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四川達川區出了兩個國防部長,一個是抗戰“黎氏三傑”中的黎玉玺

四川省達川區,原來是達縣。這個偏僻的小縣,卻出了兩個國防部長,一個是共産黨的張愛萍将軍,,人民海軍創始人;一個是國民黨的黎玉玺先生,台灣海軍總司令。黎玉玺先生因為跟随國民黨到了台灣,大陸人似乎知之甚少,其家世更是少為人知。其實,解放戰争之前的黎玉玺三兄弟,一直是堅持抗戰的戰士,為抗日戰争的勝利作出了貢獻。1949年12月24日,大哥黎玉絮在四川郫縣起義。下面就簡略了解一下“黎氏三傑”。

大哥:黎玉絮,号民鋒,1910年出生于四川省達縣雙河鄉。1925至1926年,在達縣中學肄業。1927年,去武漢繼讀于楚材中學。1928年春,考入黃埔軍校交通科,1929年畢業。後在陸軍工兵學校第1期畢業。曆任排、連、營、獨立工兵第16團團長,集團軍及兵團工兵指揮官、戰區交通指揮官、地區綏靖指揮官等職。在軍事院校曆任助教、教官、教育副官、教導營長、陸軍工兵學校教務處少将處長、訓練部主任、研究部主任、副教育長等職。抗戰爆發後赴上海參加京滬杭國防工事構築,1939年任陸軍特種兵聯合分校工兵科教務組長,被授予少将軍銜。1949年8月任第15兵團少将高參,12月24日在四川郫縣參加起義。1950年,在重慶西南軍政大學學習。1951年至1952年9月,在重慶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進階步兵學校任教員及教學組長。後調哈爾濱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任教員及教學組長。1961年2月,因病轉業到武漢,任湖北省人民政府參事。1984年,任湖北省人民政府參事室副主任,兼任湖北省對外經濟委員會常務理事及湖北省黃埔軍校同學會副會長。

黎玉絮先生,黃埔軍校第六期學員。

小弟:黎玉琢,黃埔軍校第17期學員

二弟:黎玉玺。

四川達川區出了兩個國防部長,一個是抗戰“黎氏三傑”中的黎玉玺

黎玉玺(1914-2003),四川達縣沿河鄉人。國民黨海軍總司令

黎玉玺的先世原居住在湖北省麻城縣孝感鄉

(民國以後,麻城和孝感分别設縣),

明末李自成、張獻忠進入四川,

大肆殺戮後,四川人口銳減,

玉玺的先祖于此時由湖北移民至四川省達縣西境的西雙河場,

據說遷入時當地僅剩岑氏一個家族未遭流寇毒手。

達縣在明朝還稱為達州,

清初始設達縣,為綏定府的府治。

西雙河場距縣城約180裡,

鄰接渠縣、巴中、營山,

地處群山之中。

西雙河場香爐山的半山腰,

即為黎氏家族聚居之地,

稱為上、下黎家編,共約四十戶;

玉玺家住在下黎家蝙,

距山麓約五裡路,上至香爐山頂約十裡路,

對面是九成寨,左邊為青包山。

傳說九成寨鄰接的雷震寨就是三國時張飛挂袍之地。

雖然山脈連綿不斷,地勢高亢,

但凡能開墾之地均已陸續開墾,

鄉人利用梯田種稻、煙草或雜糧。

先生幼年時期,家鄉遍植鴉片,

先生的家父返家定居之後,

首倡不種鴉片,随後政府下令禁種。

該地對外聯絡隻有土路,步行為主,

家境富有者可坐滑竿代步。

不過達縣西南方、渠縣北方的三彙,

地處通江和渠河交會處,商旅來往甚多,

由此北上陝西的商人販運煙葉和鹽巴,

由陝西來此預備南下的商人販運棉花。

先生曾看過背負棉花的商隊,

每人背上有七八尺高的棉花,

隊伍十分壯觀,小孩子都

很喜歡看他們的隊伍經過。

遷蜀先祖到達西雙河場的确實日期,

因先生離家時年幼不知,

現手中又無文獻可考,隻得暫時存疑。

但先生記得幼時每年三月吃清明會,要上墳祭祖。

先祖黎廣闊公葬在上黎家蝙,

墳山修建宏偉壯觀,

上橫額雕有雙龍戲珠,但已遭鏟損,原因不詳,

唯仍能辦識其形象。

四川達川區出了兩個國防部長,一個是抗戰“黎氏三傑”中的黎玉玺

黎玉絮,黃埔第六期學員

先生家曆代書香門第,曾祖黎德揚極有文名。

子三人,長超庸,次超萬,三超品,

均學養深厚,為縣學優薦。

德揚公晚年染吸食鴉片疾,緻家業中落。

臨終時于病榻前訓三祖曰:

