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相忘于江湖
大決戰的三大戰役,總共殲滅敵軍155萬人、将領400餘人。
排得上号的敵軍軍長以上著名進階将領,遼沈戰役有11人,淮海戰役有15人,平津戰役有8人。這從一個側面佐證,淮海戰役是三大戰役最難打的一個,而戰後進入功德林的戰犯,也是淮海戰役被俘的敵軍将領最頑固不化。讓人意外的是,即使是最頑固不化的戰犯黃維,對于我軍将領,居然也有其服氣的人。
開國中将劉昌毅
作為敵軍進階将領,改造起來常常有遇到一些困難。就像清風店被俘的楊光钰,偷毛驢逃跑被民兵追了回來。這家夥賊心不死,點燃被子把腿燒傷了,由于醫療條件有限,最後被截肢。
淮海戰場被俘的徐州"剿總"副總司令杜聿明,進入功德林之前,偷偷在棉褲裡藏了60多片安眠藥,企圖"殺身成仁"。好在最後幡然醒悟,第一批被釋放。
有一個人冥頑不化,油鹽不進,拒絕接受改造,這個人就是黃維。1975年3月,改造27年的黃維才作為最後第七批戰犯293人被釋放,此後繼續研究"永動機"。
頑固如黃維,按理說,老天爺是老大,他是老二,在我軍陣營中,應該沒有他佩服的人,可是偏不,黃維有一個也是唯一一個佩服的人,那就是活捉他的解放軍将領——中野劉伯承手下的劉昌毅。

晚年黃維
劉昌毅,原名劉昌義,1914年出生于湖北黃安。
黃安後來改名為紅安,是遠近聞名的第一将軍縣,出身貧寒的劉昌義後來也成為12位開國中将之一。劉昌義家中有9個兄弟姊妹,讀了3個月書就回家學裁縫。少年劉昌義最喜歡跟着江湖人士舞槍弄棒,練就了一身武藝。
1929年,年僅15歲的劉昌義帶着村裡十幾個小夥伴,一起投奔了紅軍。劉昌義打仗不怕死,還天生有一些指揮才能,很快就在紅軍中脫穎而出。
1931年11月,劉昌義被12師師長陳赓從排長升連長,36團團長是餘天雲。幾個月後,劉昌義又升任副營長。沒有多少文化的劉昌義逢人便說:我的老師是黃埔一期,我也是黃埔弟子。
1932年,紅四方面軍向西轉移建立川陝根據地,18歲的劉昌義升任團長。
1934年6月,萬源保衛戰。親臨前線偵察的劉昌義被一發炮彈炸斷一隻胳膊,碎片還把牙齒打掉好幾顆,昏迷不醒在醫院躺了好幾天,最後沒了呼吸。就在裝入棺材的時候,小通信員胡少榮想把團長最喜愛的手槍放進棺材一同埋葬。
也是命不該絕,胡少榮發現劉昌義的手動了一下,戰士們趕緊把他擡出來重新送到醫院。
一個多月後,劉昌義從閻王爺那裡被退了回來,但是經過這麼一番折騰,劉昌義"面目全非",連嘴巴也歪了。身體康複後不多久,劉昌義随紅四方面軍開始了長征。
劉昌毅的老上級陳赓
1937年8月,劉昌義任八路軍129師386旅偵察科科長。
1941年5月,129師奉命護送炮兵團、抗大總校部分幹部、50多名反戰同盟會員1000餘人去延安。有一位新任旅長帶隊,遊擊隊帶路太嶽17團在前,劉昌毅率決死3縱9團殿後。
5月29日,大部隊通過汾河接近呂梁山,"押镖"的1000餘人被晉綏軍區部隊接走。護送部隊傳回途中,由于這位旅長大意,駐紮村裡時遭到日僞分割合圍,劉昌義随機應變,指揮9團繞過據點順利傳回三分區。事後,劉昌義軍分區副司令降為9團團長,1942年5月才複職。
1943年4月,第40軍軍長龐炳勳、新5軍軍長孫殿英公開投敵,所部改編為僞24集團軍,有2萬多人。7月,向太行林縣進犯。129師集中太行、冀南主力,發起林南戰役。
但是參戰主力13團團長空缺,所謂"鳥無頭不飛",劉伯承決定:讓住院養傷的決死三縱9團團長、軍分區副司令員劉昌義當一回"救火隊長"。劉昌義接到指令,騎上大青騾子上了路。
劉昌義出馬,一個頂倆。劉昌義到達前線第二天,13團幹脆利落打掉新5軍1個團,為129師參戰部隊先拔頭籌。随後,劉昌義殲滅增援日軍200餘人。經此一戰,13團面貌一新。
1944年春季,13團在安陽橫掃日僞據點,一個月殲敵1100餘人。心情大爽的劉昌義一口氣吃下108個餃子,周圍老百姓紛紛傳言:劉昌義放言,八路軍吃老百姓1個水餃就殺10個日僞軍。
一傳十、十傳百,日僞軍和頑軍吓得縮在據點裡,再也不敢和抗日軍民打照面。
八路軍戰士
鄂豫皖出來的戰将,絕對是一等一的打仗好手,而且都是個性十足。
徐海東、韓先楚、許世友、郭天民都是例子,劉昌義的火爆脾氣絕對也是首屈一指。
抗日戰争勝利後,劉昌義在一次大勝後,聽說自己的手下敗将也叫"劉昌義",馬上就地改名"劉昌毅"。不久,劉昌毅所部南下桐柏山區編為中原軍區一縱3旅,任縱隊副司令員。
1946年6月26日,皮定均的1旅作為中原突圍的奇兵佯裝主力,劉昌毅3旅則擔任一縱前衛,掩護主力進入武當山區,劉昌毅任鄂西北根據地副司令員,敵人懸賞5萬大洋買他的人頭。
1947年1月,傳聞前身是老13團的7團遭敵185旅包圍全軍覆沒。
一些幹部信以為真,要求化裝轉移,劉昌毅當即勃然大怒,一把掀翻了桌子,把腰間的手槍一拍厲聲喝道:"我看誰敢擾亂軍心,誰敢走老子就槍斃誰!"頓時一片鴉雀無聲。
但是團被打散也是不争的事實,劉昌毅決定親自帶着着兩個警衛連、偵察隊及部分機關幹部,前往烏牛觀去收攏部隊,與七團政委何德慶率領的三營會合。随後,劉昌毅指揮部隊康家山一戰,突破了整66師宋瑞珂的包圍,東渡襄河,回師大别山!
