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畫河側畔吊戚帥
蔡玉臻
戚繼光坐像
在蓬萊城畫河右側,與基督教聖會堂毗鄰的便是戚繼光故裡,一條東西巷弄分别矗立着母子節孝和父子總督兩座牌坊,北側臨街的古建築是戚府,戚府後面西北角是表公祠。在那寫滿滄桑蝕迹斑駁的古牌坊下面徘徊低回,戚帥的高大形象便會情不自禁地湧上心頭。
戚繼光祠堂(表公祠)
在我國曆史上,人們所知道的民族英雄,多是在中華民族内部之間的沖突鬥争中産生的。從曆史貢獻來看,或是功敗垂成,或是鬥争失敗,實際對本民族未能起到匡危扶正的作用。他們往往更多的是以崇高的精神、氣節激勵後世,同時也給人們留下了深深的遺憾。而戚繼光則被稱為我國曆史上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壓迫的第一位光輝典範,并且在保衛祖國海防的殊死鬥争中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正是由于有了他和他所上司的“戚家軍”,才把明代時期長期為害東南沿海的倭寇掃平,使當地廣大人民的生命财産和社會生産發展有了保障。是以,戚繼光是中國曆史上最為著名和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又是傑出的軍事家,數百年來,他的英雄業績一直在人民中間傳頌。
戚繼光自幼聰慧,勤習文武,讀書之餘,常“融泥作基,剖竹為杆,裁色楮為旌旗,聚瓦礫為陣壘,陳列階所,研究變合”。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戚繼光17歲,襲登州衛指揮佥事職,寫下了“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的詩句。嘉靖三十二年(1553)署都指揮佥事職,駐登州水城,督山東沿海備倭諸事,振饬營伍,整刷衛所,清理錢糧,嚴明紀律,督修海防設施,巡察海上營衛。在任期間,所轄海疆肅靖。
戎馬倥偬中的戚繼光(雕像)
嘉靖三十四年(1555),他奉調入浙抗倭,初任都司佥書,翌年任甯紹台參将,深感所轄3000衛所舊軍積習已久,訓練難有起色,遂倡議募練新軍。嘉靖三十八年(1559),親赴浙江義烏,挑選農民、礦徒4000名,訓練成水陸勁旅。嘉靖四十年(1561)四月,他率領這支軍隊獲台州大捷,創下“以少勝多,殲敵5400,己損不逾30”的輝煌戰例,“戚家軍”從此名震天下。此後,這支軍隊橫掃浙江沿海倭患,所向披靡,倭寇聞風遠遁。
嘉靖四十一年(1562),他奉命率部入閩抗倭,大敗倭寇于橫嶼、甯德、福安、牛田、林墩,收複莆田;嘉靖四十二年(1563),二度入閩,連克興化、政和、壽甯等地倭寇;嘉靖四十三年(1564),解仙遊之圍,獲王倉坪、蔡坡嶺大捷;至嘉靖四十四年(1565),率部将掃蕩福建、廣東沿海倭患,禍害明廷數百年的倭患從此絕迹。
戚氏牌坊(父子總督坊)
在戚繼光的軍旅生涯中,除了沿海抗倭,還兩度北方戍邊,總理過薊州、昌平、遼東、保定四鎮軍務。期間,他嚴格訓練軍隊,修築城牆,建禦敵台,有效抵禦了蒙古部落的進犯,邊塞内出現了長期未有的太平景象。
作為一代名将、卓越軍事指揮家的戚繼光,不但能征善戰,而且善于總結曆史經驗,潛心鑽研,寫出了既融會貫通古代兵法精華,又糅進了自己的發揮和建立的軍事名著《紀效新書》和《練兵實紀》,形成了自己的系統而完善的軍事思想。這兩部兵書不但對古代軍事理論發展做出了新貢獻,而且對當時部隊的訓練和反侵略戰争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在戚繼光的整個抗倭戰史中,很多生動的事例說明,他的軍事理論,的确是克敵制勝的法寶。在我國古代軍事史上,著名将領多無兵書,兵書作者多非名将。自秦漢至明朝的兩千多年間,著名将領而又有著名兵書的隻有戚繼光一人。
戚繼光在明代被稱為文武兼備的“儒将”,他戎馬一生,身經百戰,以其掃平倭寇、鎮服胡虜的奇功偉績彪炳史冊。同時,在繁忙的軍務和緊張的戰鬥餘暇,他有情緻從事詩文的寫作,留下了詩文集《止止堂集》五卷,内《橫槊稿》詩集一卷,二百餘首優秀詩篇,豐富了我國文學遺産寶庫,堪稱一位出類拔萃的“将帥詩人”。
戚繼光的著作《紀效新書》
《練兵實紀》《止止堂集》
就是這樣的一代名将,晚景卻十分凄涼。由于受當朝内閣首輔張居正的牽連,戚繼光于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二月,從薊州調任廣東總兵官。在張居正的事件中,受牽連的不僅戚繼光自己,連他的親屬和部下也未幸免,這在戚繼光的精神上造成了極大打擊。萬曆十三年(1585年)二月,他舊病複發,上疏請退,兵科給事中張希臯正好借機對他進行彈劾,朝廷便解除了他的職務,允許他回故裡養病。他于這一年的十月回到了家鄉蓬萊,他是懷着“君恩隻是優功狗,世事混如看紙鸢”的心情回到老家的。革職歸裡,雖然“四提将印,佩玉三十餘年”卻“野無成田,囊無宿镪,惟積書數千卷而已”。因為被罷官後斷了薪俸,回家後卧病在床時連請醫抓藥的錢都沒有。
戚繼光晚年生活凄涼,而朝廷對他的态度也十分令人寒心。萬曆十五年(1587年)九月,河南道禦史傅光宅鑒于戚繼光戰功卓著,才能超群,年紀尚不算大,上疏朝廷,建議再次起用戚繼光,結果不但遭到朝廷中一些當權派的嚴厲拒絕,還給了他奪俸二個月的處分。在這種惡劣的政治環境和貧困的折磨下,萬曆十五年(1588年)十二月十九日,戚繼光突然病發,第二天,“雞三号,将星隕矣”。一代名将,就這樣悲慘地離開了人世。
畫河西側的戚繼光故裡
故裡無言,秋風有聲,千秋功罪,後人評說。“愛國丹心今古在,浩氣長留天地間”,重溫戚帥生平,一座豐碑倏然在胸中矗立,我默默祭起一瓣心香,憑吊着一代名将——中華民族的大英雄戚繼光!
作者簡介:
蔡玉臻,多年從事蓬萊地方文化研究工作,主編了《蓬萊曆史文化研究》六十多期,另有《蓬萊曆史文化叢書》《蓬萊文庫》《蓬萊文化叢書》《蓬萊地方文化概要》《蓬萊文化通覽》《蓬萊史話》《水城史話》《東方文化•蓬萊特刊》等多種文史書刊面世,獲得過煙台市“老有所為楷模”和蓬萊市“道德模範”等各種榮譽稱号。
來源:蓬萊人物
蓬萊旅遊度假區管委
煙台市蓬萊區文化和旅遊局
整理釋出
蓬萊旅遊咨詢熱線
0535-561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