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道因為電視劇而火遍全國的小食甜點,本地人卻一直是當早飯吃的有故事的美食甑糕的制作工藝甑糕、鏡糕傻傻分不清楚哪裡的甑糕好吃後記

西安人的早餐,向來都是以碳水為主,形式也都比較統一,不管是胡辣湯還是牛肉餅,或者是時辰包子菜加馍,一大早都能讓人吃的精神飽滿,這些早飯都是西安人所熱愛的。當然也不乏豆腐腦、油茶麻花這樣的“小清新”早點作為調劑。

不過要說把甜品當早飯,全西安人一定會整齊劃一的回答——“甑糕”。

這道因為電視劇而火遍全國的小食甜點,本地人卻一直是當早飯吃的有故事的美食甑糕的制作工藝甑糕、鏡糕傻傻分不清楚哪裡的甑糕好吃後記

這道作為早點的甜食看似簡單其實也大有來頭,一直以來都是街邊小巷裡的代表,之前也從未進過大酒店的菜單,但卻是衆多西安娃從小吃到大的美味,可以說是一份無法割舍的情懷。

到現在西安人都會固執的按自己的叫法來稱呼這道美食,即使在各種百科中這道美食都有着屬于自己的官方叫法:甑糕官方稱之為為“zeng gao”,但西安人卻始終明知故犯的稱呼它為“jing gao”。

<h1 class="pgc-h-arrow-right">有故事的美食</h1>

說道甑糕的曆史也算是源遠流長,而制作甑糕所用的炊具也是大有來頭,甑糕使用一種叫做“甑”的器具制作而成的:

甑是一種底部有小孔,可放置在鍋上蒸食物的古老炊具,古稱“靈寶”,俗名勁子,故而甑糕也叫勁糕。甑在原始社會後期已經産生,到了新石器時代又有了陶甑,商周時期發展為銅甑,以後又變為鐵制,從此,鐵甑這個炊具就世代沿襲,流傳至今。

現在用來制作甑糕的器具也無外乎如此,鐵甑形似圓筒,底部有許多透氣的小孔。

這道因為電視劇而火遍全國的小食甜點,本地人卻一直是當早飯吃的有故事的美食甑糕的制作工藝甑糕、鏡糕傻傻分不清楚哪裡的甑糕好吃後記

因炊具而得名,可見這道美食誕生于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而關于甑糕的來曆也是很久就有記載的:3000多年前西周時期,隻有天子才可以享用的一道宮廷菜“糗餌粉糍”就是甑糕的前身,《周禮•天宮》有“羞笾之食糗餌粉糍”的記載。

“粉糍”是在糯米粉内加入豆沙餡(古時叫豆屑末)蒸成的餅糕。先秦的“粉糍”是在糯米粉中加入豆沙餡蒸成的糕餅,并不放棗,到了唐代才發展成棗米合蒸。唐代,韋巨源宴請中宗皇帝的“燒尾宴”中的“水晶龍鳳糕”和現在的甑糕一脈相承。

自唐宋以來随着烹饪技巧的提高,糕類食品越來越多,既有麥面的,又有米面的,也有豆類和蔬果的。各種糕點也成了普通人家的常備美食,是以在種類區分上也格外細緻,在那時起就從形狀,味道等方面分了數十種之多,且每種糕都有自己的名稱。有的以用料為名,有的以形狀為名,而甑糕則以獨特炊具為名,且因為其制作需耗費大量精力故傳播範圍并不廣泛,隻在關中地區保留并延續至今,這也讓甑糕成了陝西尤其是關中地區獨有的美食。

如今這道美食遍布西安的每個菜市場和早市,小份隻需3元左右就能買到,大家平時也都習以為常,隻是沒想到有一天它會成為陝西美食的代表而“出名”,而關于甑糕的“出名”則離不開之前那部家喻戶曉的熱播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

這道因為電視劇而火遍全國的小食甜點,本地人卻一直是當早飯吃的有故事的美食甑糕的制作工藝甑糕、鏡糕傻傻分不清楚哪裡的甑糕好吃後記

關于這部劇自然不必多說,幾位演員的精湛演技将陝西傳奇女首富周瑩的人生活靈活現的展現給了全國觀衆,而故事的開篇出現的第一道美食就是這不起眼的甑糕,甑糕也成了劇情轉折的關鍵點。劇中的孫俪歡呼雀躍的奔向甑糕的樣子卻像極了西安娃小時候看到甑糕的模樣。因為這部劇,讓更多的人了解到了陝西美食,也讓甑糕趕上了西安作為“網紅”城市的東風一下子成為了網上的“熱門”美食,吸引了衆多“吃貨”前來一探究竟。

