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佳作評析】第28屆全國攝影藝術展作品評析</h1>
心像驿站 今天
攝影評論家虞旻子先生評析第28屆全國攝影藝術展作品------ 第二期藝術類作品(單幅)
釋出時間:2021-10-26 10:01:16

虞旻子,畢業于湖北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現為湖北省攝影家協會駐會負責人,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産手指畫第三代傳承人、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湖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湖北省電影家協會會員、上海吳昌碩藝術研究協會會員。美術作品在湖北省美術館舉辦“指墨百年——虞氏三代人畫展”。2020年獲得湖北省委省政府表彰的抗疫先進個人。
中國攝影家協會主席、本屆全國影展評委會主任李舸在第二階段評選預備會對評選工作提出四點希望:一是反映偉大的時代精神,展現溫暖人心的精神力量。要堅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牢牢把握評選導向;要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以高尚的精神品格、豐富的思想内涵、鮮明的價值取向,讓攝影在服務黨和國家大局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二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把藝術之我融入人民大我,把人民作為文藝表現的主體,用文質兼美的藝術作品赢得人民的尊重和社會的認可。三是強化專業意識和學術标準,建言獻策完善評選機制,用什麼樣的學術标準和專業品質來引領時代的發展,需要評委深入思考和把握。四是秉承公平公正,嚴肅評選紀律,共同營造風清氣正的評審氛圍,評出的作品要對曆史負責,經得起時間的檢驗。他說,全國影展評選是我國攝影事業繁榮發展的需要,也是攝影界出人才、出精品的有效途徑。厚植人民情懷,強化專業水準,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力量,希望本屆全國影展評選不辜負全國攝影人的期待,給曆史一份合格和精彩的答卷。
從本期開始,我們對第28屆攝影國展作品藝術類單幅進行賞析。由于我賞析使用的并非原片,像素有限,對于作品的了解和解讀可能有不妥當之處。藝術類雖然和紀實類有着不同的審視标準,但由于投稿者的了解不同,部分作品可能處在概念模糊區間,這并不影響我們對于作品的學習,因為攝影作品在傳遞思想表達上是一緻的。
安徽省-崔建玲-《黃河古道·向陽花開》
第一張作品安徽省崔建玲《黃河古道·向陽花開》。這張作品學習了美國攝影家安塞爾·亞當斯的《月出》,選用黑白影調作為表達方式。為了突出天空氣氛特地将上半部分壓黑以突出太陽。天空的黑調和下半部分的向日葵葉子形成對比。不足之處在于上半部分天空略顯死闆,缺乏靈動的氣息。下半部分的向日葵花雖然非常壯闊,但其黑白構圖和布局仍不夠完美,缺乏動态的律動感。從拍攝視角上可以嘗試壓低機位,讓向日葵花和黃河古道更加融合一些以表達向日葵花的壯闊,但可能會影響黃河古道的表現。在向日葵花葉的黑白表現上,還可以嘗試找到花團簇擁的位置進行拍攝,進而形成更有流動性的黑白對比。作品主題通過黃河古道提升了站位,向日葵花開暗合改革開放中國步入富強的寓意。這張作品配上标題之後,有着不屬于彩色作品的思想呈現力。
北京市-黃慶軍-《脫貧村民的家當》
第二張作品北京市黃慶軍《脫貧村民的家當》。這張作品在新聞拍攝的基礎上,增加了策劃手法。在具體細節處理上,增加了前置燈光進行補光,并且将村民的家當用陳列的方式去擺置,用來闡述脫貧村民的生活。這些日常所使用的工具以及家電一方面說明了他們脫貧的現實,一方面則增加了觀看後的思考感。這是紀實作品很難做到的,而通過藝術化的再造,則非常巧妙的進行了作者思想的二次闡述。作品充分依托脫貧農民的家庭環境,将大件家用物品放在右邊,并在右邊集中擺放了鍋碗瓢盆,這都是為了和左側車棚形成對比,避免畫面中心不穩。通過涉及策劃,家用器物井井有條地放置在人物身前。人物身後的環境也說明了戶主已經脫貧。畫面選擇了暖色調并減少了光影對于畫面物體的影響。整體看畫面沒有特别明亮和黑暗的部分。作者在拍攝時對于環境光線有着非常充分的考慮,光線不夠的地方,進行了适當的補光。唯獨電冰箱部分的光影有些奇怪,值得仔細研究。
福建省-李晶-《守護》
第三張作品福建省李晶《守護》。畫面的視覺中心點是一隻火烈鳥母親,鮮紅色将視覺牢牢抓住。身後跟随着八隻灰色火烈鳥寶寶,和主角形成一個對比。第一,從火烈鳥母親開始一直到火烈鳥寶寶,其頭部形成了一個曲線,打破了虛化背景的沉寂,這是不錯的畫面節奏。第二,題目非常清晰的在強調守護,而火烈鳥母親向前大步走的狀态,正是在作為孩子的守護神存在。第三,畫面寓意暗合生态多樣性以及自然環保這個主題,同時也強調家庭和親情的概念,這是生态攝影和人文攝影相結合的一種表達嘗試。我們在用人類的視角去強調動物的行為表達這固然沒錯,但是我們更應該用動物視角和思維去考慮。
廣東省-陳翀-《火百合》
第四張作品廣東省陳翀《火百合》。作者非常巧妙地使用了花瓣作為前景表達女性的美。花瓣往外噴濺的形狀,有類似火焰的形狀。這個花瓣除了前景的作用,更多是取代了頭發以及裝飾的作用,和美女形成了一個有機呼應有機融合。其一,火焰般的百合扣住題目。其二,女士被紅色百合包裹,如同火焰般明豔動人。其三,畫面構圖非常大膽,整個左半部分都用紅色的百合花表達,右半部分則是淺色背景和人像所占據,兩者形成呼應對比。整個畫面視覺焦點,其一在右邊眼睛和嘴唇,其二在左側大面積紅色百合。沒有将兩隻眼睛都露出來的原因,是如果露出兩隻眼睛會減弱對于畫面視覺焦點,并讓畫面落入普通。
河北省-龐曉勇-《網紅人家》
