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問)黨志豪:都護領西域,而今何處尋?
中新社烏魯木齊9月30日電 題:都護領西域,而今何處尋?
作者 黨志豪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
西域都護府是漢朝在西域設定的管轄機構,西域都護為治理西域的最高軍政長官。其設立标志着新疆正式被納入中國版圖,對西域地區的社會穩定、經濟發展、文化進步發揮了主導作用。中外專家學者一直對西域都護府所在進行考證。經過多年努力,西域都護府遺址群的面貌日漸清晰,為尋找西域都護府遺址具體所在提供更多線索。

輪台縣境内古城遺址分布。黨志豪供圖
西域都護府在哪?
《漢書·西域傳》載,公元前60年(神爵二年),西漢設西域都護府,首任西域都護為鄭吉。這标志着新疆正式被納入中國版圖,是中國曆史上一個重要的事件。此後共有近20位西域都護執掌西域。
漢西域都護府現在何處?是否還有遺迹?具體形制如何?都成為曆代學者讨論的焦點。
《漢書·西域傳》記載,漢西域都護府設在一個叫烏壘城的地方,“去陽關二千七百三十八裡。”該書中還記載了烏壘城與龜茲國(今新疆庫車市附近)的位置關系,“(龜茲)東至都護治所烏壘城三百五十裡。”按漢代一裡當現在415.8米計算,烏壘城西距陽關約1100公裡,東距龜茲約140公裡,北距渠犁約130公裡。對照現行政區劃,大緻可推算出烏壘城應在現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輪台縣境内。
玉奇喀特古城航拍。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圖
鎖定輪台縣
輪台縣位于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西北,地處天山南麓,塔裡木盆地北緣。近年考古發掘發現,縣域内共有漢唐城址20餘處,究竟哪座城址是西漢時期西域都護府府址?
自清道光年間,徐松、王先謙、李光廷、丁謙、岑仲勉等曆史地理學者均依據《漢書·西域傳》的記載對西域都護府位置進行考證。尤其是徐松,通過訪古踏查新疆境内古遺址,推測“今庫車城屬策特爾軍台及其東車爾楚軍台,皆烏壘城地”,即現今輪台縣東部的策大雅至庫爾楚一帶。
進入新時代以來,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中國國家博物館綜合考古部等多家科研機構,對輪台縣境内的部分古城進行了多學科綜合調查研究,進一步縮小設定在烏壘城的西域都護府的範圍,當在今輪台縣東南部。
漢歸義羌長印和李崇的銅印。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圖
揭秘西域都護府的“另一把鑰匙”
《漢書·西域傳(下)》記載,公元16年前後,西域都護府已從當時的烏壘城遷至它乾城。
近年來,位于新疆阿克蘇地區新和縣城西南方向22公裡處的玉奇喀特古城引起了考古工作者注意。2013年,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和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組成聯合考古隊,對玉奇喀特古城進行考古勘探。
早在1928年,北京大學教授黃文弼對此地的考古調查、發掘中,除收集到大量漢代遺物外,還發現了疑似西漢最後一任西域都護李崇的私印。1953年,人們又在此發現了“漢歸義羌長印”。這幾枚印章的發現,為确定玉奇喀特古城的性質提供了重要的文物依據。
從現在地表殘存可看出,玉奇喀特古城有三重城圈,最外一重城東西長度達1500米,是已知新疆古城遺址中邊長最長的古城。第二重城圈内有衆多高台建築,體量較大,勘探發現為大型房屋遺址,可能是衙署建築。第二重城圈内還發現一條環城的大路。
根據出土印章、城市規模、建築品質,考古工作者初步推定這裡可能是它乾城,也就是公元16年前後,搬遷之後的西域都護府所在了。
俯瞰奎玉克協海爾古城遺址。黨志豪供圖
深挖“種子選手”
基本确定公元16年前後搬遷後的西域都護府所在後,考古工作者将主要精力集中在輪台縣東南部,這裡殘存有闊那協海爾古城、奎玉克協海爾古城、塞維爾古城、卓爾庫特古城以及恰克排來克古城五處古代遺址。
2018年起,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與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聯合申報的“西域都護府——兩漢西域軍政體系建置考古”研究課題獲國家文物局準許,并被納入“考古中國”重大項目,課題組對輪台縣東南部五座城址中的兩名“種子選手”——奎玉克協海爾古城和卓爾庫特古城進行了重點考古發掘。
奎玉克協海爾古城北距輪台縣城約20公裡,地表有呈不規則圓角長方形的牆垣。1928年黃文弼教授調查此城後,認為其“可能為漢侖頭國故址”。2011年,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林梅村考察後,撰文論證奎玉克協海爾古城為西域都護府所在烏壘城,引起諸多學者關注。
發掘後的奎玉克協海爾古城。黨志豪供圖
近年對奎玉克協海爾古城的考古發掘表明,早在公元前770-前550年的春秋早中期,該區域已有人群活動,并形成一定規模的聚落。到公元前550-前400年的春秋中晚期,随着人口增加、社會發展,人們開始在聚落形态的矮牆上堆泥建成高大的城牆。公元前400-前150年的春秋晚期至西漢初期,是城址主要的使用和發展時期,集中展現在城中核心建築的不斷擴建與改建。公元前150年後,雖然還有人群活動,但奎玉克協海爾古城已不再被作為城市使用,直至公元80年以後徹底廢棄。
與奎玉克協海爾古城同時進行深入考古發掘的還有卓爾庫特古城。該古城遺址西北距輪台縣城約24公裡,東北距奎玉克協海爾古城9公裡。古城共有内、外兩重城圈。
卓爾庫特古城高台城址。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圖
近三年的考古成果顯示,卓爾庫特古城為内、外、高台三重城結構,形制特殊,在新疆及中亞地區均較罕見。城内房址規模體量較大,為目前新疆古城遺址中單體遺迹之最。其中出土的漢代遺物具有長安地區典型特征,魏晉時期器物明顯受龜茲文化影響。結合碳十四測年結果,證明城址建于戰國晚期,沿用至魏晉廢棄,主體使用年代為兩漢時期。
“花落誰家”還差臨門一腳
研究表明,奎玉克協海爾古城無疑是塔裡木盆地北緣早期絲綢之路上的一處重要城址,而卓爾庫特古城則為漢晉時期塔裡木盆地北沿一處最高等級的中心城址。這些線索對确定西漢西域都護府治所遺址具有關鍵性意義。
通過遙感與數字手段複原奎玉克協海爾古城原貌。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圖
雖然至今尚沒有直接證據能夠确定西域都護府治所的具體位置,但連續多年的考古發掘已逐漸揭開兩座古城的神秘面紗,為最終認定西域都護府遺址奠定了良好基礎。
無論最終“花落誰家”,西域都護府的存在都表明,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完)
作者簡介:
黨志豪,畢業于四川大學曆史文化學院考古系,碩士研究所學生學曆。2010年9月進入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現為副研究員。自參加工作以來,長期在新疆田野考古工作一線,先後主持發掘若羌米蘭遺址、博樂達勒特古城遺址、輪台奎玉克協海爾古城遺址等考古項目,參與了和靜小山口墓地、哈密艾克斯霞爾南墓地、庫車魏晉十六國墓葬的發掘。主持、參與整理并發表《庫車魏晉十六國墓葬2010年發掘簡報》《阜康西溝墓地、遺址2010年度發掘報告》《唐乞伏令和夫婦合葬墓出土小五铢考》等報告與論文。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