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百年華誕同築夢,醫者擔當踐初心。為慶祝第4個“中國醫師節”,8月18日,市衛健委表彰一批醫務工作先進集體和個人。渭南市第二醫院普外科劉健、市眼科醫院(市第二醫院眼病醫院)姚輝獲優秀學科帶頭人稱号,市第二醫院骨外科史鵬獲優秀醫師稱号,市第二醫院控感科張紅英獲疫情防控衛士稱号,市第二醫院醫務科賈李斌獲優秀醫務工作管理者稱号,市消化病院(市第二醫院消化内科)獲醫療創新獎。值得一提的是,市第二醫院獲疫情防控突出貢獻獎。
榮譽的背後有着怎樣鮮為人知的故事?我們一起來看看。
疫情防控突出貢獻獎
渭南市第二醫院陽光總在風雨後
——渭南市第二醫院全力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紀實
這是一場前所未有的鏖戰,拼的是萬衆一心的鬥志,拼的是一往無前的精神和毅力。作為臨渭區新冠肺炎疫情定點救治醫院,面對複雜的疫情防控形勢,渭南市第二醫院如何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呢?來看市第二醫院的答案。
面對疫情,科學作戰,才能奪取勝利。市第二醫院成立以黨委書記徐兆宏、院長何師民為組長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上司小組,醫務科、護理部、控感科等職能科室為主的疫情防控督導工作組,建立以各科室主任為第一責任人的疫情防控體系。
既有具體分工,又有統籌合作。院上司對全院疫情防控工作進行督導檢查,現場指出存在的問題,并要求其立即進行整改。
2020年,醫務科制定了《渭南市第二醫院疫情防控手冊》(以下簡稱《手冊》),内容涵蓋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方方面面。今年,相關科室對《手冊》進行二次修訂,進一步完善疫情防控的各項規章制度及流程、預案。同時,各職能科室完善各自的标準細則,使一線從業人員有章可循。

今年7月初,醫院對患者就診通道進行優化布局,設立普通患者就診通道兩個、普通核酸“一站式”服務檢測點一個、發熱患者通道一個,進一步規範就診流程,減少院内感染風險。近日,針對核酸采集人員較多的現狀,醫院再增設一個“一站式”核酸檢測點。
醫院獨立設定感染性疾病科,目前,設定床位12張,擁有醫務人員4人、護理人員14人,方艙CT、藥房、檢驗科一應俱全,配備相應的醫療器材,可以做到發熱患者閉環管理。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醫院做好臨渭區陽郭隔離病區籌備工作,可以設定70張救治病床,用于臨渭區新冠肺炎疫情救治需要。
醫院發熱門診、預檢分診、檢驗科PCR室等高風險崗位從業人員,每兩天進行一次核酸檢測。各臨床醫技科室醫務人員、各視窗科室從業人員每3天進行一次核酸檢測,行政後勤人員、住院患者及陪護人員每7天進行一次核酸檢測。在做好院核心酸檢測的同時,臨床擴增檢驗實驗室從當初日檢測量800人增加至現在的2000人。
根據疫情和診療方案的動态變化,醫院及時更新完善救治方案,強化管控措施。嚴格落實病區管理制度,住院病區實行“一患者一陪護”管理,每名患者固定一名陪護人員,并根據醫院規定進行核酸檢測,陪護期間做好自我防護,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患者及陪護人員均憑腕帶進出病區,其他親屬禁止進入病區探視,鼓勵線上探視。
控感科對全員進行《醫療機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第二版)》的再教育訓練,對消毒液配置、個人防護用品規範穿戴、手衛生、醫療廢物規範處置等進行講解,做到人人知曉、人人掌握。
疫情就是指令,防控就是責任。醫院科學調配力量,隔離病房、發熱門診的醫護人員進行輪換,保證有效開展工作。引導群衆通過網上預約和線上咨詢等方式就診,嚴格控制住院病人探視和陪護管理,減少在醫院停留的時間,降低可能出現的感染風險。
未來,市第二醫院将充分結合目前疫情防控形勢,毫不松懈地做好疫情防控的各項工作。榮譽屬于過去,使命召喚前行。這支隊伍将再接再厲,将新時代“二院精神”彙聚成磅礴力量,全力打赢疫情防控阻擊戰。
醫療創新獎 市消化病院(市第二醫院消化内科)
創新,永不止步
項目名稱:内鏡粘膜下剝離術(ESD)、經内鏡逆行胰膽管造影術(ERCP)、超聲内鏡檢查術(EUS)
内鏡粘膜下剝離術(ESD)在市第二醫院落地生根,填補了臨渭區的技術空白,減低了患者的經濟負擔,術後5年存活率大于90%以上。同時,在此項技術上還延伸并開展内鏡下全層切(EFTR)、經口内鏡下食管括約肌切開術(POEM)治療贲門失遲緩症、内鏡下隧道技術(STER),減少了胃腸道内粘膜下惡性良性腫瘤切除術後穿孔的并發症。
醫院成功完成多例ERCP術,其中,主要以膽總管結石伴膽管炎患者居多,通過ERCP超微創手術将膽管内結石取出,解除梗阻。術後,患者很快下床活動,且此項技術創傷小,手術時間短,可重複操作,并發症較外科手術少。
消化内鏡中心開展的超聲内鏡檢查術将我市消化内鏡診療技術推向一個全新的高度。自開展超聲内鏡檢查至今,醫院已順利完成數百例檢查,輔助内外科,提高病例診斷的準确性,得到臨床醫師及患者的一緻認可,大大解決了患者看病難、多跑路的問題。
