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禍亂漢末的他竟然是八君子之首?

禍亂漢末的他竟然是八君子之首?

魏晉風度一直廣受知識分子的追捧,其清靜無為、灑脫倜傥的精神是我國五千年的文化瑰寶,是一種特定時期下産生的獨特文化現象,也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個重要組成部分。所謂“魏晉風度”就是從魏曹芳正始年間到東晉滅亡這近200年間,名士們所表現出的那種率直任誕、不滞于物、清俊通脫的行為風格,而“風度”一詞則是漢末到魏晉時期用于品評人物的詞語。根據《後漢書》、《三國志》、《晉書》中的記載,與”風度“類同的還有“風貌”、“風流”、“風韻”、“風采”、“風骨”、“風神”、“風格”等一系列詞語。

魏晉風度的最好代言人是“竹林七賢”,他們在竹林之下喝酒、縱歌,肆意酣暢,超然物外,既不附權貴,也不流于世俗,是正始名士的典型範本。他們的言行與轶事大多記錄在《世說新語》中,這本書談玄論佛,崇儒尊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說集,可以說是魏晉風度的集中記錄。

禍亂漢末的他竟然是八君子之首?

▲竹林七賢是指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鹹七人。

魏晉時期名士輩出,他們飲酒、服藥、清談,奉行道家的”無為“,超然物外,縱情于山水之間。然而不同于這些避世不出的名士,魏晉還有八位為國出力,在德行和能力方面有突出表現的名臣,且死後都被賜谥為”肅侯“,他們就是以著名謀士賈诩為首的”魏晉八君子“。

禍亂漢末的他竟然是八君子之首?

▲“魏晉八君子”出自《唐會要》,其作者為北宋時期的王溥。

志向高遠的庾翼

庾翼,字稚恭。東晉中期著名将領、書法家。少年時便有經世大略,志向高遠,非常人所及。在蘇峻之亂時以白衣身份守備石頭城有功,受封都亭侯,其兄庾亮逝世後,總督六州諸軍事,任安西将軍、荊州刺史,鎮守武昌,部署諸将。

庾翼文武具備,不僅在軍事上有所建樹,還工于書法,其草書《步征帖》、行書《盛事帖》、行楷《故吏帖》都是流傳千年的名作,《宣和書譜》給了他極高的贊譽,稱他“善草隸,與王羲之并馳争先。”

禍亂漢末的他竟然是八君子之首?

▲庾翼的《故吏帖》,收錄于《淳化閣帖》。

善辨識人的劉惔

劉惔,或作劉恢,字真長,東晉著名清談家,少時便才華出衆,被王導所賞識,時人比之為荀粲。長成後果然清明遠達,有風度才氣,袁宏在《名士傳》中稱其為“永和名士”,亦被世人視為永和名士的風流之宗。其清言談吐,頗有遺文,可以說是當時的清談第一人。在《唐會要》中被評為善”鑒裁”,有識人之明。

禍亂漢末的他竟然是八君子之首?

▲劉惔少時家中貧困,曾織草鞋贍養母親。

雅量風趣的王渾

王渾,字玄沖。三國曹魏至西晉初年名臣。王渾早年在大将軍曹爽帳下做掾吏,因高平陵政變之故被循例免官。不久後複出,在西晉建立後,任揚烈将軍,在伐吳戰役中功勳卓著,後入朝任司徒,位列三公。

有一次,王渾和妻子鐘琰坐在院中,見他們的兒子王濟走過,王渾開玩笑般炫耀地對妻子說:“有一個這樣的兒子,足以令我安心了。“誰知其妻鐘琰笑着反駁說:“如果我嫁的是你弟弟參軍王淪,生的兒子還不止如此。”王渾一聽這話,不僅沒有生氣,反而開懷大笑,可見他的心胸寬廣,器量恢弘。

禍亂漢末的他竟然是八君子之首?

▲公孫宏曾言:“司徒王渾宿有威名,為三軍所信服。“

缜密持重的顧雍

顧雍,字元歎。漢末至三國時吳國重臣,其人公正無私,所在之處皆有治績。少時曾受學于蔡邕,後入孫權幕府為左司馬,深得孫權信任,在黃武四年改任太常,同年又升任丞相。在顧雍為相的十九年中,他一直沉默寡言,舉動得當,于吳國社稷有功,多有匡弼輔正之詞。顧雍去世後,孫權親自素服臨吊,為其祭拜。陳壽稱其為”依杖素業,而将之智局,故能究極榮位。”

禍亂漢末的他竟然是八君子之首?

