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百年华诞同筑梦,医者担当践初心。为庆祝第4个“中国医师节”,8月18日,市卫健委表彰一批医务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渭南市第二医院普外科刘健、市眼科医院(市第二医院眼病医院)姚辉获优秀学科带头人称号,市第二医院骨外科史鹏获优秀医师称号,市第二医院控感科张红英获疫情防控卫士称号,市第二医院医务科贾李斌获优秀医务工作管理者称号,市消化病院(市第二医院消化内科)获医疗创新奖。值得一提的是,市第二医院获疫情防控突出贡献奖。
荣誉的背后有着怎样鲜为人知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
疫情防控突出贡献奖
渭南市第二医院阳光总在风雨后
——渭南市第二医院全力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纪实
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鏖战,拼的是万众一心的斗志,拼的是一往无前的精神和毅力。作为临渭区新冠肺炎疫情定点救治医院,面对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渭南市第二医院如何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呢?来看市第二医院的答案。
面对疫情,科学作战,才能夺取胜利。市第二医院成立以党委书记徐兆宏、院长何师民为组长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医务科、护理部、控感科等职能科室为主的疫情防控督导工作组,建立以各科室主任为第一责任人的疫情防控体系。
既有具体分工,又有统筹合作。院领导对全院疫情防控工作进行督导检查,现场指出存在的问题,并要求其立即进行整改。
2020年,医务科制定了《渭南市第二医院疫情防控手册》(以下简称《手册》),内容涵盖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方方面面。今年,相关科室对《手册》进行二次修订,进一步完善疫情防控的各项规章制度及流程、预案。同时,各职能科室完善各自的标准细则,使一线工作人员有章可循。

今年7月初,医院对患者就诊通道进行优化布局,设立普通患者就诊通道两个、普通核酸“一站式”服务检测点一个、发热患者通道一个,进一步规范就诊流程,减少院内感染风险。近日,针对核酸采集人员较多的现状,医院再增设一个“一站式”核酸检测点。
医院独立设置感染性疾病科,目前,设置床位12张,拥有医务人员4人、护理人员14人,方舱CT、药房、检验科一应俱全,配备相应的医疗器材,可以做到发热患者闭环管理。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医院做好临渭区阳郭隔离病区筹备工作,可以设置70张救治病床,用于临渭区新冠肺炎疫情救治需要。
医院发热门诊、预检分诊、检验科PCR室等高风险岗位工作人员,每两天进行一次核酸检测。各临床医技科室医务人员、各窗口科室工作人员每3天进行一次核酸检测,行政后勤人员、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每7天进行一次核酸检测。在做好院内核酸检测的同时,临床扩增检验实验室从当初日检测量800人增加至现在的2000人。
根据疫情和诊疗方案的动态变化,医院及时更新完善救治方案,强化管控措施。严格落实病区管理制度,住院病区实行“一患者一陪护”管理,每名患者固定一名陪护人员,并根据医院规定进行核酸检测,陪护期间做好自我防护,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患者及陪护人员均凭腕带进出病区,其他亲属禁止进入病区探视,鼓励线上探视。
控感科对全员进行《医疗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二版)》的再培训,对消毒液配置、个人防护用品规范穿戴、手卫生、医疗废物规范处置等进行讲解,做到人人知晓、人人掌握。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医院科学调配力量,隔离病房、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进行轮换,保证有效开展工作。引导群众通过网上预约和线上咨询等方式就诊,严格控制住院病人探视和陪护管理,减少在医院停留的时间,降低可能出现的感染风险。
未来,市第二医院将充分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形势,毫不松懈地做好疫情防控的各项工作。荣誉属于过去,使命召唤前行。这支队伍将再接再厉,将新时代“二院精神”汇聚成磅礴力量,全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医疗创新奖 市消化病院(市第二医院消化内科)
创新,永不止步
项目名称: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超声内镜检查术(EUS)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在市第二医院落地生根,填补了临渭区的技术空白,减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术后5年存活率大于90%以上。同时,在此项技术上还延伸并开展内镜下全层切(EFTR)、经口内镜下食管括约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迟缓症、内镜下隧道技术(STER),减少了胃肠道内粘膜下肿瘤切除术后穿孔的并发症。
医院成功完成多例ERCP术,其中,主要以胆总管结石伴胆管炎患者居多,通过ERCP超微创手术将胆管内结石取出,解除梗阻。术后,患者很快下床活动,且此项技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可重复操作,并发症较外科手术少。
消化内镜中心开展的超声内镜检查术将我市消化内镜诊疗技术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度。自开展超声内镜检查至今,医院已顺利完成数百例检查,辅助内外科,提高病例诊断的准确性,得到临床医师及患者的一致认可,大大解决了患者看病难、多跑路的问题。
