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蠶,是我們許多人兒時的美好回憶。蠶的生長周期約為50天,當蠶蛻皮四次後,再吃七天左右的桑葉,蠶體就會變得透明,開始吐絲作繭。
今天我們探讨學習一下關于蠶吐絲的那些事。

首先科普一下,蠶吐出來的,并不是絲線,而是絲液。當絲液從蠶體内出來後,與空氣接觸才變成絲的,蠶絲是蠶分泌出的粘液形成的纖維物質。
蠶之是以能吐絲,是因為蠶身體内有一套叫做絲腺體的造絲系統。吐絲結繭不依個體大小而論,而是是否已經生長成熟。
蠶吐絲的真相是為了排毒自我保護。由于蠶寶寶在生長過程中會吃下大量桑葉,這就會造成它的體内吸收存儲的氨基酸過剩。如果過剩的氨基酸得不到排除,就會使幼蟲在化蛹前中毒死亡。
是以,吐絲是一種排毒的方式,為的是讓自己更好地活下去。
另外,如果說吐絲是為了排出體内多餘的氨基酸來避免來自身體内部的毒害,那麼把絲吐成一個圈将自己包圍則是為了避免來自外部的毒害。
将自身包圍在繭殼中,既可以躲避天敵保護自己,又可以放心地在蠶繭裡變成蠶蛹,最終羽化成蠶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