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汨羅江上一葉舟
不要輕易把錯誤抹去,人生不是作業本,有塗改液可以重新再來。一旦交卷,既成事實。然而害怕犯錯的人,難成大事!人可以因錯誤而強大,也可以因錯誤而懦弱。
最近因為家裡裝修,我注冊了淘寶,在天貓購下單購買了浴室置物架的七件套,收到産品檢查後,我寫完評價指出商品包裝存在的問題,并上傳了三張照片,不到10秒鐘就接到商家的電話。
“您好,很抱歉給你帶來不好的體驗,您能不能幫我把您的資訊删除了,我會給您一定的補償……”賣家女客服用一種溫和、懇求的語氣和我說道。
“堅決不行,這不是為了給你們找事,而是為了幫你們改進……”這是我給她做出的回答。
“……我可以給你補發一件,再給你15元的補償,你看行不行?”對方用溫和而懇求語氣和我商量。但還是被我堅決拒絕了。
我給的回複是:“這條評價是為了給你們的錯誤漲教訓,如果每次類似這樣的問題都用補貨和補償來解決問題,那你們依然會繼續犯這樣的錯誤。再者,這樣做難道不增加成本嗎?商品出現的瑕疵,有物流存在的問題,但你們售賣自己的商品不是一天兩天了,對于這種情況肯定有預期,你們商品的品質不差,成本效益很高,為什麼使用那麼輕薄的泡沫,不使用厚點的泡沫,或是減壓充氣袋。你們越想省事,越想減少一點成本,後續維護的成本反而越高。我這不是在刁難你們,而是在幫助你們改進。”
然而,我還是心軟了。一是磨不過賣家女客服喋喋不休懇求的語氣,二是他們對我回報的問題第一時間作出了道歉,基于這兩點,我作出了妥協,删除圖檔可以,但文字堅決不能删除。我不需要他們補發産品給我,瑕疵并不影響使用;也不需要他們補償我15元,這符合我的價值觀。我隻是真心希望他們把每一個合理的中肯的刺耳的評價像一顆釘子一樣紮在心裡,時而隐隐作痛,隻有這樣他們才能真正地學會成長。
我不知道他們是否會真心考慮我的建議,把它當回事,在包裝上做出改進,還是不了了之,當作耳旁風。
這件事也由此引發了我關于錯誤這個話題的深度思考,因為人都不是完美的,是人就一定會犯錯誤。
如何認知了解錯誤是一門學問。如何在錯誤的道路上不斷成長,讓自己變得更強大,因錯誤而變得更加強大?
不要害怕犯錯,也不要試圖遮掩錯誤,更不要重複三次原則性的錯誤,而是要把每一次錯誤都生長出一根可以讓自己一飛沖天的羽毛。認知了解錯誤的四個層次。

<h1 class="pgc-h-arrow-right">不要害怕犯錯,要有試錯的勇氣</h1>
泰戈爾說:如果你對一切錯誤關上了門,那麼真理也将将你關在門外。
你的評論總是能一針見血,卻害怕自己寫文章。這是為什麼?
我聽到回答是,怕自己寫不好。
你有自己喜歡的職業,卻不敢轉行,按着自己的意願活着。這是為什麼?
我聽到的回答是,怕自己做不好。
你有一個心儀的女孩,卻不敢大膽追求。這是為什麼?
我聽到的回答是,怕被拒絕。
這個話題比較有意思,可以展開說。癞蛤蟆總是能吃到天鵝肉。作為一個70後,我所處的那個年代,漂亮女孩,學霸姑娘,很多人不敢追,沒人追,反而讓膽大的“瘌蛤蟆”得了便宜,這種暴殄天物的事還少嗎?簡直令人發指!
白菜可以讓豬拱了,那會的女孩還不像現在普遍這麼勢利,癞蛤蟆也沒多少“金蟾”,但這些“癞蛤蟆”一定都帶着一個勇敢的心。如果你走在大街上,看到美女與野獸的此情此景,除了憤憤不平,你需要扪心自問的是,你配得上自己的膽量嗎?
