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日報全媒體 陳維燈
三生有幸平湖緣,一尾風塵烤魚情。”
萬州烤魚,如今已是萬州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
它結合現代人的飲食習慣和現代烹饪技術,采用先腌後烤再炖的獨特技法,取傳統川菜與重慶火鍋的用料精華,調制出麻辣、醬香、香辣、豆豉等幾十個不同口味,邊吃邊以小火持續煨,香味濃郁,辣而不燥。這種獨特的烹饪技藝自成體系,風靡全國,逐漸成為萬州餐飲界的“金字招牌”。
萬州,也是以被稱為“中國烤魚之鄉”。
“據考證,萬州烤魚制作技藝起源于南宋景炎元年(即1277年),距今已有700多年的曆史。”萬州烤魚産業協會副秘書長劉霞介紹,作為地方特色美食,萬州烤魚傳承發展至今,不僅全國絕大多數縣級以上城市有萬州烤魚店鋪開業經營,萬州烤魚還走出國門,在美國、法國、德國、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落地經營。

▲遊客們在萬州烤魚城品嘗萬州烤魚。通訊員 冉孟軍 攝
一尾烤魚 麻辣鮮香年産值120億元
劉霞介紹,自南宋至今,萬州烤魚烤制方法已曆經柴火烤、植物葉片包裹烤、炭火烤、炭烤爐烤和電爐烤5個階段。
那麼,萬州烤魚是如何起源的呢?
劉霞介紹,相傳在南宋景炎元年,元軍入侵,攻克了中原全部城池,一路打到川東,勢如破竹,但打到萬州天子城時,卻久攻不下,隻得将天子城圍困。
久而久之,城中斷糧。當時天子城的總兵上官夔同兒子上官明傑率兵丁在後山打通一條暗道,派人到苎溪河取水。有個叫江尚的夥頭軍水性極好,趁機下河捕魚上岸架火燒烤,又用食鹽撒在魚上,邊烤邊撒,頓覺異香撲鼻。随後,兵丁們都效仿江尚,下河摸魚來烤。
圍城日久,守城兵丁便經常通過暗道下苎溪河捕魚,帶回天子城制作烤魚,邊烤邊撒配料,做出了各種味道的烤魚,烤魚的手法技藝也越來越娴熟。
雖然後來城破人亡,但烤魚卻自此流傳,成為萬州烤魚的起源。
到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吃烤魚的消費者越來越多,經營烤魚的商鋪亦越來越多,烤魚烹饪技藝也五花八門,但烹制烤魚的基本工序大緻不變。
▲萬州烤魚通訊員 冉孟軍 攝
如今,以萬州小舅母子烤魚為代表的部分商戶,已采用自動機器烤魚,直接将魚挂上,自動翻轉,無炭灰、無油煙,不僅不用擔心魚被烤糊、烤黑,而且更加環保、健康。小舅母子烤魚業主蘭桂芳介紹,“烤魚的時候,溫度控制在500℃-600℃,魚身受熱更均勻,皮酥肉嫩;烤魚上桌後,采用電爐恒溫控制,始終保持在70℃-80℃之間,低于該溫度自動加熱,高于該溫度自動熄火。”
▲萬州烤魚經營戶用炭火轉爐烤魚。記者 陳維燈 攝
不僅如此,近年來,在吳朝珠、馮萬明等烹饪大師的指導下,“小舅母子烤魚”“渝尾巴烤魚”等一批烤魚名店,積極開展烤魚烹饪技藝研發,融合原始燒烤及現代工藝,獨具特色自成體系,其烤魚集腌、烤、炖三種烹饪方法于一體;在魚類的選材上也進行大膽創新,從烤鲫魚、鯉魚、草魚發展到烤胭脂魚、翹殼魚、海魚、深海魚等,豐富了烤魚的用魚品種。
“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全區烤魚産業年産值達120億元。”劉霞介紹,其中原輔材料種植、養殖業産值為50億元,調味配料成品加工、烤魚餐飲經營服務達到70億元。
一條産業鍊 串起20多個農業生産加工基地
夏至時節,悅君山下,萬州區分水鎮川興村連片的花椒基地已進入采摘季。
“這幾年萬州烤魚賣得火,對花椒、辣椒等原材料的需求量大,我就回來創辦了‘萬野山花椒專業合作社’。”合作社負責人徐地萬介紹,自己的合作社種植花椒700餘畝,年産鮮花椒20餘萬斤,大部分都銷售給萬州餐飲協會的大小商戶。
正因如此,徐地萬的花椒基地也被萬州烤魚産業協會确定為萬州烤魚産業種植基地。
在萬州區郭村鎮,重慶市萬州區興海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流轉土地2500畝,利用當地水資源優勢,建成水産養殖基地300畝,其中淡水魚150畝,高産流水魚70畝,甲魚牛蛙30畝,珍稀品種魚20畝,觀賞魚30畝,水産養殖年産值達到2000萬元,100餘名村民在基地務工,實作增收脫貧。2018年1月,萬州烤魚協會将明月湖水産養殖基地确定為萬州烤魚原材料生産基地。
劉霞介紹,2018年,中國烹饪協會授予萬州“中國烤魚之鄉”。“萬州圍繞烤魚做文章,完善基地、打造産業鍊,制定烤魚産業标準,讓烤魚把萬州大大小小的農業産業基地串起來。”