第五張作品河北省龐曉勇《網紅人家》。這張作品非常有想法和創意。借用了方塊積木的概念,做了一個拼貼式樣的表達。從畫面中布局和構圖來看,既采取了縱向的排列,也采取了斜向的排列。第一,視窗應該拍的相似場景,但通過後期調色進行了處理。其二,這種方塊格式化的排列,讓人們的視覺會跳躍,這樣其實更容易讓畫面抓住讀者的眼球。其三,每一個小視窗中都選擇了一個家庭故事和場景作為表達方式,這樣豐富了畫面的資訊量。其四,畫面顔色搭配非常講究,五顔六色的這種方格視窗突出了網紅的概念。這都是這張作品中比較優勢的地方。這張作品應該是比較大膽且具有想象力的,在後期處理上也花費了很大的心思來制作。應該來說作者能想到這個主題和呈現方式來講述家庭的故事是非常不容易的,值得肯定。
河南省-郭亞寬-《家園》
第六張作品河南省郭亞寬《家園》。這張作品非常巧妙的利用了中間的這個框進行了一個拼貼。方形拼貼寓意房屋拆遷之後的未來,鳥類、樹木、拖拉機,一個非常美好的場景。而小狗狗則非常向往這種田園生活的場景。牆壁上的六張招貼畫則暗示了老房子裡的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結婚喜字、小寶寶、騎機車女性、賞花弄花、田園生活、延年益壽的仙鶴、勞動工作的場景,這些招貼畫預示着房屋主人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拆遷房則是一層隐含表達,一方面承載着人們的生活記憶,一方面流露出未來美好的向往。同時拼貼畫面裡的藍天和房屋背景的藍天形成了一個空間呼應。這類型的作品在現當代藝術裡是比較常見的。但這張作品的立意和主題抓的比較準确,符合時代主旋律的要求。牆面上的六張招貼畫是加分項,它讓畫面本身的表達和含義更多一層。
江蘇省-李玉龍-《楓花四濺勝焰火》
第七張作品江蘇省李玉龍《楓花四濺勝焰火》。這張作品使用了仿物的手法。畫面采取了無人機的高空俯拍的角度,呈現了一條路和周邊的樹木以及散落的花瓣葉。作者選擇的這個角度改變了傳統的視角,而凋零的花瓣和樹枝則恰好如同一朵朵煙花矗立在畫面之中。題目和畫面是非常呼應。畫面中三個正在清掃路面的勞工,以及右邊已經清掃的路面,打破了畫面的平衡。如果是滿地花瓣,畫面就會顯得太滿而沒有主體。清空的路面恰好将滿地的花瓣突出出來,這是一個輔助映襯的效果。構圖是一個比較傳統的彩虹形構圖。這張作品,值得進行探索,尋找是否有更好的線條和構圖去進行呈現。或者更加關注多元資訊以及思想的表達。
遼甯省-唐凱文-《表裡不一》
第八張作品遼甯省唐凱文《表裡不一》。這張作品使用了當代藝術的拼貼表達手法,需要指出這種手法在繪畫藝術中經常使用。作者針對頭像所在的位置用多張局部照片進行組合拼貼。他想說明在一個我們正常看到的頭像下面,其實有着多樣化的思想。這個思想是我們平時很難關注到的,這也暗指多重人格,包括抑郁症的可能。畫面在處理上比較重視細節和審美。右下邊臉部拼貼并沒有選取臉龐或者嘴巴的局部,它和左邊拼貼形成了一個對比,這一點比較大膽。左下巴的拼貼是差別右邊脖子拼貼的。但可以考慮換一個角度,或者讓脖子的延伸變成垂直的,目前看這裡的畫面顯得有些怪。頭發部分的拼貼其實可以再處理一下,比如短發和秃頂,更能說明表裡不一的問題。
山東省-陳秀榮-《伴兒》
第九張作品山東省陳秀榮《伴兒》。這是一張基于紀實手法的藝術類作品。作者調整光比,以更好地突出環境。其一,作者是在弱光環境中進行拍攝,人物和環境的靜态質感處理的比較好。特别是面部的情緒。其二,貓咪的動态則和人物環境的靜态形成了一個對比。其三,畫面顔色以及影調很符合場景的需求,讓視覺焦點集中在貓和人臉之上。其四,貓的運動方向和老人面部方向一緻,跟題目暗合呼應。不足之處在于這張照片确實顯得偏平淡。
浙江省-金華-《宇宙·雲眼》
第十張作品浙江省金華《宇宙·雲眼》。這張作品構思非常巧妙的使用頭發或纖維作為表達方式。其一,這種頭發(纖維)交織纏繞一起有點像宇宙中銀河系的狀态。其二,這個交織的頭發(纖維)從抽象角度看像是人的眼睛。其三,标題賦予畫面整體含義一個更好的延伸和想象空間。整體看畫面的表達具有一定抽象思考的空間,留給人們足夠的想象。構圖上,右上角偏虛符合中國畫中的留白,而左下角則選取了一些亮片,符合中國畫中的補缺。應該說作者在處理頭發(纖維)的時候,還是比較費心思的。一方面是要有眼睛的形态,另外一方面也要有宇宙星空的神似。拍攝上可能是隔着玻璃闆利用燈光進行塑造後,進行拍攝。充分黑化了背景。
藝術類作品在賞析的時候,要複雜很多。主要是作者的出發點不同,其思考過程和思想闡述也會有很大不同。在了解的時候,需要更好的換位思考,到底是為什麼這樣制作。而評委選擇的原因又是什麼。需要提醒大家,在大型展覽評審時,一張作品評委往往隻會看3-5秒,這時抓住眼球,是通過前兩輪的關鍵。
北京市-贲帥-《居家》
第十一張作品北京市贲帥《居家》。作者使用了象征的表現手法來闡述居家抗疫的故事。畫面中蘿蔔、奔騰的馬、牆上畫的鳥都被帶上了口罩,這寓意連動物和植物都需要做好疫情防控。消毒液上破損的口罩寓意病毒仍然可能攻破口罩,而消毒液隻是補充手段。滿地的蔬果一方面寓意人們卧倒休息,也寓意了居家封閉隔離期間這是人們最常見的食物。封閉的泡沫包裝箱則寓意了居家封閉不出門。畫面采取了左側來光,并将畫面焦點物體戴口罩的馬和蘿蔔朝向左側,這是為了表示憧憬光明和未來。畫面整體使用黑白調,并保留了暗部的細節刻畫,這是寓意疫情防控居家隔離期間人們心情的壓抑,以及敏感細膩的情緒波動。作者是用了心思在利用家中常見的物品來做居家隔離的思想表達。比較好的是作者用了多個元素來闡述,并且對于畫面構圖也有一定思考,這樣的形式也比蔬菜全部帶口罩要更含蓄、更具有思考性。不足之處在于畫面視覺焦點有些分散,下方蔬菜的擺放有些雜亂,可能作者有别的用意。
福建省-姜魯榕-《守護國門》
第十二張作品福建省姜魯榕《守護國門》。這張作品的畫面雖然簡潔,但是構圖、色彩以及細節上都非常注意。其一,畫面中的M非常中正地居于畫面中心,M和門諧音,且外形有相近之處,切合題目。其二,斜拉吊橋以對角線方式穿過畫面和M形成一個視覺反差。其三,吊橋上的2個人,深色人正好在白色背景上,而穿白色防護服的人則在深色背景上。其四,HFO/5應該是指的重質燃油。雖然看不到作品的相關文字資訊,但可以預判這是兩名從業人員登上裝載重質燃油的器具,進行檢查的。從業人員猜測應該是港口海關人員。
