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遼穆宗耶律璟:他是中國曆史上最能“睡”的皇帝,沒有之一的那種

作者:曆史其實挺有趣
遼穆宗耶律璟:他是中國曆史上最能“睡”的皇帝,沒有之一的那種

(遼朝皇宮)

天祿五年,公元951年。

大遼皇宮。

天地蒼茫,四野甯靜。

一道從北方平原上風塵仆仆而來的加急書信打破了這份靜谧。

書信輾轉幾次,最後由宮外的衛兵送到了當朝皇帝,遼世宗耶律阮的手上。

皇帝展開書信,字迹潦草,是情急之下的落筆。

寫信的人不是别人,正是中原地區,北漢政權的皇帝劉崇。

北漢緊鄰草原,以遼朝為依,一直以來都被遼朝所控制,平時日自然也有書信互通。

但今天這封信,卻是非比尋常。

雖然信上隻有寥寥幾個大字,也耶律阮卻盯着看着很久。

信上寫了些什麼呢?

“後周圍城,請速馳援”。

八個大字,透露出很多資訊。

由于北漢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隻不過是遼人扶持的僞政權,是以兵少将寡,自然成了五代十國時期最弱小的存在。

而後周立國已久,家大業大,無疑是北方平原上的大哥大。

作為大哥,當然時不時就要收拾一下小弟,而北漢,就是後周經常收拾的對象。

這不,城池又被後周給圍了。

圍城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裡邊人想出來,外邊的人想進去。

但遼朝皇帝耶律阮卻并不覺得這件事有什麼意義。

遼穆宗耶律璟:他是中國曆史上最能“睡”的皇帝,沒有之一的那種

(耶律阮 形象)

對他來說,北漢是遼王朝苦心孤詣栽培起來的政權,是他們安插在北部平原上一顆重要的棋子。

如果想要統一中原,必須要借道北漢南下。

是以北漢不能亡,至少現在,絕對不能滅亡。

皇帝決定,親自領精兵數萬,支援一下北漢老弟。

浩浩蕩蕩的隊伍開拔北漢,但剛走到一半,就出了件大事兒。

什麼事兒呢?

我們知道,往前推個三五十年,北方草原上一直很不安生。

契丹原分八部,八部之間互相攻伐,戰亂不斷,好不容易橫空出世一個耶律阿保機,統一契丹各部,建立大契丹國,将士和百姓們剛過上兩天安生日子,皇帝又要出去打仗。

頻繁的鬥争和内耗已經搞的大遼将士們筋疲力盡,他們隻想在草原上無憂無慮的生活,實在不願意背井離鄉替一個和自己毫無關系的政權去拼命。

但很可惜,封建帝制時代,士兵們命如蝼蟻,他們根本沒有決定自己命運的權力。

作為臣子,無從選擇,他們隻能再次披甲上陣,開拔戰場。

皇帝親征之時,帶了兩個人。

一個人的名字叫做耶律屋質,另一個人的名字叫做耶律察割。

相同的是,他們都是皇帝最為信任的重臣,是皇帝的左膀右臂。

不同的是,他們一個忠心耿耿,一個暗藏禍心。

暗藏禍心的耶律察割時常煽動士兵們的不滿心理,激化将士們的積怨情緒,甚至暗地裡糾集了一批對皇帝早有反心的士兵,趁着皇帝在路途中紮營之時,居然搞了一場兵變,直接把皇帝給殺死了。

當然了,為了節約讀者朋友們的時間,我說得比較簡單,籠統。

實際上,耶律察割謀殺皇帝的前前後後還是做了不少準備工作的。

弑君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不成功便成仁,耶律察割同志必須保證萬無一失。

遼穆宗耶律璟:他是中國曆史上最能“睡”的皇帝,沒有之一的那種

(耶律察割 形象)

反正不管怎麼說,大遼王朝的第三位皇帝,耶律阮,死了,而且是非自然死亡。

老實說,雖然耶律阮并非本篇文章的主角,但作為作者,我還是為他的死感到一些唏噓。

這位皇帝的一生都立志想要擴大遼王朝的版圖,希望可以在祖輩、父輩的基礎上建功立業,他窮兵黩武的行為也許沒能得到将士們的廣泛支援,也許損害了人民群衆的利益,但他罪不至死。

本質上,他仍舊是一個可圈可點的帝王。

壯志未酬,魂斷征途,耶律阮結束了自己無比悲情的一生。

耶律察割表演完了,現在該耶律屋質出場了。

奸臣所做之事,一來罪大惡極,二來不值一提。

但忠臣耶律屋質的事迹卻大有可表。

他曾經跟随太祖皇帝耶律阿保機開疆拓土,也曾經力排衆議,擁立太宗皇帝耶律德光,甚至在遼世宗耶律阮和大遼皇太後述律平内戰之時,做起了從中調停的和事佬。

如果說天縱奇才對耶律屋質來說有些誇大其詞,那麼治世名臣這四個字用在他的身上則可以說是當之無愧。

現在,曆史把他推向了一個風口浪尖的位置。

奸臣作亂,弑殺皇帝,大遼王朝風雲突變,帝國的未來一下子變得迷茫了起來。

皇帝的死訊傳遍了軍營,此時人頭攢動,嘈雜聲喊殺聲震天,一切都開始變得慌亂起來。

耶律屋質站在人群之中,有那麼一瞬間,他甚至感覺到了一陣迷茫。

但他很快清醒過來,他明白,在現在這個萬分危急的時刻,自己必須采取行動。

慌亂之中,耶律屋質找到了一個人,這個人的名字叫做耶律璟。

遼穆宗耶律璟:他是中國曆史上最能“睡”的皇帝,沒有之一的那種

(耶律璟 形象)

