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8月6日淩晨2點左右,我人民海軍與國民黨海軍的”八六“海戰進入了最白熱化的階段。我軍的598、558、601、6114号共4艘炮艇,正在對敵“章江”号獵潛艦進行圍追堵截。
追擊中,我軍沖在前面的611艇連續中彈,後機艙主機停轉。611艇在失去部分動力後,速度頓時慢了下來。要知道,敵“章江”号獵潛艦的滿載排水量為450噸,而追擊的4艘我軍炮艇,每艘的排水量才剛過100噸。
是以,缺了611艇,剩下3艘炮艇将很難拿下敵“章江”号獵潛艦,甚至有可能被反殺。更别提,附近還有一艘滿載排水量1250噸的敵“劍門号”掃雷艦在虎視眈眈了。就在這關鍵時刻,611艇的動力突然恢複了。于是,4艇合力将敵“章江”号獵潛艦擊沉,并配合我魚雷艇部隊,将敵“劍門号”掃雷艦也送進了海底。
後來也有觀點認為,此戰我人民海軍表現出來的強悍戰鬥力,讓台灣國民黨當局不得不放棄“反攻大陸”的春秋大夢。那麼,這次打碎蔣介石“反攻大陸”美夢的“八六”海戰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1965年,此時距離台灣當局喊出“反攻大陸”的口号已經有四年之久了。在經過“十年生聚”式的“卧薪嘗膽”,蔣介石認為時機已經成熟,故而開始蠢蠢欲動。
尤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在1964年10月16日成功地試爆了第一顆原子彈,最遲隻要1-2年,人民解放軍就會将原子彈實戰化,反攻的視窗期正在快速消失。是以蔣介石迫切希望盡快發起“反攻”作戰。

正在進行兩栖登陸訓練的台灣國民黨軍隊
進入1965年後,台灣方面的準備工作開始加速。1月中旬,蔣介石撤換了對“反攻大陸”态度消極的“國防部長”俞大維,并任命自己的兒子蔣經國擔任這個重要職務,指令他對全軍的備戰工作進行監督和檢查。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36">蔣介石一心反攻大陸,出動特工試探東山島</h1>
1965年4月29日,蔣介石在了解到解放軍的核武器試驗和裝備工作進展迅速後,深感不立即采取反攻行動就要失去眼下這個“良機”。出于他一貫的賭徒心理,他決心在1965年下半年進行“反攻”。
1965年5月14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功地進行了第二次核試驗後,蔣介石決定派兒子蔣經國訪美,以尋求美國的支援。
美方識破了蔣的意圖,故而一再拖延答複時間。但是蔣介石已經等不了了,決心在美國沒有許可的情況下铤而走險。
于是,蔣介石在6月中旬撤換了沒有兩栖實戰經驗的參謀總長彭孟緝,換上了黎玉玺,并且将反攻大陸的《國光行動》秘密啟動。
這個計劃的主要内容是,在1965年8月由金門派出登陸部隊,對對面的廈門進行大規模的兩栖登陸,然後以廈門為跳闆,進一步對廈漳泉地區實施攻擊。
台灣的國民黨軍隊将出動約20個師,蔣介石希望這個大規模的行動在發起後,會最終達到将美方拖下水的目的。
為了弄清解放軍在沿海的設防情況,台灣海軍決心派出巡防第2艦隊的2艘戰艦在司令胡嘉恒少将的指揮下,執行“海嘯一号”行動。
這次行動是運送化裝成解放軍的“國防部情報局”武裝特工到,大陸沿海的閩粵兩省交界處的東山島。其任務包括摧毀東山島的我軍雷達站,伺機捕捉俘虜,以擷取我沿海駐軍情報。
竄犯大陸被解放軍和民兵抓獲的國民黨特工
這不是一次簡單的“敵後滲透”任務,而是“國光行動”的前哨戰。蔣氏父子嚴令:隻能成功,不許失敗!