廣東省-梁力昌-《妙韻生晖》
第十三張作品廣東省梁力昌《妙韻生晖》。這張作品非常巧妙的利用了視覺錯位進行了表達。畫面中平劇布簾分開一條小縫隙,其後身穿淺色衣服的女士正好類似平劇臉譜的身子一般向下延伸。而布簾下方的裙子也感覺如同平劇臉譜的裙子。視覺錯位後,單調的平劇臉譜布簾有了大頭平劇娃娃的感覺。而下方4個小平劇臉譜和倒影正好和上面平劇臉譜相呼應。整體給人感覺如同平劇娃娃的聚會。畫面呈現出來的效果是非常有趣的,構圖是對稱加上三分法,也并不複雜。不足之處在于題目跟畫面的表達上有些出入,可以再想想是否有更好的題目。這種拍攝方式和題材,還可以繼續挖掘。
河北省-張立峰-《瞬間》
第十四張作品河北省張立峰《瞬間》。這張作品采用了色塊拼貼的方式,三個顔色有白藍的基礎純色,有粉紅、草綠的複合色。可以說作者是非常細緻的尋找色彩場景的。構圖本身并不複雜,這是很多人都能拍到的場景。但不同之處在于影子的處理,這是作者用心的地方。其一,玩滑闆的人影,這應該是不可能出現在這個角度和背景上的影子。但是作者應該是用了二重曝光的方式将其拼貼到了這裡,增加了畫面的活躍性和瞬間性。其二,貓咪影子的使用是亮點。正常情況有個玩滑闆的人就足夠。但是貓咪影子突出了房頂影子的概念,更有貓咪準備跳下的韻味。這就将畫面主題的思想加強了。不足之處在于,這個畫面表達的内容還是單薄。
河南省-康金保-《我身飛揚》
第十五張作品河南省康金保《我身飛揚》。這是一張多三角形構圖的作品。作者非常耐心的尋找這種三角形的組合,這讓畫面在一個平面空間中,形成了複雜的交錯呼應結構。為了避免色彩不同減弱畫面表達,作者特地選用了黑白調來進行闡述,這是非常聰明的。下方人物右腳後翹,頭發飛舞,似乎是正在跳躍或奔跑。這是暗合作品标題的。左下的植物有些突兀,也确實沒法避免。整體看三角形空間的運用上,非常到位,有大有小,有不同的線條和塊面組成。不足之處在于思想闡述上有些弱化,畫面還缺乏資訊元素,目前呈現的并不能說明題目涵義。
江蘇省-劉方-《童年時光》
第十六張作品江蘇省劉方《童年時光》。作品采用了仿古色調來展現畫面的懷舊感,在環境上作者也特意選取江面的鐵架橋、舊碼頭來做呈現。這都将畫面的年代感帶到了幾十年前的歲月。在人物的處理上,作者也選取了70-80年代比較時髦的服飾,結合比較現代感的女性來做雙重思想表達。一方面作者試圖還原童年的時光,另一方面又希望青春永遠停留在18歲。紅色球體象征一個個鮮豔的夢想,而垂向地面的小号則暗示無聲的呐喊和聲音。這張作品具有一定的思考性,作者應該是用這種手法來闡述每個成年人都有其童年回憶,而那時的時髦現在看起來已經落伍,但回憶已經如相片一般被定格。畫面中女孩的眼神在訴說一種束縛,那是青春年少、激情澎湃歲月中家庭社會帶來的特定束縛。
山東省-李曉偉-《蛇女之發》
第十七張作品山東省李曉偉《蛇女之發》。作品采用象征的手法,通過抽象的畫面來表達具象的含義。類似大地山川河流的肌理經常出現在鏡頭中,而作品的題目也往往随着畫面的形态進行命名。這張作品應該不是用大地山川肌理來做表現,而是選用的綜合材料,利用特殊材料的紋理來做呈現。其用意和大地肌理是一緻的。從抽象的畫面來看,其部分藍色肌理有類似蛇皮的感覺,整體紋路有頭發的感覺。但不太明顯。這張作品更多是想象的空間。不足之處在于題目略顯牽強。比較好的是畫面中部有金色顆粒,增加了畫面的豐富感。
四川省-王琦-《呻吟的冰川》
第十八張作品四川省王琦《呻吟的冰川》。這張作品從拍攝上更具紀實性,紀錄了冰川逐漸消融的現狀。但從色彩處理和題目命名上,賦予了作品更多藝術化的成分。畫面冰川的下半部分如同貝殼的紋路一般,讓畫面多了一種象征意義。在我看來題目可以更換,如《逝去的貝殼》,可能更能讓人産生聯想,進而豐富畫面的思想表達傳遞。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潘新華-《天山牧歌》
第十九張作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潘新華《天山牧歌》。這是典型的高原風貌作品。作者沒有選擇絢麗的彩色,而是用黑白調來控制畫面的資訊,進而更好的突出山巒的險峻、雲霧的變幻。因為是黑白調,積雪某種意義上被弱化了一些,這樣雪原上的牲口群會更像放牧的感覺。作者選取《天山牧歌》這個題目,一方面是想突出畫中山巒的資訊,這是天山,并非人們印象中巴音布魯克草原旁的天山。另一方面牧歌是希望突出雪域放牧的場景,以展示人們為美好生活奮鬥的精神。但畫面在資訊傳遞上,還是偏風光化了。
浙江省-陸瑛瑩-《采風的人兒》
第二十張作品浙江省陸瑛瑩《采風的人兒》。這張作品值得思考和學習,我要為作者點贊。其一,作者沒有被現實的景物所束縛。其二,作者使用了繪畫的元素進行二次制作,畫面中純色的運用是非常大膽的。其三,純色的形狀和顔色既塑造了沙灘的動态感,又增添了湖水的韻味感。這樣的作品明顯在攝影的基礎上,進行了個人創作思想的改造,值得肯定。作品的标題也非常趣味,能反映出作者在制作這幅作品時内心愉悅且可愛的狀态。
藝術類作品其實擁有更多元的呈現方式,可以簡單明了,也可以複雜無比。但我覺得關鍵還在思想的傳遞上,太過于繁瑣不利于作品的認知解讀,太過于簡單的作品也無法讓讀者産生更多的思考。
藝術類攝影如果隻是追求色彩的豔麗、光影的變幻,這就舍本逐末了。我們一定要知道何為藝術!藝術的本源是創作,核心思想仍舊是表達。同紀實更加追求紀錄不同,藝術一直以來就是立足自身的。
北京市-劉震-《獵戶星雲》
第二十一張作品北京市劉震《獵戶星雲》。這張作品屬于星空攝影範疇,在我們的印象中應該是通過太空望遠鏡才能拍攝到的。從作品技術上毫無挑剔,這已經超出了絕大多數人能夠做到的範疇。從構圖來說,畫面中紅色類似心髒的星雲正好在黃金分割點上,左側還有一片藍色星雲與之相呼應,周圍咖色的星雲則包裹住心髒形狀星雲,輔助了視覺聚焦。畫面的第二焦點在畫面正中間,這裡既有白色高光,也有小紅色球體和大心髒星雲的碰撞,還有咖色星雲的彙聚,起到了補充第一焦點的作用。右上角和左下角略空,将畫面預留了出口,這類似中國畫中的留白。不足之處在于,這幅作品足夠震撼,但是我們可以了解的資訊故事太少,更需要專業人士為我們解讀每個星雲背後的故事。而畫面中星雲造型還無法提供足夠的想象力。