优秀学科带头人 刘健
倾力守护群众健康
渭南市第二医院副院长、肝胆普通外科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会员、陕西省保健协会胃肠外科委员、陕西省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陕西省保健协会加速康复外科委员、陕西省医师协会整合肝胆外科专业委员、陕西省保健学会创面治疗与组织修复委员会委员、渭南市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1999年,毕业于延安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他先后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院肝胆外科、西京医院肝胆外科进修学习,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在肝胆胰脾、胃肠、甲乳、肛肠手术方面不断创新,填补了市、区多项医疗技术空白,多次被评为“优秀医师”“医疗卫生双下乡优秀医务工作者”“十佳学科带头人”等。
个人感言:在人生的每个阶段,我们都需要得到认同,这些认同来自社会、同事、家人。作为一名医生,想要获得认同,就要尊重每一位患者,这样就能实现医者的人生价值。作为一名外科医生,我取得的成绩离不开自己的努力,但与医院这个平台和领导的支持是密不可分的。感谢你们,我将一如既往地倾力守护群众健康。
优秀学科带头人 姚辉
勇攀医学高峰
渭南市眼科医院(市第二医院眼病医院)副院长兼眼一科主任。2017年3月,获“临渭区第七批区管拔尖人才”称号。2018年2月,获“临渭标杆”“临渭好青年”荣誉称号。2021年2月,获“渭南青年名医”称号。
多年来,作为一名医者,他关注留守儿童的眼健康,为社区留守儿童免费检查眼睛。同时,为残疾人及眼疾患者提供咨询及诊疗服务。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他坚守岗位,积极践行医者使命,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
个人感言:面对取得的成绩,我没有停下前行的脚步,而是信心倍增。未来,我将继续追赶超越、刻苦钻研、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勇攀医学高峰,切实提高医疗技术,为更多患者送去光明。
疫情防控卫士 张红英
与感控事业同行
渭南市第二医院控感科科长,从事医院感染管理工作14年。先后在西安市第四医院、西京医院进修学习,兼任陕西省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专业委员会常委、渭南市医学会医院感染专业委员会主委。2015年,获全国基层优秀感控工作者称号。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她参与制定医院疫情防控相关制度、流程,指导预检分诊、病区管理、全院各环节的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深入临渭区阳郭隔离点,指导患者转运、安置、突发事件处置等,为隔离点的安全运行提供坚实的保障。同时,参与隔离点的选址、布局流程改造、消毒、隔离、防护知识培训等工作,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贡献。
个人感言:面对疫情,我只是做了一名医务工作者应该做的事。无论现在还是将来,我愿一路与钟爱的感控事业同行,共同守护和见证生命的美好。愿所有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坚守岗位的医务工作者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工作顺利!
优秀医务工作管理者 贾李斌
全面加强医院内涵建设
渭南市第二医院医务科副科长、医疗安全办公室主任,兼任陕西省法学会医事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渭南市法学会医事法学研究会秘书长。他建立了一整套医疗质量考核标准和改进方案,并配合相关部门制定多个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以市第二医院为主体,他筹备成立渭南市法学会医事法学研究会,为全市医疗工作者与法律工作者搭建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个人”“优秀抗疫共产党员”。
个人感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组织的培养和信任。曾经的军旅生涯,造就了我果敢、刚毅的性格。如今,市第二医院医务科这一平台让我有机会施展自己的管理才能,我会用平和的心态去面对荣誉,用奋进的脚步去努力工作,我愿用青春守护这盛世中华。
优秀医师 史鹏
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
渭南市第二医院骨科、创伤外科主治医师,兼任陕西省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委员。2010年,毕业于陕西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从事临床工作1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擅长各类创伤、脊柱及关节的骨折手术,骨折手法复位,骨科微创手术等。
个人感言:有幸被评为优秀医师,我感到非常荣幸,也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这不仅是对我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我的鼓励及鞭策。荣誉只代表过去,以后我将一如既往地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用更好的成绩回报群众对我的信任和肯定,在市第二医院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渭南市第二医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