一個人不犯錯,本身就是一種錯誤。别害怕犯錯,成功者犯錯的程度、大小和頻次,往往和他所取得成就是成正比的。人生要想成長就是一個不斷嘗試、試錯的過程,不要害怕犯錯、失敗。
如果一個人不成功,那是因為他犯的錯誤太少,還不夠多。嘗試去做不一樣的事,嘗試把一件事做得更好,發現自己的潛能,發現更好的自己,錯誤總會如期而至。隻有去嘗試那些超出自己認知和能力範疇的事,你才能用錯誤的成本換來自己人生成長的财富。
人越想避免錯誤,不犯錯,難成大事!就像有句話說的:偉人也犯錯誤,而且他們中的許多人犯錯誤又那麼頻繁,以至于差一點使人稱他們為凡人。
很多牛人,頂級大咖都在說類似這樣的一句話:不要害怕犯錯誤,錯誤是人最好的營養。馬雲這樣的大佬也會犯錯,年輕時盲目追求“高大上”的毛病,遠離自己的使用者和“上帝,錯誤地将公司總部搬到美國,國内總部搬到上海;錯誤地收購雅虎中國,雅虎中國不但沒有變好,反而變得更爛,變成了阿裡巴巴的一根雞肋;尋找國際人才,結果“空降兵”集體陣亡。而這些犯下這些錯誤的代價需要億元級的機關來填補。
大佬犯下的錯誤遠不止這些,可是你看今天的阿裡,不是還活得好好的嗎,而且還活成了一個航空母艦戰鬥群型的企業,正是這些錯誤才造就了今天偉大的阿裡。但如果前提條件是:能在錯誤中“吃一塹長一智”,而不是一錯再錯,将錯誤堅持到底。
如果說人生是無數次選擇的結果,那麼人生也是無數次錯誤疊加的結果。隻不過有的人是以變得更加聰明,在錯誤中變得更強大;有的人是以變得更加愚蠢,在錯誤中走向平庸。
從某種角度來說,一個人最大的錯誤就是害怕犯錯。不犯錯,害怕犯錯,犯錯少的人注定平庸。郭德綱曾說過這樣一段話:
疾風識勁草,闆蕩顯忠臣,你不吃虧不會長大,人這一輩子沒倆仇人,活不下來,而且吃虧趁早,人一帆風順,不是好事。
打一出生,這孩子就一帆風順,45歲走到街上,誰瞪他一眼,當時就别扭死,這打出生就挨打受罵,25歲之後,什麼磨難對他來說都不叫事。吃虧要趁早,倒黴也要趁早。
同樣的道理,年輕人犯錯要趁早。
“25歲的你,不要害怕犯錯,每一個錯誤都是你的一次收入。”可惜那會太年輕,也沒有遇到多大挫折,不懂馬雲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年輕時,别人給我出錢讓我去創業,我怕給人搞砸了,害怕犯錯,害怕失敗,一心隻想在職場中爬到一個自己理想的位置。等到我爬到位置時,天花闆的瓶頸也随之而來,才幡然醒悟。是以,在我經曆兩次帶團隊後,33歲我決定裸辭,開始了我的另一段人生……解放自己的天性。
就如叔本華說的:一個人的性格,決定了他的言辭和行事風格。很多東西是與生俱來的,我謹小慎微的性格很大程度上來源于家庭成長的環境。是以我在培養4歲的孩子時,特别注重他勇敢試錯,不害怕失敗的心智成長。有句話說得好,“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一個人為什麼不能成事,成大事,與不敢試錯息息相關。因為“勇敢裡面有天才、力量和魔法”,對歌德這句話深以為然。
人生總是在跌跌撞撞中變得更強大的,不能因為跌倒了受到他人的嘲笑、譏諷,異樣的眼神,而放棄了成長的機會。要像小孩那樣,毫無顧忌爬起來,再次在哭泣中跌跌撞撞嘗試走路,然後才能學會奔跑……
