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女人四十:“感情洗牌期”,離婚不懼怕,單身不焦慮

心理咨詢師們的普遍感觸是,越來越多的中年女性能夠正視自己的内心需求,也是以擁有了感情的主動權。

說出來的情感需求

40歲後的婚姻,或許應當處于“平淡如水”的穩定階段。然而,其下湧動的暗流卻可以從心理咨詢師所接觸的案例得到反映。

女人四十:“感情洗牌期”,離婚不懼怕,單身不焦慮

插圖 | 趙陽

北京桐語心理法律咨詢的咨詢師吳瑞告訴本刊,她稱這個年齡階段為“感情洗牌期”。“男女雙方年輕的時候,可能對需要怎樣的伴侶并不明确。随着時間的推移,彼此又都在成長,發現對方并不是自己理想的對象。”比起5年之前,吳瑞接手的多是中年女性“被出軌”的案例,她感覺最近40多歲的女性前來訴說“移情别戀”的現象增多了。

有意思的是,這種女性“出軌”的趨勢并不能全部得到資料的支援。根據“幸知線上”這個國内第一家女性心理成長平台在2018年釋出的情感白皮書,5000名随機訪客中,70%都為已婚狀态。在已婚群體中,明确因為婚外情來咨詢的來訪者達到52%,其中45歲以上女性因婚外情咨詢的占比最高。絕大多數的婚外情咨詢都屬于女性“被出軌”的情況。“幸知線上”的APP上,推出的課程例如“丈夫出軌後妻子的應對政策”“出軌丈夫的三條回歸路徑”之類,也多針對“被出軌”的女性。

女人四十:“感情洗牌期”,離婚不懼怕,單身不焦慮

中年女性在婚姻關系中究竟處于主動還是被動的角色?

在“幸知線上”上推出“走出背叛”等一系列應對婚外戀課程的心理咨詢師崔素貞告訴本刊,社會對于男性和女性發生婚外戀一直有着雙重标準。“比如男性,如果他遇到這種情況,也許并不懼怕告訴朋友,甚至會帶有一種炫耀的‘征服感’;而女性,則是小心翼翼,興許連閨密都不見得會吐露心聲。這才會導緻前來咨詢婚外戀問題的女性基本都是‘被出軌’的情況,她們認為此時自己是需要他人來關懷的弱勢,在道德上沒有瑕疵,是以更願意傾訴以求得關注。”

而女性發生婚外戀的情況一直都隐秘地存在着。這從人民大學的社會學學者潘綏銘在2015年所做的全國範圍内的“外遇”調查也可見一斑——那次調查涵蓋超過5000個樣本,年齡跨度從18歲到61歲。最後的結論是,大約每3個丈夫中和每7.5個妻子中,就有一個曾經“出軌”。這個數字高得驚人。潘綏銘對本刊說,之前有6個歐美發達國家做過類似調查,最低的男女平均的出軌率在2%,也就是100個人裡有2個。

随着社會的接納程度的提高,以及女性越來越願意去正視和滿足自己的情感需求,崔素貞接手的類似個案也在增多。“作為咨詢師,我們能夠察覺到這種微妙的變化。早年間的客戶屬于‘不得不來’,也就是心理問題嚴重到崩潰的邊緣;接着是‘能擺在台面上來說才來’,好比那些說出來沒有道德壓力的;現在則是有情感困惑,就樂于主動尋求咨詢。”盡管這樣的女性個體不足以讓崔素貞在網絡平台上開課,但是和咨詢師吳瑞一樣,她在和越來越多具有這樣情感經曆的女性打交道。

【女人四十】

離婚,不懼怕

素然剛開始來咨詢的時候,隻是抱怨和丈夫已經進行了若幹年的無性婚姻。後來經過了解,咨詢師才知道她在婚外另有男友,也就不在乎和丈夫婚姻的品質。她選擇保持婚姻,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孩子,因為孩子和爺爺奶奶關系親密。在老人的管束下,素然不需要操太多心,孩子的功課就能在班上名列前茅。這可以說是素然當時從婚姻中獲得的最大收益。素然在婚姻中所滿足不了的東西則全部婚外解決——有一次,家裡弟弟結婚,丈夫不肯出一分錢,最後也是男友給包了紅包。