國民黨海軍對這次行動異常重視,“海軍副總司令”馮啟聰中将親自牽頭,組成了由10名海軍進階軍官組成的“督導組”,負責執行和指揮整個行動。
8月5日淩晨6時,國軍“劍門”号和“章江”号炮艦組成的特遣支隊。在胡嘉恒的指揮下悄悄地駛出了台南的左營軍港,開始執行所謂的“海嘯一号計劃”。
為了迷惑我軍的沿海雷達和觀通哨以達到奇襲的目的,台軍特遣支隊選擇了從高雄至香港間的商船的常用航線。
但敵人低估了我軍的警惕性和識别能力,這敵艦在駛出左營後,解放軍在廈門的雷達站,就已經發現了這2個可疑目标,并且對其進行了長時間地跟蹤。
經過對雷達信号的研判,我雷達站于當天15時12分使用無線電向上級報告發現不明目标,但最初我軍判斷可能是美國軍艦。
台灣軍隊極度依賴美國援助,是以非常盼望能将美國拖下水
8月6日傍晚17時45分,在長時間對2艘敵艦進行監控和研判後,解放軍南海艦隊最終判明這是台灣國民黨海軍的軍艦。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38">雷達發現敵情,南海艦隊出動</h1>
解放軍南海艦隊司令員吳瑞林在向上級彙報敵情後,一面指令沿海各雷達站和觀察所繼續嚴密監視敵艦的行動,一面指令汕頭水警區準備炮艇和魚雷艇,對敵艦進行攔截;并成立由水警區副司令員孔照年和參謀長王錦為首的海上指揮所,孔照年擔任海上編隊總指揮。
水警區的41護衛艇大隊的4艘炮艇,11魚雷快艇大隊的6艘魚雷艇組成第一攻擊梯隊,前往南澳島待機。
當晚21時,10艘快艇相繼啟航離港,随即在夜暗中以高速直撲待機海域,并在南澳島外海會合。
晚21時30分,吳瑞林接到海軍總部傳來的指令:
首先,要查明這2艘軍艦确實是台灣國民黨海軍派到大陸沿海進行破壞活動的軍艦;
其次,對敵艦的攻擊可不限定在領海範圍内,可以放寬到30海裡左右;
第三,不要誤傷外國軍艦、商船和漁船;
第四,海軍總部和廣州軍區均不參與這次戰役的指揮,由南海艦隊負責具體指揮。
南海艦隊則直接向總參謀部的李天佑副總參謀長報告,同時李天佑負責協調廣州軍區空軍對我海軍提供空中掩護。
與我軍緊鑼密鼓備戰的态勢相反,此時敵軍對我軍的動向卻一無所知。胡嘉恒指揮2艘敵艦穿過海峽中線,不斷地向大陸沿海逼近。
在夜幕降臨後,“劍門”号上的7名“國防部情報局”特工穿上了我軍軍服,然後登上甲闆,開始準備橡皮艇。
23時許,2艘敵艦已經接近大陸海岸線。為了防止被人民海軍打個措手不及,敵艦進入一級戰備。
0時,2艘敵艦按計劃轉向正北的東山島方向,随後“劍門”艦減速,7個特工登上橡皮艇,向東山島方向駛去。
但我軍的岸上雷達因性能有限,未能及時發現敵艦編隊轉向北上,是以在0時30分指揮所下達接敵指令時,給出了錯誤的方位,引導2個大隊向外海迂回攔截敵艦。
結果雙方背道而馳,距離迅速從4海裡擴大到14海裡。但我雷達站在最終發現敵艦準确方位後,立即引導炮艇編隊高速接敵。
敵軍 “章江”号炮艦
2艘敵艦在發現我海上編隊追擊後,立即加速向外海逃去。但我編隊以航速上的優勢,很快在淩晨1時42分發現了殿後的敵"章江号"炮艦。
我軍4艘炮艇随後高速接敵,2艘敵艦憑借其火炮射程遠的優勢,搶先向我炮艇編隊實施攔阻射擊。著名的“八六”海戰就此爆發。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40">我軍炮艇以小吃大,海上拼刺刀</h1>
孔照年随後指令4艘炮艇展開戰鬥隊形接近敵艦。當我指揮艇接近到距離敵艦500米,已經看清敵艦桅杆時,他才下令各艇一齊炮擊。我編隊向先是切斷了2艘敵艦的聯系,随後集中火力攻擊噸位較小的“章江”艦。
4艘炮艇一直打到距離敵艦約100米處,才掉頭轉向與“章江”艦保持平行,以集中全部火力射擊敵艦。
進行實戰演習的我軍炮艇
我魚雷快艇對“章江”艦實施了第一次魚雷攻擊,沒有命中目标。随後接到報告的吳瑞林司令員,指令各艇使用穿甲彈集中火力,打敵艦指揮塔和水線以下的部位。
孔照年随後組織炮艇對"章江"艦進行了輪番攻擊。“章江”艦在艦長李準的指揮下做困獸之鬥,拼命對我炮艇射擊。
在激戰中,我611艇連續中彈,機電軍士長楊映松中彈犧牲。2發炮彈打進了機艙,造成後機艙的主機停轉,電力中斷。611艇在失去部分動力後,速度頓時慢了下來。受傷的艇長崔福俊大聲指令副指導員周桂全立即下機艙檢視情況。
當時,機電部門的輪機兵麥賢得正堅守在前機艙崗位上。敵人的2發炮彈打進了機艙,狹小的機艙内頓時彈片橫飛,輪機班長一頭栽倒在地。
麥賢得的頭部中了一塊彈片,彈片從右額骨部位穿入,深入腦部達二寸之多,一直插進左側的額葉。鮮血和腦脊液頓時從頭部流下,糊住了麥賢得的眼睛,他當場昏迷。其他受輕傷的戰友,趕緊上來為受傷的班長和麥賢得包紮傷口。
當時的情況可謂十分危急,敵人的炮彈造成611艇的4部主機有2部停機,航速大減。611艇不但無法咬住正在逃跑的敵艦,反而因為航速放緩成為了敵艦火力的靶子!