錯誤的地方,就是你成長的能量。當然,不要害怕犯錯,不意味沒有原則和底線,違法亂紀,危害社會之類的錯誤不要去嘗試,一次錯誤足矣毀掉半生,也可以毀滅一生。
<h1 class="pgc-h-arrow-right">不要試圖遮掩錯誤,知恥方能後勇</h1>
錯誤在所難免,刻意寬恕是在人為制造更大的愚蠢。
每個人都會犯錯,但隻有愚者才會執迷不悟,視而不見,像鴕鳥把頭埋在沙子裡,試圖把錯誤掩埋掉。就如上文提到的賣家讓我删除評價,這是一種自欺欺人,不願意面對現實的做法。如果該商家将一直錯誤下去,而競争對手把使用者糟糕回報體驗當作進步的動力,而不是試圖去遮掩錯誤,那麼總有一天該商家将不得不面對觸不及防的事情,市場萎縮或是被無情地淘汰。不要在錯誤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要有直視錯誤的勇氣。
愛因斯坦曾說過一句話:一個人在科學探索的道路上,走過彎路,犯過錯誤,并不是壞事,更不是什麼恥辱,要在實踐中勇于承認和改正錯誤。
掩飾錯誤,隻會不進則退。
人可以選擇逃避錯誤,但再小的錯誤不解決,疊加起來也會從量變引發質變,變成一種“回馬槍”的緻命錯,一并來找你徹底清算。
人生該走的路,一步也少不了。有些錯誤會立刻給你緻命的打擊,有些錯誤會隻是給你帶來不舒服和一些疼痛,但有些錯誤悄無聲息,會在你人生關鍵的時刻給你帶來緻命一擊。
看似是一些小錯誤,掩飾它,往往會釀成一場巨大不幸、災難、悲劇,不要抱有僥幸的心理。
比如有的人在工作中缺乏自我學習的主動性,總是混日子。明明心裡清楚這樣做是錯誤的,但還是沉迷在混日子中,直到有一天丢了工作,還不知道自己究竟做錯了什麼。公司處在繁華期時,有些人的崗位貌似可以人浮于事,因為繁華可以掩蓋一切問題;但掩飾不了錯誤,一旦公司效益不好,出現裁員時,首當其沖就是那些人浮于事的員工。08年經濟危機時,公司裁員,平時一向嘻嘻哈哈、缺乏進取心的女同僚被裁員了,當她聽到這個消息時,猶如晴天霹靂,不知是以,眼神裡很詫異,很委屈,也很“冤枉”,眼淚止不住,頓時奪眶而出。
如果一個人習慣性地逃避錯誤,推卸責任,意味着他停止學習,走向抱怨的人生,命運的軌迹從抛物線的頂端開始下墜。
我剛開始帶團隊時,由于管理經驗不足,知識匮乏,犯錯幾率大,挨上司罵的幾率也就大,一下子很難适應。但得益于父親從小的教導:做人要臉皮厚點,不怕人說,說是說不死的,隻會被自己的小心眼氣死。是以我總是很誠懇地接受批評,然後老老實實地去做複盤,找到對應解決問題的辦法。有一次犯了一個錯誤,上司一張案闆臉,死死地瞪着我說,“你這兩天帶腦子了嗎?”我又,“最近又豬腦子了!”他打趣說,“你能别侮辱豬嗎,豬是很聰明的……不過你這點好,臉皮厚,耐磨。”
發生錯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把錯誤遮掩起來,無視它的存在!心理學上有個飛去來器效應,意思是指投出後的東西能飛回原處。不要試圖遮掩錯誤,它不會自動消失,隻是躲藏在某個地方,悄悄地變成一個忍者,引而不發,最後成長為一個君子報仇10年不晚的複仇者。
凡是走過的路,都會留下痕迹。小錯可以防大過,不要逃避原本有能力解決的問題,輕易抹去錯誤,等到想解決的時候,已經累積成一座自己不可逾越,無能為力的大山。
