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撬動、情境調動、問題驅動、合作互動。應昌國小大明湖分校“四動課堂”讓“雙減”落在實處,打造優質課堂!
為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提高課堂教學品質、教師教學水準與學生基本素養,應昌國小大明湖分校二年組的青年教師展開了“四動課堂”的教研活動。

史冊老師執教的《坐井觀天》一課。課伊始,趣亦生,史老師充分利用現代的教學手段使用白闆課件,讓學生跟随着聚光燈的移動來猜一猜,充分将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來。課堂上,遵循“四動課堂”的理念,突出工具撬動、情境調動,教學中做到“以學定教”,有扶有放。通過簡筆畫、識字遊戲、課間律動、佩戴頭飾分角色朗讀等多種形式,以學生為中心,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感受學習國文的快樂,并且時刻關注學生課堂正常和學生的學習習慣,重視點滴,為以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新課程理論指出:“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趙菀儀老師的這節課采用“國文主題學習”的教學模式,以“四動課堂”中的學生互動為主進行教學,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領學生自讀自悟。設計充分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了解,讓學生自己對課文内容的領悟取代教材的講解分析,讓學生自己的獨立思考取代統一答案, 同時将“課外閱讀帶到課内”,整節課張揚了學生的個性,激發了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
宋猛老師的課堂更是水到渠成、如沐春風,教師教得親切、自然、活潑,學生學得輕松、愉快。教師能創造性運用教材、優化内容,将7的乘法口訣,和兒童熟悉的卡通人物“佩琪”,以做遊戲的方式貫穿始終,符合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利用問題驅動課堂環節營造了寬松的教學氣氛,本節課教師充分抓住學生好玩,愛玩的天性,用遊戲的形式将知識賦予其中。
車欣老師《分物遊戲》這堂數學課,利用了現代化教學手段—平闆電腦輔助教學。作為現代化教學的一種工具,在優化教學過程、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提高課堂教學品質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節課以“智慧課堂”為切入點,通過平闆電腦的巧妙運用,将學生動手操作的過程直覺地呈現在大螢幕上,加深學生對分物過程的了解。在畫圖環節,又将學生作品一一呈現在大螢幕上,具有時效性。在練習過程中,再次結合平闆電腦巧妙地設計了必答題、搶答題等多種形式的練習,增強趣味性,激發了學習興趣。可以說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使數學課更加生動化、智慧化、資源化,讓每個學生樂學、愛學、享學。
李瑩老師執教的《課桌的長度》,根據國小生的認知特點,從現實生活量桌子的長度,結果不同→就産生要學習長度機關→到建立厘米的長度觀念,概括測量方法→再回到實踐中加以運用,整個教學過程,老師所創設的情境,選擇的教具、學具等等都取材于生活現實中,使學生感到親切、有趣,使教學活動更富有生氣和活力,更能使學生體驗數學來源于生活,紮根于生活,應用于生活。進而培養學生逐漸形成運用數學的意識。
郝麗娜老師執教的國文課《一封信》,在本課的具體操作上,重點突出了突出了“四動課堂”中的問題驅動與合作互動,以課後習題為貫穿課文内容的主要問題,學生通過自主尋找第一封信的内容,第二封信的内容以及比較兩封信的異同,來深度探究課文内容,以及兩封信所表達的情感。并且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多項互動中,以學生的閱讀,感悟,交流為主,學生盡情的讀,用心的感悟交流,沒有過多的分析與講解去打擾他們,進而加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培養學生語言運用的能力,提升學生的國文素養。而在教材的基礎上,又補充了同一主題不同方面的文章,讓孩子加深本課的語用訓練點,達到課内外相結合,讓孩子的眼界變寬,也讓國文學習變得更豐富多彩。
“立足課堂,實作本真教學”是每一位教師的目标,在“雙減提質”的當下,努力打造優質常态的課堂。求實創新,博彩衆長。希望每一位教師能乘着教研的東風,迅速成長!讓應昌大明湖的教研之花常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