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是國民黨第60軍軍長,之後卻成為了人民解放軍第50軍軍長,1955年被授予開國中将的軍銜。在志願軍的曆史當中,曾澤生可以稱得上是最傳奇的軍長之一。
曾在抗美援朝中,他被彭德懷稱贊:“我要給你們軍的同志們鞠躬,你們是真正的人民功臣,戰鬥英雄。”
回國之後,毛主席也特意找曾澤生單獨談了一次話。談到北韓戰場的時候,主席稱贊他道:“你們在北韓戰場上打得蠻漂亮的。”但這次會談之後,回到家的他卻突然對家人說:“北京我是一天也待不下去了,我想馬上就離開!”
這位原國民黨将領曾澤生,用自己一生的經曆,诠釋了兩種制度下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和生存空間。為何彭德懷會給予曾澤生和他帶領的部隊如此高的稱贊和評價?并且在被毛主席單獨會見了之後,曾澤生又為何想要迫不及待地離開北京?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二度從軍</h1>
1902年10月,曾澤生出生在雲南省永善縣的一個偏僻村子當中,不過在他的檔案裡,家庭成員一欄中卻填的是“地主”二字。他後來自己回憶時,說道:“(我家)是一個大家庭,人口有三四十人,田地有數百畝。我童年在家時,覺得自己的家庭生活是富裕的。”
然而曾澤生的幸福并沒有一直維持下去,父親不久後就不幸去世了,家中便開始依靠家族的供給繼續生活。這也導緻曾澤生13歲的時候,才在舅父的幫助下去到離家100多公裡遠的昭通讀書。結果到了1921年,家族就停下了供應曾澤生繼續讀書的費用。
那時的曾澤生已經18歲了,他求學心切,但卻一無所成,于是便從家裡偷走200銀元準備離開,不料卻被抓了回去,銀元也被奪走了。但曾澤生仍舊堅持離家,還不顧一切地向家庭抗議,要求進中學。
如此抗争之下,曾澤生隻為自己争取到了進入昆明中學讀書一年的機會。次年,也就是1922年12月,曾澤生在無路可走的情況下,隻好選擇棄學從軍,考入了雲南唐繼堯所辦的軍士隊。在這裡畢業之後,他又以優異的成績,免考進入了雲南講武堂。
1925年,曾澤生轉入廣州黃埔軍校,擔任黃埔軍校第三期區隊長。8 月,曾澤生調任至第二團(後改為第二十師六十團)任連長。但在部隊裡因為看不慣首長和士兵們的腐敗惡習,大多數人都隻知道吃喝玩樂,完全不關心營事,是以他很快就選擇辭去連長的職位,重返黃埔軍校任學生隊區隊長。
1927年1月,曾澤生進入到黃埔軍校進階班學習。9月,曾澤生畢業離開黃埔軍校,調到北伐軍總部工作。1928年3月,曾澤生被任命為國民黨軍第五師軍官隊少校隊長。但沒過多久,曾澤生因為不願意同流合污,做腐敗軍人,就又一次辭去了軍職,選擇和雲南同鄉潘朔端一起去到上海,打算考入汽車學校學習機工和駕駛,從事交通事業。
這是曾澤生第一次離開國民黨軍隊,曾擔任曾澤生少校侍從副官的喬景軒,後來回憶他離開軍隊的原因時,曾說:“他(曾澤生)生活比較儉樸,行裝一褥一被,一個不大的裝衣服的舊皮箱,一個備用的小藥箱和一個裝書的小竹箱。衣服不破不添。他不抽煙,不喝酒,不打牌,不跳舞,很講道德。”
1929年的秋天,龍雲依靠武力統一了雲南,随後直接擔任雲南省主席。為了繼續擴大自己的勢力,龍雲還派盧浚泉到上海、南京等地招攬軍事幹部。 曾澤生、潘朔端等20多人都被招收到了雲南,就這樣,曾澤生再次開始了自己的軍旅生涯。
在滇軍服役期間,曾澤生先擔任了滇軍連長,不久又擔任營長,最後直接升任滇軍第三旅五團的副團長。
抗戰爆發後,作為一名軍人,曾澤生當時一心隻想要報效國家,捍衛民族的尊嚴。不久,龍雲決定出兵20萬,組建國民黨第60軍,上前線抗敵。曾澤生也開始随軍奔赴前線,他被任命為第60軍184師105團團長。
