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由于“諸侯力政,時君世主,好惡殊方”,是以諸子百家蜂擁而起,馳騁于各諸侯之家,宣揚自己的政治理念,以實作人生目标。
在上一篇文章中,簡要概述了諸子百家的興起原由,并對《老子》和《莊子》進行了簡要的介紹,對其列舉了幾個版本。
這一期便對法家的幾本重要思想典籍進行簡要介紹,即《商君書》、《韓非子》、《慎子》、《申子》。
1、《商君書》
《商君書》也稱《商子》,現存24篇,戰國時商鞅(約公元前395年-前338年)及其後學的著作彙編,是法家學派的代表作之一。
版本:
《商君書錐指》;

《商子校本》。
2、《韓非子》
《韓非子》是戰國末期南韓法家集大成者韓非(約公元前280年—前233年)的著作。
這部書現存五十五篇,約十餘萬言,大部分為韓非自己的作品。
《韓非子》一書,重點宣揚了韓非法、術、勢相結合的法治理論,達到了先秦法家理論的最高峰,為秦統一六國提供了理論武器,同時,也為以後的封建專制制度提供了理論根據。
版本:清代以來盧文弨、顧廣圻、王念孫、俞樾、孫诒讓都整理過此書,清末王先慎著《韓非子集解》總結清代成果;
陳啟天著《韓非子校釋》;
陳奇猷有《韓非子新校注》;
梁啟雄有《韓非淺解》(上下);
2009年張覺出版《韓非子校疏》。
3、《慎子》
戰國時期慎子(約公元前390年~前315年)著哲學著作。
《慎子》,司馬遷《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中介紹說有“十二論”。
徐廣注釋道:“今《慎子》,劉向所定,有四十一篇。”
班固《漢書·藝文志》著錄為四十二篇,宋代的《崇文總目》記為三十七篇。
現存《慎子》隻有七篇,即《威德》、《因循》、《民雜》、《德立》、《君人》、《知忠》、《君臣》。
版本:許富宏《慎子集校集注》;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慎子》。
以上介紹的《商君書》、《韓非子》、《慎子》的許多版本都是豎體繁文版,若選擇閱讀其中的版本,應具有閱讀繁文豎體的習慣,否則閱讀時很不适應,會别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