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垂沙之戰,楚國隻損失2萬兵馬,為什麼會走向衰落呢?

在戰國時期,楚懷王是一位比較著名的君主。在楚懷王之前,楚悼王推行吳起變法,這為楚國在戰國時期的崛起,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誠然,楚悼王突然病逝,吳起被楚國宗室殺害,削弱了吳起變法的成果,不過,這依然給楚國帶來了改變。在楚悼王之後,楚肅王、楚宣王休養生息,促使楚國的國力繼續得到增強。等到楚威王即位後,更是南征北戰,将楚國的實力推向到了巅峰。不過,楚國最終在楚懷王手中走向了衰落。

垂沙之戰,楚國隻損失2萬兵馬,為什麼會走向衰落呢?

楚懷王熊槐(?-公元前296年),芈姓熊氏,楚威王之子,楚頃襄王之父,戰國時期楚國第37位國君。楚懷王六年(公元前323年),擊敗魏國,奪取八城;楚懷王十一年(公元前318年),擔任五國聯盟的縱長,合縱伐秦;楚懷王二十三年(公元前306年),滅亡越國,拓境江東。但是,自從垂沙之戰後,楚國就走向了衰落,甚至沒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具體來說,公元前301年,秦國、齊國、南韓、魏國這四個諸侯國組成聯軍,以此進攻楚國。對此,在筆者看來,垂沙之戰的爆發,和楚懷王搖擺不定的立場存在直接的關系,也即在秦國和齊國這兩個大國之間,楚懷王朝秦暮楚,促使楚國将這兩個大國都得罪了。于是,在垂沙之戰中,秦國、齊國都派出了主力,比如齊宣王就派出了匡章這位名将。

垂沙之戰,楚國隻損失2萬兵馬,為什麼會走向衰落呢?

匡章初學于魏國,是孟子的學生。齊威王末年,匡章成為齊軍将領,率軍打退秦國進攻。齊宣王六年(公元前314年),匡章趁燕國子之之亂,率兵十萬,直破燕都。現在,對于匡章來說,垂沙之戰也是他的經典之戰。

當然,楚國的實力不容小觑。是以,在垂沙這個地方,雙方對峙了六個月左右。不過,匡章最終還是找到了楚軍防守的薄弱之處,進而向楚軍發動突然襲擊,進而獲得了勝利。根據《史記》等史料的記載,在垂沙之戰,楚國主将唐昧被殺,并損失了2萬兵馬。對于楚國這樣的大國,垂沙之戰的直接損失,顯然不能說是非常嚴重了。比如在長平之戰中,趙國就損失了40多萬的大軍,這才走向了衰落。再比如邯鄲之戰中,秦國損失了20萬大軍,進而推遲了一統天下的曆史程序。是以,憑借強大的國力,楚國可以很快彌補這兩萬人的損失。

垂沙之戰,楚國隻損失2萬兵馬,為什麼會走向衰落呢?

對此,在筆者看來,以下幾點原因,才是導緻楚國走向衰落的關鍵。就第一點來說,垂沙之戰的爆發,直接引發了内亂。唐眛被殺後,他的部将莊蹻十分不滿。于是,他率領士兵叛變,反而開始攻擊楚懷王。當然,這應該是楚懷王即位後,楚國對外作戰敗多勝少,現在又遭到了秦國、南韓、魏國、齊國這四個諸侯國的圍攻。凡此種種,讓前線的将士不願繼續作戰了。這就好像一家企業,如果連續在多個業務領域都出現了虧損的情況,不僅會打擊員工的士氣,也會帶來員工跳槽的結果。

垂沙之戰,楚國隻損失2萬兵馬,為什麼會走向衰落呢?

