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紅心解(十二)賈雨村所吟一聯(原創)
原文:“雨村吟罷,因又思及平生抱負,苦未逢時,乃又搔首,對天長歎,複高吟一聯雲:
玉在匮中求善價
钗于奁内待時飛”
這是一副互文聯。互文,是古人吟詩屬文的常用手法。比如:唐詩中的“秦時明月漢時關”,“煙籠寒水月籠沙”,《木蘭詩》中的“将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嶽陽樓記》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等等,所使用的都是互文這種修辭方法。是以,這副對聯的意思是:玉、钗在奁匮中求待善價時飛。這副對聯又隐含着賈雨村的姓與字。上聯中的“價”字,《康熙字典》:《後漢·張讓傳》:“當差之官者,皆于西園諧價。”古借用賈。賈音古,轉去聲,義同。價即賈,此為賈雨村的姓,下聯中的時飛,為賈雨村的字。
此聯為互文聯,有人卻要分開講,就比如所謂的“吳氏紅學”,這真是一群别有用心之人,他們并不知道上聯中含有賈雨村的姓,隻見到“钗于奁内待時飛”,就把薛寶钗嫁給時飛了,所謂的“吳氏紅學”,為了證明《紅樓夢》的作者是吳偉業,真是無所不用其極,但是,學識又很有限,弄了個僞續的“癸酉本”欺騙愛好《紅樓夢》的人,還美其名曰“高端學術”,真是滑天下之大稽。考證派不能揭示其醜聞,就是醜聞中的醜聞。
還有人把此钗看作是玉燕钗,引用《洞冥記》中的記載:“神女留玉钗以贈帝,帝以賜趙婕妤。至昭帝元鳳中,宮人猶見此钗,黃諃欲之,明日示之,既發匣,有白燕飛升天。後宮人學作此钗,因名玉燕钗,言吉祥也。”還有人以匮為椟,借用買椟還珠的故事說事,還有人借用《論語·子罕》中的子貢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諸?求善你而沽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這既是想多了,又是想歪了,又可稱之為,這真是買椟還珠啊!脂批:“表過黛玉則緊接上寶钗”,又批:“前用二玉合傳,今用二寶合傳,自是書中正眼。”二玉二寶,無疑是指寶黛钗三人。我們應該想想,在書中,此三人可都是活生生的人,怎麼可能生活或住在奁匮中内呢?而對聯中又是如此寫,而批又是如此批,在此,我們是不是應該問個為什麼?答案馬上揭曉,寶黛钗在奁櫃内,其實是說表明他們身份的證據(即诏書)在奁櫃之内。上聯中的“匮”字有兩個含義,一、石室金匮。《史記·太史公自序》:“紬史記石室金匮之書。”司馬貞索隐:“石室金匮皆國家藏書之處。”二、指金匮之盟。《宋史·杜太後傳》:“建隆二年……太後曰:‘不然,正由周世宗使幼兒主天下耳。使周氏有長君,天下豈為汝有乎?汝百歲後,當傳位于汝弟。四海至廣,萬幾至衆,能立長君,社稷之福也。’太祖頓首泣曰:‘敢不如教。’太後顧謂趙普,曰:‘爾同記吾言,不可違也。’命普于榻前為約誓書,普于紙尾書:臣普書。藏之金匮,命謹密宮人掌之。”這就是金匮之盟的由來。此約,有“獨傳”與“三傳”兩個版本。獨傳,即帝位隻傳給趙光義,三傳,即太祖傳位于太宗,太宗再傳給其弟趙廷美,趙廷美再傳給太祖的兒子趙德昭。此盟約的真實性,以及是“獨傳”還是“三傳”?不在讨論之列。隻說賈雨村,因為他是“承重孫”,是以,他是“再傳”,即由庶子繼位後,再傳給嫡宗子。“奁”字,此字之意為折字法,大區,指天。《淮南子·原道訓》:“縱志舒節,以馳大區。”高誘注:區,宅也。宅謂天也。“求”,等也。《書·康诰》用康乂民作求。傳:求,等也。言為等匹于商先王也。這副對聯的意思就是:證明賈雨村身份的诏書或盟約,在等待着與賈雨村相比對。
《紅樓夢》與愛情無關,因為此書所寫的是曆史事件。書中的“女兒”,就如《離騷》中的香草、美人,以品格比喻人物,作者繼承且發揚了這種創作方法。就如在冊的金陵諸钗,他們散而為十五人,合而為一人,即賈寶玉,而賈寶玉是賈雨村之玉寶,而賈雨村是此書作者的替身或代言者。寶黛钗表示人物身份時,是玉寶、玉帶,钗寶、钗玉。其為人時,即表示作者的不同身份時,其為寶玉、寶钗、黛玉。表示人物身份時,他們都等待着能夠與賈雨村的地位相比對。
原創作品,不得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