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二戰蘇德戰争,為何明知有三線作戰壓力還要進攻?3沖突不好解決01鐮刀計劃的效果超過預期,德軍借此錯判蘇軍防禦決心和能力。02軸心仆從國的推波助瀾,迫使德軍有所作為。03進攻蘇聯,德軍統帥部也有害怕蘇軍提前西進的顧慮。

二戰蘇德戰争,為何明知有三線作戰壓力還要進攻?3沖突不好解決01鐮刀計劃的效果超過預期,德軍借此錯判蘇軍防禦決心和能力。02軸心仆從國的推波助瀾,迫使德軍有所作為。03進攻蘇聯,德軍統帥部也有害怕蘇軍提前西進的顧慮。

二戰德國閃擊蘇聯,人們普遍認為是德軍統帥部早就有的預謀,與蘇聯簽訂互不侵犯條約也是煙幕彈。實際上,當德軍閃擊西歐獲得成功以後,德軍不僅面臨着同時在北非和英倫三島兩線作戰的壓力,還有來自蘇聯不斷向邊境集結兵力的第三方壓力,由此是不是應該成為德軍提前進攻蘇聯的借口呢?答案是來自三方面的沖突因素,促使德軍不得不向蘇聯開戰。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01鐮刀計劃的效果超過預期,德軍借此錯判蘇軍防禦決心和能力。</h1>

雖然曼施坦因在閃擊蘇聯時才是第56裝甲軍的軍長,但在德軍占領波蘭二戰爆發以後,他提出的鐮刀計劃卻讓德軍提前完成了占領西歐的使命,要不是丘吉爾硬挺着與德軍孤軍奮戰,德軍戰旗早就覆寫西歐全境。

但在1940年夏季到1941年2月,德軍統帥部就忙中出錯作出了兩個錯誤的決定,一個是派隆美爾指揮北非軍團營救意大利軍隊脫離包圍圈,一個是着手制訂進攻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實際上,當隆美爾受命指揮兩個裝甲師登陸北非以後,德軍就已經面臨着長達兩年多的兩線作戰,這是德軍自己為自己挖的坑往裡跳,而在沒有解決英倫三島問題之前,就在謀劃東進的戰争,又将德軍置于三線作戰的困難局面,客觀上講,這是德軍對形勢太過樂觀的錯誤估計,為失敗也埋下了伏筆。

二戰蘇德戰争,為何明知有三線作戰壓力還要進攻?3沖突不好解決01鐮刀計劃的效果超過預期,德軍借此錯判蘇軍防禦決心和能力。02軸心仆從國的推波助瀾,迫使德軍有所作為。03進攻蘇聯,德軍統帥部也有害怕蘇軍提前西進的顧慮。

德軍之是以敢在這個時候定下進攻蘇聯的決心,還是因為占領西歐太容易了,裝甲快速進攻幾乎沒有遇到像樣的阻力,号稱歐洲最強陸軍的法國也僅僅抵抗了39天就放下了武器,這些提前結束的戰争要歸功于曼施坦因出其不意的鐮刀計劃,同時也讓德軍樹立了打赢的信心,認為閃擊戰從此再無對手,客觀上講助長了德軍閃擊蘇聯的決心。

從這個層面講,當德軍統帥部于1940年12月18号下達第21号作戰指令,要求古德裡安迅速集齊三個集團軍群需要的3000多輛裝甲坦克時,他手上并沒有這麼多的裝備,隻能将從英法那裡繳獲的坦克充數,而能适應蘇聯戰場需要的履帶式裝載車輛也不到十分之一,說明德軍并沒準備好。相反,德軍統帥部卻借閃擊西歐的成功和蘇軍在冬季戰争的不足,錯判戰場形勢和誤判蘇聯的抵抗能力,進而陷于三線作戰的深淵。

二戰蘇德戰争,為何明知有三線作戰壓力還要進攻?3沖突不好解決01鐮刀計劃的效果超過預期,德軍借此錯判蘇軍防禦決心和能力。02軸心仆從國的推波助瀾,迫使德軍有所作為。03進攻蘇聯,德軍統帥部也有害怕蘇軍提前西進的顧慮。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9">02軸心仆從國的推波助瀾,迫使德軍有所作為。</h1>

有人肯定提出質疑,德軍閃擊蘇聯與軸心仆從國有關系嗎?答案是肯定的。前面說了,1940年德軍下達巴巴羅薩作戰指令時,還沒有考慮到北非和巴爾幹半島的危機,而當2月隆美爾抽調兩個裝甲師馳援北非,3月份李斯特元帥和魏克斯上将又抽調了2000多輛坦克進軍巴爾幹半島,這等于是對巴巴羅薩計劃的釜底抽薪,不僅延誤了原計劃于5月份展開的東進行動,還使閃擊蘇聯的突然性大打折扣。

不過,當德軍在北非和巴爾幹以及在大西洋與英軍展開角逐時,有人又提出,如果此時德軍暫緩進攻蘇聯,是不是就能避免蘇德戰争的失敗呢?實際上,這裡面還有一個德軍不得不非要解決的危機不可,那就是仆從國羅馬尼亞和芬蘭與蘇聯的邊境糾紛問題。