▲孫權之子孫休評價顧雍“至德忠賢,輔國以禮。”

智勇兼備的程昱

程昱,字仲德,東漢後期至三國時期曹魏謀士、名臣。本名為程立,因夢見在泰山捧日,于是在“立”上加一“日”,更名為程昱。在黃巾之亂時曾于東阿率領群眾抗擊黃巾,後被曹操征辟,從此為其征戰四方,出謀獻策。

程昱其人審時度勢,明于軍計,有勇有謀,在官渡之戰中曾以七百兵馬堅守鄄城,後又獻十面埋伏之計大破袁軍,曹操贊他為“程昱之膽,過于贲、育”,王彧也說他“程昱有謀,能斷大事。”不過程昱曾在軍中缺糧時搶掠村莊,以人肉為食,故此在朝中并無人望,終其一生未能位列三公。

禍亂漢末的他竟然是八君子之首?

▲陳壽評價程昱時把他和郭嘉、劉晔等人相比,認為他們“才策謀略,世之奇士。”

政才卓越的張既

張既,字德容,漢末至三國曹魏時期名臣,政才卓越。初舉茂才時便嶄露頭角,為新豐縣令時,治績為三輔第一。後任京兆尹,撫民興政,多有名望。在張魯投降後,向曹操建議遷徙漢中的百姓以充實三輔。曹魏建立後,張既治理雍、涼二州,在任職期間平諸胡,降蘇衡,鄰戴衆,修工事,安撫百姓,誅西平麹光,功績累累。張既一生以惠政聞名,亦有識人之才,他所征辟的楊阜、胡遵等人,皆有名位,都是曹魏的忠臣名将。

禍亂漢末的他竟然是八君子之首?

▲曹丕曾言:”故涼州刺史張既,能容民畜衆,使群羌歸土,可謂國之良臣。“

忠誠勇武的賈逵

賈逵,字梁道,漢末三國時期魏國名臣。極具有軍政才幹,曆仕曹操、曹丕、曹叡三世,是曹魏的三朝老臣。在任豫州刺史期間,興修水利,便利民生,鑿通運河有功,其運河被世人稱為“賈侯渠”。在晚年随曹丕伐吳,于石亭之戰中當機立斷,率軍救出被吳軍重重包圍的曹休大軍,減少了曹方的傷亡。

禍亂漢末的他竟然是八君子之首?

▲賈逵于石亭之戰中力挽狂瀾,救下了曾與他有隙的曹休。

善于籌謀劃策的賈诩

賈诩,字文和,東漢末年至三國初年著名謀士、軍事戰略家,曹魏開國功臣。賈诩原為董卓部将,在董卓死後,獻計李傕、郭汜反攻長安,緻使漢末天下大亂。後輾轉成為張繡的謀士,為其設計連敗曹操,曹軍大将典韋就是死在他的計謀下。官渡之戰前夕,賈诩力勸張繡歸降曹操,後在官渡之戰、關中之戰時大放異彩,奇謀百出,算無不中。後期為消除曹操疑心,行自保之策,閉門自守,不與别人私下交往,也不攀結權貴。如此有進有退,故此賈诩在當時被天下智謀之士所推崇。

在曹魏的儲位之争中,賈诩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他為曹丕設謀挫敗曹植,使曹丕成為世子。後曹丕登基後感念賈诩之恩,将其封為太尉,位列三公。然而漢末三國時期的三公,皆要才能、德行兼備,賈诩其人雖然籌謀策算無所不中,但他被稱為”毒士“,可見用計之狠毒。與程昱相比,一個是因情勢所迫不得已以人肉為軍糧,而另一個隻為自身利益就攪弄天下大勢,兩人的品格高下立判,也難怪孫權在聽到賈诩被封太尉時會”笑之“了。

禍亂漢末的他竟然是八君子之首?

▲閻忠:“诩有良、平之奇。”(張良、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