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吳偉業真迹:《拓管叟山水圖》、《嘉湖訪同年霍魯齋觀察四首》

吳偉業(1609年—1672年),字駿公,号梅村,世居江蘇昆山,祖父始遷江蘇太倉。崇祯四年進士,授翰林院編修。通經史,善詩文,工書法,精繪畫,後多稱呼其吳梅村。其書法平和流暢,是典型的文人字,後人評其書法“姿态靜逸,極有韻緻”。

吳梅村出生于書香門第,自幼聰慧,被舉為神童。他在仕途上很順利,十四歲歲以詩成名,受到著名學者張溥的賞識并收為門徒,崇祯四年(1631年),二十二歲的吳偉業以會試第一、殿試第二高中榜眼,授翰林院編修。弘光(1644年-1645年)朝也曾為官,但弘光朝滅亡以後就一直居家不出,多次婉拒兩江總督的舉薦後來在好友孫承澤等人多方的舉薦下方才出仕,并于順治十三年以奉嗣母之喪為由乞假南歸緻仕。他曆經朝代嬗變,既是曆史的親曆者,又是曆史的見證人。

吳梅村博學多才,明末清初詩壇巨匠,與錢謙益、龔鼎孳并稱“江左三大家”,又為婁東詩派開創者。詩歌尊崇唐詩為宗,其詩博采兼收,各體皆工,長于七言歌行,初學“長慶體”,後自成新吟,後人稱之為“梅村體”。”康熙帝親制禦詩《題〈吳偉業集〉》評其才:"梅村一卷足風流,往複搜尋未肯休。秋水精神香雪句,西昆幽思杜陵愁。裁成蜀錦應慚麗,細比春蠶好更抽。寒夜短檠相對處,幾多詩興為君收。"

吳梅村是詩才。《圓圓曲》是“梅村體”的代表作,也是吳梅村脍炙人口的長篇歌行,他的一首《圓圓曲》以秦淮八豔之一、名妓陳圓圓的一生遭遇為引子,通過吳三桂、陳圓圓的悲歡離合為線索,以極委婉的筆調,譏刺吳為一己之私情叛明降清,打開山海關門,淪為千古罪人。反映了明清交替,國家興亡的重大社會現實,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全詩采用雙線交叉,縱橫并行的叙述方式,運用追叙、插叙、夾叙和其它結構手法,将明朝覆亡,清廷崛起了的重大曆史畫卷濃縮于筆端。詩人畫龍點睛般的議論穿 插于叙事中,批判力量蓄積于錯金镂彩的華麗辭藻中,“恸哭六軍俱缟素,沖冠一怒為紅顔”,精警隽永,成了傳頌千古的名句。

吳梅村著作甚多,著有《圓圓曲》、《琵琶行》、《鴛湖曲》、《梅村家藏稿》、《聽女道士卞玉京彈琴歌》等。

更為驚奇的是,近年來,有學者抛出了一個驚人的觀點:《紅樓夢》的真正(原創)作者叫吳梅村,曹雪芹隻是《紅樓夢》前80回的重要增删、編修者。抛出這種觀點的正是撫順市社科院院長、研究員傅波和撫順市地方史研究會常務理事鐘長山曆經6年研究出的一個的結果。

那麼巨著《紅樓夢》為什麼會是吳梅村?看傅波和鐘長山解釋:可能是後人擔心作者因寫作《紅樓夢》而落入殘酷的文字獄,是以采用了如此隐諱的方式把作者的姓名隐含其中。這種做法在當時相當普遍,《紅樓夢》中許多人物、場景的生活原型都能在吳梅村詩中找到,如《清涼山贊佛詩》描寫順治皇帝和董小婉的愛情傳說,與《紅樓夢》中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極其相似。同時,吳梅村的政治觀點同《紅樓夢》創作主題相吻合,傅波尤其強調這一點。吳梅村經曆了明清兩朝的政治鬥争,對清産生了憤恨之情,因有所避忌隻能用"不能補天"的頑石來做喻托,并且吳梅村"死後殓以僧裝","墳前立一圓石"作墓碑,也暗含了《紅樓夢》中石頭的寓意。而相對于曹雪芹的生活窘境,曾經隐居十年的吳梅村具有寫作這樣一部鴻篇巨著的時間。

《摹吳偉業像》:清,顧見龍,絹本設色,軸,縱149.7厘米,橫89.8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吳偉業真迹:《拓管叟山水圖》、《嘉湖訪同年霍魯齋觀察四首》

《摹吳偉業像》

一、吳偉業《拓管叟山水圖》:屏,紙本,行書,縱26.5厘米,橫18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1、吳偉業《拓管叟山水圖》:

吳偉業真迹:《拓管叟山水圖》、《嘉湖訪同年霍魯齋觀察四首》

吳偉業《拓管叟山水圖》

2、吳偉業《拓管叟山水圖》放大圖:

吳偉業真迹:《拓管叟山水圖》、《嘉湖訪同年霍魯齋觀察四首》

吳偉業《拓管叟山水圖》放大圖

二、吳偉業《嘉湖訪同年霍魯齋觀察四首》之三:軸,绫本,縱180.2厘米,橫55.4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1、吳偉業《嘉湖訪同年霍魯齋觀察四首》之三:

吳偉業真迹:《拓管叟山水圖》、《嘉湖訪同年霍魯齋觀察四首》

吳偉業《嘉湖訪同年霍魯齋觀察四首》之三

2、吳偉業《嘉湖訪同年霍魯齋觀察四首》之三放大圖:

吳偉業真迹:《拓管叟山水圖》、《嘉湖訪同年霍魯齋觀察四首》

吳偉業《嘉湖訪同年霍魯齋觀察四首》之三放大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