雖然在1939年8月23日蘇德簽訂的互相不侵犯條約裡面,德軍對蘇聯争取在東歐的利益作了重大讓步,但那隻是德軍統帥部采取的緩兵之計,而利用羅馬尼亞和芬蘭與蘇聯的沖突也是德軍分散蘇聯精力的重要步驟。

二戰蘇德戰争,為何明知有三線作戰壓力還要進攻?3沖突不好解決01鐮刀計劃的效果超過預期,德軍借此錯判蘇軍防禦決心和能力。02軸心仆從國的推波助瀾,迫使德軍有所作為。03進攻蘇聯,德軍統帥部也有害怕蘇軍提前西進的顧慮。

德軍之是以将羅馬尼亞作為仆從國之首,還是因為需要後者的資源和石油。德軍閃擊波蘭和占領西歐之戰,德國本身的石油隻能剛剛滿足于作戰需要,并不能滿足所有裝甲部隊進攻蘇聯的儲備,而羅馬尼亞不僅能夠提供德軍需要的資源,還能成為德軍從南進攻蘇聯和向中東拓展的基地。除此之外,蘇芬戰争讓德軍從中發現了蘇軍的不足,如果不及時解決芬蘭的卡累利阿地峽争端,德軍北線進攻列甯格勒就少了一塊南下力量。

從這個層面講,仆從國的不利形勢也逼迫德軍統帥部要提前向東進軍,而從軸心國三大國的作戰局面出發,日本在亞太風頭正盛,意大利也在北非與英軍争奪殖民地,作為軸心國的龍頭,德軍自然要作出榜樣,将芬蘭和羅馬尼亞合兵一處就成了進攻蘇聯的理想選擇。

二戰蘇德戰争,為何明知有三線作戰壓力還要進攻?3沖突不好解決01鐮刀計劃的效果超過預期,德軍借此錯判蘇軍防禦決心和能力。02軸心仆從國的推波助瀾,迫使德軍有所作為。03進攻蘇聯,德軍統帥部也有害怕蘇軍提前西進的顧慮。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0">03進攻蘇聯,德軍統帥部也有害怕蘇軍提前西進的顧慮。</h1>

一直以來,多數人認為德軍進攻蘇聯時,蘇軍一直沒有做好防禦準備。實際上,從種種迹象和朱可夫等回憶錄來看,蘇軍不是沒有做好戰争準備,也是誤判了戰場形勢,将防禦戰打成了進攻戰,重要的是對閃擊戰缺乏足夠多的研究。

在作戰準備方面,1940年蘇軍在進行冬季首長機關戰役演習時,朱可夫和巴甫洛夫就以德軍作為假想敵,朱可夫一方也是以德軍從白俄羅斯正面進攻為演習企圖。而斯大林任命朱可夫為總參謀長,也是因為他不僅剛剛打赢了諾門罕戰争,還是蘇軍中難得的有實戰經驗的進階指揮員。在兵員準備上面,1941年2到3月份,朱可夫上任第一件事就是征集了80萬新兵補充到西部邊境,使邊境防禦兵力達到了268萬。

從戰後總結角度看,德軍在巴巴羅薩計劃展開的第一天,隻用半天時間就摧毀了蘇軍在邊境部署的66個機場和1200架飛機和大量炮兵陣地,這裡面說明兩個問題,一個是蘇軍加強了西線的作戰部署,一個是蘇軍重視了空軍和炮兵的防禦和建設。

二戰蘇德戰争,為何明知有三線作戰壓力還要進攻?3沖突不好解決01鐮刀計劃的效果超過預期,德軍借此錯判蘇軍防禦決心和能力。02軸心仆從國的推波助瀾,迫使德軍有所作為。03進攻蘇聯,德軍統帥部也有害怕蘇軍提前西進的顧慮。

從上面分析看出,德軍統帥部明知進攻蘇聯是兩線或者三線作戰,但仍然要打,原因就是形勢不等人,不增援北非就失去了意大利這個最大盟友;不解決巴爾幹問題就會導緻腹背受敵陣腳自亂;不提前進攻蘇聯,又怕蘇軍會提前向西進軍,而一旦羅馬尼亞和芬蘭站到蘇聯一邊,對德國的損失将是不可估量的,是以,閃擊蘇聯不僅僅是一次大規模的軍事作戰,還是軸心國最大的一次聯合行動,由不得德軍作更長時間的準備。

更多資訊請關注島主說事,喜歡本文的讀者請點贊、收藏和分享一下吧!

二戰德國閃擊蘇聯,巴巴羅薩計劃為什麼在實施過程中走了樣?

二戰蘇軍大反攻,為何說巴格拉季昂行動是巴巴羅薩計劃的報複還擊

二戰蘇德戰争,巴巴羅薩計劃為何進展超過預期?蘇軍大意失荊州

二戰蘇德戰争,為何巴巴羅薩計劃有3大缺陷?心急吃不得熱豆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