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雙十一前,桂花飄香龍井上新,不請流量明星不打價格戰,看科學家如何賣茶

作者:一隻蒼蠅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施雯 通訊員 宋佳

這兩天,杭城的桂花又刷屏了。

西湖邊的五雲山下,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以下簡稱“中茶所”)大院裡,所裡的龍冠龍井員工正在打桂花,這是用來窨制桂花龍井的原料。

今年,杭州桂花開得晚,太多人想念桂花龍井的味道。别急,再過兩天,今年頭茬新桂窨制的桂花龍井就上新啦。

雙十一前,桂花飄香龍井上新,不請流量明星不打價格戰,看科學家如何賣茶

新花香濃,今年的茶基底做了更新,茶坯原料不僅有一級原料,還選用了特級龍冠龍井。

“三分桂花甜,七分龍井香”,姜愛芹覺得,今年雙十一的爆款,可能就是這一杯了。

1】科學家開出抖音号,與茶友交流“喝出人生味道”

沿杭州西湖邊的梅靈南路,山腳下茶園一個接一個。

與傳統的西湖茶園不同的是,龍冠的茶園裡豎着高高的防霜扇,茶園中的病蟲害檢測儀、太陽能滅蟲燈、茶園噴灌系統等現代農業裝置都能有效提高茶葉品質。

雙十一前,桂花飄香龍井上新,不請流量明星不打價格戰,看科學家如何賣茶

在金秋的綠意濃濃中,中茶所大院内的龍冠龍井,生産工廠中的房間裡正在窨制秋日限定的桂花龍井,這個單品一年的産量不過四五千罐。

在這裡,小時新聞記者遇見了中茶所研究員姜愛芹女士。

她留着幹練的短發,瘦削的面龐,清脆的嗓音和不疾不徐的說話節奏,散發出女性知識分子特有的優雅氣質。

雙十一前,桂花飄香龍井上新,不請流量明星不打價格戰,看科學家如何賣茶

姜愛芹是國家茶葉産業技術體系産業經濟崗位專家、産業經濟研究室主任,她不僅是一位傑出的女科學家,更是負責龍冠龍井生産銷售的當家人。

不請流量明星,不打價格戰,科學家們要怎麼賣茶?

在今年5月剛開通的“龍冠龍井茶”抖音号上,最近一次更新是一則由姜愛芹本人出鏡錄制的小視訊。

視訊中,她這樣說茶:“也許,生活在很多時候并不盡如人意。我們無力改變生活的大環境,但我們可以用一杯甜蜜的下午茶,去改變心境。在不完美的生命中,去感覺完美,哪怕隻有一杯茶的時間。”

龍冠龍井的抖音号是日更小視訊,每天從黃金時段直播到深夜,在杭州所有龍井茶企業中,龍冠的抖音号是最勤奮的。

雖然抖音直播帶貨,龍冠剛剛起步,但卻是帶着滿滿的誠意而來的。

消費者能在直播間買到的188元/罐的桂花龍井,原價是258元/罐;250克雨前三級口碑龍井隻要99元,原價是149元。這樣的優惠力度,是針對抖音新平台限量供應的。

姜愛芹覺得,和傳統電商銷售管道不同,抖音更注重人和人的連接配接,在龍冠抖音号上買茶的,更多是買給自己喝的茶友,而不是用來送禮的人。

2】從搞科研到做經營,困難重重

“龍冠”的前身是1950年成立的地方國營杭州龍井茶場,1958年并入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成為其下屬茶葉試驗場,直到1996年在茶場基礎上成立了杭州龍冠實業有限公司。

姜愛芹是山東人,一開始對茶并沒有特别喜好。1999年底,龍冠開始市場化運作,時任中茶所科技處副處長的姜愛芹被調入龍冠擔任副總經理,一年後任總經理。

雙十一前,桂花飄香龍井上新,不請流量明星不打價格戰,看科學家如何賣茶

對于職務的調動,姜愛芹一開始是不情願的,她喜歡搞研究,不想做經營,直到兩三年後,她才意識到這份工作的重要價值。“如果沒有企業運作,很多科研成果是不能變現的。”