劉昌毅率領800多人,曆經艱苦的千裡轉戰,終于在1947年5月抵達潛山。
8月底,劉鄧大軍三縱與劉昌毅的皖西人民自衛軍在霍山會師。得知陳錫聯的老部隊有困難,劉昌毅二話不說拿出棉衣5000套,并且補充了大批軍資。11月,劉昌毅改調三縱副司令員。
中野三縱司令員陳錫聯
1948年11月,中野三縱接到了一項重要任務:攻取宿縣。
小小的宿縣有多重要?遠在西柏坡的主席一天之内接到三份電報,中野司令員劉伯承,中野副司令員和政委陳、鄧,華野代司令員兼代政委粟裕,三份電報都是同一個内容:宿縣!
主席給劉陳鄧粟的回電,是英雄所見略同:愈快愈好,至要至盼!
劉陳鄧把攻取宿縣的任務交給"小鋼炮"陳錫聯的三縱,前線總指揮縱隊副司令劉昌毅。津浦路司令部中将副司令張績武在宿縣有1.3萬人,和東北義縣差不多。
不是宿縣不重要,而是劉峙派劉汝明兵團北上宿縣劉汝明遲遲不肯動身。而主席也非常重視,多次電報催促劉陳鄧拿出4個縱隊攻占宿縣。劉陳鄧派秦基偉9縱和豫皖蘇軍區獨立旅阻擊蚌埠援敵。
三縱有虎将劉昌毅,總攻從11月15日下午17時開始到16日淩晨3時結束。張績武吹噓"固若金湯"的宿縣被一舉拿下,張績武臉上抹了鍋灰,還是免不了被俘。
在圍殲黃維第十二兵團的戰鬥中,劉昌毅率中野三縱在南集團發起攻擊。12月15日午夜,黃維兵團被殲滅。黃維逃跑乘坐的新坦克抛錨被俘,反倒是胡鍊的舊坦克闖出了重圍。
被俘後的黃維
高傲的黃維被活捉,一萬個不服氣,可是和劉昌毅把酒論英雄後,也不禁折服:"貴部可以直接打過長江去。"劉昌毅将軍一臉愕然,黃維補充道:"能打敗我者,必能敗江南之國軍。"
戰後的慶功會上,鄧政委一一給參戰将領敬酒,到了劉昌毅這裡,鄧政委開玩笑:"你們三縱打得不錯,拿下宿縣,活捉黃維,立下了大功,隻是多吃了500斤肉。"
酒到半酣的劉昌毅聞聽此言大怒,一把将飯桌掀翻,拂袖而去。在場的部分華野将領有些看不懂,陳錫聯等人笑着解釋:他脾氣上來,劉師長都給他道歉。政委也呵呵一笑。果然,劉昌毅很快回來,向鄧政委敬酒道歉。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1979年南疆戰事又起。
鄧政委挑選許世友和楊得志兩員開國上将,一個坐鎮東線一個主持西線。誰來給74歲的許世友搭檔副手?政委讓許世友自選,坊間流傳"6瓶茅台選副手"。
許世友
其實傳聞對了一半,當時有聶鳳智、劉昌毅兩個候選。
聶鳳智是許世友的愛将,但是66歲了。小一歲的劉昌毅"尚能飯否",許世友也沒底。于是,兩個人喝了一瓶茅台,實際上是攤開底牌,看到劉昌毅精神矍铄,許上将有底了。
1978年12月,劉昌毅任廣州軍區副司令員。在前線,劉昌毅雄風不減當年,從炮彈落地的爆炸就能分辨出放了空炮。炮兵觀測員經過核實,打心底敬佩姜還是老的辣,劉昌毅就是劉昌毅。
1999年11月1日,傳奇劉昌毅在廣州病逝,享年85歲。
晚年劉昌毅
【深耕戰争史,弘揚正能量,歡迎投稿,私信必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