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胃郁熱:燒心,胃脘或胸骨後灼痛不适,心煩易怒,口幹口苦,咽部不适或牙龈腫痛,大便幹,小便短赤。
觀舌:舌質紅,苔黃少津。
治法:清肝洩火,和胃降逆。
方劑:左金丸加減(黃連、吳茱萸、栀子、黃芩、烏賊骨、煅瓦楞)

黃連
濕熱中阻:燒心,納呆,胃脘痞滿,進食後加重,口中粘膩,頭身困重,神疲乏力,口渴不欲飲,小便不利,大便不爽或大便溏。
觀舌:舌質暗紅苔膩。
治法:清熱化濕,理氣和胃。
方劑:清中東加減(黃連、栀子、半夏、茯苓、陳皮、茵陳、白扁豆、厚樸、延胡索克、竹茹、薏苡仁)
肝胃氣滞:燒心,胃脘堵悶脹滿,暖氣頻作,每因情志刺激而緻燒心加重。後背疼痛、沉緊不适,兩脅發脹,大便不暢,病情較重者,胃氣上逆,可見反胃,嘔吐,泛酸,胸痛明顯。
觀舌:舌質暗紅、苔薄白。
治法:疏肝理氣,和胃止痛。
方劑:柴胡疏肝散加減(柴胡、芍藥、川芎、郁金、香附、陳皮、枳殼、佛手、甘草)
胃陰不足:燒心,口幹口渴,胃脘隐隐作痛,尤以饑餓時甚,納呆或惡心,似饑而不食,心煩少寐。
觀舌:舌質嫩紅少津,少苔或無苔。
治法:養陰益胃,調中消痞。
方劑:益胃東加減(沙參、麥冬、冰糖、細生地、玉竹炒香)
脾胃氣虛:燒心時作時止,可伴有泛酸,口淡無味,食後腹脹,體倦乏力,不思飲食。
觀舌:舌淡苔薄。
治法:益氣健脾,和胃助運。
方劑:香砂六君子湯(黨參、白術、茯苓、陳皮、半夏、木香、砂仁、黃芪、當歸、升麻)
四君子湯(人參、白術、茯苓、炙甘草、姜、棗)
六君子湯
孫醫生溫馨提醒:有了症狀及時就醫,切莫自己吃藥治療。#中醫##胃食管反流病##中醫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