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甘旸:為什麼說這是中國藝術史上唯一的一次小人失志?

甘旸:為什麼說這是中國藝術史上唯一的一次小人失志?

雖甘寂寞久,願把空弦聽。

欲将心事付高山,瑤琴知音少,流水有誰名。

甘旸是那個時代中頗負盛名的山中隐者。

他平生對于金石銅玉摹刻,

卻是一片癡心,

廢寝忘食,

集印多達1700餘方。

如此苦心的經營摹刻,

如此嚴謹的治學态度,

實為曆代篆刻家所沒有。

時光無情,

恍若夢中經過,隻願此夢無人醒。

年華如水,

七載辛勤之後,

他輯成集古印譜《印正》,

刊行于世,海内聞名。

落花盡,

秋又回,

邀明月于無心,

知寒風于夏消,

甘旸之印,已經天上人間。

由于他無人可敵的秦漢古印功底,

使得其印風更得漢印神髓,

足以與文彭、何震比肩,

特别是朱文印刻,

線條勁鍵,

有剛切銅鑄之美,

竟早已非文、何所及。

孤高行俠,是我寂寞已久麼?

唯有不知疲倦的揮汗如雨,

唯有漫長道路上的踽踽獨行,

才能在黑暗的路途,洗淨那一雙明眸。

在他所處的那個時代,

甘旸能刻出這等功力不凡的朱文印,

實在是超越了時代的局限,

而這一切,

都來自于他對于印刻的不懈追求。

一頁頁薄紙翻過,

一方方古印落下,

才知道流年似水,

幾場春秋,

時光太過匆匆,細看彩墨悠悠。

這一切都是緣分。

就這樣把一生看淡,

甘旸,

終究因為金石之名,

若清風,若明月,

在嫣然歲月裡,

藝術長河中,

寫出屬于自己的立體的成就。

甘旸:為什麼說這是中國藝術史上唯一的一次小人失志?

夢泉斜斟,苦候千年的技藝,

輕揮鐵筆,得解癡醉之惆怅,

一方印成,一心清涼。

甘旸平生無意錢财,

即使報酬再豐,

也隻有志趣相投之人方可求到他的一方印章,

得之者無不引以為豪。

是以大家變着法子求印求甘旸。

曾有這麼一段印壇上廣為流傳的故事:

南京雞籠山上有一次來了一群衙役,

專程是來找甘旸的。

但是這一群人氣勢洶洶,不似善類。

然而卻也是爬的,叫苦連天,汗流浃背。

大家終于到了雞鳴寺。

于是幾個當差擺出了兇神惡煞的樣子,

向幾間平房撲了過去。

敲了半天的門,才有一位老者開門。

聽說是找主人甘旸,門房便說:一律不見。

這些差役聞言扭住老者,

随後破門而入。

甘旸正在書齋拓印,

卻聽得廳上一篇呵斥雜沓之聲,

隻得出來。

“你們是什麼人?膽敢私闖民宅,還有沒有王法了?”

“王法?”領頭的一人冷笑道,同時捋了捋袖子,走近了甘旸。

當時在場的人都很緊張,

雖說甘旸名氣很大,

但是到底是一位白衣,

古語說得好,民不與官争,

這一幹官差氣勢洶洶的上門,恐怕不是什麼好事。

甘旸:為什麼說這是中國藝術史上唯一的一次小人失志?

“立馬刻兩方印來!”差役呵斥道。

但是甘旸一副冷冷的樣子,并不理會,場面一度冰冷。

然而接下來的發展卻出乎所有人的預料。

領頭的人突然改換态度,

對着甘旸恭恭敬敬的一作揖,

說道:“小的姓王名法,多有唐突,還請大人見諒。”

這是什麼情況?

原來,

甘旸的二表哥在京城之中升了官,

想讓甘旸去任職幫忙,

但是誰都知道甘旸是出了名的淡泊紅塵,

憑名利二字休想讓他出山。

于是不知是誰出此下策,

慫恿二表哥苦心孤詣的安排了這麼一出,

找來些差役,

給表弟體會體會當官的威風。

不過現在看來,似乎全然無效。

甘旸冷冷的一甩手,轉身回了書房。

剩下的一票人面面相觑。

“人各有志,請勿勉強!” 後面的門房來送客了。

這可如何是好!

在門房掄起掃帚一頓大掃除,

衆人在咳咳聲中,

灰頭土臉的敗退了。

其實世俗的人永遠不會明白,

質本潔來還潔去,何必塵世遭狎染。

甘旸已經在他的金石印刻中找到了精神之鄉,

又怎麼還會迷醉羨慕紅塵的污濁?

印刻浮生,

猶如那壺陳年的老酒,

慢慢品嘗,

醉過方知其味,情深方知難休。

甘旸:為什麼說這是中國藝術史上唯一的一次小人失志?

甘旸,字旭、旭甫,号寅東,秣陵人,明代萬曆年間著名篆刻家,以鐵筆隐居雞籠山。

甘旸:為什麼說這是中國藝術史上唯一的一次小人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