近年來,萬州大力實施“烤魚産業鍊條延伸計劃”,加快高标準農田建設,提高水利工程完好率,加大蔬菜基地建設力度,提升農産品加工生産能力,取得了顯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萬州抓住養殖水域面積大大增加契機,充分利用河川水庫大力發展生态和休閑漁業,年魚類總産量達到5200萬斤;全區蔬菜種植面積71.2萬畝、産量110.5萬噸,其中榨菜、辣椒、花椒、山胡椒、生姜、蔥、蒜等調味品蔬菜種植面積31.5萬畝,産量59.6萬噸;萬州還着力培育烤魚調味品加工企業,培育花椒油、烤魚調料、麻辣鮮、泡辣椒、泡青菜、泡蘿蔔、泡豇豆、泡藠頭、泡生姜、榨菜、調味品等加工龍頭企業15家,年産值達14.1億元。
截至目前,萬州全區共發展培育烤魚産業養殖基地11個、烤魚産業種植基地10個、烤魚産業食材加工基地6個,為萬州烤魚産業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原輔食材資源。
▲萬州分水萬野山花椒基地是萬州烤魚産業種植基地之一,圖為從業人員正在對花椒進行初加工。記者 陳維燈 攝
不僅如此,萬州還把烤魚做成了禮品,推出了萬州烤魚伴手禮。
“我記得幾年前一名外地遊客吃了烤魚後,很想把烤魚抽真空寄回家鄉。”蘭桂芳回憶,但受限于當時的技術條件,隻能遺憾放棄。如今,許鐘元的江來好(重慶)食品有限公司已将當年那名遊客的想法變成了現實。
“當時費了很大的精力,到全國各地拜師請教,難題總算一個個解決了。”通過多方學習,許鐘元攻克了産品常溫儲存等難關,并與知名食品生産企業合作,經過無數次的反複調試,終于在2019年底,推出了包裝精緻的“江來好”禮品烤魚。
這一款首次被設計成禮品的烤魚,常溫儲存時間長達6個月,友善快捷,開盒即食。一經面世,一位成都的經銷商一次就訂購了5000盒,北京、廣州、上海的管道也已逐漸打開,主動上門要貨的商家絡繹不絕,幾大電商平台也紛紛前來商談合作。
劉霞介紹,近年來,萬州大力創新研發萬州烤魚預包裝食品,在傳統技藝的基礎上大膽突破創新,利用先進技術和獨特工藝,研發友善快捷、味道還原度高、體驗感強的萬州烤魚預包裝食品,鼓勵重慶海萊食品有限公司、重慶市渝府食品有限公司等萬州烤魚預包裝食品生産企業研發生産,将萬州烤魚更加快捷地帶到全國各地。
一個品牌 做大做強助力經濟社會發展
一方面,萬州烤魚通過“烤魚産業鍊條延伸計劃”建立産業基地、研發烤魚伴手禮等,另一方面,通過行業自律、加強營銷擴大品牌影響力。
為此,萬州先後出台了《渝菜·萬州烤魚烹饪技術規範》《重慶市萬州區烤魚經營行為規範(試行)》等行業規範,并成立了萬州烤魚協會,建立健全了萬州烤魚誠信經營體系,推行信用分類管理,引導從業人員依法經營、依法納稅、依法報送統計資訊,促進了萬州烤魚的健康、有序、規範發展。
“我們定期召集所有會員機關,承諾誠信經營、公平競争,為消費者營造放心就餐環境。”劉霞介紹,“萬州烤魚”地理辨別注冊工作正在推進,今後所有符合行業規範的商戶,可以免費使用。萬州衆多烤魚店因師傅不同味道也不同,出台烤魚經營行動規範的目的就是推進發展,讓餐飲企業更加标準化,做強做大萬州烤魚品牌,為萬州烤魚走向全國、走向世界提供技術支撐。
不僅如此,近年來,萬州一直持續加強萬州烤魚的宣傳推廣:2011年萬州烤魚被中央電視台《歡樂中國行·魅力重慶萬州篇》報道;2017年萬州烤魚被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台灣綜藝節目《大陸尋奇》欄目報道;2017年以萬州烤魚為題材的微電影《一尾風塵》榮登意大利第74屆威尼斯電影節“聚焦中國”展;萬州還通過積極舉辦萬州美食節、萬州烤魚節、萬州旅遊文化節等節慶活動,積極組織烤魚調味料加工企業參加全國糖酒博覽會、廣州國際食品食材展覽會、“西洽會”等會展活動,進一步提升萬州烤魚的影響力。
▲環湖遊輪上直播萬州烤魚。通訊員 冉孟軍 攝
萬州還十分重視烤魚相關人才技能教育訓練,通過移民技能教育訓練、“雙創”技能教育訓練、就業技能教育訓練、青年成才技能教育訓練等方式,依托萬州技師學院等9所職業院校,廣泛開展星級飯店營運與管理、酒店服務與管理、中餐烹饪等專業,年教育訓練千餘人次;開辦吳朝珠烤魚技術教育訓練班等民辦職業教育訓練機構24所,年教育訓練超3000人次,為萬州烤魚産業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撐。
“萬州烤魚學院也已進入建設階段,将通過系統化、标準化、規範化的教育訓練,向烤魚行業輸送大量專業的從業人員,進而推動烤魚産業進一步發展。”劉霞介紹,在此基礎上,還能傳揚萬州烤魚文化,讓萬州烤魚成為全國餐飲行業的主力軍,讓“中國烤魚之鄉”實至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