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賽事揭曉】河北“定瓷杯”燕趙風華楹聯大賽獲獎結果揭曉</h1>

北宋大文豪蘇東坡《詠定瓷》中曾有“潞公煎茶學西蜀,定州花瓷琢紅玉”一句,盡管對“琢紅玉”注解後人衆說紛纭,但可見出此時期士大夫階層對定窯的贊譽與青睐。同時,也因其廣銷天下,在宋代被譽為“天下第一瓷”。
定瓷原為民窯,其遺址位于今河北省曲陽縣,因曾隸屬定州管轄,故稱定窯。定瓷燒制始于唐,興于北宋,失于元,同汝、鈞、官、哥窯一起,号稱我國宋代五大名窯。曆經近千年,
幾經失傳。在陳氏定瓷老一輩藝術家的反複探索挖掘和第二代傳承人的創新發展下,那千年前僅供奉于廟堂之上的定瓷,如今重返人間,并盛滿了百姓的煙火氣息。
“白如玉、薄如紙、聲如磬”是定瓷的标簽,作為五大名窯中唯一一個燒制白瓷的窯口,以裝飾見長。定瓷不稀罕華麗的釉色,以其獨特的色澤和淋釉技法,生辣感與手工味形成了淩厲铮然的風格,其蘊涵的明麗氣質,明顯差別于其他陶瓷類型,定瓷胎質堅密、細膩,釉色透明,柔潤媲玉。遂元朝劉祁《歸潛志》曾雲,“定州花瓷瓯,顔色天下白”。
定窯創燒于唐,盛于北宋。北宋中後期定窯開始燒造宮廷用瓷,其釉質瑩潤,色澤溫和宛如牙雕,紋飾布局嚴謹、線條清晰、層次分明。
元朝時期,由于定窯所處地區戰亂頻發、工匠南遷、資料缺失、工藝失傳等諸多因素,長達六七百年燒制曆史的定窯,窯火一度中斷,及至停燒……
及至1978年,時年24歲的陳文增進入保定地區工藝美術定瓷廠工作,成為一名普通的制瓷勞工。在工廠裡,陳文增遇到了“現代定瓷三傑”的另外兩人——蔺占獻、和煥。
彼時,河北省正籌備定瓷燒制技藝恢複工作。當年,曲陽正式成立定瓷實驗小組,如今赫赫有名的“定瓷三傑”——陳文增、蔺占獻、和煥,便是小組的核心成員。
由于斷代性失傳,曆史上流傳下有關定瓷生産工藝的文獻僅有隻言片語。經過反複試驗、摸索,多地學習制瓷工藝,到故宮博物院請教專家,終于在材料、拉坯、利坯、刻花、施釉、燒制等方面逐一-取得進展,漸漸地,他們燒制的瓷器刻花越來越流暢,胎體質薄透光,顔色溫潤如象牙。2008年,“定瓷燒制技藝”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至此,千年前的宋人美學終于在他們手中盛放。
河北省“定瓷杯”燕趙風華楹聯大賽評選結果揭曉
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2021年國慶前夕,河北省楹聯學會舉辦“定瓷杯”杯燕趙風華楹聯大賽征集活動。活動時間為2021年8月1日至9月5日,通過在全國多家媒體釋出征稿資訊,全國廣大楹聯愛好者積極參與,共征集楹聯作品600多副。經評審委員會匿名投票評審,評選出一等獎2名,二等獎4名,三等獎6名,優秀獎60名 。于本公衆号釋出之日揭曉,感謝大家的支援和參與。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4">一等獎(2名)</h1>
