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韓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幼澤。公元三百年前,百川之水彙聚于此,帶來了諸多文明和璀璨,曆史的巨輪不斷往前,走過風沙漫天的邊塞,依稀還能聽到遠方古國樓蘭的号角。

樓蘭古國
養活了無數生命的幼澤之地——羅布泊,如今卻黃沙散漫,獵獵寒風蕭索沉默,無不讓人惋惜。幹涸龜裂卷起的土地正如它那顆被傷透了的心,羅布泊也逐漸變得冷漠絕情,但凡踏入沙漠深處,便注定了無法歸來的結局。
如今的樓蘭遺址
它充滿了神秘而又恐怖的色彩,吸引無數科學家和探險家前往,自己卻始終無動于衷。但到了現代,羅布泊卻突然煥發了生機,它真的活過來了嗎?要了解羅布泊的現狀首先要追溯回它那輝煌絢爛的過去。
羅布泊輝煌的過去
地球是一顆主要以海洋為主的星球,是水孕育了生命,誕生了文明。連我們人體内含有的水分都超過了60%,足以見得若是沒有了水人類将是一副怎樣的凄慘景象。
水資源循環圖
對于各式各樣的水資源,人類所能利用的隻是其中的一種——淡水。中國内陸存在着許多淡水湖,但是鹹水湖的數量卻也不少。鹹水湖的水含鹽度超過了百分之一,不能直接被人類所引用。而它的形成正是由于炎熱的天氣和土地中含量較多的鹽分以及封閉的空間。
一般形成鹹水湖的湖泊有兩類,大多是以往的海洋遺迹。在中學的課本上我們了解到是地球的闆塊運動導緻了陸地從海洋中崛起,是以留下一些遺迹很正常。加之海洋中的海水含鹽量極高,要降低到淡水湖的程度都需要經過漫長的時間演變。
鹹水湖和淡水湖的差別圖
羅布泊也是鹹水湖中的一員。羅布泊位于中國新疆,處于中國最大的沙漠的邊緣地帶,海拔約750m左右。是大陸境内第二大鹹水湖,最大的是位于青海的青海湖。羅布泊又名幼澤之地,因形狀酷似人的耳朵被稱為地球之耳,是地球上最危險的地域之一,環境極其惡劣。
現如今這裡氣候幹燥炎熱,晝夜溫差較大,時常出現沙暴天氣,着實不适合人類前往,但是它曾孕育的文明又受到諸多國人的追捧,引得一衆人紛紛前往探險。中國著名科學家彭加木、探險家餘純順接連喪命于此,這裡也一度成為中國的死亡禁地。
羅布泊
時間追溯回2300年前,羅布泊還不曾是這般荒涼的境地。駱駝脖項間的駝鈴悠悠地在一首遠方的吟唱中緩緩作響,這裡迅速擴大變成了一片上百平方公裡的沙漠綠洲。水養育了羅布泊附近的生命,一座古國轟然而立,演變成了璀璨的文明,樓蘭,臨鹽澤,成了名譽中外的絲綢之路之一。
這裡擁有大量的淡水資源,在沒有枯涸之前曾是中國最大的淡水湖。再來到現代,曾經煙波浩渺的水湖演變成風沙漫天的鹽澤,在它幹涸之後帶走了無數耀眼的生命和歡聲笑語,羅布泊再一次沉寂了。
羅布泊的複活
羅布泊幹涸的如此迅速實際上也與人類的活動有着很密切的影響。由于沙漠地區急需水資源,是以在人類社會生存發展的情況下需要将水引入到人類生活的區域。由于供不應求,羅布泊本就稀少的水資源被不斷索取,才會使它成為寸草不生的無人區。
鹽澤之地雖然已經幹涸,但是在近代卻也逐漸煥發出“生機”。到目前為止,羅布泊的水域面積增加到幾百平方公裡,是什麼導緻它死而複生?這些水又來自何處呢?
使羅布泊煥發生機的水資源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淡水或者是鹹水,而是一種“天然鹵水”。二十世紀,人類在羅布泊地下發現有許多鹵水,經過研究表明發現其中含有大量豐富的鉀鹽,被稱之為意外之寶。
鉀鹽
在此之前中國境内對于鉀鹽的需求量是十分高的,因為中國并沒有哪片區域分布了很多含有鉀鹽的物質,但是羅布泊的再一次被人問津,也相繼為人類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衆所周知鉀鹽是不能直接使用的,但是在經過科學系統化的加工後它可以變成人類日常生活中的食鹽。于是有人在這裡看到了商機,并大力發掘羅布泊下的鹵水,由于羅布泊的含鹽量較高并不容易升華和蒸發,這些含有鉀鹽的水資源不斷地從地下湧出,覆寫了河床,遮蓋了曾經荒蕪的景象,竟也變成了一片巨大的鹽水湖。
羅布泊又重見天日,雖然它含有的物質不能再繼續衍生出生命,但是它緩解了中國多年的鉀鹽缺失情況。這裡依然是荒漠戈壁,但這一次與以前不同的是多了一道碧波蕩漾的風景。
随着時代的發展,為了更好地開采人用食鹽,以及其它礦物質,羅布泊周圍也相繼有了居民定居,一片又一片的鹽田得以發展,這也得益于中國政府的大力支援。
結語
走過數千年的時光,從孤寂的地殼中湧現的第一汪泉水開始,羅布泊就已經注定成為中國的奇迹之一。它的複活不僅是因為開采出了鉀鹽,還是它曾是轟動全世界的氫彈、原子彈爆發地點的原因。
當時的中國積貧羸弱,百廢俱興。内有共産黨國民黨鬥争,外有強國原子彈威脅,中國科學家毅然決然選擇了這片荒無人煙的死亡之地,建立了大陸第一枚原子彈的發射中心。無數人的生命停留在了這裡,但是他們的精神卻始終長存在中華大地上。
作為後人的我們無比感激,亦無比自豪,凜冽的風沙是激揚的号角,荒蕪的戈壁灘是勇者的戰場。羅布泊承載的不僅僅是演變出古國文明的驕傲,還是中華人民永不停止探索的決心。
樓蘭
它從來不曾死去,古國的璀璨輝煌、先輩的勇敢奮鬥、現代的鉀鹽供求讓它一直以一種無私奉獻的形象存在于人類心中。我們能做的就是盡全力保護環境,并且繼續堅持不懈地奮鬥,繼承先輩們的可歌可泣、不畏犧牲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