在此背景下,這些叛變的士兵一度攻下了楚國的郢都,甚至還将楚國的疆域分為好幾個部分,也即波及了楚國的衆多城池。在楚國曆史上,曾在春秋末期的柏舉之戰中被吳國大軍攻破都城。雖然之後楚國成功複國,不過,因為都城被攻破所帶來的損失,還是導緻楚國在春秋末期和戰國初期不再強盛,這才有了楚悼王發憤圖強,推行吳起變法的結果。當然,不同的是,上一次楚昭王還能赢得楚國将士的支援,但是,現在的楚懷王則是遭到了部下的背叛。

就第二點來說,垂沙之戰後,這四個諸侯國的聯軍,還攻占了楚國的垂丘、宛城、葉城等城池。其中,南韓占據的宛城,位于今河南省南陽市一帶,這是楚國都城之外最大的一座城池了。在春秋戰國時期,宛城不僅是著名的大都會,可以和齊國的臨淄,宋國的定陶,魏國的大梁,趙國的邯鄲相媲美,還是著名的冶鐵中心。

垂沙之戰,楚國隻損失2萬兵馬,為什麼會走向衰落呢?

對此,在筆者看來,拿下宛城之後,南韓可以打造精銳的武器,這也是南韓地盤不大,卻能堅持到戰國末期的原因。南韓以其著名的兵器——弩,為各國所畏懼。所謂“天下之強弓勁弩皆從韓出”,南韓的弩能射800米之外,“遠者括蔽洞胸,近者镝弇心”。除此以外,南韓的劍也異常鋒利,皆“陸斷牛馬,水截鹄雁”,“當敵則斬堅甲鐵幕”。

就第三點來說,則是垂沙之戰後,楚國在戰國七雄中受到了孤立,而楚懷王更是被秦昭襄王玩弄于鼓掌之中。公元前300年,楚懷王将太子橫派到齊國當人質,以此修複楚國和齊國之間的關系。對此,秦昭襄王也是不甘示弱,派遣自己的弟弟當齊國當人質。公元前299年,秦國穩住齊國後,立即對楚懷王采取了軟硬兼施、又打又拉的政策。

垂沙之戰,楚國隻損失2萬兵馬,為什麼會走向衰落呢?

最後,一方面,秦昭襄王派遣大軍進攻楚國,奪取了楚國的八座城池,這讓楚懷王又承受了不小的壓力。另一方面,秦昭襄王又寫信給楚懷王,追憶了當初秦國和楚國友好關系,然後邀請楚懷王到武關會盟。不得不說,秦昭襄王對人性的把控,幾乎來到了極緻。一打一拉之後,楚懷王不僅沒有痛恨秦國,反而對秦昭襄王心存幻想,認為自己可以修複楚國和秦國之間的關系。

這一年,楚懷王來到武關之後,立即被秦昭襄王扣押了。最終,楚懷王在秦國病逝,這可謂客死異鄉了。值得注意的是,在楚懷王前去秦國會盟的時候,屈原等大臣,就已經表達了反對的意見。可是,垂沙之戰帶來的陰影,促使楚懷王不敢得罪秦國,也即明知有危險,楚懷王也不能逃避。在楚懷王被扣押後,雖然楚國立即擁立楚頃襄王這位君主,可是,楚頃襄王在位時,楚國的頹勢依然難以止住。

垂沙之戰,楚國隻損失2萬兵馬,為什麼會走向衰落呢?

楚頃襄王十九年(公元前280年),秦國攻打楚國,楚軍兵敗,割讓楚國上庸、漢北地區給秦國。楚頃襄王二十年(公元前279年),秦國将領白起率軍攻打楚國,奪取楚國的西陵(今湖北宜昌)。楚頃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再度率軍攻打楚國,奪取楚國的都城郢都,焚毀楚國先王墓地夷陵。楚頃襄王的軍隊潰散,不能再應戰,退往東北固守陳都(今河南淮陽),并将都城遷到陳都。

綜上,垂沙之戰的直接損失并不大,可是,這場戰役帶來的間接損失和深遠影響,無疑讓楚國走向了下坡路。而在楚國元氣大傷後,秦國則是把目标對準了趙國,進而爆發了長平之戰等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