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國在春秋戰亂時期是個二等國家,夾在晉楚兩大霸主之間,生存不易。宋國一直是晉國的尾巴國,宋昭公暴虐無道,國人暴動,宋昭公被殺,宋文公即位,晉國主子豈能容忍附屬國有殺君的暴行,立即派了晉、衛、陳、鄭四國聯軍掩殺過來,幸好華元出馬斡旋,晉國收下了華元代表宋文公獻上的幾車金帛後才撤兵,宋文公靠華元的外交才華才屁股坐穩。

華元,出身名門,是宋戴公的五世孫,宋國六卿之首華督的曾孫,四朝元老,長期擔任右師,掌握國政,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頭銜很多,集政治家、外交家、軍事家、刺客、人質、戰将于一身,牛叉的人物總是很複雜!
晉楚城濮之戰讓楚國稱霸時間又推遲了36年,36年後的邲城之戰使楚國稱霸中原,晉國霸權衰落,原先晉國的尾巴國如衛國、魯國紛紛向楚國飛媚眼,但宋國仍然堅定地對晉國不離不棄。宋國是楚國幹敗晉國必須拔除的一顆釘子。兩年後,楚軍兵臨楚國城下,晉國剛剛打敗,元氣大傷,沒有兵力救援。宋國都城睢陽被楚軍圍困了9個月,糧草早已耗盡,為了生存,劈開人骨頭當柴燒,互相交換子女煮着吃,宋國城内已經是人間地獄,眼瞅着城池就保不住了。華元作為一國宰相在危急存亡之時,化妝成楚國的普通士兵,缒城而出,混進了楚軍軍營,居然摸到了楚國王子兼楚軍總司令芈側的大營裡。
趁芈側睡覺時,華元直接将匕首頂在了芈側的咽喉上,要求楚軍退兵。華元表示,宋國可以投降,但楚兵必須先後撤30裡,讓宋國在外人開來不像是投降的樣子。芈側馬上同意,這樣宋國解除滅國之災,随後也投入了楚國陣營。春秋那個時代的風貌就是一國可亡,但不可辱,投降可以,但得體面點。按現在人的思想觀念,是了解不了華元的做法的。是以,曆史必須以當時的思維眼光來審視才能深刻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