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法治日報——法制網
◆ 整體重構智慧矯正
◆ 全流程智能化管理
◆ 建構協同矯治體系
◆ 全環節全方位監督
□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丁國鋒
社群矯正法頒布實施以來,江蘇省司法廳在十多年探索實踐的基礎上,全方位銜接新法,深入推進監管執法規範化,突出“規範執法、分類管控、精準矯治、損害修複、智慧矯正”關鍵環節,對社群矯正工作制度體系進行了“整體重構”,大力推進縣級社群矯正中心(分中心)建設,加快了“智慧矯正”在一線執法中的實踐運用,推動社群矯正工作再上新台階。
4月14日,江蘇省司法廳在宜興市舉行全省社群矯正工作高品質發展推進會,總結推廣宜興率先建構試行的社群矯正“一三三”模式。江蘇省司法廳廳長柳玉祥要求,圍繞“促進融入社會、預防減少犯罪”一個目标,落實“精細管理、精準矯治、精心幫扶”三項機制,統籌“力量保障、科技支撐、陣地建設”三大要素,高品質推進全省社群矯正工作依法、規範、創新發展。
全新縣級社矯中心功能齊全
走進全面更新改造後的宜興市社群矯正中心,“精細管理、精準矯治、精心幫扶”幾個大字令人眼前一亮。
從社群矯正對象的資訊采集、入矯宣告、談話評估、技能教育訓練等功能區,訓誡警告室、遠端幫教室、團體輔導室、就業指導室以及法官、檢察官工作室等工作區域,到個性化創新設定的侵财類損害修複室、交通肇事類損害修複室、成瘾類損害修複室、女性損害修複指導室、未成年人複歸指導室等,近40個功能區和工作區充分展現了社群矯正從試點到全面施行十多年來的飛速發展。
位于中心三樓的社群矯正指揮中心,作為江蘇首批建成的“智慧矯正”建設試點,已經具備“智能管”“精準矯”“雲端學”“鍊上考”等功能,通過大螢幕“一圖清”,可以全息、實時、動态研判宜興社群矯正工作。
“采集社矯對象的基本情況、教育矯治、損害修複、管理控制四個次元50多項因子進行運算,得出綜合積分後按紅、橙、黃、藍四個等級分類預警,預警等級與管理等級相結合,直接影響管理措施。”從業人員一邊示範一邊說,指揮中心接入路面公共視訊資料後,可以随時要求社矯對象出現在指定探頭下進行視訊核查。
“借助一系列科技手段,能夠確定對社矯對象進行聽聲、見面、定位、畫界、查軌、告警監督,實作全流程智能化管理。”宜興市司法局局長周曉明介紹說,目前宜興市已經能針對犯罪特征、悔罪表現、經濟狀況、心理狀況、行為風險、矯正需求等次元生成評估後的“處方”,“對症下藥”、精準矯治。
記者了解到,宜興市依托社群矯正中心建設“自新網校”,運用341部視訊學法資料和手機推送學習模式實作“雲端學”,利用學分制動态考核社矯對象教育學習完成情況。
損害修複理念廣泛用于實踐
宜興市官林鎮司法所建立了專職人員、派出所村居聯絡人員、社群志願者和家庭監督四位一體矯正網絡,司法所依托鎮綜合管理服務資訊指揮中心,借助手機監控、軌迹跟蹤、視訊監管等科技手段,實作動态采集每一名社矯人員的資料。
官林鎮司法所在6個村(社群)建立了矯正教育幫扶工作站,依托轄區内9家實力較強的民營企業作為“愛心企業”,建立30個“就業幫扶愛心崗”,滿足無業矯正對象的就業需求。
地處官林鎮工業區的無錫市明珠電纜有限公司,專門開辟“明珠驿站”損害修複基地,通過引入資深茶藝師蔣帥、國際注冊心理咨詢師顧紅霞、沐陽公益之家負責人施衍梅等專業人士作為金牌工作者,專門接納未成年人、女性社矯對象進行公益幫扶,成為社矯人員的暖心家園。
