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杭州市中心有一座新公園免費開放啦!還有130多歲的摩崖石刻

彌陀寺公園開放啦。

就在彌陀寺路上,離武林廣場隻有1公裡多。位置很好找,先找到體育場路的曉風書屋,往西走十來米,有條小巷子走進去,大概不到100米,就是彌陀寺公園。

杭州市中心有一座新公園免費開放啦!還有130多歲的摩崖石刻

彌陀寺建于清光緒四年(1878年),是清末民初杭州四大寺院之一,也是我國淨土宗重要道場,在淨土宗發展史及清末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彌陀寺裡有市級文物保護機關——彌陀寺石刻,還有杭州市曆史建築彌陀寺建築群。

杭州市中心有一座新公園免費開放啦!還有130多歲的摩崖石刻

解放後,彌陀寺建築群不再作為宗教建築使用,功能改變,導緻原有建築和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去年9月,彌陀寺啟動修繕工程。

花了8個月,修繕完工。彌陀寺重新亮相,現在是一個集文化遺産保護、曆史文脈延續、市民休身養性的城市文化公園。

公園免費對外開放

不能燒香拜佛 今後有文化展覽等

杭州市中心有一座新公園免費開放啦!還有130多歲的摩崖石刻

整個彌陀寺公園,大約2.96萬平方米,以前“擠”了372戶人家、7個機關,一家家搬走後,地方才寬敞了下來。

現在,彌陀寺的7幢古建築,都已修繕好,包括山門、大佛殿、念佛堂、藏經樓、老廳、新廳、法雨庵。

西湖區建設局從業人員說,施工時有三個要求:公園要對外開放;不燒香拜佛;不破壞老建築,能保留的就保留,也不新增建築,都盡量保留老樣子。

是以,在彌陀寺出生且住了60年的“原住民”阮秀華,昨天再回彌陀寺,說看着都還是以前住的老樣子,但幹淨、敞亮、好看多了。

杭州市中心有一座新公園免費開放啦!還有130多歲的摩崖石刻

公園綠化有7900平方米,綠地率達到了51.93%。公園一角,在崖壁的東面,挖出了一汪水塘,種上了蓮花,給整個彌陀寺公園帶來了靈氣。進公園的彌陀寺路也改造過了,比以前好走多了。

目前,彌陀寺内的這些古建築,都還空着。接下來,會進一步做好管養維護和文化展陳等。北山街道從業人員說,以後在彌陀寺可以看到很多文化展示,比如彌陀寺的曆史文化、松木場的老習俗、北山街道的人文書香,還會不定期搞攝影講座、養生知識講座等。

杭州市中心有一座新公園免費開放啦!還有130多歲的摩崖石刻

著名的摩崖石刻是怎麼出爐的?

彌陀寺的最南面,就是著名的摩崖石刻。镌刻于清光緒四年(1878—1881年),已經130多歲了。

24米長、5米高,石刻106行,每行20字,每字15厘米見方,一共1966個字,刻的是《佛說阿彌陀經》。

為什麼刻這個内容?

光緒年間,高僧妙然法師雲遊到杭州,覺得與小霍山(現位于省政府大院北端,後被稱為彌陀山)好有緣,就想到要在岩塊上刻《佛說阿彌陀經》。桐鄉進士、書法家沈善登接受了邀請,在蘇州的梅花勝地鄧尉山寫了57天。

浙江省古建築設計研究院、彌陀寺項目設計師鄭殷芳,查了很多史料,據說當年沈善登動筆前,先虔誠地沐浴焚香,禮佛三遍後,才拿起筆寫第一個字。

字是跪着寫的,每寫一個字,念金剛經108遍。是以,1966個字,整整寫了57天。

杭州市中心有一座新公園免費開放啦!還有130多歲的摩崖石刻

字寫好後,镌刻到岩石上,可不是一件容易事。

要将岩壁磨平,用透明拷版紙覆寫在書寫原件上,墨線勾勒。再用木榔頭墊着羊毛氈敲擊字樣進行镌刻。镌刻也是在誦經中進行。

創作中,妙然法師去世,道友玉峰古昆法師接手,花了三年時間,最終完成。

石刻完成後,大家肅然起敬,歡喜贊歎,争着布施。于是,佛殿、僧舍一一添置起來,寺名便叫“彌陀寺”。香客從全國各地來,在松木場登岸,第一站便是“彌陀寺”。

這麼多年,整一幅摩崖石刻,都是一面綠蒙蒙的牆,崖壁上爬滿了青苔、油漬、煙熏等,字都是模糊的,根本看不清。

杭州市中心有一座新公園免費開放啦!還有130多歲的摩崖石刻

這次修繕,先把表面的青苔、污漬一點點地抹掉,再用脫鹽、加強、表面防護等方式,對石刻進行了徹底清理,現在又看到了磚紅色的岩石。

石刻上的《佛說阿彌陀經》清晰可見,湊近看,甚至當年大字裡抹的金粉,都依稀可見。

為了更好地保護石刻,這次還給石刻裝上了“保護罩”,就建在石刻頂部,長28.6米、高7米,将整面摩崖石刻保護起來,是按照史料中記載的“石經閣”複建的。

在彌陀寺的正殿——大佛殿,還能看到三塊出土的拜石,均長1.8米、寬1.2米,現都留在大佛殿裡,有興趣也可以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