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永棋,人稱“棋哥”,香港大佬級人物。出身紡織世家的他,是享有“成衣一枝花”之美譽的“長江制衣”二代,被譽為“創造神話奇才”、“制衣大王”,曾執掌亞洲電視。
生在香港、長在香港的陳永棋,逢人就說自己是東莞人,而對于自己多年來的貢獻和成就,卻說自己很幸運,能夠生長在這樣一個時代,我隻是“時代巨輪當中的小齒輪”。
來自東莞不平凡的紡織世家
陳瑞球于暨大滿珍圖書館(2015年)
2018年3月27日,暨南大學“滿珍樓”捐贈者陳瑞球與世長辭,享年92歲。為旌揚義舉,以勵後昆,2015年暨南大學将圖書館大樓命名為“滿珍樓”,以感謝多年來一直捐資助教、支援暨大的香港著名實業家、慈善領袖陳瑞球先生與妻子陳林滿珍女士賢伉俪。
陳瑞球,港人和家鄉人稱之為“球伯”,曾任長江制衣榮譽主席及執行董事、YGM 貿易榮譽主席、香港紡織業聯會終生榮譽主席、港廣東社團總會首席榮譽會長等職,曾榮登福布斯全球時尚界十大華人榜、“傑出莞商”等榮譽稱号。因熱心公共事務,樂善好施,陳瑞球于1983年被委任為“太平紳士”,1993年起出任全國政協委員,為期達十年之久,并先後獲得“英國官佐勳章”,“金紫荊星章”,“大紫荊勳章”等榮譽。
陳瑞球就是陳永棋的四叔,而陳永棋的父親陳瑞槐就是陳瑞球的二胞兄,陳瑞槐和四弟陳瑞球于1949年聯手創辦長江制衣,乃香港制衣業的先驅,在上世紀50年代就享有“成衣一枝花”之美譽。2001年9月,香港理工大學将校内教學大樓的一翼,命名為“陳瑞槐樓”,以表彰陳氏家族對香港理工的資助。
事實上,高校中以陳氏家族命名的教學場所不少,比如有“陳瑞球樓”,香港浸會大學的“陳瑞槐夫人胡尹桂女士持續教育大樓”(注:由陳瑞球捐贈)等等,胡尹桂系陳永棋的母親。
東莞陳村
陳永棋,香港長江制衣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他是最早參與改革開放的一批港商,1947年生于香港,祖籍東莞市厚街鎮橋頭村;同時,他還是YGM貿易有限公司主席、長江制衣集團副主席。
陳永棋逢人說自己家族是莞商,不如先回溯他們的家鄉東莞陳村。多年來每逢清明節,陳永棋經常會攜子女、孫子女回鄉祭祖掃墓。如今的東莞厚街,是非常繁榮的工商業地域,事實上,假如時光能倒流至清代末年,當時陳永棋家鄉的厚街陳村,人口就已超十萬人,已是一處商業重地,而新圩的商貿發展早期,是以布匹與幹貨銷售為主。
到民國時期,随着商業發展蓬勃,這裡已開通了手搖電話,可與國内各地長途通話,還有汽車公司開通區域的巴士路線。另外,這裡的紡織業也非常繁榮,比如民國時的“德盛隆紗綢莊”,其紗綢暢銷國内并遠銷南洋新加坡等地。當年的新圩,仿如夜上海,是一個不夜城,除了商業、飲食等之外,當時的妓院也是一道風景。據民國《環球日報》報道中的描述:“每晚華燈初上,笙歌激耳,紙醉金迷,不亞南塘風月。”
另外,陳村在民國時就盛産富豪,陳村殷商巨賈很多,其中就包括陳永棋的父親陳瑞槐等。
厚街橋頭的節度陳公祠
據《經濟日報》報道,回鄉祭祖的陳永棋,說起家族教育子孫愛國愛鄉的祖訓、明朝從河南遷至莞地的曆史、祖上出了何等名人先賢更是滔滔不絕。
