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01 · 春捂秋凍保健康</h1>
你知道一年四季有什麼不同的養生方式嗎?
● “春捂”是指在春季氣溫剛轉暖的時候,要繼續穿着棉衣“捂”一段時間。因為春季氣溫變化較大,人們如果過早地脫掉棉衣,一旦氣溫下降的幅度超出了人體的适應能力,正氣就不足以抵抗外邪,容易導緻疾病的發生。是以,“春捂”是十分必要的。
● “秋凍”是說秋季氣溫開始轉涼的時候,人們不要過早、過多地增加衣物。而是要随着溫度的逐漸降低,逐漸加強人體的正氣,來提高對低溫的适應力。此外,秋季來臨時,暑熱尚未退盡,此時人們如果過早地增加衣服,一旦氣溫回升,就會出汗受風,易感風邪。
你的朋友們會按照“春捂秋凍”的方法去做嗎?
中醫學還有哪些四季養生方式?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2">02 · 正月十六遛百病</h1>
你知道正月十六有什麼風俗嗎?
● 正月十五元宵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這一天非常熱鬧,人們除了吃元宵以外,還能欣賞到踩高跷、跑旱船、舞獅、舞龍等民俗活動。而第二天,也就是正月十六,同樣有一個風俗在北方地區廣泛流傳,那就是“遛百病”。

● “遛百病”也稱“走百病”,最早出現在宋代,明清時期在北方地區盛行。古時候,女性的社會地位很低,終日勞累,營養不足,容易生病。每到正月十六晚上,勞累了一年的婦女們,就互相攙扶着在街上遊走,不僅為自己祛除病邪,也為家人祈求安康。
後來這一風俗逐漸發展,适用于男女老少。在空氣清新的大自然裡說說笑笑,欣賞美景,既愉悅了心情,也鍛煉了身體,“遛百病”也逐漸發展成了健身怡情的養生運動。
你的家鄉有哪些與“正月十六遛百病”相似的風俗?
你知道中醫學還有哪些預防疾病的方法嗎?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3">03 · 子午覺養陰陽</h1>
你平時幾點睡覺?你覺得睡眠和中醫學有關嗎?
● 簡單說來,子午覺就是要求每天子時和午時按時入睡,其主要原則是“子時大睡,午時小憩”。
● 根據《黃帝内經》的理論,子時,也就是晚上 11 時至淩晨 1 時,是陰氣強盛、陽氣衰弱的時候。中醫學認為,“陽氣盡則卧”,是以子時睡眠的效果最好,睡眠品質也最高。此外,子時也是經脈循行到肝、膽的時間,此時入睡有利于養肝護肝。
午時是中午 11 時到下午 1 時,此時陽氣最盛,陰氣衰弱,“陰氣盡則寐”,是以午時也應該睡覺。不過,陽氣盛時通常工作效率最高,是以午休以“小憩”為主,這樣既不會影響工作,也不會影響晚上的睡眠。
你和家人會按時睡子午覺嗎?
如果有,你感覺身體有什麼變化?
如果不睡子午覺,你認為身體會有哪些不适?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4">04 · 三分饑七分寒</h1>
你覺得幼兒每頓飯應該多吃還是少吃?穿衣服有哪些注意事項?
● 現在中國有許多獨生子女,家長們對孩子都很寵愛,可人們發現越是衣食無憂的孩子越容易生病,這其實和飲食不妥、衣着不當有很大的關系。
● 元代著名兒科醫生曾世榮在《活幼心書》中曾寫道 :“四時欲得小兒安,常要三分饑與寒 ;但願人皆依此法,自然諸疾不相幹。”
他主張讓孩子吃飯時隻達到七分飽,穿衣時保持一種微寒的狀态。
● 中醫學認為,小兒天生脾虛、腎虛、肺不足,而心、肝兩髒則有餘。小兒的消化系統尚未成熟,如果吃得過飽,會加重腸胃負擔,引發胃腸疾患。
由于小兒肺髒十分嬌嫩,容易發生呼吸道感染,引起肺部發炎,是以小兒不能受涼感冒。但如果穿得過暖,孩子出汗後就會容易着涼。是以要根據氣候變化随時給小兒增減衣服,讓小兒處于七分暖而三分寒的環境中,有利于鍛煉小兒的禦寒、抗病能力。
來源/微信公衆号“科普醬紫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