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為富豪家庭提供财富管理的家族辦公室(Family Office)近年在港迅速冒起。2011年成立的德林集團,是本地業界先鋒之一,集團去年入主上市公司雲裳衣,今年易名德林控股(01709),轉為主打金融服務,背靠母公司德林集團旗下的家族辦公室網絡。
日前,香港信報專訪香港德林控股創始人陳甯迪,并發表了以《德林陳甯迪十年磨劍服務超富 本地家族辦公室先鋒 甘做叻人幫手》為題的深度報道。

圖 1投行出身的德林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陳甯迪(Andy)
投行出身的德林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陳甯迪(Andy)帶領集團一路走來,靠的是「十年磨一劍」決心和毅力。家族辦公室服務對象是超級富豪,Andy直言:「正因他們這麼聰明,我們的路特别艱難,一開始他有肥肉不會給你吃,但當你慢慢成長,1年、2年、3年……到10年時候,他會認可你,因為他也是這麼走過來的。」
Andy出生于上海,高中負笈美國,入讀華盛頓貴族學校,跟美國前總統克林頓的女兒切爾西(Chelsea Clinton)是同窗;在芝加哥大學取得經濟學及統計學雙學位後,Andy職業生涯在紐約起步,其後橫越大西洋,在英國彙豐投資銀行部工作,難怪他形容自己思想比較市場化,相信「無形之手」理論。
英國投行出身 助中資巨企IPO
然而,在白人主導的英國投行界,亞洲人不易闖出名堂,「不是說歧視,但始終客戶以英國及歐洲人為主,亞洲人有很多不利因素,包括溝通、背景等,難以融入客戶圈子,有些會議甚至不讓亞洲人參與,是以當時覺得回亞洲發展比較好。」
2002年Andy來到香港,先後于彙豐全球投資銀行部及債券市場部工作,那些年本地投行界彙集不少東南亞精英,來自内地卻不多,問為何選擇香港?「母親早移民到這裡,我本身對香港印象非常好,就來看看有什麼機會,然後打算再回美國讀MBA(工商管理碩士)。」
機會往往留給有準備的人,2003年沙士過後, 翌年中資企業紛紛來港上市,Andy愈來愈忙,「第一單最大的是中國人壽(02628),後來其他大型内地銀行都陸續來了。」眼見業務前景樂觀,索性留港發展。
好景不常,2004年Andy為交通銀行(03328)上市忙得不可開交,其父卻在内地不幸墜機身亡,對他打擊甚大,「幸上司體諒,讓我回去處理喪事,但心裡非常痛苦,甯可投入工作,喪禮一完就複工。」
2005年完成交銀IPO項目後,他獲擢升為中國組負責人之一,其後被私募基金挖角;到2011年,他有感與同屬金融界的妻子在圈内累積一定脈絡,遂自立門戶,先後創立德林證券及德林家族辦公室。
與妻自立門戶 首三載最難捱
說到創業因由,Andy不諱言自己有志更上一層樓,接觸金字塔頂端精英,「想服務這批财富創造者。當初在投行是一個很好的訓練場,以最快速度見識學習,接觸行業CFO(首席财務官);之後通過Private Equity(私募基金)接觸企業老闆、M&A(收購合并),我希望改變行業遊戲規則。」
但創業永遠不易,尤其當時「聯合家族辦公室」(Multi-family office)屬新興概念,内地客戶并不了解,「當年中國經濟正往上走,他們(内地客戶)不放心把資金投出來做海外資産配置。從2011年到2013年,那段時間很辛苦、很困難。」