“我以壯年,不慎患染阿芙蓉疾,

以緻中落至如此,

現在床前雖有堆金積玉,

任我拾取,我已無力伸手取用,你們應引以為戒。

産業尚餘宅左大田一坵及屋三間,均為汝等所有,

但不得變賣,務須永久保有此一僅餘之祖業;

汝等務須以我之不慎為戒。”

訓畢,瞑目而逝。

家人居喪完成後,祖父超庸公即遷往石橋河。

石橋河為距西雙河場約

三十裡路的較大市鎮,也是祖母娘家的所在地。

二叔祖超萬公遠走甘肅省天水縣,

三叔祖則遠赴陝西省紫陽縣,都靠設館教書維生。

二叔祖我無緣見着,不過他的兒子天曙叔每隔兩三年就回鄉一趟,

有時帶回極珍貴的熊掌;

母親總在父親居家時,以熊掌蒸飯,以吸取其味,極為鮮美。

先嚴為祖父超庸公的獨生子,

諱天源,字映奎,别号波臣,

清同治庚午九年(一八七O)十ニ月十七日生。

因先祖父祖母早逝

先生的父親幼年孤苦,依姨父潘慶玉成長,

幼時并未接受完整教育,年過二十即入縣府為屬吏,

廿七歲辭歸,閉戶苦讀三年,遂于縣學優薦。

先嚴前為屬吏時,熟窺官邪政亂,生靈塗炭,

益以甲午戰敗,國脈不絕如縷。

嗣以革命思潮萌起,乃唾棄科舉,

考人入綏定通濟學堂研習新學,後轉學成都師範學堂。

當時并加入同盟會,曾因自斷發辮,幾陷圖圄。

畢業後遊成都、内江、重慶、奉節等地,

大概都以教書為業;其後返鄉任教于石梯坎。

民國五年随邑中名宿陳炳坤(蔭槐)從事革命。

陳後任嘉陵道尹兼領靖國軍總司令,

先父随參戎幕,轉戰川東北各縣。

四川達川區出了兩個國防部長,一個是抗戰“黎氏三傑”中的黎玉玺

黎玉琢,黃埔第17期學員

先生的母親趙太夫人系達縣石梯坎趙家村人,

生于清光緒丁亥十三年

(一八八七)三月十三日。

外祖家書香門第,先慈幼承庭訓,年十七來歸。

時先嚴任教在外,居家時間甚少。

加以地方不靖,匪患甚熾,

曾屢欲先慈随赴任所,

慈均以家業尚未建立基礎,而未允随行。

先慈操持家務,平日雇請長工管理田産,

插秧或收割時則臨時雇請二三十人幫忙。

後來田産增加,有些田就租給别人耕種,

但較好的田仍保留給自己種。

大姊玉瑛生于清光緒三十三年(丁未,一九○七),

長兄玉絮生于清宣統三年(辛亥,一九一一),

先生玉玺則于民國三年(甲寅,一九ー四)五月廿八日子時誕生,

三弟玉琢生于民國七年(成年,一九一八),

金花、玉潔雙生妹誕生于民國十年(辛西,一九二一)。

黎氏三傑,就是指的玉玺三兄弟:長兄玉絮、先生玉玺、三弟玉琢。三兄弟在抗日戰争中立下了汗馬功勞。

歡迎朋友們特别是達縣沿河鄉石橋鎮的朋友們,

把涉及黎家的各種照片發我整理。qq:563679776

在此先謝謝。

四川達川區出了兩個國防部長,一個是抗戰“黎氏三傑”中的黎玉玺

關注j今日頭條,了解達州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