更危險的是,缺了611艇,剩下3艘炮艇将很難拿下敵“章江”号獵潛艦,甚至有可能被反殺。附近的敵“劍門号”掃雷艦也在虎視眈眈。如果611艇的動力不恢複,戰局将急轉直下。
《人民英雄麥賢得》,《求是》2020年第1期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42">英雄輪機兵麥賢得</h1>
在這關鍵時刻,昏迷的麥賢得逐漸清醒過來。他感覺到主機的聲音減弱,航速也變慢了。強烈的責任感促使他忍着巨痛,慢慢地爬了起來,在一片漆黑中向前機艙摸去。
在那裡,麥賢得果然發現主機停轉了。他毫不猶豫地開始在黑暗中摸索,嘗試修複主機。
在自己的腦部受到嚴重外傷的情況下,麥賢得憑借着在平日訓練中掌握的熟練技術,從主機的聲音中判斷,可能是某處的氣閥或着油閥的螺絲震松了,造成漏氣或者漏油,進而導緻主機無法正常運轉。
但一部主機上大大小小的閥門有數十個,至于螺絲那就更多了,還有彎彎曲曲的管道。而機艙裡此時一片黑暗,伸手不見五指。雖然有手電筒,但麥賢得的眼睛上糊滿了鮮血,根本睜不開,怎麼辦呢?
麥賢得想出了個辦法,他用手去一個個地摸,排查故障。靠着紮實的基本功,麥賢得開始摸黑在機艙裡一個個地摸着閥門、螺絲和管道。
終于在幾十條管道、上千顆螺絲和數十個閥門中,他找到了一顆松動的螺絲,他又在黑暗中找到了扳手,把螺絲擰緊了。
終于,主機重新開始慢慢地轟鳴起來,動力逐漸恢複。但敏銳的麥賢從機器的轟鳴聲中,感到故障并沒有完全排除,制動器似乎還有問題,發動機的功率無法提高,艦艇仍然無法以高速航行。
于是,他不顧自己失血過多,再次順着管道摸了過去,果然是爆炸緻使波箱移位了。但身負重傷且大量失血的麥賢得非常虛弱,無力越将波箱複位,他隻能用整個身子撲到波箱上,同時雙手死死地壓住杠杆。
我海軍指戰員圍坐在炮艇的後甲闆唱歌
終于主機恢複了功率,611艇重新恢複航速,跟上了另外3艘炮艇,重新投入了攻擊“章江”艦的戰鬥。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44">“八六”海戰,我軍完勝</h1>
“章江”号很快就我炮艇編隊打得招架不住。暈頭轉向的敵艦在我炮艇逼近到100米時,突然右滿舵向我編隊撲來,企圖拼死一搏,撞擊我軍快艇以突出重圍。
這愚蠢的舉動被我高速炮艇靈活規避,結果不但沒得手,反而使得“章江”艦陷入我方4艘炮艇的包圍之中。
4艘炮艇緊咬住“章江”艦不放,集中火力用穿甲彈攻擊敵艦水線以下部位,造成其大量進水,航速降低,操縱失靈。随後我6艘魚雷艇分三個艇群投入戰鬥,對“章江”艦實施魚雷攻擊。
淩晨2時20分,“章江”艦被1條魚雷擊中,立即起火爆炸,并且在 3時30 沉沒在東山島東南約 25 海裡。
“劍門”号艦趁着我編隊圍攻“章江”艦時,趁機向東脫離,離開了戰場。但胡嘉恒在發現“章江”号沒跟上來後,不敢丢下僚艦擅自撤回台灣,但又不敢掉頭傳回去增援“章江”号,隻得在外海徘徊,指望着“奇迹”的出現。
我南海艦隊指揮所在接到擊沉“章江”号的消息後,見“劍門”号仍在我方近海徘徊。為了擴大戰果,3時35分,我方又從汕頭水警區派出5艘魚雷快艇和1艘大型炮艦,從雲澳出發增援第一梯隊。
我快艇編隊以42節最高航速趕往戰場,原先圍攻“章江”艦糾纏的4艘炮艇,除了中了17發炮彈的611艇重傷返航外,其餘3艘也在 4時10分,接到向“劍門”号發起攻擊的指令。
我編隊仍然使用炮艇壓制敵艦火力,待敵火力減弱後,魚雷艇再發起攻擊的戰術。
3艘炮艇在黎明前最黑暗時段開始接敵,“劍門”号在11000米的距離上,就開始用76毫米主炮濫射。在雙方距離縮短到7500米時,敵艦的40毫米和20毫米機關炮也開始瘋狂掃射。