謝丹 廣東中山
定瓷
玉胚呈宋唐氣象,洪爐以化,扣而回渤海濤聲,摩則凜太行雪意;
皓魄蘊燕趙風華,慷慨猶歌,國器乃刀鋒所淬,冰心曆劫火不磨。
張潞 山西
燕趙定瓷
摹天地萬形以臻妙善,合長河瑩潤之真,兼靈嶽清雄者美;
截時空一抹便定風華,李太白青江月色,蘇子瞻赤壁波光。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5">二等獎(4名)</h1>
黃麗婷 福建泉州
定瓷裡的風花雪月
明月樓頭,薄酒溫半壺,便跌入莺花世界;
落梅檻外,浮香收一盞,渾坐忘煙雨蓬萊。
謝鵬主 湖南
題定瓷酒瓯
白宜問月斟瀛渤;
清好尋梅飲太行。
劉芍禳 廣東
運甓心著古今不盡聲華,撮土述乾坤,灼雨繁弦洇釉外;
神雕術融燕趙無窮煙浪,流金喧晝夜,聽花疊韻到雲端。
易善月 廣東東莞
奇泥可塑,巧匠能工,千二百度高溫,煉似人心終作器;
酒飲舊藏,茗嘗新列,三四萬場雅會,行如吾道不随流。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4">三等獎(6名)</h1>
王乃謙 河北唐山
題衡水老白幹
酒成燕趙,名盛古今,酩酊忘形間,自無慚百代承傳,千尊滴破;
味暢心神,香萦肺腑,逍遙得意處,誠不負壺中日月,醉裡乾坤。
顔金輝 河北衡水
題定瓷制作藝術
拉坯循古法,遊刃刻靈魂,繼一脈傳神,手巧蓮芳妃子貴;
創意以為詩,融情而馭墨,開三聯立雅,陳儒龐俊匠心奇。
華芳 陝西
題定瓷
小印圓紋,帶月浮煙,一片冰光酥到骨;
閑吟清韻,停雲潋雪,半規玉色自流香。
楊曉雁 遼甯
麗質無塵,釉裡纏枝花缱绻;
素心如玉,瓷中霁月雪玲珑。
郭豔芬 河北廊坊
胎似紙薄,顔如玉潤,燕趙有材,方能緻此;
上留芒口,外散淚痕,宋唐絕技,可不繼乎?
林為挺 上海
題武強木版年畫
點如玉蝶,線作銀鈎,版留十指土泥味;
根在武強,名傳赤縣,畫溢千年燕趙風。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74">優秀獎(60名)</h1>
按來稿先後順序排序
林明元 福建
白如玉,聲似磐,細彩金邊瞻氣度;
泥有靈,火無定,漣紋素釉見風華。
林美娟 福建
抟雲千載識三傑;
勝雪二分冠五窯。
王衍 廣東陽江
從遠古尋來,想肇于唐,盛于宋,絕于元,憑擎旗追夢,定瓷卓爾開嘉景;
向高端邁進,歎白如玉,薄如紗,聲如磬,借點土成金,風采依然入世遺。
王麗君 河北邯鄲
卓然瓷骨玉魂,丕允大成,美價鈞哥官汝;
赓衍唐窯宋火,複興北定,有功龐蔺和陳。
毛秀豔 廣東陽西
點土成金,誓把一窯化珠玉;
裁雲挹雪,敢憑雙手耀乾坤。
張傑華 河北承德
千年國粹;
一品定瓷。
張穎 河北石家莊
題定瓷燒制技藝
憑片羽穿越千年,風雨幾滄桑,紫焰靈光凝素白;
抟新泥涅槃聖火,輝煌重指顧,唐瑰宋玮入甄陶。
宋乾坤 河南周口
定瓷技藝
脫胎換骨泥須火;
去舊存新物煥人。
李來栓 河南
陳氏定窯
赓燕趙雄風,窯分北宋千年火;
興陶鈞大業,品鑄東方第一流。