“驿站志願服務隊擁有40多名志願者,為專業力量和社會力量搭建了教育幫扶和損害修複工作的平台。”宜興市司法局副局長王拯介紹說,宜興市已累計發展“愛心企業”296家、提供崗位764個、安置人員328人,4600多人次接受了各類技能教育訓練,不斷釋放“政府主導+協會運作+企業參與”社會化安置幫扶效能。
記者了解到,宜興市聚焦組織、機制和陣地三項建設,實作市鎮兩級社群矯正委員會全覆寫。通過制定公檢法司等部門關聯管理制度,檢察院派駐檢察官入駐社矯中心,警察局設定社矯中心警務室,在社矯中心建設遠端法庭,探索市特殊人群幫教工作協會、青少年權益保護協會等社會組織參與審前調查評估,建構協同矯治工作體系。
“宜興市在實體化建設和資訊化支撐上舍得投入,率先落實江蘇省司法廳倡導的一般和特殊預防、教育矯正、被害保護等損害修複理念,做到入矯、矯中到解矯全過程監管,真正實作社矯工作規範化、标準化、智能化。”江蘇省司法廳社群矯正管理局局長彭兵介紹說,江蘇省司法廳将在全省探索建構、統籌推進社群矯正“一三三”模式,深入推進“一市一品牌、一縣一特色”建設,形成百舸争流發展局面,高品質推進全省社群矯正工作依法、規範、創新發展。
全面提升執法和監督水準
統計資料顯示,截至目前,江蘇累計接收社矯對象45.6萬餘人,解矯41.9萬餘人。“近3年來,全省社矯對象在矯期間重新犯罪率為0.16‰,遠低于全國平均水準。”江蘇省司法廳副廳長劉保民認為,正是18年來探索實踐的積累,為江蘇高品質推進社矯工作提供了有力遵循、奠定了堅實基礎。
按照“一三三”模式的要求,江蘇将進一步依法規範創新社矯工作體制,按照社群矯正法推進設定具有獨立執法資格的社群矯正機構,切實解決執法主體合法合規問題。同時緊扣重點執法環節,加強與法院、檢察、公安、監獄等機關無縫銜接和資訊互聯互通,確定各個參與主體依法履職,實作對社群矯正對象精準管控、執法公正。
江蘇省司法廳要求各地在推廣“一三三”模式中,主動争取民政、教育、衛生、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等相關部門的支援,深度融入全要素網格化社會治理體系,推動形成互相配合、互相支援、各負其責、各盡其能的工作格局,促進社矯對象順利融入社群、回歸社會。
“要堅持以規範化為定位,着眼全流程、全環節、全鍊條覆寫,細化完善社群矯正對象監督管理制度、機制和模式,建構形成寬嚴相濟、系統規範、無縫銜接的社群矯正執法體系。”柳玉祥強調,要根據社群矯正法及其實施辦法落實社群矯正機構28項刑事執行權力清單,嚴格執行32項執法管理工作規範,進一步細化報告、外出、會客、遷居、禁止令執行、保外就醫等監督管理規定。
據了解,江蘇将全面推開執法異議複核機制、社群矯正執法工作回避制度和社群矯正中心律師值班制度等,探索由縣級社群矯正機構直接管理教育裁定假釋、決定暫予監外執行社群矯正對象和宣告緩刑的重點社群矯正對象。
按照部署,江蘇将規範縣級社群矯正中心(分中心)傳遞銜接、監督管理、教育矯治、心理矯治、損害修複、社會力量參與及政法機關協同等矯正各個環節的工作。江蘇省司法廳圍繞推動建構社群矯正“一三三”模式,研究确定了20個重點項目任務,分解落實到30個重點示範推進縣(市、區)司法局。
“要通過主動接受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加強全環節全方位監督,保障社群矯正從業人員依法履職。”柳玉祥強調,要健全完善社群矯正執法督察制度,形成線上與線下聯合、個案與專案聯合、省市縣三級聯合以及司法行政機關和檢察機關聯合督察相結合的立體化、精細化、多樣化社群矯正執法督察方式,在明責和問責中提高依法履職能力,確定社群矯正刑罰執行工作落實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