福建省-謝月妮-《書香潤三明》
第二十二幅作品福建省謝月妮《書香潤三明》。這張作品應該是拍攝于圖書展會上。作者很敏銳的觀察到了這個具有重複造型的視角。十列擺滿書籍的紅色桌子,形成了一條條畫面橫式構圖,給讀者在視覺上帶來了足夠的形式感。書籍的五顔六色會比純白色書籍更适合搭配紅色桌布。畫面中的人物也正好處在了視覺構圖上。主要人物沿左下至右上角布局,形成2人、3人、5人不同的聚合,而右下角的3人獨立出來正好補住角落。左下角人物呈包圍狀,右下角人物密,右上角人物疏,左上角無人物,這種做法在中國畫中較為常見。不足之處在于畫面的透視略微減弱了橫向的形式感,書籍擺放因為翻閱的關系形式感弱化了,書籍上的标牌方向不統一也有些影響。最主要是畫面中人物略顯少,同标題呼應度不夠,展現不出潤這個字的意味。
廣東省-關琦-《打破枷鎖》
第二十三張作品廣東省關琦《打破枷鎖》。這幅作品應該是商業人像攝影的典範。模特本身的表現力已經足夠打動人,攝影師在拍攝的時候也非常注重光線和細節。左右兩側均使用了燈光對模特的線條進行勾勒。皮膚和汗珠的質感表現的恰到好處。手的力度感正好觸碰到水球,破裂的瞬間也正好被定格住形成圓環,如同枷鎖一般套在模特的脖子上。不足之處在于畫面仍舊顯得有些呆闆,其一在于模特的眼神(戴了美瞳)和嘴唇沒有細微的情感表達,打破的情感感受不到。其二臉部妝略重了一些,模特的質感是展現的不錯,但和題目的枷鎖無關。其三模特身上的紋身略微過了,有些影響畫面。
河北省-蘇喜明-《堅守》
第二十四張作品河北省蘇喜明《堅守》。如果帳篷中的景色沒有PS過的話,這應該是一張歸結到紀錄類的作品。畫面左側房屋和右側房屋的窗戶燈光,仿佛是兩隻臂膀,和中間帳篷的亮光形成呼應,有V形的概念,暗示勝利。畫面中一層意思是萬家燈火,仍然有人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第二層意思是國家對疫情防控的重視。這張作品畫面和題目的呼應度較好,畫面視覺焦點集中且映襯題目。隻不過整體略顯平淡。
河南省-梁維國《夢》
第二十五張作品河南省梁維國《夢》。這張作品跟紀實類《花遊小花綻放疫後江城》那張作品在構圖上有異曲同工之妙。同樣采取了對角構圖方法。本體人物在左下角靜坐,右側大半部分則用來表達夢境。好的地方其一,左下角人物眼睛下看呈微閉狀、頭發受風吹飛揚,讓人覺得人物在思考遐想。其二,右側人物則以跳舞的動作來說明左下人物想的是什麼。其三,右側兩人手和腳相觸碰,打破了慣有思維形成了畫面的視覺跳躍。這個設計既加強了對角構圖的延伸感,又豐富了畫面人物的連接配接關系。不足之處在于夢境如果是黑白的,會有些悲傷的感覺。應該大膽試驗同系列色彩拍攝。
吉林省-王宏-《構成》
第二十六張作品吉林省王宏《構成》。題目和畫面極其簡單的呼應,這既加強了讀者的思考,同時也将大部分的閱讀帶到了程式化的方向。何為構成,畫面中紅、綠、淺綠、黃、黑,這些顔色形成了第一層構成。籃球架、籃球架影子、刷漆的人、油漆桶形成了第二層構成。籃球架鏡面反光和漆面紋路形成第三層構成。第四層構成是來自内心很隐晦的表達。不足之處在于這個畫面太簡單了,思想表達也簡單。缺乏延展的思考性。為什麼這麼拍,這麼拍的目的是什麼,我也比較好奇作者的解答會如何。
江蘇省-楊天民-《馬背漢子》
第二十七張作品江蘇省楊天民《馬背漢子》。這應該是一張反映新疆牧馬人的多重曝光作品。作者比較巧妙地将策馬奔騰用剪影的方式呈現在主體人物的身後,較好地提升了畫面背景的空間感和内涵。對角線上的光斑應和人物往右側看的視角,既配合了構圖也提升了畫面的延展性。整體色調選用了暖色調,這點是比較符合畫面需求的。整體感覺則偏向油畫的表達,背景較為虛幻朦胧,主體人物則刻畫的非常細緻,咬在嘴中的馬鞭、頭巾、毛衣的滄桑感、手部的歲月痕迹都非常到位。隻是馬的表情略差了一點,畫面最下緣還可以多留一些,處理成深色,讓畫面下半部分的重量感和力度更強,這樣可以更好的烘托主體人物。
山東省-冉令傑-《暢想曲》
第二十八張作品山東省冉令傑《暢想曲》。作品本身所拍攝的場景較為敏感。一片已經拆除的廢墟。一張大網将其包裹,而一顆已經折斷的樹頑強的将網撐起。這張作品是非常具有寓意的,其标題也非常呼應。其一,近景的廢墟和遠景正在建設的高樓形成呼應,寓意暢想未來。其二,被大網覆寫的枯樹和近景繪畫的梅花樹形成關聯,寓意現實和畫中的暢想。其三,天空的雲彩透射出一片白光,光線之中一群鳥兒飛過,暗示未來充滿光明和生機。其四,大網是很好的将廢墟的雜亂感減弱,讓視覺焦點盡可能的在近景繪畫作品和遠景的天空、枯樹、在建高樓之上。能構思到這樣,真的說明作者思考的程度已經很深了,雖然體裁并不好做,但是能在這個體裁中做出正向表達,是值得學習和借鑒的。
四川省-耿春晖-《一棵樹的遺願》
第二十九張作品四川省耿春晖《一棵樹的遺願》。破房子的幹涸土地上,一顆樹木已經失去了生機。但是作者恰到好處的利用牆壁洞做了一次思想的升華。破洞如同一個房屋的形狀,顔色是藍色的漸變,這寓意大海和生機。這一個小小的改變,将畫面的趣味和内涵做到了極緻。這棵樹經曆了什麼?這個房子經曆了什麼?這個破窗洞為什麼是這樣的形狀(沒有上窗梁,可能是尖角窗戶)?為什麼會有藍天?樹如同老人一般的微微彎曲,到底在思考什麼?而這個思考可能就是樹的遺願,也是這房子的遺願,更是這天地的遺願。
有時候攝影作品并不複雜,真複雜的是思想,是我們要傳遞表達什麼樣的思想。這張作品有足夠的思想可讀性,相信每個人看都會有不同的感受。
浙江省-方文傑-《動物“視”界》
第三十張作品浙江省方文傑《動物“視”界》。這又是一張值得反思的作品,我們總是在用人類的時間來呈現景物。畫面上方橫拉且散亂的電線和背景房屋的整齊形成沖突關系。電線和電視機以及地面散落的物體用橫構圖來區分對比。電視機的錯落是為了讓畫面不呆闆,也為了隐喻動物們向往自由。電視機中動物視角向前看,從畫面了解應該是想說明看的是人類世界。但要注意的是,人類世界的房屋在動物的背後。這裡可以考慮用動物的背影來表達,因為動物們在看遠處人類的房屋。這樣可能思辨性會更好一些。