既然老皇帝已經死在營帳之中,那麼當務之急就是擁立新皇帝。

而擁立新皇帝,就相當于一場百米賽跑。

誰先擁立,誰就搶占到了先機,誰搶占到了先機,誰就名正言順。

是的, 耶律屋質在這件事情上,比任何人的反應都要迅速,他立刻找到耶律璟,又拉來一票在兵變之中六神無主,慌亂不知所措的士兵們,二話不說就把耶律璟推上了皇位。

看的出來,當時的耶律屋質的确是很慌亂,慌亂到根本沒有看清他選擇的年輕人到底适不适合當皇帝,就把他推上了皇位。(遼穆宗)

那耶律璟同志适合當皇帝嗎?

不太适合,但又不能說完全不适合。

朋友們,這不是我拿你們開涮,而是我經過一番研究之後給出的非常嚴肅的評價。

從宗法繼承制度上來講,這位新皇帝自然沒什麼問題。

他是遼太宗耶律德光的嫡長子,是根正苗紅的大遼皇室。

遼穆宗耶律璟:他是中國曆史上最能“睡”的皇帝,沒有之一的那種

(耶律德光 形象)

但從品行的方面來考究,耶律璟卻多有瑕疵。

史書上記載,耶律璟是個極度殘暴的人。

請注意,我沒有用很殘暴,或者非常殘暴,而是說極度殘暴。

可想而知,這位同志得殘暴到什麼地步。

耶律璟當皇帝前後,都有内侍伺候,這些侍從可算是遭殃了。

年輕的耶律璟同志平日裡恩威難測,喜怒無常,身邊的侍衛經常受到的他的懲處。

輕則口頭訓誡,中則拖出去打一頓闆子,重則直接人頭不保,累及滿門。

侍東兒進匕箸不時,手刃刺之。——《遼史》

侍從東兒因為給皇帝拿筷子和湯勺拿得慢了,皇帝暴怒,親手将其刺殺。

以近侍喜哥私歸,殺其妻。——《遼史》

侍從喜哥私自回老家沒跟皇帝請假,皇帝十分生氣,直接把喜哥的妻子處死了。

這隻是皇帝濫殺近侍的冰山一角,有興趣的朋友,建議翻閱一下《遼史·第七卷·本紀第七·穆宗耶律璟下》,你會發現,關于這位皇帝的叙述,從上到下,通篇都是在講皇帝今天殺了誰,明天殺了誰,後天又殺了誰。

遼穆宗耶律璟:他是中國曆史上最能“睡”的皇帝,沒有之一的那種

(《遼史》局部)

好端端一本朝代史,簡直成了皇帝本人的殺人手冊。

皇帝身邊的侍從,很少有能幹滿一個月的,基本上一個月就得換一批,非死即殘。

按理說耶律璟如此對待侍從,應該是個妥妥的暴君,但這位皇帝的行為似乎又隻針對侍從。

史書上評價他:上不及大臣,下不及百姓。

意思就是,皇帝本人雖然十分暴虐,但往上,他不屠戮忠良,殘害大臣,往下,他不欺壓百姓,禍國殃民,甚至在某種程度上,耶律璟同志還是個十分懂得禮儀綱常的人。

皇帝不愛女色,不愛揮霍,更沒有什麼奇奇怪怪的特殊癖好,生平隻有兩件樂事,一曰飲酒,二曰睡覺。

皇帝是個很能喝的人,興緻一來,早上起來喝兩瓶,中午飯後喝兩瓶,到了晚上,整晚不睡,直接踩箱喝。

皇帝喝酒不分時節,不看場合,有時領軍打仗,仗還沒開打,皇帝就喝醉了。

有時在朝堂議事,臣子們在底下讨論的唾沫橫飛,皇帝在上邊兒喝得酩酊大醉。

酒後之人,有放浪形骸,放飛自我的,有痛哭流涕,發洩情緒的,更有和飲酒之前的狀态截然相反,判若兩人,徹底暴露出真實的自己的。

而耶律璟同志喝醉之後,隻有兩件事可做。

一來就是弄死兩個看不順眼的近侍,二來就是睡覺。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皇帝要睡覺。

這世上有很多事情原本就無法改變。

皇帝困意一來,倒頭就睡,不分場合,不分地點。

上午睡,下午睡,晚上更要睡。

第二天日曬三竿,皇帝還在睡。

到了晚上,繁星皓月,皇帝還是鼾聲如雷。

由于皇帝太愛睡覺,史學家們甚至封了他一個“睡王”的稱号。

由此,耶律璟也成為了中國曆史上最能“睡”的皇帝。

遼穆宗耶律璟:他是中國曆史上最能“睡”的皇帝,沒有之一的那種

(寝殿)

而正是在睡夢之中,這位皇位結束了自己的一生——在睡夢中,長期飽受耶律璟欺壓的近侍聯合宮裡的廚子,用一柄快刀結束了他的生命。

皇帝死了。

或者說,皇帝又死了。

遼朝的皇帝們屢屢死于非命,這實在是一件令人費解的現象。

但頻繁的内亂,兵變,奪權,似乎并未對這個冉冉升起的草原王朝産生太大的影響。

耶律璟死後,遼朝即将迎來一位十分與衆不同的帝王。

這位帝王将會帶領契丹民族走向一個什麼樣的地方呢?

也許是輝煌,也許是落寞,也許是光明的永在。

曆史正在發生,讓我們,拭目以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