毫崩到椰子凍和舂雞腳

烤後的糯米粑粑切成友善食用的長條狀

▲糯叽叽的糯米粑粑色澤偏深,制作時可能拌入黑糯米甚至黑芝麻,是以嘴裡也非正常純糯米糍粑的味道。

唇齒留香而不粘牙,尤其是剛上桌時格外酥軟,不過放冷之後會明顯硬化。

西雙版納:星光、趕擺場夜市覓食,從燒烤和毫崩到椰子凍和舂雞腳

▲最後是臭臭筍,草草一看還以為是紮成餅狀的筍絲肉糜,但實際上隻有臭臭筍和佐料,繼續沿用香茅捆綁、竹棍固定的方式,置爐上烤熟。

西雙版納:星光、趕擺場夜市覓食,從燒烤和毫崩到椰子凍和舂雞腳

我們的豬鼻子嗅一嗅,襲來馊馊的怪味,像是夏天廚房裡放久的肉,本能來講是不悅的感受。

不過正如臭豆腐、臭鳜魚等“臭字當頭”的另類,或者黴千張、貓山王、藍奶酪等“反人性”的奇葩,聞着有多臭,吃着就多香,唯有突破擋在前頭的臭,方可享受背後蘊藏的香。

西雙版納:星光、趕擺場夜市覓食,從燒烤和毫崩到椰子凍和舂雞腳

三姐妹燒烤無飲料,隻能在别處選購。其中,L的火龍果芒果果汁來自三姐妹後面的攤攤,當面切果,超濃超甜,還能嚼到小坨果肉,假如真遇到極辣菜品,滅火絕對沒問題。

不曉得三姐妹真人長得多美,但她們的食物确實挺美的,讓我倆對昭通小串、石屏和建水烤豆腐等等其他雲南燒烤名将更充滿遐想。

位址:孔雀大道的星光夜市入口牌坊

人均:70(包括飲料)

西雙版納:星光、趕擺場夜市覓食,從燒烤和毫崩到椰子凍和舂雞腳

西雙版納 | 罕滴椰子凍(田大媽椰子凍)

星光夜市第二輪,一家小有名氣的小甜品店。

盡管在三姐妹點的食物不太辣,但仍然比較重味,啤酒與果汁不足以清口,臨急抱佛腳,點評上搜到這家區内排名首位的小吃店,看取名就知道肯定有我們尋找的東西。

從燒烤攤往北走幾分鐘即抵達目的地。小小門面裡沒什麼人,因為顧客都選擇在室外乘涼,我們也在街邊小桌坐下,嘗嘗招牌的甜品。

西雙版納:星光、趕擺場夜市覓食,從燒烤和毫崩到椰子凍和舂雞腳

▲椰子凍的椰味不負衆望,一秒解膩,但并非椰奶類型的椰味,少點椰油濃香,多點椰水芳香。并未明顯察覺香精所帶來的不快,清甜适宜而不齁,正是我們所渴求,隻不過沒啥驚喜。

剛剛一頓燒烤下來有點撐,不然還會試試越南米卷,旁邊一媽媽專門帶着小孩來宵夜,身穿校服的寶娃還邊吃邊做功課,十之八九是當地回頭客。

位址:告莊西雙景景罕寨9棟110室

人均:5

西雙版納:星光、趕擺場夜市覓食,從燒烤和毫崩到椰子凍和舂雞腳

西雙版納 | 趕擺場夜市的毫崩和涼拌攤攤

原文再續,書接上一回。

逛完吃完星光夜市後,前往趕擺場,途經大金塔。大氣磅礴、金碧輝煌,大金塔名副其實。

西雙版納:星光、趕擺場夜市覓食,從燒烤和毫崩到椰子凍和舂雞腳

在區區看來,“大”,不是由于總高66.6米,而是數字的含義,代表着瀾滄江/湄公河連接配接中、緬、老、泰、柬、越六國,與“一帶一路”宏大的大局觀甚為契合。

西雙版納:星光、趕擺場夜市覓食,從燒烤和毫崩到椰子凍和舂雞腳

從大金塔觀看四角的其中一個小塔

西雙版納:星光、趕擺場夜市覓食,從燒烤和毫崩到椰子凍和舂雞腳

“金”,則顯而易見,并且襯以五顔六色的燈光也未覺唐突。不過除了金光璀璨、富麗堂皇,還有高高伫立于佛塔上的衆神,莊重而默默地凝視并保佑着腳下衆生。

西雙版納:星光、趕擺場夜市覓食,從燒烤和毫崩到椰子凍和舂雞腳

塔四周各有四條龍道通往四方,其中南邊的台階下去正是我們目的地。興許得益于大金塔衆神眷顧,趕擺場夜市遊人如織、燈光如星,規模跟大金塔同樣震撼,面積大得誇張,讓人不知該從何開始。