苦苦堅持3年,Andy在2014年終于迎來轉機:内地政府推行人民币匯率改革,開始貶值,同年又有「港股通」推出,北水南流,為德林帶來大批客戶。
「起初真是3年才累積一個客戶,非常、非常慢,我有個客戶,私募基金年代已追他生意,足足10年才成功;但當你累積到一定客戶之後,他會把身邊所有的人介紹給你,會告訴朋友你這個平台是靠譜的,說到做到;有他這麼一說,我們就不用再花3年去說服他的朋友,生意就能快速增長。」Andy憶述。
說來雲淡風輕,實情很多創業者都捱不到「守得雲開」就黯然離場,「(初創)第一年能存活下來的,估計隻有20%;5年的,得5%;能堅持5年以上的,我覺得可以開始投資;10年的(公司)必然經過很多風風雨雨,就像人的成長:青年時候什麼都想做,自信什麼都能克服;20多歲發現不是那麼回事,有很多問題,要生存就要有手段;30多歲會遇到更多問題。」
做生意亦如此,Andy直言,跨越創業初期難關後,便須面對客戶種種可能性,「一旦他帶來的資金和項目有問題,就有很大負面影響,是以風險管理要做足;我們現在抓緊的(原則),是客戶必須是細分行業領域的龍頭,至少15年以上,資金來曆非常透明;陪伴我們一路走來的都是做實業,非常穩定,是我們沉澱出來的最好客戶。」
學懂慎選客戶 避免與狼共舞
那麼,曾否遇過可疑客戶?「有!之前因市場資金來得太快,避險能力比較差,那些客戶會帶你去最好的餐廳,抽根雪茄過萬元美金,我們這行業有很多短期誘惑及利益,一不小心就會被迷惑,把客戶很多問題忽略掉,資金幾個億、幾個億地轉賬過來,可是這些人起來快,下去也快,『與狼共舞』風險太大;你雖然不能一口拒絕,但總可以推說沒空吧?有所為、有所不為。」
做投行也好、家族辦公室也好,所接觸的都是聰明人,Andy認為,跟這些社會上的财富制造者、遊戲規則制定者打交道,獲益良多,「愈接近這些人,你得到的訊息愈準确、機會愈好。(但為何他們需要你?)正因他們這麼聰明,我們的路特别艱難,一開始他有肥肉不會給你吃,但當你慢慢成長,1年、2年、3年……到10年時候他會認可你。」誠然,叻人亦需要有叻幫手。
賢内助成戰友 難忘當年約定
常說成功男士通常背後有位賢内助,陳甯迪(Andy)卻自稱他才是「成功女人背後的男人」,通路期間不時把妻子江欣榮挂在口邊,愛妻之情溢于言表。夫婦倆2011年共同創業,妻子現為公司董事會主席,兩人既屬職場上親密戰友,生活中亦是靈魂伴侶,Andy每提起妻子總是神采飛揚。
圖 1陳甯迪(Andy)與妻子江欣榮
江欣榮是2003年中華小姐環球大賽冠軍,曾任鳳凰衛視主播多年,其後轉戰金融界,做過渣打私人銀行中國團隊資深副總裁、摩根大通私人銀行香港團隊進階副總裁;美貌與智慧并重,身邊當然不乏追求者,問Andy如何奪取芳心?原來亦離不開誠意毅力,「追了3年,是困難,哈哈。」
在家做慈父 妻子當「黑臉」
這背後還有個浪漫故事,「2005年我在追求她,她剛進鳳凰衛視報夜間新聞,必須晚上11點到達公司,然後我10點下了班,就陪她吃晚飯;那時候跟她有個約定:妳在電視上(報新聞),我陪妳到(淩晨)2點就睡覺,明天要上班,那時候妳隻要在節目上閉一下眼睛,我就知道(晚安)了。」事隔多年,如今憶起這段往事,Andy仍一臉甜絲絲。
兩人婚後有一子一女,目前在美國讀書,「公司在美國有個地産項目,是以現在是太太跟他們在那邊,我一個人在香港」,他笑說自己在家永遠是慈父角色,由妻子當「黑臉」;對于孩子管教,Andy崇尚無為而治,「開心、快樂就成,你看我們公司,第一原則是不請任何親戚,裙帶關系弊大于利,必須謝絕;我不相信血緣,一個團隊必須有共同理念、共同利益,才能聚在一起。」
