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向甯是第一代網際網路創業者,從23歲創辦萬網開始,他經曆了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的全過程。

“網際網路這個行業,最早由老虎和狐狸把事業開創起來,後來逐漸進入兩條狗,然後是熊——百度,還有貓——貓撲。當然,南極的動物企鵝也不甘寂寞,沒有想到在這麼多野獸橫行的市場上竟然長出洋芋,最後,所有的動物發現他們都不如阿裡巴巴和它的四十大盜更厲害,風光一時的主人終于變成了黑客、部落格,維客,還有戴手套的旅客。這就是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的曆史。”談起網際網路的那些事,他如數家珍。
是以,張向甯被業内稱為“網際網路老兵”。
巅峰:萬網揚名
1995年底,年僅23歲的張向甯與年長8歲的哥哥張向東,一起創立了北京創聯通信網絡有限公司,專門為企業提供域名注冊和網站制作,即後來大名鼎鼎的中國萬網。
這一年,被稱為中國網際網路商業元年。海歸派田溯甯、丁健、張朝陽回國創業;大學英語老師馬雲、甯波電信員工丁磊離開公職準備闖一闖網際網路;先富起來的張樹新、萬國平等人開始折騰ISP(網際網路接入服務)的生意;而張向甯兄弟則進軍域名注冊領域。
整個網際網路就像雨後春筍,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張向甯與哥哥的性格截然不同,“向甯是個思維活躍、善于冒險的人。”他的父親如是說。而張向東則喜歡求穩,于是創業之初兩人分工明确,性格張揚的張向甯擔任萬網董事長兼CEO,性情沉穩的張向東則是主攻技術的CTO。
那時候的中國網際網路正處于胡亂與商機并存的草莽時代,很多人對于域名并不太清楚,乃至于大部分企業的域名落在國外投機商手裡。為了掰回局面,張向甯開始“進攻”,聯合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等許多媒體,從國外投機商手中搶回了幾百家知名企業的域名,進而一戰成名,有“域名衛士”之美譽。
1997年金融危機到來,受此影響,萬網進入最困難的一年,飽受資金匮乏、負債累累的折磨。他們兄弟兩咬咬牙,終于撐了下來,在1998年年中實作現金流平衡,随後一路領跑,占領域名注冊及虛拟主機服務市場1/4的份額,銷售額上億。
如此利好的前景,自然吸引資本市場的注意,其中包括美國投資公司IDG。IDG主動找上門來提出要投資,注資了50萬美元,相比現在動辄上千萬的融資,這個數額并不算大,但在風險投資剛進入國門的當時,已經是不錯了。随後,張向甯幾乎每花多大力氣又從新橋融到了1000萬美元。
可以說,正是春風得意之時。然而誰也沒有想到,在這樣的巅峰時刻,張向甯竟然會選擇離開萬網,進行第二次創業。
2009年,萬網被阿裡巴巴收購,并入“阿裡雲”,至此宣告萬網時代過去。
起點:年少輕狂的歲月
當年張向甯離開萬網時,曾有很多人猜疑是因為兄弟倆反目出現沖突所緻,多年後,他站出來澄清道“那是我的個性,當時萬網已經發展了數年,沒有達到我心目中的高度,我的個性讓我選擇了重新創業。”
其實一直以來,兄弟倆就已經達成一種默契,低調的哥哥在幕後,張揚的弟弟活躍在台前,更何況,總是離開了萬網,張向甯也還是萬網最大的股東之一。
與其說是兄弟反目,不如說是萬網容不下張向甯的野心,他渴望更大的平台去實作夢想,自立門戶就成了當時的不二選擇。
衆所周知,網際網路是一個講究“唯快不破”的江湖,混迹于此,以速度取勝尤為關鍵。對此,王興曾說過類似的觀點,大意是那些牛逼的公司不一定是最早入局的,但一定是最早那一批的其中之一。
而碰巧張向甯向來自認“有很強的預見性”。他從小就喜歡走在同齡人前面,事事追求比别人“早”。這種追求“凡事都要快”的天性,與網際網路“唯快不破”的特質不謀而合。
1977年,五歲的張向甯看到别的孩子背書包上學,便吵鬧着也要上學,是以,他班上的同學一般都比他大兩歲。為了“不浪費一年的軍訓時間”,上大學時他放棄了北大而選擇北師大。大一時,他撰寫了一篇有關相對論的論文,獲得麻省理工大學理論實體研究中心教授高度評價,前途一片光明。
然而隻讀了兩年就對大學生活的乏味和教育的“相對”慢速度産生不滿情緒,決定退學出國深造,那時候他才18歲。後來,父親的一場重病,最終使得他沒能出國。出國未果又退了學,他隻好早早進入社會,在一家美籍華人開的外貿公司上班,很快便嶄露頭角,僅僅一個月就晉升為部門經理。
這家公司涉及的領域包括國際貿易、船運、旅遊、招投标管理、裝置開發生産、電腦展銷等,當時的進出口業務非常繁榮,憑借出色的業務能力,張向甯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100萬。
這筆不小的數目,成了張向甯進入網際網路的敲門磚。
沉澱:再次出發
“我是一個有很強理性的人,也是一個很感性的人”,這是張向甯的自我評價。
理性歸理性,年少成名的他身上不免帶着一個“傲氣”,他曾直言“我是國内對網際網路商業模式琢磨得最明白的、為數不多的人之一。”
2000年,在那個泡沫橫飛的網際網路寒冬,他帶着在萬網賺的錢創辦VeryE,主要業務是365Agent 情報中心,而主要盈利模式是給企業和個人使用者提供按他們的要求設定的智能資訊服務。理由是,為了證明自己“成功是來自于真正的才幹,不是靠運氣。”
隻不過,要熬過這個凜冽的寒冬,談何容易。最困難的時候,他這個傲氣的創業者,在辦公室裡挂着一張大地圖——矽谷創業企業的“清明上河圖”,上面标注着矽谷地區成百上千家知名的創新企業的名字,而且牆上挂滿了國際最成功的網際網路英雄的畫像,這都是為了勉勵自己。
熬到2003年,時來運轉,不僅僅業務達到自負盈虧,而且商業模式得到認可,獲得日本三井住友基金的投資。趁着這股勢頭,他迅速擴張業務,将公司整合為“天下互聯”集團,旗下有三個事業部:窄告網、中國商業電訊、中國網絡情報中心(原365Agent 情報中心更新而成)。
“窄告”的推出,震撼了廣告及網際網路界,至今仍然是張向甯最為人稱道的一筆。相比傳統廣告,“窄告”主要利用網絡形式定向傳播廣告,并且“按效果付費”收費。2005年,天下互聯因為窄告的創新,被美國知名風險投資雜志Red Herring評為“亞洲科技創新百強企業”。
在推出窄告前,也曾遭到投資人的質疑,“這些事情谷歌這樣的公司也會做”,但傲氣如張向甯頭也不擡地回答,“關鍵是他們什麼時候做!”
正是他的這股傲氣和堅持,才有了後來的窄告。現如今的張向甯擁有雙重身份,既是創業者,同時也是一名投資人。
來源:電商報 作者:唧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