這是吳瑞接手過的一個婚外情的案例。“過去會對中年女性有一種刻闆印象,就是她們懼怕離婚,擔心這樣的年紀離婚後沒有保障。但其實在案例中,我就看到,女性完全可以衡量一段婚姻的利弊得失,選擇維持婚姻的形式也是有原因的。素然的婚姻雖然存在很大危機,但她個人的情感和需求,暫時處于平衡當中。”

女人四十:“感情洗牌期”,離婚不懼怕,單身不焦慮

然而這種平衡卻是脆弱的,崔素貞手中的案例多半如此。“一來婚外戀涉及多角關系,随時會有不穩定因素出現;二來置身婚外戀的女性,邊界感都比較差。她往往會加重感情投入,越卷越深,最後得不到相比對的回應,就變成了失衡的心态。比如會有這樣的對比産生,我和你的原配妻子,到底誰更重要?”

崔素貞會帶她們來評估,到底女性從婚外的關系中想要的是什麼?她總結人到中年的婚姻,由于缺乏經營婚姻的熱情,夫妻兩人會在情感聯結上出問題,具體表現為親近性、回應性和投入性。也就是你在不在?你是否能滿足我的需求?你是否足夠重視我?那麼,當婚内的聯結不夠順暢,婚外的男人是否能符合她的全部期待?

崔素貞說,通常都是,婚外的男人采取了逃避模式,和婚内的關系同樣相處都出現了困難,這樣咨詢對象才會産生糾結。但因為是婚外,對方會用“退”的态度,而婚内的還存在主動去修複的意願。那麼女方對于親密關系的索求有沒有可能從個人成長的角度來探索?如果女性一直期望的是一種父親一般的關心,那可能是和原生家庭的相處模式有關。那麼咨詢師就會定位到這個問題,幫助女性從個人心理上進行完善。

“自我成長一般會導向不同結局,一個是女性成長了,同時帶動了婚姻關系裡的男性,夫妻關系就會改善;第二種是,自身成長了,過去的問題已經不是問題,夫妻關系是維持還是放棄可以主動選擇。”崔素貞告訴本刊,對于中年女性的家庭,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夫妻雙方為了孩子傾向努力修複關系。“他們知道假如隻保持形式上的婚姻,對于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更願意為了孩子而做出追求幸福的表率。”

女人四十:“感情洗牌期”,離婚不懼怕,單身不焦慮

但對于婚姻關系是否一定要保持,更多女性則是保持開放心态。“否則她們并不會來找心理咨詢師,而是會去專門的‘挽回公司’。”崔素貞說。

心理咨詢是讓來訪對象能夠明确内心的追求,自主做出順從于心的決定;而“挽回公司”則是一種提供服務的公司,結果先行,以維護感情關系為目标,并不注重在根源上解決問題。

崔素貞提到了一個案例,一位中年女性在得知丈夫的婚外情後離婚,但覺得自己是沖動之下的決定,于是找到崔素貞詢問是否有可能複合。在經過崔素貞的分析後,她覺得兩個人的症結是從未有過平等的相處,她需要的尊重在丈夫那裡得不到。包括丈夫讓第三者懷孕,也并沒有想對那位女士以及孩子負責,也讓這位女子間接看清了丈夫一向對女性的輕蔑态度。她最後堅定了自己離婚的想法。自己經濟上是獨立的,為什麼不離開這段一直以來就失衡的關系呢?

單身,不焦慮

另一類沒有處于婚姻狀态中的中年女性是什麼狀态呢?

心理咨詢師趙永久用“不焦慮”來形容他所見到的單身女性咨詢者。“10年之前,女性對于沒有對象的焦慮是滲透在各個年齡段的,當年生活服務類節目《非誠勿擾》的熱播就是證明。當時還有正在上大學的女生找到我來做咨詢,就是關于如何化解談不到戀愛的焦慮。”趙永久對本刊說。這種焦慮背後深層次的原因是城市中男女人口比例的失調。“農村中存在重男輕女的現象,是以人口結構是男多女少;城市中,外來女性不太計算安家成本,并且從事第三産業天然具有優勢,是以人口結構逐漸變成女多男少的格局。”趙永久在10年前就寫專欄文章預言,“姐弟戀”将是未來的男女結合的趨勢。