當然,也不要因為錯誤耿耿于懷,更沒有必要因為過錯而郁郁寡歡,但你不能輕易抹去錯誤,尤其是那些讓你疼痛而烙在心裡的東西。
<h1 class="pgc-h-arrow-right">不要重複三次原則性的錯誤</h1>
查理·芒格認為:“如果你把自己訓練得更加客觀,擁有更多學科的知識,那麼你在考慮事情的時候,就能夠超越那些比你聰明得多的人,我覺得這是很好玩的。”
事實上,這一點也不好玩。否則查理·芒格也不把它寫進《窮查理寶典》這本書裡。人是很奇怪的物種,情感腦往往會戰勝理智腦,很容易在同一個地方連續性地犯錯。“記吃不記打”在人類的行為上具有普遍性。
人不可能踏進同一條河流,但可能踏進同一個坑裡,犯同樣的錯誤,而且是死不悔改。面對這種無奈,人們習慣性用“狗改不了吃屎的習慣”來形容它。将錯就錯可以得到美好的結果,但這樣的機率不常有,不确定性的随機性很強,運氣的成分很大。
原則上的錯誤不能重複三次!
第一次犯錯,是無知的結果
這一點也不奇怪,因為不在自己的認知範疇,也沒有親曆過,情有可原。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鼓勵自己“知恥而後勇”。尤其是年輕時,見識少,閱曆少,經曆少,誰還沒有犯點錯誤的時候。
第二次犯錯,是印象不夠深刻
事實上這也不足為奇,誰還沒有同一個地方栽倒兩次。時間會沖淡一切,加上人性裡自以為是的個性,人通常會選擇性地遺忘。
第三次犯錯,是與自己過不去
同樣的錯誤犯了三次,超過三次以上,有點說不過去了,這是對自己下狠手,在浪費自己的時間和精力,等于對自己謀财害命。
人無完人,錯誤不可避免,不要在同一個地方超過三次,尤其是那些低級、緻命的錯誤。但不論錯誤大小,人總是習慣性選擇性遺忘錯誤,反複上演同一出栽跟頭的表演。這是為什麼?
林語堂先生給出了一個終極答案:一個人徹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正如德國牧師朋霍費爾在《獄中書簡》裡寫道的:隻有死亡,或者巨大的悲痛、巨大的不幸,才能除去我們在人世間的種種頭銜,把我們引出尋常生活的圈子。沒有人願意去和命運正面沖突,而人們大都知道這樣做極其危險。隻有在危急真正來臨之時,才會産生内心的呼喚和行動的力量。
然而,不是每個人都那麼幸運,可以擁有豐富的資源可供自己揮霍;也不是每個人都有做演員的機會,有機會重複彩排,NG幾十次錯誤的表演方式。對于多數人而言,重複性的錯誤往往是緻命,需要耗費我們半生的力氣才能彌補回來。
“浪子回頭金不換”,話雖如此,但如果一個人白了少年頭才幡然醒悟,必定會帶着很多遺憾和恨意離開這個世界。
年輕時可以發生錯誤,但不能将那些錯誤帶到墳墓裡作為陪葬品,千年以後他也成為不了“古董”。
<h1 class="pgc-h-arrow-right">把每一次錯誤都生長成一根可以讓自己一飛沖天的羽毛</h1>
錯誤常常可以把我們引向正确的方向,并且帶來成功的結果。
沒有錯誤的發生,隻會令我們原地踏步,而錯誤的發生,可以讓我們知道自己存在不足,尋求解決的辦法讓自己成長,超越自己。
錯誤是一種坑,但你還需要有填坑的能力!