渣馬一役感悟團隊家庭力量
金融市場瞬息萬變,從事财富管理及家族服務壓力不輕,陳甯迪(Andy)減壓方法是跑步,難怪身形甚弗,「跑步會分泌多巴胺,讓你開心,跑到後面全身肌肉痠痛,但精神上很滿足,身體健康許多時來自心态;跑步期間我會想事情,會有很多靈感,很有意思。」
談到與跑步結緣,原來關太太事,「做這行應酬多,幾年前老婆說我太肥,要鍛煉,那就開始跑步。」不少跑步者目标都是挑戰馬拉松,Andy亦于去年完成渣打馬拉松42.195公裡全馬賽事,過程絕不輕松,「跑到10、15公裡以後,身體開始痛,我訓練過,熬得過去,直到後面發現膝蓋不成,肩膀、半身全都抽筋。」
「很記得跑到38公裡左右,手全麻(痺)、腿抽筋,膝蓋也壞了,走路走不動,看到很多跑手躺在路邊,自己基本上也要放棄,你知(渣馬)最後幾公裡要上斜,很痛苦;那時候太太忽然給我打電話,說她跟全公司同僚都在終點等我,非常神奇,身體突然不痛,膝蓋也可以動了,就像黑暗隧道盡頭看到曙光。」Andy憶述。
奮力完成馬拉松大呼怕怕
最終他以5小時20分完成賽事,「520」正好是「我愛你」國語諧音,他打趣說是故意造出這時間,認真浪漫;「跑步是一項非常孤獨的運動,但身體器官有如一個團隊,你的左膀右臂、身心脾肺就像你的客戶與資金,全身心在動。」
圖 2 渣馬終點520
「馬拉松與人生一樣,外界及自己會給各式各樣訊号,令你放棄或使用其他方法,但隻要你有團隊、家庭力量,馬上就似換了一個新的人,繼續堅持下去。」
惟他笑言,經此一役,對馬拉松大呼怕怕,「弄傷了膝蓋,現在腰也不好,是以雖然跑步很好,可是,馬拉松我是不建議的。」
港法制自由人才不遜新加坡
德林控股母公司德林集團旗下三大業務包括家族辦公室、另類投資,以及德林證券提供的金融服務;盡管本地近日爆發新冠肺炎第四波疫情,陳甯迪(Andy)仍對市場前景充滿信心,「金融行業影響相對小一些,我相信明年隻會更好,因為現在整個行業正重新洗牌,很多外資撤出,中資大型機構會有更多資源投入香港,需要更多靠譜、有品牌的金融機構和上市公司平台跟他們對接。」
圖 3陳甯迪:香港地位在未來依然不可撼動
他明言,香港地位在未來依然不可撼動,「香港實行普通法,有言論自由,資訊資金自由流動,還有多年人才累積,全世界很難有這樣的地方,唯一能夠媲美的是新加坡。」對于近年流行的「新加坡取代香港論」,Andy不以為然,「那不可能,兩地特性即使有些相似,但新加坡有一個問題:離中國太遠。」
背靠中國 不會被取代
他續解釋:「我所說的遠不是地理距離,是主權意義上的遠;中國有很多資源,可是不會給新加坡,香港是中國一部分,是以中國才會把資源給香港;新加坡享受不到中國的福利,中國是疫情後經濟反彈最快的國家,打造新的财富要選的(投資對象)不會是新加坡,一定是香港。」
「海外投資者也是,我們有些客戶是美國矽谷(企業)創辦人,他們都說美國現時正用錢(刺激經濟),明年會有很多錢出來(海外),美金資産會變得便宜,他們必須分散風險,很想到中國,第一選擇必然是香港,通過香港享受中國經濟上遊;日本、歐洲(投資者)情況都一樣。」
十年人事幾番新,創業即将10年,如今跻身上市公司行列,問Andy還有什麼目标?他答得自信:「我才剛開始呢!在這行業,10年真的隻算是起步,我們心目中一些對标的跨國(同行)公司已做了30年,希望我們20年以後能像他們一樣,全世界都有德林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