1938年4月中旬,60軍奉命增援徐州,參加台兒莊會戰。在這場戰役中,戰士們都用步槍、機槍去打、用手榴彈去炸,甚至和敵人直接展開白刃戰。第一道防線被突破了之後,就退到第二道防線繼續抗擊,擊潰敵軍後又進行反攻,奪回失去的一線陣地。
曾澤生指揮的105團,受命防守台兒莊東制高點禹王山,拼死抵抗敵軍的攻勢。正是因為他們的英勇頑強,前赴後繼的浴血奮戰,最後不僅使損失慘重的敵軍無法突破禹王山和台兒莊的防線,而且也逐漸讓敵軍對他們膽寒起來。曾有媒體在作戰現場報道:“開戰以來,遇到滇軍猛烈重逢,實為罕見。”
之後,曾澤生率部參加武漢保衛戰、崇陽之戰、南昌會戰、長沙會戰。1940年9月,敵軍開始向滇邊入侵。在這種情況下,60軍毫不猶豫,立即奉命傳回雲南。
11月,以60軍為基礎,在雲南昆明成立了第一集團軍總司令部,曾澤生升任184師副師長,後又擔任師長。1945年,經過八年的浴血奮戰,中國人民終于迎來了抗戰的勝利。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70">奔赴光明</h1>
1946年3月,曾澤生升任第60軍軍長,4月中旬,他率60軍奉命開赴東北,先是布防于鞍山。但讓曾澤生生氣的是,部隊全擺在鐵路沿線,有的車站防守兵力隻有一個排,甚至一個班,兵力過于分散,很容易被解放軍一個一個吃掉。
盡管内心非常不滿和痛苦,但曾澤生還是指揮部隊與解放軍作戰。那時的曾澤生對蔣介石懷有濃厚的盲從思想,想到蔣介石還擁有黃埔軍校和幾百萬軍隊,再加上自己當年是雲南軍閥一手栽培起來的,與龍雲等人在思想感情和利害關系上很深。在這樣相依為命的關系之下,曾澤生一直在被束縛着。沒多久,184師進行了一次起義。這次起義對曾澤生的打擊很大,也讓他對前途發生了憂慮。
6月,184師又被重建起來了一支,再加上解放軍換了方針,主動放棄長春、吉林等重要城市,曾澤生的信心一下子又回來了。
然而,好景不長,苦惱和憂慮接踵而至。1947年初,解放軍東北民主聯軍采取“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戰術,在3月初奇襲海龍,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就殲滅了60軍一個團的兵力。5月25日,解放軍進攻梅河,雙方激戰了5天5夜,就讓重建不到一年的184師再次被全殲。
随後很長一段時間裡,曾澤生的情緒都很低落,也坐立不安,陷入極大的痛苦之中。來到東北還沒有一年的時間,他就看着60軍受到了3次重創,損失慘重,元氣大傷。
就在軍隊人心動搖、糧彈俱乏的情況下,滇軍元老,也是曾澤生的老上級張沖,和此前起義的原60軍184師師長潘朔端一起寫了一封信給曾澤生,勸他認清蔣介石的本質,不要再追随他繼續打内戰,當機立斷,走起義的道路。
是起義,還是維持現狀?曾澤生的情緒變化波動很大。蔣介石似乎也在這時看出了曾澤生的異樣,生怕他産生異心。于是在8月中旬,派長子蔣經國飛至吉林上空進行“慰問”。
中午時分,蔣經國開始與曾澤生通話。最後在飛機離去時,曾澤生整個人都很不平靜,有點受寵若驚。再加上之後蔣介石還命人專門建造了一座“60軍将士公墓”,還派人來吉林舉行公墓落成典禮,并答應為60軍第三次組建184師,同時宣布蔣介石的指令:委任曾澤生兼任吉林守備司令。
這一系列“籠絡”行為作出之後,曾澤生的情緒又再次穩定了下來。1948年3月8日,在解放軍強烈進攻下,60軍不得不放棄吉林,撤往長春。就在這之後,曾澤生與蔣介石的嫡系部隊,新七軍的沖突也開始加深。
新七軍裝備優異,糧食充足,連以上軍官都有吉普車,軍、師以上上司有小轎車;而60軍不僅缺衣少糧,而且整個部隊也隻有兩部舊小車。一開始,兩軍的給養大緻上也都還一樣,但慢慢地,60軍的大米與高粱米開始各半,再後來全是高粱米,到了最後,糧食大多都成了黃豆。
在這樣的情況下,師長隴耀終于忍不住向曾澤生發火了:“這些年受國民黨嫡系的氣是太多了。賞是他們領,鍋是我們背,這樣的窩囊氣我早就受夠了!”