當然很多人也都好奇如此美味的小吃是怎麼制作成的呢?看似簡單的甑糕,在做法上卻相當的“不簡單”。

<h1 class="pgc-h-arrow-right">甑糕的制作工藝</h1>

這道因為電視劇而火遍全國的小食甜點,本地人卻一直是當早飯吃的有故事的美食甑糕的制作工藝甑糕、鏡糕傻傻分不清楚哪裡的甑糕好吃後記

論制作工藝,甑糕不但是一門技術活,更是考驗人耐心與毅力的一項大工程。雖然現在市面上賣甑糕的攤販比比皆是,但挑剔的西安吃貨卻對甑糕有着格外嚴格的要求,遇到好吃的甑糕自然會時常光顧,但是遇到料放的不足的或是火候不到家的自然也不會再去光顧,這個過程中淘汰了不少“濫竽充數”的店,也是以讓很多老店也成了人們心中的“美食打卡景點”。

能做好一鍋美味的甑糕,自然對工藝的要求也是格外嚴格,通常的用料是糯米(傳統用的是無錫糯米,也有很多商家用的江米)、大棗、紅豆、葡萄幹。做甑糕的甑有着固定的規格尺寸,按照比例每鍋放糯米10公斤,大棗3公斤,其餘輔料根據情況添加;制作的每一道工序都有嚴格要求,其中一項做不到位都會影響最終的口感和味道,在西安很多做甑糕的師傅都是半夜起來開始制作,為的就是趕大早能把新鮮的熱騰騰的甑糕帶給每位食客。

這道因為電視劇而火遍全國的小食甜點,本地人卻一直是當早飯吃的有故事的美食甑糕的制作工藝甑糕、鏡糕傻傻分不清楚哪裡的甑糕好吃後記

如何判斷一份好的甑糕呢?要把握好這“四關”:

泡米:用清水浸泡糯米,浸一晌将米心泡開,再淘洗數遍,去盡浮沫,瀝幹水分。

裝甑:先放紅棗、葡萄幹,再鋪一層米,随後在同樣的操作一遍,一層比一層多,最後上面再鋪一層紅棗或紅豆收頂。

火候:通常情況下大火蒸約兩小時,再改用慢火蒸五~六小時(這一點極為重要,火候不到或者火候過了則一鍋甑糕就廢了,這也是甑糕制作的嚴格之處)。

加水:一為甑内的棗米加溫水,使棗米交融,二為從放氣口給大口鍋加涼水,使鍋内産生熱氣沖入甑内。

西安甑糕,以回民街甑糕制作的味道為最佳,很多知名的攤販都集中在此地,也有很多名氣很大的店鋪紮根于此,每年吸引成千上萬食客前來光臨。而做甑糕不但要會蒸,還要會鏟,西安人買甑糕會用一次性快餐盒來裝着吃,而賣甑糕的師傅會用專用鏟刀将甑糕裡的棗和米一并鏟入飯盒中,如果你喜歡棗多一些或者豆子多一些可以提出要求,師傅也會根據你的口味做搭配,一份好吃的甑糕紅白相映,色如琥珀,讓人食欲大開。

這道因為電視劇而火遍全國的小食甜點,本地人卻一直是當早飯吃的有故事的美食甑糕的制作工藝甑糕、鏡糕傻傻分不清楚哪裡的甑糕好吃後記

用快餐盒吃甑糕也算是西安的一大特色

上述方法是最為傳統的甑糕制作方法,雖然隻是簡單的幾個步驟,但也能看出來十分講究,制作一鍋好的甑糕,是需要極大地耐心和專注度的,是以在這個制作過程中就淘汰了很多想通過這門手藝賺快錢的人,畢竟在這個“快消費”的時代,很少有人能夠天天都花十幾個小時去專注做一件事,更别提需要大半夜起來去制作一鍋甑糕了。

用傳統方法制作出的甑糕,軟硬适度且色澤鮮潤,吃起來甜而不膩,黏甜适度。而一些投機取巧的攤販則會後期通過加糖來提味,在吃上頗為講究的西安人對于在甑糕上“加料”這件事是極為不認可的,而這一點也可以作為一家甑糕好吃不好吃的評判标準,真正好吃的甑糕甜味是來自于紅豆、大棗、葡萄幹及糯米本身的香味,能傳承下來的食物必定是因為其本身的特點而非在外包裝,這也是人們喜愛它的原因之一。

而甑糕在西安的“親戚”也有很多。

<h1 class="pgc-h-arrow-right">甑糕、鏡糕傻傻分不清楚</h1>

這道因為電視劇而火遍全國的小食甜點,本地人卻一直是當早飯吃的有故事的美食甑糕的制作工藝甑糕、鏡糕傻傻分不清楚哪裡的甑糕好吃後記

所謂鏡糕,和甑糕是不一樣的

很多人看了電視劇後都來西安品嘗這道美食,然而本人在衆多視訊網站中往往會看到一些人拿着不是甑糕的“甑糕”卻誤以為是甑糕(話有點繞口),在此也給大家做一個簡單的區分:

在西安除了甑糕,也有一種被稱為“鏡糕”的食物,通常是搭配着玫瑰醬來吃的,上面往往會有五顔六色的圖案,也被稱為“玫瑰鏡糕”,而鏡糕和甑糕雖然相似卻是兩種不同的食物,很多遊客來西安旅遊一次,誤把“鏡糕”當成了“甑糕”。當然,鏡糕也是具有陝西特色的小吃之一,西安也曾經有一位“鏡糕爺爺”三十年如一日的在街上賣鏡糕,很多年輕人都是吃着他的鏡糕長大的。

坊上(即回民街)的糕點小吃品種不少,像桂花糕、蜂蜜涼糕也都是軟糯可口的美味糕點,如果你來西安,隻要肚子能放得下不妨都買來嘗嘗,價格不貴又富有當地傳統特色,吃一口讓你的旅行滿滿都是甜的味道。

這道因為電視劇而火遍全國的小食甜點,本地人卻一直是當早飯吃的有故事的美食甑糕的制作工藝甑糕、鏡糕傻傻分不清楚哪裡的甑糕好吃後記
這道因為電視劇而火遍全國的小食甜點,本地人卻一直是當早飯吃的有故事的美食甑糕的制作工藝甑糕、鏡糕傻傻分不清楚哪裡的甑糕好吃後記

蜂蜜涼糕,有時候也配玫瑰醬吃

陝西美食大多是面食,出名的像臊子面、扯面、幹拌面等,一碗面配上臊子,加上油潑辣子在就上瓣生蒜,那才是印象中的陝西美食,同時西北人也對酸、辣、香等美食愛不釋口。

而說道甜品,更多的人們會想到廣東等南方地區,茶餐廳裡那些種類豐富且樣式精美的甜品讓人欲罷不能。地處西北的西安,能夠叫得出名的甜品屈指可數,但能流傳下來的必然不是泛泛之輩,像甑糕這般看似不起眼卻滋味十足的美食就成了大家的心頭好,那些叫得上名字的賣甑糕的老闆也是這個行業的佼佼者,當然能做出如此美食的人也都是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所帶來的成果,很多人都如同《天龍八部》中的掃地僧一般看似不起眼實則是行業屈指可數的“大咖”。

不信?可以一大早去灑金橋看看。

<h1 class="pgc-h-arrow-right">哪裡的甑糕好吃</h1>

西安糕點類美食中上述幾樣較為出名也都比較常見,不過要推薦我還是推薦甑糕。

甑糕作為西安人熱愛的早點,必然有那麼幾家是人們口碑中的“兒時記憶味道”,甑糕嚴格意義上來說不算是清真食物,但是在西安好吃的甑糕大多彙聚于回民街:像灑金橋的“胖子甑糕”和“劉志斌甑糕”、大皮院的“安守忠”和廟後街的“馬家”等等都是衆多本地人的心頭好,當然還有名氣最大的“東南亞甑糕”,經常都能看到很多遊客排隊買他家的甑糕,那場面堪比春運。

這道因為電視劇而火遍全國的小食甜點,本地人卻一直是當早飯吃的有故事的美食甑糕的制作工藝甑糕、鏡糕傻傻分不清楚哪裡的甑糕好吃後記

這些出名的店或攤位都集中在坊上是以坊上也成了衆多吃過尋找美味甑糕的必來之地,但西安好吃的甑糕絕不僅僅隻存在于坊上,很多小區樓下都會有賣甑糕的攤販,尤其是那些很老的家屬院,對于住在那裡的人來說甑糕攤也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了:一個三輪車架上一口大鍋就能開賣,人們每天早上都能吃到美味可口的甑糕。

來西安旅遊,條件允許的話就去坊上品嘗也沒什麼不妥,實在沒時間,問問你住的地方附近哪裡有早市就行了,必然會有甑糕攤主在那裡經營,大多數味道不會差。而且像西安知名的美食集結地“永興坊”、“袁家村”也都有甑糕,味道和我們平時吃的差別不大,如果去不了回民街,在這裡品嘗也不失為一個不錯的選擇。

而随着甑糕熱度的提高,很多大飯館的菜單上也有了這道美食,擺盤比早點攤上的甑糕要好看得多但味道卻不如那些小攤販上的好吃。甑糕是屬于街頭巷尾的小吃,是西安娃童年回憶的一部分,雖然現在街上網紅美食滿天飛,但童年時師傅制作甑糕的那份堅持和執着卻不是飯館裡那些精緻擺盤可以替代的。我們對于甑糕的喜歡,并不僅僅是對這兩個字的執着,更多的是對這份美食背後的那份感情和熱愛,樸實無華卻實實在在,如同老陝的性格一般。

<h1 class="pgc-h-arrow-right">後記</h1>

從小到大,很多經典的美食都難覓蹤迹,但慶幸的是仍然有很多美食保留了下來,成為了我們對童年時期那個物資匮乏年代的回憶。這些美食所承載的絕不單單隻是他們所呈現出的味道和樣子,更多的是我們在成長中所難以忘卻的那些回憶。

一道簡單的小吃,讓人們記住了西安,也成為了無數長大了的80、90後孩子們對家鄉的留戀和割舍不斷的情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