就如上面提到的查理·芒格的話,“如果你把自己訓練得更加客觀,擁有更多學科的知識,那麼你在考慮事情的時候,就能夠超越那些比你聰明得多的人,我覺得這是很好玩的。”
訓練客觀,意味着你需要與情緒腦為敵;學習知識,意味着你需要脫離舒适區。兩者都會在大腦裡做“思想的搏擊運動”,它還是一點也不好玩。
修正自己的錯誤,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隻有在你改正錯誤,并在錯誤中體驗到成就感時,你才會嗅到好玩的氣息。但如果你形成慣性,養成給自己找茬的嗜好,那你一定會覺得這件事原本就很好玩。因為你隻是把它當做一種找茬的遊戲,就像人習慣在給别人找茬中找到樂趣一樣,隻是你愛上了給自己找茬。
有的人在工作中犯了錯誤,上司提出一點批評的意見,稍微語氣重了點,玻璃心立馬稀碎一地,随後向上司提出離職,用逃避來回避現實的問題。我在帶團隊時,這點在年輕職場人的身上特别明顯。
人們不該為錯誤而羞恥,因為那修正錯誤所帶來的榮耀遠勝于它帶來羞恥。這表明你在成長,超越了自己。這就是為什麼那些厚臉皮,沒羞沒臊的人往往比那些自作聰明,故作矜持的人能獲得更大成就的原因。
雨果在《悲慘世界》中寫道:
盡可能少犯錯誤,這是人的準則;不犯錯誤,那是天使的夢想。塵世上的一切都是免不了錯誤的。錯誤猶如一種地心吸力。
人們不喜歡錯誤,錯誤似乎與生俱來帶有敵意、羞辱、是人生成長路上的絆腳石。但錯誤的出現不是來找麻煩的,而是來幫你成長的。搬掉那塊石頭,不會讓你立馬增長力氣,變得強大,但如果你一直這樣做下去,每一塊石頭最後都會成為助長你點石成金的能力。
被上司和他人當面指出錯誤,并不是一件丢人的事,除去惡意的成分,多數情況下别人給你指出錯誤,是為了幫助你成長,而不是在刁難你。
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學會享受這種樂趣。一旦你樂而忘憂,所有痛苦的地方,折磨你的地方都會讓你變得更強,在最合适的時機,不經意間煽動翅膀,會把你帶往更廣闊的地方。
在錯誤面前,強者開天辟地,弱者一蹶不振。
面對錯誤,需要用原則和政策來對抗。在同樣的問題,同樣的錯誤上,學會複盤,總結,回報,學習,行動,這是對抗錯誤最好的辦法。隻有遵循錯誤原則的三段式,知道自己錯在哪,為什麼會犯錯,思考如何解決問題的錯誤,我們才能把錯誤發生的幾率降到最小的程度。
在做重複性的事情時,大腦要養成踩點的坑位意識,避免自己再次掉進坑裡。比如工作中有些人常常犯重複性的錯誤,被上司罵了幾次也不長記性,隻能厚着臉皮挨一頓“闆子”。但如果你做完工作,把之前犯錯的地方形成回報清單,檢查一遍,這樣挨罵的幾率起碼會減少80%。
孫子兵法說,多算多勝,少算少勝。理性的人追求的并非快樂,而隻是避免痛苦。為了避免痛苦,減少犯錯的機率,把每一次錯誤都生成一根羽毛,待你羽翼豐滿,便是人生好時節——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不飛則已,一飛沖天。
<h1 class="pgc-h-arrow-right">結束語</h1>
今天你認為正确的事物,到了明天、後天……這個所謂的正确極有可能已經變成了錯誤。
正确是一種人生相對論,任何事物不可能一成不變,人生是不斷推翻、颠覆、重構的組合。簡單說,人生就是否定,否定,再否定,否定之否定等于最大程度上實作自己心儀的“肯定的人生”。
不要試圖用昨天的舊方法,來希望明天會得到更好的結果。唯有學習,可以解決錯誤的問題,并在解決問題中體會到人生的樂趣。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用戶端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