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篡汉称帝,在洛阳建造宫殿。消息很快传到成都,还有人称汉献帝已经遇害。
刘备听说后,终日痛哭,令百官挂孝,遥望祭拜,尊献帝谥号为“孝愍皇帝”。
刘备忧虑成疾,将政务全都委托给诸葛亮。
诸葛亮与太傅许靖、光禄大夫谯周商议,国不可一日无君,想尊汉中王为帝。
谯周说:“最近的天象也预示着汉中王应当即帝位,继承汉统,搞起来吧!”
诸葛亮与许靖率大小官员上表,请刘备即皇帝位。
刘备看完表后,大惊说:“你们要陷孤于不忠不义吗?”
诸葛亮说:“曹丕篡汉自立,王上是汉室后裔,应该继承大统,延续汉祚。”
刘备勃然变色说:“孤怎么能效仿曹丕那个逆贼?”说完拂袖而起,进入后宫。
三天后,诸葛亮又率众官上朝,请汉中王刘备出来。
许靖启奏说:“天子已被曹丕弑杀,王上不即帝位,出师讨伐逆贼,这能叫忠义吗?如今天下没有不想王上为君,为孝愍皇帝报仇雪恨的人。如果不听从臣等的建议,会失去民心的。”
刘备说:“孤虽然是景帝的后代,但对百姓并没有恩德。一旦自立为帝,那与篡位窃国有什么区别?”诸葛亮多次苦劝,刘备坚决不从。

诸葛亮于是与众官设计,托病不出。
刘备听说诸葛亮病重,亲自去探病,来到诸葛亮床前,问道:“军师得了什么病?”
诸葛亮说:“忧心如焚,活不了多久了。”
刘备说:“军师忧虑什么事?”
诸葛亮推脱病重,闭着眼睛不回答。
刘备再三追问,诸葛亮喟然长叹,说:“臣出茅庐,遇到大王,追随至今。大王对臣言听计从,有幸得到两川之地,没有辜负臣昔日之言。现在看到曹丕篡位,汉室就要完蛋了,众臣都想尊大王为帝,灭魏兴刘,共图功名。不料大王坚决不肯,众官都很不爽,估计不久都要跑了。文臣武将都跑了,吴、魏来攻,两川也保不住了。臣怎么能不担忧呢?”
刘备说:“我不是不想当皇帝,只是怕天下人说闲话。”
诸葛亮说:“圣人说:名不正则言不顺。大王名正言顺,能有什么闲话?难道没听说不接受老天给予的东西,会遭天谴?”
刘备说:“等军师病好了再说吧。”
诸葛亮听后,从床上一跃而起,将屏风一拍,外面文武众官全都进来,跪拜在地说:“王上既然答应,便请选择吉日行大礼。”
刘备一看,是太傅许靖、安汉将军糜竺、青衣侯向举、阳泉侯刘豹、别驾赵祚、治中杨洪、议曹杜琼、从事张爽、太常卿赖恭、光禄卿黄权、祭酒何宗、学士尹默、司业谯周、大司马殷纯、偏将军张裔、少府王谋、昭文博士伊籍、从事郎秦宓等人。
刘备大惊说:“被你们给套路了。要是有人说孤不义,都是你们害的!”
众人当即送刘备回宫,令博士许慈、谏议郎孟光在成都武担之南建坛。
一切准备就绪,众官准备好銮驾,迎接汉中王刘备登坛拜祭。谯周在坛上,高声朗读祭文。
读完祭文,诸葛亮率众官献上玉玺,刘备接过玉玺,捧到坛上,再三推辞说:“我没什么才德,还是另择贤能吧。”
诸葛亮说:“那王上觉得臣是那个贤能吗?”
刘备说:“这点默契都没有,还想不想吃鸡腿了?”
诸葛亮说:“鸡腿,我要两个。”
刘备说:“准了。”
诸葛亮大声说:“王上平定四海,功德彰显于天下,又是大汉宗室,正是不二人选。都已经祭拜天神了,怎么还能让呢?”
刘备称帝,改年号为章武元年,立吴氏为皇后,长子刘禅为太子,封次子刘永为鲁王,三子刘理为梁王,封诸葛亮为丞相,许靖为司徒。大小官僚,一一封赏,大赦天下,两川百姓,无不欢跃。
第二天上朝,刘备下诏说:“朕与关、张桃园结义,誓同生死。不幸云长被东吴所害。如果不报此仇,便是对不起兄弟。朕要起倾国之兵,出师伐吴,生擒逆贼,报仇雪恨!”
话没说完,虎威将军赵云站出来拜在阶下,劝谏说:“不行。”
未知子龙所谏若何,且看下文分解。
很多人都说刘备是个伪君子,从这一节来看,刘备确实挺伪君子的。
众臣劝刘备登基称帝,刘备不是不想,而是怕人说闲话,说得不好听的就是既想当婊子,又要立牌坊。为此诸葛亮不得不用计,刘备也很乐于中计。
演义一直都想突出刘备的仁义。传言汉献帝被害,刘备哭得稀里哗啦的,还直接哭病了。上一次这么伤心的时候还是关羽遇害。
诸葛亮以为汉献帝报仇雪恨,延续汉祚为由劝刘备称帝,刘备勉为其难地答应,登基称帝。
按道理来讲,刘备称帝后,首先就应该起兵北伐,为先帝报仇雪恨,恢复汉室,但是刘备却是要为关羽报仇,讨伐东吴。这不是典型地拿了好处不办事,过河拆桥嘛。
我吐槽的只是本节的刘备,不是全书中的刘备。《三国演义》中的刘备是真仁义,不是什么伪君子。历史上的刘备就更不是伪君子了,刘备既算不上君子,也没那么虚伪,谁心中还没有自己心中的一点小九九呢?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