位于東莞厚街橋頭的“節度陳公祠”,始建于南宋末年,就是紀念橋頭立村始祖陳譽的一座古建築。橋頭陳氏一世祖陳譽,河南汴梁人(今開封),宋欽宗靖康年間,以武功拜鎮國上将軍,建炎元年從宋高宗南渡,以前職兼嶺南清海軍節度使,大約在宋紹興三年(1127年)來橋頭。
紹興二十五年,陳譽的兒子陳晏,即橋頭陳氏二世祖,以父蔭任東莞縣令;這一年他遷新屋村汴屋定居,卒葬于新屋相思園。陳氏後人建起了“節度陳公祠”,以紀念開基祖陳譽公。
長江制衣創始人之一陳瑞球
陳永棋家族的祖上,曾以經營莨紗為業,算是紡織世家。起初,陳永棋的父親陳瑞槐,常年在泰國經商,而他的四叔陳瑞球則在香港、澳門發展。1949年,兄弟聯手創辦長江制衣廠時,陳瑞球尚在弱冠之年,最初時産業隻是百人工廠,憑着20部衣車起家,後來變成上市集團公司,全球雇用員工達萬人,年營業額超過4億美元,國際紡織業之翹楚。
目前,長江制衣集團業務兼及紡織、成衣采購、制造、 批發、零售等,外銷市場遍及歐美、日本及東南亞。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紀60年代,陳瑞球成功聯同本港紡織業界商會,向港英政府争取公平配置設定出口配額,為香港的成衣出口平穩增長奠定基石。到了上世紀80年代,他們又結合紡紗、織布、針織、漂染、成衣等不同範疇之代表商會,和衷共濟,成功籌組“香港紡織業聯會”。
即便業緣來自于香江,可陳氏家族戀祖愛鄉,他們成立陳氏家族慈善基金,慷慨從事慈善及教育等社會公益事業。
陳氏家族靠自己的雙手打出一片天下,使得紡織業成為香港當時的産業支柱之一。在很長時間裡,即便作風低調,可球伯(陳瑞球)作為香港紡織及制衣業界翹楚,在業界備受尊崇。早年,在港島工業界流行着一句佳話:“有需要,找球伯。”
球伯更緻力參與慈善工作,大力支援及推動本港及内地的教育事業建樹良多。除了暨南大學、香港理工大學,2005年4月,上海交通大學校慶109周年之際奠基的“陳瑞球樓”,也是其家族捐資興建的。另外,陳氏家族慷慨捐赀,支援教育事業,并不囿於地域界限,除了東莞老家,他們還在廣州、佛山及無錫等地捐資助學。
聯手劉長樂擊退李嘉誠,進擊亞洲電視
香港長江制衣董事總經理陳永棋
陳永棋屬于富二代,可他卻是一個了不起的“創二代”,在傳承中發展自己的家族事業。
上世紀40年代出生的陳永棋,于1966年~1970年間越洋留學,在美國PURDUE大學學習工業工程學。1970年,陳永棋從美國留學回港後,加入家族企業,從恤衫部廠長做起,1980年後任香港長江制衣廠副總經理、總經理。
很多企二代奔着接班“走出去”,在國外留學培養管理及應對能力,歸來後一般會把家族企業作為施展自己能力的舞台。上世紀七十年代,受歐美對入口的亞洲紡織品實施配額限制影響,面對配額引發的貿易沖擊,長江制衣主要有二大應對政策:一、提升高價成衣的産量,并出口不受配額限制的西裝;二、跳出香港,遠赴不受配額影響的國家或者地區開廠。
當年,長江制衣曾在澳門、新加坡、馬來西亞、緬甸、斯裡蘭卡、高棉、孟加拉、印度、台灣、賴索托等地設廠,也正因如此,陳氏家族成員特别是二代,也被安排分赴各地管理工廠。每逢亞歐國家展開配額談判時,其家族成員甚至以顧問身份代表投資所在國政府,參加國際商貿會議。比如,像陳永棋就曾多次參與香港及澳門政府與歐洲共同市場及美國洽談紡織品雙邊協定,并為兩地業界争取到不少成衣配額。