很多人會覺得當代藝術的作品要麼看不懂,要麼神乎其神,要麼無病呻吟。這個要辯證地去看,首先要思考,不思考想看明白,确實不太可能。其次要換位去了解作者想表達什麼,這個非常重要。這點需要文字解讀和配合,更需要我們設身處地去了解。所謂的當代藝術隻是現代人差別古代人的一種藝術表達手法。這是藝術不斷追尋突破必然的結果,也是藝術更加靠近思想、靠近哲學的結果。
福建省-鄭惠平-《夕陽餘晖》
第三十一張作品福建省鄭惠平《夕陽餘晖》。看似常見的作品,細細看來一定有不同之處。這張作品就是。其一,地平線上三個騎馬拿套馬杆的人,是畫面的趣味點。其二,畫面中夕陽照射下的火燒雲如同天空中飛舞的鳳凰,雲的這個形态是比較好的。其三,畫面中心較亮,很好的映襯了三個騎馬的人。不足之處在于思想性弱了點。
廣東省-歐陽勇-《時裝夢》
第三十二張作品廣東省歐陽勇《時裝夢》。拍時裝秀的作品是很常見的,但是這個場景明顯是不常見的。甚至這個場景應該是策劃的,但目的明顯達到了。孩子做睡覺狀,趴在時裝T台上,直接寓意标題。孩子這個狀态更反正常化,讓畫面具有了唯一性。模特占據畫面的靠右的主中心,将時裝主題強化。作者并沒有選用國外名牌服飾,這樣避免了主題導向問題,這點是很多人不太注意的。構圖是正常的倒T形構圖。孩子所處的位置恰好在白T台和黑背景的交接處,起到了引導視線的作用。如果孩子太靠遠端,一則顯得小,二則容易跟衣擺起沖突。如果孩子靠近端,則會搶鏡也沒有夢的寓意。前景模特的位置也恰到好處,如果再往前一步會顯得很頂畫面,讓寓意未來的空間感減少。背景模特正好在光線暗區,這樣不影響前景模特的特征,讓畫面顯得更幹淨。
廣東省-張周榮-《百萬千瓦太陽能示範基地》
第三十三張作品廣東省張周榮《百萬千瓦太陽能示範基地》。這張圖真說明了攝影人都是有心人,能找到這樣的場景、角度、光線去拍攝。大地的弧形和基地的圓形互相呼應。遠處基地白色反光和天空形成呼應。近處基地密集排列的形式感增加了畫面的震撼力。疑問點是天空應該是合成的,且天上的光線略顯過,太陽能闆的影子說明是左下角來光,也不知道原片是什麼效果。這個場景要等合适的光線,讓太陽能闆的反光出現較為奇特的場景。也可以聚焦太陽能電池闆,通過電池闆的反射和濾光鏡去做文章。還可以做全景拍攝。總之這個場景是很值得期待的場景。
河南省-趙亞洲-《藍天彩虹》
第三十四張作品河南省趙亞洲《藍天彩虹》。之前有過很多攝影師在拍攝航展和大飛機。我們也從各個角度欣賞了天空雄鷹的美麗。那線條、那護衛國家的利器都是我們向往的拍攝對象。于是每年的珠海航展也成為了攝影人,特别是長槍短炮聚焦的地方。作者是此間高手中的高手,那麼如何拍出一張不一樣的視角,拍出不一樣的表達,是作者在關注的。當大家的視線都在對準天空中的雄鷹時,又該怎麼去選景呢?其一,作者将天空中正在進行飛行表演的7架雄鷹完整捕捉到了,且飛機處在畫面左上。其二畫面下方有國産大飛機壓陣,同天空中的飛機形成對比呼應。其三,畫面下方密密麻麻的人群說明了現場的壯觀。其四,拿平闆電腦拍照的人是畫面的趣味點,這是很不容易關注到的。從平闆電腦中的圖檔,我們可以看到作者的視角更全,效果更好,且更有表現力。俗話說退一步海闊天空,指的就是這裡。有時候拍照真的不能走太近了。不足之處在于畫面下緣還有遺憾之處。平闆電腦不全,大飛機頭部略微被擋,如果有更多的幾個平闆電腦也在拍攝,那樣畫面應該更為震撼。
内蒙古自治區-李玉山-《悠悠古絲路》
第三十五張作品内蒙古自治區李玉山《悠悠古絲路》。這是張用動物作為主角講述人類故事的作品。作品在思想表達上選取了人們思維中具有定式的圖像元素。駱駝一般會讓人聯系到沙漠,遠處光影的線條如同山脊和路一般,隐約的駱駝商隊讓人聯想到古代絲綢之路。這張作品主題立意非常準确地切入到了一帶一路這個話題。而在畫面構圖上,駱駝的眼睛處在黃金分割點上,且看向畫面虛影部分,較好的暗示了虛影部分的表達。畫面沒有過多的使用金色,這是反常之處,也比較好的将畫面視覺焦點集中在駱駝受光面和駱駝隊這裡,這是有利于視覺聚焦的。駱駝眼睛中的表達略弱,看不清具體景物,眼睛這裡是可以繼續做文章的,這樣能更好的提升畫面内涵。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易江-《沙韻》
第三十六張作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易江《沙韻》。這張作品乍一看比較平淡,很難看出道理來,作品同标題的呼應度也一般化。但是仔細分析作品還是有很多可取之處的。首先是沙丘的韻律,并不是完全一緻的角度方向,而是呈現出不同的角度,從45度到60度、90度、120度都有。其次畫面顔色的變化也成律動式,從金紅色一直過渡到藍調,這點是比較難處理的。第三,沙丘的外形線條也成律動向左側黃金分割點集中。第四,沙丘在波浪變化中也注意了變化,保留了平面沙丘的呈現。這也是反正常的。整體看作者在正常沙漠攝影中,盡可能的追求光影、線條、構成的變化。這條追尋極緻的探索之路無疑是艱難的。
浙江省-江平-《傀儡戲的傳承》
第三十七張作品浙江省江平《傀儡戲的傳承》。這張作品在呈現上已接近繪畫作品的表達方式了。在構圖上采取了三分法,将畫面分成左中右三個區域。中間區域承擔了主要的表達職能,于是這裡最直覺的将傀儡戲的影像用彩色的方式呈現了出來。為了表達傳承的概念,作者選用了各種老舊場景來做背景,并将其處理成黑咖影調,以豐富背景環境的表達。畫面右側是祠堂前一男一女傳授傀儡戲的場景,用以表達曆史傳承。畫面左側是文明家庭、詩書碑文的場景,用以表達傀儡戲的文化背景。畫面中間的兩位人物從相貌看應該是母親和孩子的角色,人物圖案疊加在福神之上,也是寓意傳承。這幅作品畫面手法上比較現代,采用了多重疊加的手法。從效果上有點紮染的斑駁歲月感。作者特意将兩邊處理成單色的,而突出畫面中心焦點部位,這是比較好的做法。從實際感受看還是略微花了一些,畫面資訊傳遞上也有些不足,整個特效有些過猶不及的狀态。
浙江省-劉引華-《建設者》
