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再讀《三國演義》第八十回(下)漢王正位續大統

曹丕篡漢稱帝,在洛陽建造宮殿。消息很快傳到成都,還有人稱漢獻帝已經遇害。

劉備聽說後,終日痛哭,令百官挂孝,遙望祭拜,尊獻帝谥号為“孝愍皇帝”。

劉備憂慮成疾,将政務全都委托給諸葛亮。

諸葛亮與太傅許靖、光祿大夫谯周商議,國不可一日無君,想尊漢中王為帝。

谯周說:“最近的天象也預示着漢中王應當即帝位,繼承漢統,搞起來吧!”

諸葛亮與許靖率大小官員上表,請劉備即皇帝位。

劉備看完表後,大驚說:“你們要陷孤于不忠不義嗎?”

諸葛亮說:“曹丕篡漢自立,王上是漢室後裔,應該繼承大統,延續漢祚。”

劉備勃然變色說:“孤怎麼能效仿曹丕那個逆賊?”說完拂袖而起,進入後宮。

三天後,諸葛亮又率衆官上朝,請漢中王劉備出來。

許靖啟奏說:“天子已被曹丕弑殺,王上不即帝位,出師讨伐逆賊,這能叫忠義嗎?如今天下沒有不想王上為君,為孝愍皇帝報仇雪恨的人。如果不聽從臣等的建議,會失去民心的。”

劉備說:“孤雖然是景帝的後代,但對百姓并沒有恩德。一旦自立為帝,那與篡位竊國有什麼差別?”諸葛亮多次苦勸,劉備堅決不從。

再讀《三國演義》第八十回(下)漢王正位續大統

諸葛亮于是與衆官設計,托病不出。

劉備聽說諸葛亮病重,親自去探病,來到諸葛亮床前,問道:“軍師得了什麼病?”

諸葛亮說:“憂心如焚,活不了多久了。”

劉備說:“軍師憂慮什麼事?”

諸葛亮推脫病重,閉着眼睛不回答。

劉備再三追問,諸葛亮喟然長歎,說:“臣出茅廬,遇到大王,追随至今。大王對臣言聽計從,有幸得到兩川之地,沒有辜負臣昔日之言。現在看到曹丕篡位,漢室就要完蛋了,衆臣都想尊大王為帝,滅魏興劉,共圖功名。不料大王堅決不肯,衆官都很不爽,估計不久都要跑了。文臣武将都跑了,吳、魏來攻,兩川也保不住了。臣怎麼能不擔憂呢?”

劉備說:“我不是不想當皇帝,隻是怕天下人說閑話。”

諸葛亮說:“聖人說:名不正則言不順。大王名正言順,能有什麼閑話?難道沒聽說不接受老天給予的東西,會遭天譴?”

劉備說:“等軍師病好了再說吧。”

諸葛亮聽後,從床上一躍而起,将屏風一拍,外面文武衆官全都進來,跪拜在地說:“王上既然答應,便請選擇吉日行大禮。”

劉備一看,是太傅許靖、安漢将軍糜竺、青衣侯向舉、陽泉侯劉豹、别駕趙祚、治中楊洪、議曹杜瓊、從事張爽、太常卿賴恭、光祿卿黃權、祭酒何宗、學士尹默、司業谯周、大司馬殷純、偏将軍張裔、少府王謀、昭文博士伊籍、從事郎秦宓等人。

再讀《三國演義》第八十回(下)漢王正位續大統

劉備大驚說:“被你們給套路了。要是有人說孤不義,都是你們害的!”

衆人當即送劉備回宮,令博士許慈、谏議郎孟光在成都武擔之南建壇。

一切準備就緒,衆官準備好銮駕,迎接漢中王劉備登壇拜祭。谯周在壇上,高聲朗讀祭文。

讀完祭文,諸葛亮率衆官獻上玉玺,劉備接過玉玺,捧到壇上,再三推辭說:“我沒什麼才德,還是另擇賢能吧。”

諸葛亮說:“那王上覺得臣是那個賢能嗎?”

劉備說:“這點默契都沒有,還想不想吃雞腿了?”

諸葛亮說:“雞腿,我要兩個。”

劉備說:“準了。”

諸葛亮大聲說:“王上平定四海,功德彰顯于天下,又是大漢宗室,正是不二人選。都已經祭拜天神了,怎麼還能讓呢?”

劉備稱帝,改年号為章武元年,立吳氏為皇後,長子劉禅為太子,封次子劉永為魯王,三子劉理為梁王,封諸葛亮為丞相,許靖為司徒。大小官僚,一一封賞,大赦天下,兩川百姓,無不歡躍。

再讀《三國演義》第八十回(下)漢王正位續大統

第二天上朝,劉備下诏說:“朕與關、張桃園結義,誓同生死。不幸雲長被東吳所害。如果不報此仇,便是對不起兄弟。朕要起傾國之兵,出師伐吳,生擒逆賊,報仇雪恨!”

話沒說完,虎威将軍趙雲站出來拜在階下,勸谏說:“不行。”

未知子龍所谏若何,且看下文分解。

很多人都說劉備是個僞君子,從這一節來看,劉備确實挺僞君子的。

衆臣勸劉備登基稱帝,劉備不是不想,而是怕人說閑話,說得不好聽的就是既想當婊子,又要立牌坊。為此諸葛亮不得不用計,劉備也很樂于中計。

演義一直都想突出劉備的仁義。傳言漢獻帝被害,劉備哭得稀裡嘩啦的,還直接哭病了。上一次這麼傷心的時候還是關羽遇害。

諸葛亮以為漢獻帝報仇雪恨,延續漢祚為由勸劉備稱帝,劉備勉為其難地答應,登基稱帝。

按道理來講,劉備稱帝後,首先就應該起兵北伐,為先帝報仇雪恨,恢複漢室,但是劉備卻是要為關羽報仇,讨伐東吳。這不是典型地拿了好處不辦事,過河拆橋嘛。

我吐槽的隻是本節的劉備,不是全書中的劉備。《三國演義》中的劉備是真仁義,不是什麼僞君子。曆史上的劉備就更不是僞君子了,劉備既算不上君子,也沒那麼虛僞,誰心中還沒有自己心中的一點小九九呢?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