西雙版納:星光、趕擺場夜市覓食,從燒烤和毫崩到椰子凍和舂雞腳

通過背景的大金塔可判斷毫崩阿姨的大概方位

▲亂逛了一圈之後,回到大金塔,終于在階梯往下走的右側的第一排攤位,找到這位身穿紅衣服的阿姨,她賣的是特色傣家薄餅“毫崩”。

西雙版納:星光、趕擺場夜市覓食,從燒烤和毫崩到椰子凍和舂雞腳

可見竹簍上已烤好的毫崩,以及旁邊的炭爐

據悉“毫崩”的漢語意思即“泡餅”,而“泡”應該是指糯米先浸泡再舂細,捏成薄餅後晾曬幹燥,便于貯藏。

食用前亦是老方法“竹夾火烤”,不過聽聞臨滄市耿馬縣的佤族、傣族人習慣用油炸。

西雙版納:星光、趕擺場夜市覓食,從燒烤和毫崩到椰子凍和舂雞腳

半片毫崩

我們的薄餅并非當面現烤,阿姨直接拿現成毫崩裝袋,不過手感微熱,嘴裡也嘎嘣脆。體積真是大得驚人,堪比12寸披薩,去六國水上集市溜達了一趟回來,也隻啃了半片。

西雙版納:星光、趕擺場夜市覓食,從燒烤和毫崩到椰子凍和舂雞腳

最外延的商鋪均是黑漆漆一片,不過繁華水上集市外表猶存

六國水上集市,如同大金塔的66.6米高度同樣寓意一江連六國,亦設有六國的各自區域,可是商家和商品實際雷同,而且距離入口越遠的門面越冷清,多數外圍的商鋪空空如也。

西雙版納:星光、趕擺場夜市覓食,從燒烤和毫崩到椰子凍和舂雞腳

不過招商有多差,景觀全補回。在告莊西雙景“九塔十二寨”的天際線襯托下,夜晚的瀾滄江顯得分外的寂靜悠然,金藍兩色的霓虹燈照耀着仿古木質矮樓,美感與大金塔的五光十色相輔相成。

西雙版納:星光、趕擺場夜市覓食,從燒烤和毫崩到椰子凍和舂雞腳

河面看着很幹淨,無垃圾無浮藻無油污,猶如明淨的鏡子反映的景象格外動人,給水寨倍添好感。

西雙版納:星光、趕擺場夜市覓食,從燒烤和毫崩到椰子凍和舂雞腳

從水上集市回酒店的路上,再遇毫崩阿姨時在她斜對面的“傣家涼拌”攤位嘗了一份雞爪和芒果。

西雙版納:星光、趕擺場夜市覓食,從燒烤和毫崩到椰子凍和舂雞腳

▲制作舂雞腳時,大姐按部就班地把空心菜、香菜、辣椒、鮮檸檬汁與雞腳放入臼内搗爛搗均,其中爪爪的筋骨被舂的碎裂分離。

雖然不至于無骨鳳爪,但吃着仍然友善,無需仔細吮吸。

西雙版納:星光、趕擺場夜市覓食,從燒烤和毫崩到椰子凍和舂雞腳

假如需要仔細吮吸,那可夠嗆了。大姐擔心我們外地人怕辣,是以隻放了一根半小米椒,不過其辣較烈,霸道非常,已經像把火辣得我倆舌頭顫抖,她說自己得用五六根呢。

西雙版納:星光、趕擺場夜市覓食,從燒烤和毫崩到椰子凍和舂雞腳

▲拌芒果以為是甜的,可壓壓火,然而材料是爽口、偏酸的青芒果,配以蚝油、辣椒面、鹽和味精,是以更多的是酸辣鹹。

尤其是這酸非常突出,相比雞腳的烈火,這似利劍,直插腦門,酸得我們五官扭曲。酸辣雙煞,夾擊淩厲,幸好還有半塊毫崩。

酒足飯飽,不知不覺,快十一點了,夜市的攤主們開始收拾了,我倆的夜市之旅也告一段落。

位址:趕擺場夜市接近大金塔西南角的那排

人均:20(兩家合計)

PS: 在我首頁搜搜你感興趣的城市,興許我們去過吃過寫過的,也會合你胃口。L和A持續更新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