第三十八張作品浙江省劉引華《建設者》。這同樣是一張模仿繪畫語言的攝影作品。首先,類似構圖和場景在油畫中經常可見,畫面上下均預留白間,以将畫面的視線盡可能聚焦到人物頭部的中心點上。其次,建設者超密集聚集,這在現實中明顯是不太會出現的。但是在繪畫式表達中,一切都是基于再造的表達呈現。作者聚集大量人密集呈現,是為了用多人物的重複形式感,形成視覺壓迫,進而讓讀者認同。這是一個非常讨巧的方式,因為人物多了,反倒讀者沒有辦法一個一個認真地去閱讀。其三,在建設者的表達上,作者也盡量做到了多樣式呈現,在畫面右部分有3位靠欄杆坐着的勞工,這就是打破畫面慣性的。在人群左部有帶口罩的,有做V手勢的,都是為了增加人群的細節和趣味感。服飾上也注意了錯落和多樣性,主體以灰色、深色為主,少量點綴了藍色和紅色,增加了畫面的節奏感。不足之處在于,畫面右邊顯得略重一些,左側人物中如果有一高個子,或者有人舉起手來,這樣畫面的左右均衡呼應會更好。
浙江省-鄭建勝-《榮耀之證》
第三十九張作品浙江省鄭建勝《榮耀之證》。前面也解讀過一張拍攝老兵的攝影作品。這張同樣舍棄對于老兵臉部的表達,而将視線聚焦在老兵們的軍功章和手中拿的五星紅旗之上。這種舍棄是有必要的,因為能更好的呼應主題。畫面中也注意了區分式表達,盡可能做到同場景内容,不同元素資訊。右側兩條绶帶是向老兵緻敬、向英雄緻敬。左側兩位老兵一位雙胸紀念章,一位單胸紀念章。四位老兵手部動作也不一樣,以做區分。對于服飾更是注重了色澤呈現,以突出當年抗戰歲月的艱苦和不易。這種呈現方式有其優點,就是畫面資訊聚焦,一眼能看明白。也有受限的地方,就是可延展性不足,這種圖式除了左右繼續延伸外,上下是沒有太多表達空間的。而左右延伸勢必對景物多樣性的要求成倍提升。是以這種構圖非常考驗作者對細節建構的能力。
重慶市-趙晉黎-《守護者》
第四十張作品重慶市趙晉黎《守護者》。看似平常的圖檔,要讀懂往往需要細緻的分析。圖檔中的遠山沒有白雪,近處的人物着裝也非常少,結合人物特征感覺拍攝于非洲地區。從畫面構圖和感染力上,應該沒有太多可以挑剔的。起伏的雲霧既烘托了遠山的巍峨,又襯托出近景人物的凄涼。美中不足的是題目和作品的思想内涵弱了。這張作品想說明守護什麼,部落人守護自己的神山麼?從人物的表情和動作并看不出守護的儀式感和神聖感。更多像是人們登上高地駐足休息的擺拍。異域風情的拍攝是需要大量知識儲備以及文化認同的。我們身處異域,文化不同、視角不同,如何用我們的鏡頭去展現異域的真實思想,是值得去探索的路徑。
随着作品賞析的深入,不少朋友指出某某作品是學習哪位大師的。這裡我其實非常了解,學習本身就是一個從模仿到創新的過程。攝影走到今天,嚴格說才剛剛走上創新之路,當代攝影并不是洪水猛獸,它更是一個蹒跚學步的開路先鋒。攝影在時代沖擊之下,需要更多這樣的開路先鋒,去嘗試去突破,才有更多發展的可能,才有更多拍攝的選擇。模仿不是錯,關鍵是我們能不能了解被模仿者要表達的思想。數千年的美術史很清晰地在說明,一代又一代的藝術家都是踩在前人的肩膀上,從模仿到創新走過來的。模仿圖式、模仿技術、模仿表達,但請記住每個人的思想是屬于自己的,這個基本無法模仿。是以遵從内心做好思想表達,藝術隻是答案,攝影隻是工具。
藝術類攝影并不是隻能在風光聖地、網紅打卡地才能拍攝到的。那種很糖水很唯美的風光片,頂多是藝術的一個表現形式,并不是藝術的所有。藝術的審定标準也并非就是美,藝術更核心的在于如何創造景物、創造新的表達。
福建省-姚亞環-《遇見》
第四十一張作品福建省姚亞環《遇見》。這張作品真的感覺是偶遇的,可能作者在拍攝完成後都未必想到畫面會産生如此多的表達含義。其一,作品采用了對稱式的向左向右構圖,兩個人物對向行走,結合中間書店的貼紙,還有兩旁的窗戶形成呼應。其二,左側人物略靠近畫面,但是打了雨傘将其和右邊人物的頭部視點提到了一個水準線,增加了同向互動。其三,凡人咖啡館則和路人形成關聯。其四,兩個窗戶的形狀和感覺更像兩本書,包括兩個人物也扣住兩這個數字。其五,左邊窗戶顔色亮,右邊窗戶顔色暗,正好跟兩邊的人物着裝形成交叉呼應。其六,貼畫的書店其實在說人們閱讀的缺失,更多的書店已經成為了虛幻的存在。其七,匆匆走過的路人壓根不關注是否有書店,她們隻是在路上行走。作品本身除了形式感的美和趣味之外,更多是内在表達的冷幽默。我們在當今時代,還有多少人能沉下心去閱讀去學習。這才是作品最好的地方,偶然遇見的捕捉拍攝,卻講了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廣東省-李錦顯-《蒙古漢子》
第四十二張作品廣東省李錦顯《蒙古漢子》。猛虎漢子的高大威猛在這張作品中顯露無疑,遠處兩位漢子正在摔跤,也是在說明蒙古漢子的彪悍和威武。遠處地平線段群馬奔騰則增加了畫面的活躍性。天空中,太陽透過雲層一縷縷陽光隐約射下,增加了漢子的光芒感。但光線方向和漢子的受光方向不一緻,天空光線可能後期制作。畫面主體中心偏右,其寬闊的身軀将如塔一般直沖雲天。這都是畫面可取之處。不足之處在于,對蒙古漢子的影像表達,還隻停留在表面上,雖說構圖光影都足夠好,但是内在核心表達不夠。在經濟文化快速發展的今天,這樣的場景如果是數十年前還會顯得可喜可賀,而今怕是要重新想想這張照片所傳達的意義了。蒙古漢子也是要發展的,摔跤并不是他們用來征戰沙場的本領了,而是他們用以謀生、展示文化的手段。這種狀态之下,那蒙古漢子真正的鐵血之氣在畫面中就無法看到了。
河南省-黃陽惠智-《那是山嗎》
第四十三張作品河南省黃陽惠智《那是山嗎》。中國畫裡常說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而這張作品的題目非常巧妙在講述這個道理。從畫面的表達語言我們可以看出,作者學習了中國山水畫的表現手法,針對桂林山水進行了一個重新再造展現。但在山的細節和構成上則用了多種景物進行拼貼。由于圖檔像素的關系并無法仔細的看到,是什麼構成了這山的形狀?初步判斷可能是種類繁多的包或者是化妝品之類的物體。這樣的拼貼和構造,實際上訴說了作者對于現代山水的了解。現代的人們所看到的山隻是自然環境中的山,而并非是我們心中真正的山。在我們心中,因為我們的欲望和渴求,希望買到更多的奢侈品、化妝品,去豐富我們的生活,而這些奢侈品消費,如同大山一般壓在我們身上,最終形成了這樣山水。作者巧妙地借用了中國畫裡的一些語言和形式,做了一個當代藝術的反思和思考。這并不是山,這是人們欲望堆疊起來的大山,它控制着我們人類。這樣一張作品,其畫面表象含義是遠超過了普通的山水畫作品。
遼甯省-韓菲-《角兒》
