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慮就像那永不停息往下滴的水珠,一滴,一滴,又一滴,滴滴都是憂慮,積多了就把人逼瘋了,自殺也是有可能的。

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尤利西斯·科瑞爾博士說:“如果一個商人不知道怎樣抗拒憂慮,他将付出短命的代價。”
事實上,不僅是商人,家庭主婦、獸醫和泥瓦匠,我們每一個人都是這樣的。
我們談到憂慮對人的影響:“那些患者中,70%的人隻要消除自己的恐懼和憂慮,身體就會好起來。但是,他們卻都因為生病而恐懼。而且這種病,就好比人長了一顆蛀牙,甚至更嚴重,如神經性的消化不良、胃潰瘍心髒疾病、失眠、頭痛和某幾種麻痹症等病症。
“而實際上,這些病本來都是可以避免的。因為,恐懼會令人憂慮,憂慮使人緊張,緊張就會影響到人的内部神經,胃液是以就變得不正常了,這就産生了胃潰瘍。”
約瑟夫·孟坦博士的著作《神經性胃病》中也同樣提到了這個問題。他在書中寫道:
“有時候,胃潰瘍的發病,不是因為你吃了什麼不好的東西,你的憂愁也有可能引起這種病。”
這個結論,是通過對 15000 例胃病患者研究後證明的。在他的研究中,有五分之四的患者并非因為生理的原因而得病,而是由于恐懼、憂慮、怨恨、極端自私等原因無法适應現實中的生活,這才得了胃炎、胃潰瘍,而胃潰瘍可以摧毀一個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