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池米粉是四川省嶽池當地的一款特色傳統小吃,到現在已經有三百多年的曆史了,大家都知道湖南人愛吃米粉,很多人卻不知道四川嶽池米粉也很出名,當地人的米粉都是自己親手制作的,早在康熙年間就有了,一般是早餐吃的比較多,嶽池人都是拿當地最好吃的米粉來招待客人。
嶽池米粉開在當地的很多城市,大街小巷都有,當時開業的時候一天都賣上千份,最重要的是嶽池米粉中不僅有米粉,還加入了肥腸以及豬大腸等食材,讓一碗米飯吃起來色鮮味俱全,直到現在,每一家店都紅紅火火。
嶽池米粉

嶽池米粉有2大種粉類,一種是喜歡吃肉的,叫做肉粉,還有一種叫做素粉,對于一些不愛吃肉又喜歡吃米粉的人,就研制出了素口味,味道鮮美,口感柔軟,别看在湯中浸泡時間那麼長,吃起來還是很筋道,入口容易咀嚼,容易消化,不管是年輕人還是上了歲數的老年人吃都是沒有問題的。
嶽池米粉裡面的調料種類比較多,有八角大料和茴香等,在水中經過煮炖等成湯料,裡面再加入煮熟的豌豆粒,加上自己制作的花椒油等調料,一碗米粉擺在面前,最上面再舀上這一些調料,香辣酸爽,開胃解饞,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夏天來一碗,渾身都特别舒服,出一身汗。
嶽池人愛吃米粉,是因為吃完一頓米粉,都會讓人精神煥發,尤其是周末或者節假日的時候,很多年輕的朋友們約會或者是大人帶着孩子出去旅遊的,玩累了,都會坐下來在就近的餐館來一頓米粉,很過瘾。
吃過越吃米粉的人都知道,裡面的粉種類也不一樣,有的是幹的粉絲,有的是泡好的粉絲,如果是幹粉絲的話,就需要提前在開水中泡開,再将骨頭湯等所有食材澆在上面,如果是濕的米粉,那就直接吃就可以了,濕地适合老年人吃,牙口不太好又想吃美食,易于消化,基本上不用咀嚼。
烹調方法:
鍋中放一鍋水,将大骨頭放進去,大火煮開,轉小火慢炖至乳白色,大骨肉一定要小火慢熬,一般是一天或者是至少6小時以上,顔色就跟牛奶一樣,這樣的骨頭湯才有營養。
用冷水将新鮮的米粉泡開,在開水中焯水煮熟,接着将米粉盛入碗中,加入紅油、辣椒油、蔥姜蒜等調料,舀一大勺骨頭湯在上面,撒上蔥花或者香菜就可以吃了。
嶽池人還會自己加工一些肉丸子,比如說海鮮丸子,牛羊肉丸子等,放在裡面,就着饅頭吃特别過瘾,或者直接來一大碗,主食都省了,吃的特别飽。
杜仲腰花
杜仲腰花是一種以杜仲和腰花這2種食材為主做成的一道小炒,在四川這邊很流行。做出來的菜品外表金黃誘人,味道酥香油潤,營養豐富不油膩,腰花吃起來軟糯爽口,别有一番滋味。
食材:
豬腰子(一定要買最新鮮的)、杜仲、青椒、蔥姜等
将杜仲放入燒開水的湯鍋中煮30分鐘的時間,煮熟以後,将豬腰子洗幹淨并切成腰花,将青辣椒裡面的籽去掉,切成片狀。
準備一點水澱粉,将腰花放進去,并加點料酒食鹽調味兒,腰花經過水澱粉包裹,再放入油鍋中炸,這樣不吸油,也沒有那麼油膩,腰花炸至金黃變色,撈出來瀝幹油分。
鍋中留少許的油,将切好的青椒放進去翻炒至變軟,接着将炸好的腰花倒進去一起攪拌均勻,加入調料,另外還得加入五香粉和白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