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後,我國對在抗戰中有重大貢獻的将士進行隆重的授銜儀式。那是1955年,許許多多的将士都得到了屬于自己的殊榮。與此同時毛主席等人,心中隐隐作痛,想起了那個在内心深處封存已久的名字:曾士峨。
蕭華是當時最為年輕的開國上将,年僅39歲。但是當他得到這樣一個軍銜時,第一反應不是高興,而是說:“如果曾士峨不死,他應該是個元帥。”

中央的上司人也曾在軍事委員會中評價曾士峨:“曾士峨同志為我黨直優秀幹部,為革命犧牲,實屬重大損失。”曾士峨到底做了什麼?為什麼會得到衆人如此高的評價?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全心全意追随毛主席</h1>
曾士峨出生于1904年,是湖南益陽人。少年時期也讀了不少書,也上過幾年學,在當時的社會,稱得上是一個知識分子。抗日戰争爆發後,滿腔熱血的曾士峨在1926年 如願以償的加入中國共産黨,年僅22歲。
1927年秋收起義之後,當時的毛主席雖然在共産黨之中位置排在前列,但是并不是絕對的上司人。是以當毛主席提出向井岡山進軍時,許多人士持反對意見。就在中國共産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曾士峨、盧德銘還有伍中豪首先站出來,堅決支援毛主席,并且号召自己的部隊,戰友跟随毛主席,相信毛主席。響應的呼聲慢慢的大了起來,大部隊最後決定聽從毛主席的指揮,向井岡山地區轉移。
雖然是選擇了一條敵人布防最少的路線,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在轉移的途中,大部隊還是收到了敵人的襲擊。當時的共産黨,條件十分簡陋,要槍沒槍,要糧食沒糧食,根本難以和敵人抗争。是以,走着打着,到最後,部隊隻剩下了幾百号人。許多人都心灰意冷,覺得毫無希望可言。
毛主席深知不能再這樣下去了,如果連最基本的軍心都沒有,我們拿什麼取得勝利。于是就有了九月三十号的斷舍離。選擇離開部隊的人每人五塊銀圓當做路費,選擇留下來的人,就一起為了中華革命而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在毛主席結束了講話之後,曾士峨,是第一個站在留下來的區域的人,随後,張子清,羅榮桓等人,也紛紛加入曾士峨。曾士峨也表明,終身無異議無條件,義無反顧的支援毛主席。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9">曾士峨為革命獻身年僅27歲</h1>
人這一生總會有許許多多的選擇擺在眼前,做出怎樣的選擇就要為此付出相應的行動。曾士峨選擇義無反顧的追随毛主席,再加上他本身也受過教育,各方面的覺悟都還挺高,腦子也靈光,慢慢的就成為了毛主席的得力助手。主席也完全信任他的能力,是以總是把一些别人難以做到的事情交給曾士峨。而曾士峨呢,每次也都能出色的完成任務。
鳥兒長大了,總要學會自己找蟲吃。毛主席決定讓經曆了一番曆練之後的曾士峨獨當一面。1828年,曾士峨率部隊攻占永新縣城,此後聲名大震,堅持不懈的努力終于開始有了回報。但是曾士峨并沒有為之而驕傲,而是更加的踏實,認真,努力。
在毛澤東率兵去迎接28,29團時,敵人趁虛而入,集結兵力,向井岡山全力出擊。雖然敵衆我寡,但是曾士峨和其他革命等人并不害怕,用計謀擊退了敵人的大部隊,以極小的傷亡守住了井岡山。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3">曾士峨精神永垂不朽</h1>
後來在第三次反圍剿中,曾士峨率領11師同敵人拼死搏鬥,并在關鍵時刻組織敢死隊向敵人發起進攻。在敵我交戰之時,被敵人的機槍盯上,中了許多槍。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他還是在繼續鼓舞戰士們:“這次的戰鬥,部隊雖然損失不小,但是我們還是取得了很大的勝利,你們一定要有信心取得完全的勝利,一定要把革命堅持到底!”
就這樣,年僅27歲的曾士峨将自己年輕的生命獻給了中國革命。得知曾士峨犧牲的消息,衆人痛心不已,就連毛主席也愧疚不已,認為自己沒有保護好手下的愛将。随後,他還吩咐下去,讓紅軍的總部向全軍發号令,号召全軍将士向曾士峨同志學習。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6">結論:</h1>
曾士峨同志從22歲加入中國共産黨到27歲犧牲,短短五年的時間裡,打了無數次仗,一直在為革命而付出,他的努力和付出是所有人都看在眼裡的,是以才有了授銜時期那麼多人的緬懷,回憶,以及高度評價。我們将永遠銘記曾士峨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