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台灣鳳梨罐頭泰國産,台灣經濟局限出路何方?

作者:新民晚報

如果不走外向型經濟之路,不和世界經濟的引擎貼近,則台灣的發展就會遇到瓶頸,或者說遇到難以逾越的障礙。

文 | 海上客

因不符合品質标準,有生物危害,大陸自3月1日起暫時不吃台灣鳳梨了。

蔡英文遂發起全台吃鳳梨。鳳梨,是鳳梨在台灣地區的通稱。

台灣媒體台視新聞以“不能不知道”為噱頭,稱澳洲的科學家發現,從鳳梨莖部萃取出的酵素可以降低人體感染新冠肺炎的可能。呵呵,有島内網友諷刺稱,鳳梨這麼“神功”,還買什麼疫苗?

當一些台灣群眾大啖鳳梨——早餐鳳梨,午餐鳳梨罐頭、晚餐鳳梨炒肉的時候,台灣省雲林縣菜農林佳新在社交媒體上貼出一圖檔,顯示台灣糖業公司生産的“鳳梨罐頭”原産地竟然不是中國台灣,而是泰國。

台灣鳳梨罐頭泰國産,台灣經濟局限出路何方?

林佳新在社交媒體上的貼圖

這也太令人錯愕了吧?

台灣當局為啥在台灣種植大量鳳梨的情況下,還進口鳳梨罐頭?

01

從這出鳳梨笑話,海叔看到的是台灣島經濟本身的局限性——如果不走外向型經濟之路,不和世界經濟的引擎貼近,則台灣的發展就會遇到瓶頸,或者說遇到難以逾越的障礙。

為何大量種植鳳梨的台灣,還要進口泰國鳳梨罐頭?台糖副總經理顧孝柔的解釋是,台糖的鳳梨罐頭一直以來都是委托泰國代工生産(OEM),在泰國生産、制成成品後再運到台灣。台灣鳳梨甜度高,适合直接當水果食用,不适合制成罐頭。

台灣鳳梨罐頭泰國産,台灣經濟局限出路何方?

台糖鳳梨

果真如此嗎?海叔認為,顯然不是!台灣的食品加工工業早已不複當年,才是最大原因!當年蔣介石集團撤往台灣,帶去的是從大陸掠奪的大量黃金,包括一些工業生産裝置。加之日本竊據台灣時期的工業基礎,在這大陸堪稱優渥得多的工業基礎上,台灣比大陸稍早進入工業化時代。當年,通過融入以美國為首的世界貿易體系,台灣通過來料加工等經濟模式,經濟起飛,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諸如高雄、基隆等港口也成為世界上令人矚目的大港。

然而如今,即便台商,又有幾家将主要研發、生産基地設在台灣?直至今日蔡英文仍在用“亞洲四小龍”标榜台灣地區的經濟,殊不知當年的“亞洲四小龍”,其他地方早不以這一舊稱稱呼自己了。

當中國大陸與日本、南韓、東盟、澳洲、紐西蘭等國組成世界最大自貿區(RCEP)時,人們發現“朋友圈”中沒有台灣地區;而在特朗普擔任美國總統期間推出的TPP被日本接手,成立CPTPP後,甚至大陸宣布将考慮加入CPTPP後,人們發現這一“朋友圈”中,也沒有台灣地區。

台灣一些人“逢中必反”,還大言不慚地搞所謂的“新南向政策”。然而,結果呢?台灣“南波萬”叫得再狠,也沒有個豐年的樣子。現在東南亞誰不知道要和中國大陸做好生意,共同發發發?

02

台灣有什麼?海叔想到了蔣介石集團撤往台灣以後的一段時間裡所發生的情況。蔣介石是浙江人,跟着他去台灣的江浙一帶人不少。當時台灣當局開始仿制紹興酒。當年日本還未與台灣當局“斷交”,一度隻能從台灣進口“紹興酒”。

台灣鳳梨罐頭泰國産,台灣經濟局限出路何方?

黃酒裡放話梅

由于台灣産“紹興酒”畢竟不正宗,沒有紹興酒的那股醇厚,原本在日本高檔宴席上才出現的紹興酒,受歡迎度下降了。并且,日本人開始采用在“紹興酒”裡加話梅的方式飲用之,原因在于話梅能改善台灣産“紹興酒”的口感。

海叔要說,在上海,也有在黃酒裡放話梅的喝法。小時候,如果家中有不那麼優質的加飯酒,家人就會加進話梅再喝。而家裡如果有品質好的特價飯、花雕酒,那就不需要話梅了,純飲。

從酒業就能夠看出,台灣島上資源有限,如果關起門來自己過日子,這小日子就會緊緊巴巴确實不幸。

台灣地區近幾十年來的經濟、科技亮色,諸如晶片行業等等,其市場也好,研發也罷,歸根結底要和祖國大陸相聯系,才有發展前景。這是不少在大陸投資的台商的共識。

民進黨創黨元老,曾與陳水扁、謝長廷并稱為“黨外三劍客”的林正傑是這麼說的:“我們台灣的經濟在吃大陸的奶水。”林正傑表示,台灣現在要是沒有從大陸的出超,個人所得會降低一成多,“大陸是來讓利給台灣,但是我們從來不感謝他們,我們一直把他當敵人。”這種做法,是不是匪夷所思呢?

03

台灣的出路在何方?海叔認為,台灣的未來,一定是與祖國大陸統一。民進黨當局最好還是别拿大陸近些年的有關台灣統一的各種表示當作耳旁風。其中,尤其以這一句為重要——探索“兩制”台灣方案,豐富和平統一實踐。“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實作國家統一的最佳方式,展現了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中華智慧,既充分考慮台灣現實情況,又有利于統一背景灣長治久安。

眼前台灣地區經濟上已經顯現出捉襟見肘,發展潛力堪憂。如果放着統一的大道、正道不走,往後的台灣,恐怕真的會越來越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