隴耀的抱怨其實也正是曾澤生的心聲,于是他幾度掙紮後,毅然接受了中國共産黨的主張,選擇了起義。他先派人攜帶同意起義的信和解放軍部隊取得聯系,又在1948年10月17日上午和解放軍代表見面,商議起義的具體事宜,最後和所有軍官共同協商之後,當晚8時,起義開始了。
18日天亮時,60軍全部撤出了長春,把防地交給了解放軍。長春起義,是曾澤生第二次離開國民黨軍隊,也是他從此不再對國民黨軍隊抱有任何幻想,徹底離開的一次。
曾澤生後來在《自傳》中曾寫下:
“我自脫離反動陣營,來到人民的懷抱,受到共産黨的許多啟示和進步的影響,在我的一生中是一個巨大的轉折點。 是以,我感謝共産黨把我從半睡眠狀态裡喚醒過來,并且得到光明, 這是萬分的幸運,為之衷心感激!”
撤軍的途中,解放軍圍城兵團政委蕭華等人熱情會見了曾澤生、隴耀等,在表示歡迎和慰問後,蕭華稱贊曾澤生:“能在如此關鍵的時刻,帶着衆多将士們走上光明之路,這不僅是開創了在解放戰争中,國民黨軍整軍起義、和平解放大城市的先例,而且也對戰役的全面勝利、加速解放戰争在全國勝利的程序,具有重要意義!”
肖勁光在兵團司令部親切會見曾澤生和部分将領時,也說:“我們歡迎你們,起義部隊的經濟待遇和解放軍一樣,不會有任何特殊化。我們是一家人了,今後我們情同手足,并肩革命!”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71">毛主席的兩次接見</h1>
不久之後,60軍改編為解放軍第50軍,曾澤生為首任軍長。1949年,曾澤生奉命率領部隊南下,參加鄂西戰役。當時的他全然不顧自己身患關節炎等疾病,頂風冒雨翻大山、走小路,涉急流,越險關,追殲逃敵,指揮部隊最後取得了首戰的勝利。随後曾澤生又率部西進,在劉伯承、鄧小平的指揮下參加了成都戰役。
新中國成立後,曾澤生和部隊也沒有就此停歇下來,在北韓戰場上立下了突出的貢獻。
1950年10月25日,曾澤生率50軍,跟随其他部隊一起首批入朝參戰。在緊張激烈的戰火之中,一直以來都十分堅定頑強的曾澤生,再次率領全軍英勇善戰。
面對各方面條件都比自己優越很多的敵人們,他們勇敢戰鬥,堅定、沉着地一起頂着嚴寒,冒着風雪,去爬冰卧雪、忍饑挨餓,過着一把炒面一把雪的艱苦戰地生活,最終在彭德懷的指揮下,順利取得了第一、二、三、四次戰役的勝利。
第四次戰役中,曾澤生指揮全軍在艱難困苦的情況下,在漢江兩岸頑強阻擊了50個日日夜夜,給了敵人們沉重的打擊,最終圓滿完成了任務。
曾澤生善于打防禦戰這一點聞名全軍,每到一地,不管是再苦再累,也要先把工事挖好。這一優勢也在漢江狙擊戰中發揮得淋漓盡緻。在最嚴酷、最緊張的戰鬥環境下,曾澤生又能謹慎、果斷地指揮作戰。在最壯烈的争奪戰中,他還親臨各師、團陣地了解戰況指揮戰鬥,鼓勵指戰員奮勇殺敵。這一時期裡,曾澤生的足迹遍及了漢江南北的許多山嶺。
一天,曾澤生在志願軍總部見到彭德懷時,彭總緊緊地握住他的手,激動地稱贊道:“50軍打得好,你指揮的好啊!我要給你補兵,優先給你們50軍換裝!”曾澤生動情地對彭總說:“我們盡力了,能在兄弟部隊面前擡頭了。”
彭德懷一聽“擡頭”這兩個字,便風趣地說:“這是什麼話,不就是起義改編的部隊嗎?我彭德懷不也和你一樣,出身舊軍隊湘軍,我從來沒把你曾澤生另眼看待,大家都是同志。你今天回去就給部隊兄弟們說,志願軍司令彭德懷,給50軍的同志們鞠躬了!”曾澤生深感彭總對自己的真誠和信任,對全軍的鼓勵。
部隊回到後方修整時,身體狀況本來就不佳的曾澤生積勞成疾,行動也變得越來越困難了。組織上為了照顧他的身體,準許他離隊回國休養。就在這休養期間,毛主席一次特别的會見,讓曾澤生一生難忘。
1951年4月,曾澤生剛回北京和家人團聚不幾天,毛主席就在中南海接見了他。那天,曾澤生的心情格外激動,二人談話内容很是廣泛。閑聊了很多之後,毛主席又把話題轉到北韓戰場,詳細問了他很多當時在作戰過程中的具體情況。
曾澤生一一向主席作了彙報,但事後他卻感歎道:“前沿陣地我很清楚,一些地名不好記,一些分隊駐地我忽略了,是以回答得很不詳細,我當時就感到十分愧疚。毛主席日理萬機,不僅掌握着大兵團作戰,而且對小分隊也了如指掌。”毛主席當時也看出了他的心思,于是忙安慰他道:“我隻是随便問問。”并轉移了話題。
于是在這次談話結束之後,他才會向家人說道:“北京,我是一天也待不下去了,我得準備回到北韓戰場!”他解釋,自己當了幾十年軍官,自認為治軍有方,直到見到毛主席,發現主席才是真的用兵如神。以前他不明白為什麼解放軍的軍備那麼差,戰鬥力卻那麼強,今天見到了毛主席,他也總算是明白了!