作為中茶所的下屬機關,龍冠在品種栽培和産品開發上有着先天優勢。中茶所培育的“龍井43”曾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但受限于西湖龍井産地有限,每年茶葉都供不應求。

龍冠在西湖龍井一級保護區有茶園面積280畝,而整個西湖龍井一級保護區也不過五六千畝,為解決龍冠的生産基地瓶頸,姜愛芹把目光瞄向他處。

通過研究西湖茶園的水、土、光、氣、肥等環境要素,建立龍井産地評價模型,再按照這個标準去篩選可以種出好茶的龍井基地。

雙十一前,桂花飄香龍井上新,不請流量明星不打價格戰,看科學家如何賣茶

2001年,姜愛芹帶領團隊來到千島湖開辟新茶園。新基地位于淳安縣文昌鎮潭頭村,占地550畝,生态環境完全符合要求。

可是,茶樹從樹苗到成齡,至少需要四到五年,遇上凍害等不利因素,就要延長到五六年。

科學種茶,一點也不能含糊,姜愛芹派公司員工常駐千島湖,沒有廠房,他們就搭簡易工棚,炒茶也隻能租用臨時廠房。

龍冠在千島湖的加工廠直到2007年才落成,在此之前,公司大部分的經營利潤都投入了這個基地,不僅“犧牲”了當下團隊的收益,也“犧牲”了龍冠在中茶所的臉面。

雖然曆經磨難,但姜愛芹對團隊承諾:總有一天讓大家挺直腰闆走出去。

3】打破季節限定,龍井茶秋冬也有新品

龍冠的千島湖基地建成後,茶葉産量連年提升,形成了一定規模。當地茶園共有9000多畝,龍冠從示範園出發,逐漸覆寫到了周邊農戶自種的5000多畝良種茶園,輻射周邊鄉鎮兩萬多畝茶園。

種茶需要時間,而帶動當地茶農轉變觀念,是一個更為漫長的過程。

雙十一前,桂花飄香龍井上新,不請流量明星不打價格戰,看科學家如何賣茶

龍冠經驗豐富的老師傅們從西湖邊來到千島湖,一邊種茶,一邊改造當地農民的茶園,為他們做技術教育訓練。從培養農戶的種植、采摘習慣到手工炒制技術,龍冠投入了上千萬元資金。

在龍冠的示範帶領下,農戶隻要科學種茶、采茶,加工和銷售都不用再操心了。但前提必須是規範種植、标準采摘,産品才能達标,比如鮮葉不能帶蒂頭魚葉。

農戶一開始并不買賬,覺得龍冠人太挑剔了,送來的鮮葉不達标就不收,甯可讓炒茶勞工在工廠中的房間閑着曬太陽。加工廠的同僚堅持不住了,跟姜愛芹商量,人工成本那麼高,他們沒茶炒太浪費了,能不能放低一點标準?姜愛芹一口回絕,标準如果放低那後面就沒法做了。

投資千島湖初期,姜愛芹每天頂着巨大的壓力,早上六點出門,經常深更半夜還在從千島湖回杭州的路上。正是那些難熬的經曆,讓她練就了足夠強大的内心。

姜愛芹認為,消費者和廠商的連接配接是産品,龍井茶的銷售旺季也并不是隻在春天。

雙十一前,桂花飄香龍井上新,不請流量明星不打價格戰,看科學家如何賣茶

在71年的龍井制作經驗基礎上,現在龍冠推出了“龍冠龍井+”,圍繞龍冠龍井做文章,春天是龍冠龍井,夏天推茉莉龍井,秋天推桂花龍井,冬天推小龍柑,今年還推出了用龍井43等經典品種加工的小葉紅茶。

姜愛芹覺得,從她個人到團隊,都還在不斷成長,而且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也許,成長比成功更重要吧”。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制、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将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