第四十四張作品遼甯省韓菲《角兒》。什麼是角兒?大腕名家是角。而這張作品同樣采取了拼貼的手法來呈現這個角兒。人物是角嗎?她是也不是,從圖像的抽象概念上來說,她是一個角。因為它最終呈現出來是平劇裡的一個角色,然而她并不是一個角。是因為她是由很多很多的人和場景拼貼構成。雖然我們因為像素的原因無法仔細看清楚,在這一個又一個的細節之中,我們仍然能夠感受到作者的這種表達觀點和意圖。作品中規中矩采用人像攝影構圖。不同之處在于除了拼貼之外,作品還有一部分并未拼貼,而是以馬賽克的形式留存。這就很有意思了,這個做法傳遞了别樣的觀點,在角兒的周圍,并沒那麼多角兒,并沒那麼多人,我們所組成這個世界裡,其實有很多是虛幻空無沒有存在和根基的。這讓畫面有了更多的想法和含義,有了更多的表達。不得不說敢于在畫面之中留白而不填上,最終以馬賽克形式展現,這是作者大膽和高明之所在。值得認真思考,也期待看到這兩張拼貼作品的大圖。
内蒙古自治區-董雙印-《舔犢情》
第四十五張作品内蒙古自治區董雙印《舔犢情》。這是草原上的一段情感,在黑白的影調下情緒被極端的壓抑住了。我們的視線不自覺的落在了畫面右下角母羊和小羊身上。小羊渾身污垢試圖站起,而母羊迫不及待地舔舐小羊希望幫它站起。這是母親的深情,正如前面賞析過的那張作品《初吻》一樣。當母親見到孩子第一面,所做的第一個動作就是親吻。這是地球生物的共性,母愛的共性。在羊的身後,矗立一輛裝滿了各式農具、生活物資的大車。車是新時代牧羊人的家和工具。遠處是一片草場綿延的群山,天空中是密布的雲彩,我們無法知道下一刻是否有大雨會來臨,我們隻知道人在車裡休憩。下一刻這隻小羊将加入羊群,成為大羊群中的一員。再下一刻又或将有新的生命出現。這就是放牧人的生活,祖祖輩輩一生一世的放牧下去。他們的家在草原上遊走,而他們的情卻紮根在這片草原代代相傳。畫面的構圖中心偏右,雖然畫面的主體是那輛大車,但其深色和遠處的群山融為一體,将近處草原上這隻母羊和小羊襯托了出來。母羊和小羊的情感在這個畫面中戰勝了一切的表達,哪怕它無聲,哪怕它是黑白影調,都是最打動人的瞬間。
山東省-董寶華-《少年已知讀書好》
第六張作品山東省董寶華《少年已知讀書好》。在數字時代裡,越來越多孩子捧起了手中的平闆電腦和手機。他們在遊戲中尋找自己的生活和快樂,他們在數字化的社交中結交自己的朋友。而這樣聚在一起讀書的場景是難得的、少見的。畫面采取了上下兩分法的構圖,分成兩部分,上面一排孩子和大人并排讀書,而下面一位大人在左下角看書,一位孩子站起在行走。整個畫面中規中矩,畫面中智語和字元起到提示資訊的作用。整個圖書場景應證了主題。不足在于這樣的場景稍顯雜亂,也沒有什麼特别之處,确實看不出很出彩的地方。可能是這種讀書類的題材太少的緣故,是以入選。
上海市-張明-《沙海孤舟》
第四十七張作品上海市張明《沙海孤舟》。這張作品應該是通過技術手段,将沙丘的光線調整成了一個反向調子,進而将原本我們所認知的沙丘形态和光影進行了一個改造。這個改造和下部的漁夫形成反向對比的呼應構圖。畫面主題是在遠處沙丘這部分,但是點睛之處卻在左下角這個劃船的人。他倆形成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空間對比,一邊是沙丘一邊是孤舟。這孤舟不應該在沙丘出現,它本是屬于江南水鄉。這樣一個巨大反差立刻将畫面的對比和沖突沖突關系交代到了極緻。這就是畫面取勝的核心所在。遠處沙丘的群巒疊嶂,類似山巒的質感和線條,這種沙丘的呈現又是普通的沙漠所看不到的場景,這也是畫面的亮點和核心。這種藝術的處理表達手法,是作者考慮如何将傳統的西部沙漠風情進行重新的一個再造進行的有益嘗試。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陳德高-《跋涉》
第四十八張作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陳德高《跋涉》。茫茫的雪原之上露出了一絲絲草地,如同一片遠山暈化在這雪原之中。一群羚羊在雪地裡覓食,它們在尋找過冬的食物,尋找不讓自己挨餓、能夠安穩度到下一個春天的食物。這是一幅散點構圖的攝影作品,利用多焦點來闡述眼前所看到的景物和現實。畫面分成兩個節奏,第一個節奏是露出雪面的草,如同遠山一般形成了一張網鋪在地面上,而另外一個節奏是在雪地上覓食的羚羊,它們如同一串串的珍珠灑落地面,兩者形成互相呼應和連接配接關系。這張作品其視覺效果雖然是偏黑白調處理,但其實内涵豐富。其一,在大雪中還能有這麼多羚羊生物的存在,說明現在生物多樣性以及生态環保已經做的很好了,才能有這麼多的羚羊種群。其二,作者能夠看到這樣的羚羊種群,說明羚羊接近了人類的生活區,也說明了人在和動物争奪生存空間。這是人類和動物的一種沖突沖突關系。其三,畫面在邊角的處理上也模仿了中國畫。左上角采取留白,而在右下角則采取了加密線條的方式。左下角則采取了适當的包圍和銜接的關系進行處理。整體而言這張作品應該是借用了中國畫裡的很多表現手法和思想來進行了一個綜合呈現。
浙江省-藍三峰-《新家》
第四十九張作品浙江省藍三峰《新家》。在巍峨的大山中紅色的土地之前,一個勞工正在為牆重新整理的塗料。牆的顔色是淺藍色,和背景紅色土地形成了一個反差對比。畫面采取了居中對稱式構圖将房屋一分為二。右邊的輪圈和左邊的雜物形成了一個呼應對比,調劑畫面的活躍性。遠處山巒的線條則呈現出了一個波浪流動曲線型,将畫面原本水準構圖和布局,适當賦予了靈活性。畫面更多的在說明着這樣的一個事實,在這樣荒瘠的土地上建立這樣的新家,它所承載的住戶是誰?從遠處我們可以看到道路的護欄,猜測這應該是道路養護勞工的住所。它承載着守護這條公路,守護着遠方大山,守護着自然生态的關系和意義。
重慶市-譚衛高-《我們仨》
第五十張作品重慶市譚衛高《我們仨》。這是一個常見的拍攝手法。作者連續拍攝創作,通過四張作品疊加,闡述一個家人從懷孕到迎來新生命到這個新生命逐漸長大的過程。作品見證了時代的成長。但這個表現手法值得探尋的是它還能再拍多久,随着畫面等比例縮小,可能到第九張、第十張的時候,初始的人物已經看不清了。這個時候再怎麼拍下去就是一個問題。當孩子大的時候,至少得到20年後,20年後照片将會變成什麼樣,我們不得而知。那麼對于這樣的拍攝計劃,我們是否能采取别的畫面構圖形式來呈現?最終形成一個完整的時空記憶關系。這是需要我們多思考多探索的。在我來看,背景并排式的懸挂照片,而人物站在海報前,這樣是能擺放更多一點圖檔。