也因如此,陳永棋常奔波于世界各地,上世紀80年代,陳永棋赴哥斯達黎加考察時,鄰國尼加拉瓜正爆發内戰,左翼遊擊隊橫行,陳永棋說他當時随時面臨被綁架的險地。
陳永棋接受吳小莉采訪
陳永棋曾任政協常委,也被稱為“愛國商人”,他說:“國家實行改革開放尤其是香港回歸祖國以來,是我人生最為燦爛的歲月。我覺得很幸運,能夠生長在這樣一個時代。”作為最早參與改革開放的一批港商,他說自己是“時代巨輪當中的小齒輪”。
1978年改革開放初期,陳永棋就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他早着先機,1979年就赴江蘇無錫,與當地企業合作投資紡織業。說起來,他投資内地異常艱辛曲折,由于其家族在台灣已開廠,他們不想讓台灣當局知道在内地投資。
當年,陳永棋先從香港去澳門,再由澳門辦出入境,從拱北入關經廣州、上海再轉到無錫。此後,陳氏家族又在廣東開制衣工廠,生産紗錠、開染料廠,并逐漸在内地形成産業鍊,業務蒸蒸日上。其中,陳永棋在青海投資的電解鋁錠廠,是港商在該省的首個項目。
“香港人會做得更好!”香港回歸後,陳永棋更是穿梭于工商業和社會事務。1997年,他已是香港紡織業聯會主席,另外他還是其他八個商會的主要負責人。
香港廣東社團總會永遠榮譽主席陳永棋
率先北移内地,挽救制衣祖業,隻不過是陳永棋傳承家業中的一件事而已。陳永棋在香港紡織業打滾40多年,一直對制衣業不離不棄,家族企業長江制衣亦是以愈搞愈大,并由早年的制造成衣拓展至生産原料和零售領域,後來,他們更把旗下經營貿易的闆塊——YGM貿易在香港交易所挂牌上市。
目前,陳氏家族旗下的零售品牌除1976年創立的馬獅龍外,他還與堂弟陳永燊一起創辦時裝連鎖店Hang Ten,并在台灣打敗佐丹奴,被稱為寶島時裝界傳奇。
堂弟陳永燊,現為港股漢登集團控股公司(0448-HK)主席,同時他也是家族企業長江制衣集團(0294-HK)副主席兼執行董事,以及另一家港股YGM貿易有限公司副主席兼執行董事,陳永燊的父親就是陳永棋的四叔陳瑞球,與陳永棋一樣,均是家族企業二代接班人之一,他比堂哥陳永棋小二歲。
2016年,陳永棋獲香港特别行政區政府授予大紫荊勳章
作為家族二代,一提及陳永棋都會說及亞視,特别是他當年收購亞洲電視擊退李嘉誠的傳奇故事。
2016年3月,曾一手捧紅張國榮、關之琳,後來滿目瘡痍的亞視,終于毫無懸念地倒閉了!
亞洲電視(簡稱ATV),是香港第一間電視台,其前身為香港首間商業電台,它也是全球第一間華語電視台。鼎盛時期,亞視覆寫香港、澳門、廣東及北美近一億觀衆,乃亞洲地區一家具有影響力的電視台。亞視,于1957年5月29日正式開業,最初的名稱是麗的映聲及麗的電視(簡稱RTV),1982年9月24日,改名亞洲電視。
不過,2018年1月29日,亞視又正式“複活”開台!可在那場《ATV亞洲電視啟播典禮》上,雖存一貫亞視色彩,但啟用了新台标,典禮上打響頭炮的是唱歌一向都很賣力的林子祥,但現場慘不忍睹滿屏尴尬,整個氣場很像六七十年代的風格。不少網友吐槽:遲早再死一次!
