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class="pgc-h-arrow-right">蘭州:古稱金城</h1>
蘭州市:據《元和郡縣志》記載,是由臯蘭山得名,由于古人約定俗成的省略方法,臯蘭一詞去“臯”留“蘭”,得名蘭州。又據《臯蘭縣志》記載:“臯蘭即蘭州,臯蘭之名,以南山名臯蘭而得名。李唐時渾部内向以為蘭州都督府,而蘭州之名始焉。”隋開皇三年(583年)廢郡改州,金城郡改為蘭州,置蘭州總管府,府治子城,“蘭州”之稱即始于此。1941年7月始設蘭州市,随為甘肅省省會,并沿用至今。

<h1 class="pgc-h-arrow-right">天水:古稱邽(gui)縣、成紀、秦州</h1>
天水曆史悠久,是秦人、秦早期文化的發祥地,有3000多年的文字記載史和2700多年的建城史,公元前688年秦國在此設立了邽縣和冀縣(現甘谷),是中國曆史上建城設縣最早的地方。
公元前688年秦武公取其地,置邽縣,後改為上邽縣。
三國魏文帝黃初元年,一度設秦州。因秦邑而得名,從此有“秦州”的名稱。
<h1 class="pgc-h-arrow-right">武威:古稱涼州</h1>
武威曆史悠久,漢武帝派骠騎将軍霍去病遠征河西,擊敗匈奴,為彰顯大漢帝國的“武功軍威”,命名武威。自漢武帝開辟河西四郡,曆代王朝都曾在這裡設郡置府。甘肅省轄地級市,被命名為“中國葡萄酒城”。
<h1 class="pgc-h-arrow-right">武山:古稱甯遠</h1>
1914年改名武山縣。因縣城南有武城山而得名。
<h1 class="pgc-h-arrow-right">臨澤:古稱昭武</h1>
臨澤縣:西漢時置昭武縣。西晉時以縣境地貌多沼澤,改昭武縣為臨澤縣。後來縣名多次變更,1929年複稱臨澤縣至今。
<h1 class="pgc-h-arrow-right">泾川:古稱安定</h1>
泾川縣:西漢時期,曾在泾河川道設安定縣。北魏太武帝初置泾州。金大定七年(1167年)改為泾川縣,因地處泾河川道而得名,始用至今。
<h1 class="pgc-h-arrow-right">臨洮:古稱狄道</h1>
臨洮縣:古稱狄道,是以地為“狄人(古代少數民族)行經之道”,故名。1929年改狄道縣為臨洮縣,以其地臨洮河而得名。
<h1 class="pgc-h-arrow-right">徽縣:古稱徽州</h1>
徽縣:古稱徽州。因境内山川秀美,城北隅徽山下有徽山驿而得名。明洪武七年(1374年)降州為縣,始有徽縣之稱。
<h1 class="pgc-h-arrow-right">臨夏:古稱河州</h1>
臨夏漢設枹罕縣,明置河州,1913年改導河縣,1928年改臨夏縣,因臨近大夏河而得名。
<h1 class="pgc-h-arrow-right">廣河:古稱廣通</h1>
廣河縣:原名廣通縣,因境内有廣通河流過而得名。後因廣通地名與雲南省廣通縣重名,1957年改名廣河縣。
<h1 class="pgc-h-arrow-right">疊部:古稱疊州</h1>
疊部縣:北周時置疊州,唐代稱疊州。1961年置疊部縣,以疊山得名。
<h1 class="pgc-h-arrow-right">碌曲:古稱洮源</h1>
碌曲縣:古稱洮源,因地處洮河上遊而得名。洮河,藏語稱為“碌曲”,故1955年設縣時定名碌曲縣。
來源網絡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