随後,曾澤生看到全國人民紛紛為抗美援朝捐款,便向總部提出,将昆明住房兩所、鋪面一間及北京的住屋呈交政府作為捐獻。總部批複他:“你在昆明的房子已呈交當地政府,北京的房子留作你的家屬居住之用,不必捐獻。”
幾個月之後,曾澤生認為自己的身體稍微好轉一些,便立即要求去歸隊。7月,曾澤生再次率志願軍第五十軍入朝作戰。這次重新參與戰鬥,曾澤生的心情也和之前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由于身體原因,1952年底,他提前回國,而志願軍第50軍部隊直到1955年4月才奉命撤回祖國。
5月的一天,毛澤東在中南海再次接見了曾澤生。二人見面後,毛澤東緊緊握住曾澤生的手高興地說:“你們打得不錯啊!”這句話讓曾澤生聽後,再次激動不已,這既是對50軍全體指戰員的激勵,也是對自己的教育。
聯想自己過去在國民黨軍隊的處境,相比之下,他不由感慨萬千,思緒聯翩。曾澤生謙恭地回答毛澤東說:“比起兄弟部隊,我們還差得很遠。”
毛澤東後來向曾澤生提起了這次出兵北韓的最初原因,以及停戰之後對于國家發展和建設的想法和計劃,最後還叮囑他:“你們要繼續為完成祖國統一的神聖大業作出新的貢獻。”
毛主席這一番話,曾澤生都飛速地記在了筆記本上,而且這次會見之後,曾澤生的視野也變的更加開闊了,同時也倍受鼓舞,增添了無窮的力量,也增強了加快軍隊建設的信心。
最後,曾澤生也趁此機會,向毛澤東提出了一個久藏在心中的願望。他微笑着,鼓起勇氣對毛主席說:“主席,我想當面向你提出一個要求。”“哦?有什麼要求你隻管說吧!”毛澤東誠摯地說。
“我請求您能準許我加入中國共産黨。”聽到他的訴求,毛澤東思考了一下之後,說道:“這些年來你進步很快,覺悟不低,其實你不需要我來準許,就可以加入中國共産黨。”停一會兒後又說,“你還是不加入得好。”
這讓曾澤生有些不了解,他耿直地直接說出自己的疑問:“為什麼呢主席?”毛主席繼續說:“如果你以黨外人士的身份,向全世界宣傳新中國的新面貌,可以使台灣故舊了解我們,促使他們站到祖國統一方面來,那麼你的作用就會更大。你再等一段時間,怎麼樣?”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75">短暫的晚年</h1>
曾澤生得知了主席的真正意圖,也對此十分了解,也對此安了心,得知自己是有資格入黨的,隻是為了統一大業,有更深遠的打算,他不入黨會更能發揮自己的用處一些。此時,曾澤生隻感覺身上的擔子和責任更重更大了。
曾澤生此後一直堅定地信守一個責任:“不入黨比入黨的作用還要大”,他傾心于祖國和平統一事業,期待着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産黨,成為共産黨員的那一天。
1955年10月,曾澤生被中央軍委授予了中将軍銜。此後,他曆任國防委員會委員,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和第三、四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
1968年9月,曾澤生辭去了50軍軍長一職,但他在繼續仍傾注自身的全力,去為國家做出貢獻。不幸的是,他卻過早地辭世了。
1973年2月22日,曾澤生将軍因病在北京逝世,終年71歲。在追悼會上,朱德、周恩來等黨和國家上司人送了花圈,葉劍英、胡耀邦等前來親自參加,國防部副部長肖勁光在八寶山革命公墓,為曾澤生緻悼詞,實事求是地對曾澤生将軍的一生給予了高度評價。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群星閃爍的将領中,這一位戎馬征程裡愛國愛民的曾澤生将軍,将會被一直載入史冊,被後人們所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