趙瑞剛 河北滄州
聯詠河北戲曲
才子佳人知幻夢,卻癡醉他鑼鼓幾聲,咿呀幾句;
燕風趙韻寄鄉愁,好編排這古今一曲,水土一方。
何智勇 浙江杭州
竹絲相間蓮紋,與汝官哥鈞合其德;
制器無忘尚象,全木水火土以為功。
注:上一句謂定窯竹絲刷與蓮瓣紋,上二化自易傳。下一出周易,下二化自左傳,謂瓷器之成待木水火土之和。
陳志新 河北圍場
一陶增舍白;
衆眼識名紅。
劉葆華 山東聊城
題非遺之香河肉餅
韻味悠長,百年不負京東譽;
心神陶醉,一餅足忘天下珍。
肖檢生 江西井岡山
于唐肇始,以宋盛興,巧藝奪天工,一白曾教千色黯;
首創覆燒,獨長裝飾,精研弘國粹,大紅繼領五窯春。
李秀英 河北懷安
題定窯白瓷
瓷片曆滄桑,經多少回烽火劫灰,仍留清白骨;
名窯藏厚重,響八百載宋唐餘韻,猶振玉金聲。
秦東峰 陝西鹹陽
燕趙風華何處尋,看碗飛銀鳳,杯映月光,雲帶金龍銜畫燭,
定州玉色今朝在,重開啟塵封,找回記憶,春生花雨散泥香。
黃清平 廣東惠州
神韻天工,胚經三昧火;
冰魂雪魄,瓷領九州潮。
賈鵬飛 河北邯鄲
詠藝
覆燒一技;
火照千秋。
于鋒 河北泊頭
潔白身凝聚唐風宋韻,膚若羊脂,品如蜜蠟;
燕趙髓滋濡胚釉器型,一投烈火,便脫俗塵。
趙美新 安徽蚌埠
工藝極其繁,質細釉明,白如瑩玉薄如紙;
造型無比美,神完韻足,聲若磬鐘彩若霞。
鐘宇 江西贛州
窯火鍛精神,中含水月玲珑,菊蓮典雅;
定瓷經塑造,外現瑰瓊氣質,燕趙風華。
雷秀春 重慶
宋唐已立高标,三絕技催綻瓷花,其白似玉、薄如紙、聲若磬;
燕趙仍傳古藝,衆匠心紛呈異彩,映昔人懷、蘇子詩、非遺篇。
注:三絕技:指浸入法、火照術、覆燒法。蘇子詩:潞公煎茶學西蜀,定州花瓷琢紅玉。
吳進文 安徽
浴火而生,擁雪魄冰魂,定然有品;
和泥以制,凝燕風趙韻,瓷實無華。
籍兵山 河北邯鄲
八百年薪火重燃,試玉長封恒嶽土;
大國器輝煌再現,精工獨顯匠人心。
莊德同 江蘇
定瓷雄起曲陽,妙手成壺,行雲流水天然畫;
彩釉師從古法,匠心鑄夢,明韻清風古典詩。
翟紅本 河南
浴火煅精魂,炫玉骨冰姿,窯裡重光非物質;
定瓷驚世界,彰燕風趙韻,指尖輕叩聽文明。
注:重光,指定瓷三傑恢複定窯生産絕藝。定,這裡借用其動詞詞性,與上聯的浴字對仗。
田海濤 河北定興
取天地之精,窯火千般,妙手翻憑成玉骨;
繼宋唐之美,春風百代,流光如舊鑒冰心。
史文堂 山西運城
抟土揉風,融華敷釉,早定乾坤成大器;
攝魂凝魄,淬火探窯,敢教日月鑒初心。
李晗 天津
若大宋遺篇,千載生輝,别樣風華清到骨;
教東坡俊賞,九州驚豔,天然韻緻逸于花。
李敬茹 河北曲陽
題定瓷孩兒枕
出爐膚若雪;
入榻夢猶涼。
王躍虎 河北曲陽
題定瓷燒造技藝
玉質新瓯邀宋月,醉米蔡蘇黃,書換白瓷添韻事;
磬音天賴洗塵心,壓官哥鈞汝,窯憑聖手占鳌頭。
駿馬彎刀 黑龍江
數千次熔心,風雪凝成韻緻;
八百年入夢,時空鍛做精神。
王永志 貴州桐梓
炭火猶明,窯灰未冷;
春風不老,瓷業長生。
張蘭香 河北滄州
定窯
抟泥作骨,淬火生魂,妙手任施為,曾鑄蜚聲遺赫奕;
世數全消,劫灰盡染,匠心猶有意,重臻藝道覓風流。