不同于以往的傳統電視平台,新的亞洲電視正式開播後,将以OTT網絡電視方式營運,推出ATV網絡電視盒和全新的“ATV亞洲電視APP”手機用戶端,使用者可以随時随地點播各地精彩節目。同時,亞視将陸續制作遊戲、綜藝、娛樂、資訊等多元化節目,引進中日韓台及海外的各類精彩節目,包括劇集、電影、親子、人氣綜合直播節目、音樂頻道等,在ATV亞洲電視OTT平台上播出。
林子祥在香港亞洲電視ATV開台典禮上演唱
回過頭來說陳永棋,在香港商界,他一貫以凡事有遠見、且奇謀不斷著稱。在商場摸爬滾打幾十年後,猛然盯住傳媒産業上。早于鳳凰衛視還未上市時,陳永棋已看準其奇貨可居,很早入股投資,2000年,當鳳凰衛視在香港證交所創業闆上市後,他的身家因而暴漲。
其中,鳳凰衛視控股的兩個大股東為劉長樂和陳永棋,并先後于2000年和2005年投資香港主要媒體之一亞洲電視和在香港迅速崛起的娛樂及經理人公司金牌娛樂,且兩人是這兩間公司的大股東。
2000年起,陳永棋攜2億元入股亞視,後成為第一大股東。當年5月,他受讓港澳二大豪門鄭裕彤、何鴻燊所持的16.25%股權;2002年6月,他又與劉長樂在英屬維爾京設立VMH公司,全面收購亞視,并獲得亞視46%股權。半年後,陳永棋又以3.6億元将林百欣手上持有的32.75%全部收入囊中。
至此,彼時亞視的股權結構發生新的變化。陳永棋在亞視持股占比52.08%,而鳳凰衛視的另一大股東劉長樂的股權占比為42.92%,第三大股東黃保欣持股5%。黃保欣後任亞視主席,他是在港閩商,祖籍福建惠安,曾是香港有名的“塑膠原料大王”,香港聯僑企業創始人。
香港亞洲電視主席黃保欣
收購亞視時,并非一帆風順。當時,香港首富李嘉誠旗下的Tom .com公開對外宣稱,欲收購亞視超過32.75%的股份。面對李超人咄咄逼人的陣勢,陳永棋與鳳凰衛視董事局主席劉長樂聯手阻擊。當時,陳永棋購入由林百欣旗下“麗新發展”持有的32.75%股權,加上二人的VMH公司先前持股,事實上,陳、劉二人已完全稱霸亞視的股權。
然而,一場有關亞視股權大戰的風波并未平息。由于劉長樂是榮民,從商之前,曾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等媒體工作過。當時,他投資亞視的行為,引發香港傳媒界的高度關注;不少人以所謂影響“新聞自由”指責其收購行為。
2007年,他們将亞視和金牌娛樂的主要權益分别售予查懋聲、查懋德兄弟和寰亞綜藝集團。查懋聲、查懋德兄弟是香港著名甬商查濟民家族的成員。而“寰亞綜藝”則是亞洲最大及最成功的華語電影制作公司之一,現寰亞傳媒主席為林百欣的次子林建嶽。繞了一大圈,亞視的部分股權從林百欣手上“流走”,後再回到他兒子手上,也是蠻有意思的。
收購ATV時的陳永棋
很多人産生一個疑問,接盤的為什麼是查家呢?
2007年,陳永棋将亞視股權出售予查懋聲、費道宜。費道宜,在香港有“六叔幹兒子”之稱,2007年4月倒戈加入亞視擔任行政總裁一職,不過其在任時間僅短短1年半時間。而此前,費道宜曾跟随邵逸夫31年,并任無線董事總經理一職。
陳永棋家族與查濟民家族在生意上素有淵源,經營制衣的陳氏家族,幾十年前就從查家進布料。2006年,陳、查二家又成姻親。陳永棋的侄女陳愛茵嫁給查耀中,查耀中是查懋成長子,其母親就是曾在香港證監會任職十年的史美倫。2001年,史美倫出任中國證監會副主席,她眼下的身份是香港交易所主席。
香港交易所主席史美倫
聯姻,是許多香港豪門傳承上的一門成功學,它為家族企業的長盛不衰注入生命基因。
在香港,家族企業之間聯手投資的現象相當普遍,大家族間往往是世交,他們一方面通過互相投資來建立深厚的同盟關系,一起分攤投資風險,并利用這種盤根錯節的投資關系,為下一代接班人準備了一個堅實的後援。
另一個政策,那就是聯姻。通過豪門聯姻,利用聯姻效應,來安排後代子女在不同領域站穩腳跟,讓家族企業财富累積數代。
本文内容為一波說原創内容
未經授權嚴禁任何形式的轉載和摘錄發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