但在暗夜中,敵彈無一命中。而我快艇編隊一直進逼到距敵艦180米處才猛烈開火,僅4分鐘的時間就将敵艦的火力完全壓制。
八六海戰結束後,勝利傳回汕頭基地的我艦艇編隊将被俘的台灣海軍官兵移交給基地警衛部隊
我方猛烈的炮火,擊中了敵艦堆放在駕駛台前面的20毫米機關炮彈,胡嘉恒和駕駛台上的11名官兵全部被誘爆的彈藥炸死。艦長王韫山中校也被炸的遍體鱗傷,但僥幸未傷到要害。
淩晨5時20分,從雲澳方向趕來的 5艘魚雷快艇抵達戰場,并且迅速占領了有利發射陣位。我編隊共發射 10條魚雷,其中 3條命中,“ 劍門”号僅2分鐘就迅速沉沒。
至此,"八六海戰"以我軍的完勝告終。
我軍以2艘炮艇和2艘魚雷艇受傷,4人犧牲、28人負傷的代價,取得擊沉敵艦2艘,擊斃敵少将司令胡嘉恒以下170多人,俘虜中校艦長王韫山以下33人的重大勝利。
2艘敵艦上僅有10餘人先後被台灣漁船、外籍商船和美國軍艦救回。
我艦艇編隊在打撈完俘虜後随即勝利返航,并于8月6日上午10時15分抵達汕頭基地,受到了當地幹部群衆和兄弟部隊的熱烈歡迎。
碼頭上的人群歡迎勝利返航的我炮艇
而611艇艇長崔福俊在退出戰鬥後,就立即打着手電下到機艙。他在前機艙的主機操縱台上,看到感人的一幕,身材高大渾身是血的麥賢得已經昏迷不醒,但仍然保持着整個身子壓住波箱,雙手緊握着杠杆的姿态,就像一尊雕塑一樣挺立在那裡紋絲不動。
崔福俊上前輕輕地拍了拍麥賢得的肩膀,大聲指令他休息一下,但麥賢得沒有任何反應。崔福俊随後叫人把麥賢得輕輕地擡出了機艙,先安置在甲闆上,随後艱難地向汕頭基地返航。
當611艇抵達碼頭後,早已等候在碼頭上的救護車立即将包括麥賢得在内的傷員,送到了醫院。為了搶救傷員,整個醫院全都被動員起來了,附近的群衆也自發地到醫院給傷員捐血。
8月8日上午,汕頭醫院對麥賢得進行了第一次手術。但由于彈片深入其腦部太深,以汕頭醫院當時的技術,手術難度太大,第一次手術沒能取出彈片。
8月11日上午,被上級緊急調來的廣州軍區總醫院腦外科專家,對麥賢得進行了第二次手術。手術整整持續了18個小時,但仍然沒能成功取出彈片。
經過醫護人員的精心救治和護理,麥賢得逐漸康複
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在得知“八六海戰”英雄麥賢得的傷勢極為嚴重,救治工作陷于僵局後,立即訓示派直升機将麥賢得和另外三名重傷員,送至條件較好的廣州軍區總醫院。
廣州軍區總醫院為此成立了專門的救治醫療小組,對麥賢得進行全天候護理。在經過長時間的精心調理後,麥賢得終于逐漸清醒了。
1966年5月18日,在麥賢得受傷後的第9個月,廣州軍區總醫院集中專家組再次對麥賢得進行手術,終于取出了那塊彈片。直到此時,麥賢得才真正地脫離了危險,并且逐漸康複。
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接見八六海戰的有功之臣
“八六海戰”我方的勝利,在台灣引發了一場不亞于地震的震撼。
憤怒的蔣介石在8月30日将海軍總司令劉廣凱撤職。在這次慘敗一個月後,蔣經國以“國防部長”的身份訪美,他在向美方兜售蔣介石反攻大陸西南五省的計劃時,被美方一口回絕。
美方甚至公開說反攻如果沒有美軍參戰是必敗無疑,美方還對台灣當局在美方不知情的情況下,派遣艦隊襲擾大陸沿海向蔣經國表示了不滿。
面對美方的冷嘲熱諷,蔣經國最終兩手空空地傳回了台灣。這也使得蔣介石最終無奈地取消了已經箭在弦上的“反攻大陸”計劃。
2019年9月17日,麥賢得被“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号。
參考資料
《當代中國海軍》,當代中國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