女人四十:“感情洗牌期”,離婚不懼怕,單身不焦慮

2008年,趙永久的公司成立之時,為了回應這種四處彌漫的焦慮感,以教授戀愛技巧為主,被媒體稱作“中國第一家從事戀愛教育訓練的機構”。“就是一些實用性的‘妙招兒’,教給學員交友網站應該放什麼樣的照片、個人獨白應該怎麼寫、第一次約會要談論什麼話題。都是可以快速見效的方法。”趙永久說。

如今,婚戀焦慮感減弱。“社會認知的變化是最主要的,晚婚晚育更加普遍,對‘大齡’的界定也日益拓寬。‘姐弟戀’雖然談不上随處可見,可人們明顯評價發生了變化,反而會欽佩這樣戀情當中的女方。”伴随這樣的變化,趙永久的職業定位也從原先的戀愛技巧教育訓練師變為一個心理咨詢師應有的角色,也就是輔助咨詢對象從向外看變成向内看,由自我探索而獲得改變。這樣雖然花費的時間要長,但卻能從根本上去改善狀況,也是現在的單身女性樂于去嘗試的。

女人四十:“感情洗牌期”,離婚不懼怕,單身不焦慮

《傲骨賢妻》第六集劇照

趙永久舉了一個例子,好比一位女性如果抱怨自己不足夠吸引人,這麼多年都總是開始不了或者不能長久維持一段親密關系。技巧方面當然可以幫助她換一套言談舉止,但根源上有可能她混淆了“真我”和“假我”的關系。“有的人很小的時候‘真我’就被打壓了,一直表現出來的就是‘假我’,也就是外界的要求下,所形成的那個人格。這樣的人表現出來就是缺乏創造力,不夠鮮活,做事情如果其他人不給她一個意見,就不知道怎麼來做。那麼我們就會讓她們能夠聽從内心真實想法的呼喚。假如能釋放出那個‘真我’,會顯得更有個性,也就有了個人魅力。”

在心理咨詢師陶思璇看來,單身的中年女性,可以分為“被動單身”和“主動單身”,也就是渴望婚姻而不得,和自主選擇不要婚姻。前者需要咨詢師的幫助,而後者則自己能過上圓滿豐富的生活,也不會尋求心理咨詢。

女人四十:“感情洗牌期”,離婚不懼怕,單身不焦慮

“但有一種情況,就是在社會壓力下,看不清自己的真實需求,我究竟是想要婚姻,還是更向往單身。”陶思璇的咨詢對象裡有一位名叫寒曉的“大齡”中學女教師。用她自己的話說,過去的經曆就是家裡人逼着四處相親,“江浙滬所有的婚戀俱樂部,全部都是會員”。來到陶思璇這裡,她就很困惑于自己對于婚姻關系的追求。

在前來參加心理工坊的過程裡,有一個環節會用到一種叫“家庭系統排列”的心理學方法,也就是讓不同人來扮演家庭情境中的人物,當事人作為旁觀者站在一旁對家庭系統中所産生的問題來觀察。也就是在那一刻,寒曉感到,自己要的就是單身,那是最讓她輕松愉快的狀态。

陶思璇本人也有相似的經曆。她很早就是個不婚主義者,因為她認為自己是一個非常自我的人,“像石子一樣會讓人硌得慌”,需要足夠的私人空間。而婚姻是會把男女雙方兩個家族都連接配接起來的,勢必就要牽扯到處理和其他家庭成員的關系。

陶思璇40歲那年,正在意大利進行心理學方面的學習。在意大利,中年女性正是受寵的年齡,社會普遍認為豐富的閱曆會給女人帶來特别的氣質,是以年齡和追求者之間并沒有關系。而回國之後,陶思璇從家庭到社會都感到了對“大齡”女性不友好的氛圍,慌亂下也有過幾次“相親”活動。

這段“歧路”之後她才又明确了追求。陶思璇說,她想要的是一種“浪漫之愛”,那裡面包含了激情、陪伴和承諾,可以發生在婚姻内,也可以在婚姻外獨立存在。“這種愛可遇而不可求,就算暫時沒有也不必着急。因為這個年紀,對于我這樣‘主動單身’的女性,有更多彩的生活和更需要投入精力的事業,情感生活,隻是其中的一個部分。”

(本文刊載于《三聯生活周刊》2019年第29期,點選文末封面圖即可一鍵下單。實習記者張婧妍、李曉潔對本文亦有貢獻)

⊙文章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所有,歡迎轉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