對于黑白作品我們一定要正确認識。最開始黑白攝影作品是不得已而為之,因為技術尚且無法做到彩色。随着時代科技的進步,彩色早已成為了主流。而這時候的黑白則被賦予更多的含義。黑白的質感是最好的,也是明暗關系的核心。黑白又寓意着陰陽,寓意着相生相克。這是中國傳統藝術中最為神秘的呈現形式。墨分五彩,黑白攝影同樣應該注意這些。最核心的是,黑白不是一黑了之,或者一白遮之,而是氣韻生動。
創意和商業類攝影作品更強調的是想法和服務商業需求。這裡我們考慮的更應該是其思想表達方面,而不是拍攝問題。在這個範疇拍攝隻是整個作品制作中的一個步驟。
福建省-林文強-《送菜大軍》
第五十一張作品福建省林文強《送菜大軍》。作者通過多人物拼貼的方式,重新在畫面中建構起了一支送菜大軍。畫面非常重視細節呈現。其一,畫面中人物衆多但并不重複,充分考慮了人物的多樣性和複雜性。其二,畫面采取了縱深透視的構圖,所有人物呈近大遠小,橫平豎直整齊排列,提升隊伍的儀式感。拍攝送菜人員時,作者注意到了人物的角度,在後期排列時,按照其角度透視進行合理布局。其三,送菜車輛也具有多樣性,包含了機車、三輪車、自行車等。送的菜也具有多樣性,包含日常菜系。這幅作品值得學習的是作者的構思和準備工作,确實非常細心。
廣東省-高衛新-《水下婚紗照》
第五十二張作品廣東省高衛新《水下婚紗照》。水下攝影是門技術活,不光是場地、裝置、光影的問題,模特在水中的表現力也非常重要。作者在做好這些基本要素的同時,在水面部分增加了一個人物倒影,這讓畫面的表達力和技術難度又多了一層,這是非常好的。畫面構圖考慮倒影人物的關系,視覺主焦點略靠黃金分割點下方。這是為了讓視線更多往倒影人物聚焦的原因。
廣東省-史維-《國之重器從我做起》
第五十三張作品廣東省史維《國之重器 從我做起》。這張作品從表面看很容易引起人的誤會。從圖像本身來說,更像一個遊戲場景,但是考慮到内在資訊ZCOOL站酷,這時候标題和畫面就相對融洽了。ZCOOL站酷是一個設計類網站,而當下設計是很多行業(橋梁、建築、文化)的基礎,更是文化軟實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這個角度說,設計稱為國之重器是沒錯的。不足之處在于場景還是偏遊戲化了一點,容易讓人誤解。
廣東省-文漩-《在建設中騰飛》
第五十四張作品廣東省文漩《在建設中騰飛》。跟之前上海胡志民那張《上海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作品相似,都是運用了空間對比來闡述思想。上海胡志民的作品強調的是時空關系,這張作品強調的也是類似的發展關系。構圖上采取了虛實結合的對角模式,左下角向右上角延伸。畫面将透視關系盡量減弱,進而形成一個平面的感覺。
廣東省-謝啟凡-《異-疫》
第五十五張作品廣東省謝啟凡《異-疫》。作者用物體重構的方式來闡述了變異這個概念。就跟新冠病毒一樣,很多的疫情都是由變異病毒或者生物所引發的。作者選用了魚、章魚、羽毛、蔬菜莖等物體拼接了這樣一個場景,目的和意思非常明确,符合主題所指向。為了減弱畫面資訊幹擾,特地選用了黑白調來統一。不足之處在于,植物部分的表達略顯不足,意圖不明顯。這個體裁可以采取組照的方式進行,增加其異化的多樣性,以及未來結果的多樣性。畢竟有些變異是對社會發展有益的。
湖南-齊存蘭-《誘•惑》
第五十六張作品湖南齊存蘭《誘•惑》。一隻蛇形金屬手表寓意着貪婪和誘惑,包裹着的雞蛋寓意着剛出生的新生命,雜亂的草窩寓意家和社會。在紛雜的時代背景下,欲望和誘惑占據了我們的生活,這種環境下破繭而出的人類又能怎樣呢?作品本身構圖和光影中規中矩,作品的意圖和思想是充滿多樣性的。我的了解隻是一方面,應該有正面和更多不同的了解才對。對于攝影作品,其評價體系應該是價值和觀點傳遞。單一性價值和觀點傳遞相對容易成為好作品。多樣性價值體系和觀點傳遞則麻煩很多,需要讀者有更高的審美觀和思想認知才行。
江蘇省-龔峻-《在他們消失之前》
第五十七張作品江蘇省龔峻《在他們消失之前》。這是一張繪畫式構圖的作品,意圖和資訊傳遞非常明确,這是各個即将消失或已經消失的民族。在他們消逝之前,影像定格了他們曾經在地球存在過,他們曾經是人類社會的一員。畫面中間有兩位拿槍者,是在訴說現代戰争和武器給他們帶來了更大的生存危機。這張作品有一個引申表達,就是他們為什麼會走到消失的邊緣。這是需要人們反思的。畫面不足之處在于,對于為什麼會消失的表達不夠。作品隻是停留在疊加紀錄階段了。
上海市-王桂花-《魔都魅影》
第五十八張作品上海市王桂花《魔都魅影》。油畫式的光影變化,将上海魔幻的一面淋漓盡緻地表現出來。畫面視覺焦點在左上黃金分割線的位置,上海外灘的兩座著名老建築在這裡被光線點燃。作者采用了多重疊加的手法來做表達,并且注意了地标和五星紅旗的意義,這都是比較好的做法。右側疊加的較為虛幻,是為了表示更多的想象空間。因為像素關系,細節看不清,存在一定解讀不到位情況。
山西省-王文麗-《原汁原味》
第五十九張作品山西省王文麗《原汁原味》。比較典型的商業攝影作品,主題目的很明确,為了說明橙汁來自大自然無污染,小鳥都願意來喝。基于商業目的,不能有太多的彎彎繞繞,必須讓人一眼就看明白。
浙江省-顔勁松-《盛世漁歌》
第六十張作品浙江省顔勁松《盛世漁歌》。這是一張模仿清明上河圖式樣的作品。差別在于使用了銅浮雕畫作為遠處環境背景。近景的人則保留了一定大小透視關系。場景處理上以多點中心進行布局經營。這都說明了作者本身對中國畫研究是比較深的。
江蘇省-蔣澍-《充電》
第六十一張作品江蘇省蔣澍《充電》。作品通過人物和道具微距攝影相融合的方式來呈現一個奇幻空間關系。這個手法是經常用到的。在細節處理上,選用杯子而不是充電架,是因為要更含蓄,也要展現人類的休閑感。同時書本翻開幾頁,人手上拿的書很薄,都在說明當下是快節奏時代,充電也隻能很簡單的充一下。深層次可以衍生到當下快餐式的教育學習問題。
(編輯:吳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