優秀學科帶頭人 劉健
傾力守護群衆健康
渭南市第二醫院副院長、肝膽普通外科主任,兼任中華醫學會會員、陝西省保健協會胃腸外科委員、陝西省抗癌協會頭頸惡性良性腫瘤專業委員、陝西省保健協會加速康複外科委員、陝西省醫師協會整合肝膽外科專業委員、陝西省保健學會傷口治療與組織修複委員會委員、渭南市普通外科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
1999年,畢業于延安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從事臨床工作20餘年。他先後到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院肝膽外科、西京醫院肝膽外科進修學習,具有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在肝膽胰脾、胃腸、甲乳、肛腸手術方面不斷創新,填補了市、區多項醫療技術空白,多次被評為“優秀醫師”“醫療衛生雙下鄉優秀醫務工作者”“十佳學科帶頭人”等。
個人感言:在人生的每個階段,我們都需要得到認同,這些認同來自社會、同僚、家人。作為一名醫生,想要獲得認同,就要尊重每一位患者,這樣就能實作醫者的人生價值。作為一名外科醫生,我取得的成績離不開自己的努力,但與醫院這個平台和上司的支援是密不可分的。感謝你們,我将一如既往地傾力守護群衆健康。
優秀學科帶頭人 姚輝
勇攀醫學高峰
渭南市眼科醫院(市第二醫院眼病醫院)副院長兼眼一科主任。2017年3月,獲“臨渭區第七批區管拔尖人才”稱号。2018年2月,獲“臨渭标杆”“臨渭好青年”榮譽稱号。2021年2月,獲“渭南青年名醫”稱号。
多年來,作為一名醫者,他關注留守兒童的眼健康,為社群留守兒童免費檢查眼睛。同時,為殘障人士及眼疾患者提供咨詢及診療服務。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他堅守崗位,積極踐行醫者使命,為打赢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力量。
個人感言:面對取得的成績,我沒有停下前行的腳步,而是信心倍增。未來,我将繼續追趕超越、刻苦鑽研、紮實工作、開拓創新,勇攀醫學高峰,切實提高醫療技術,為更多患者送去光明。
疫情防控衛士 張紅英
與感控事業同行
渭南市第二醫院控感科科長,從事醫院感染管理工作14年。先後在西安市第四醫院、西京醫院進修學習,兼任陝西省預防醫學會醫院感染專業委員會常委、渭南市醫學會醫院感染專業委員會主委。2015年,獲全國基層優秀感控工作者稱号。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她參與制定醫院疫情防控相關制度、流程,指導預檢分診、病區管理、全院各環節的醫院感染防控工作。深入臨渭區陽郭隔離點,指導患者轉運、安置、突發事件處置等,為隔離點的安全運作提供堅實的保障。同時,參與隔離點的選址、布局流程改造、消毒、隔離、防護知識教育訓練等工作,為打赢疫情防控阻擊戰作出貢獻。
個人感言:面對疫情,我隻是做了一名醫務工作者應該做的事。無論現在還是将來,我願一路與鐘愛的感控事業同行,共同守護和見證生命的美好。願所有默默無聞、無私奉獻、堅守崗位的醫務工作者身體健康、家庭幸福、工作順利!
優秀醫務工作管理者 賈李斌
全面加強醫院内涵建設
渭南市第二醫院醫務科副科長、醫療安全辦公室主任,兼任陝西省法學會醫事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渭南市法學會醫事法學研究會秘書長。他建立了一整套醫療品質考核标準和改進方案,并配合相關部門制定多個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以市第二醫院為主體,他籌備成立渭南市法學會醫事法學研究會,為全市醫療工作者與法律工作者搭建了一個互相交流的平台。連續多年被評為“先進個人”“優秀抗疫共産黨員”。
個人感言:成績的取得,離不開組織的培養和信任。曾經的軍旅生涯,造就了我果敢、剛毅的性格。如今,市第二醫院醫務科這一平台讓我有機會施展自己的管理才能,我會用平和的心态去面對榮譽,用奮進的腳步去努力工作,我願用青春守護這盛世中華。
優秀醫師 史鵬
金杯銀杯不如百姓的口碑
渭南市第二醫院骨科、創傷外科主治醫師,兼任陝西省脊柱脊髓專業委員會委員。2010年,畢業于陝西中醫藥大學臨床醫學專業。從事臨床工作10餘年,具有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擅長各類創傷、脊柱及關節的骨折手術,骨折手法複位,骨科微創手術等。
個人感言:有幸被評為優秀醫師,我感到非常榮幸,也感到無比驕傲與自豪。這不僅是對我工作的肯定,更是對我的鼓勵及鞭策。榮譽隻代表過去,以後我将一如既往地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去,用更好的成績回報群衆對我的信任和肯定,在市第二醫院這個溫暖的大家庭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渭南市第二醫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