王雪森 福建福州
瓷出東方天下白;
窯從北宋世間紅。
王躍東 河北唐山
比花還豔,比夢還奇,燦燦非遺真國色;
爐火純青,窯瓷太白,煌煌聖品大名聲。
尤鵬 山東濟甯
玉化盈光,匠運神工承宋韻;
刀行流水,花開滿月映唐風。
付會軍 河北石家莊
抛卻浮華持素節;
衍生真谛近清标。
胡濰偉 浙江永康
雅溢千尋,喜質如玉,薄如紙,聲如磬;高潔立婷婷,自古定瓷天下白;
光浮六合,更裝以龍,飾以魚,雕以花;精工何栩栩,于今絕藝世人知。
吳建強 廣東梅州
玉透骨肌,如花透月;
名揚中外,似磬揚聲。
注:骨肌,骨骼肌膚
魯傳霞 安徽無為
題定瓷及燕趙風華
德土契良工,百萬重刀火濕槃,玉質冰心呈窈窕;
斯民崇往哲,五千載文明給養,太行易水遍風華。
劉成卓 山東煙台
神韻天成,賦以雪之肌,冰之骨;
風華世鑒,奉為茶者盞,酒者樽。
馬永平 河北唐山
唐山皮影
雕皮引線,述古唱今,幕背景前傳故事;
手上功夫,民間技藝,唐腔韻調振遺風。
馬瑞新 山東龍口
題唐山皮影戲
紮根鄉土,教化群民,莫道皮毛技藝;
流彩唐山,斑斓萬相,猶傳光影神奇。
陳愛文 湖北
鼎盛宋金,憑紙樣胎、磬樣聲、玉樣色;
風華燕趙,有刻花逸、印花雅、貼花鮮。
劉博 河北雄安
質比幽燕老将;
妝宜唐宋佳人。
羅毅 貴州
潤滑釉透十分白;
恬靜花開一室香。
付春雪 天津
劫火淬燕趙精神,溯碎玉流光,猶存本色;
匠心煥宋唐氣象,使甄陶琢刻,再展風華。
汪滢 安徽宣城
窯始于唐,風行于宋,千載火紅興又旺;
質猶若玉,骨亦若冰,一身素白雅而清。
妫海霞 遼甯鞍山
因信定窯,因譽定瓷,尤因品質傳天下;
用心着色,用情着彩,更用襟懷闊筆間。
陳飄石 廣東江門
身曆唐宋金元,定力方成千古藝;
名齊官哥鈞汝,匠心尤勝八方瓷。
傅渝 重慶
撫摸時光,蒼涼在骨;
譬如君子,溫潤于心。
李章明 河北石家莊
鄙俗不交加,垩土原宜天下白;
形模随嬗代,绮紋尤比霁初青。
陳同斌 河北滄州
題滄州木闆大鼓
北方曲藝之宗,鄉音憋死牛,碾踏幾何路,悲老将漸行漸遠;
福地庶民其慨,貫口解開悶,迷翻多少人,喜新苗愈練愈強。
洪蘭霞 江蘇蘇州
三千年看史,燕趙英雄頻出地;
一百載圖功,青春事業别開時。
王永金 山西
塑身以鑒精神,悉百序泥坯且成獨秀;理念相随玉骨,人文曲賦春秋;薪傳火續,窯變芳華,赫赫詩名瓷不負;
施釉而求本色,陶千年秘彩走向雙赢;胸襟考驗新風,品質尊崇古典;絕活天工,胎魂藝術,煌煌大器美無垠。
吳榮照 廣東
三千器聲如瑤磬,溫若玉珂,絕藝直堪冠百藝;
數十年溯史窮經,躭道研精,高風足許慰遺風。
杜傑峰 河北邯鄲
定官哥汝鈞,風流有我可傳世;
綠白黑紅紫,顔色無他亦動人。
江中月 河北保定
河北梆子
源于山陝,曾幾度興衰,闆腔頗具抒情味,激越纏綿,悠揚婉轉;
自入冀津,曆百年演繹,故事從來動客懷,回腸蕩氣,熱耳酸心。
孫葉 山西
千年銘記憶,抟古抟今,交唐之聲與宋之韻;
三昧淬精神,且磨且琢,孕美人玉亦君子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