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房報記者 唐珊珊丨北京報道
中奧地産最近很忙,忙拿地,忙挖人。
11月4日,正因搬遷總部引起行業關注的中奧地産,又傳出新消息,有消息稱正榮地産營銷李光已經辦理離職手續,入職中奧地産集團擔任營銷副總裁。
對此,記者緻電江西中奧置業有限公司(簡稱“中奧地産”)核實,初次接觸中,這家企業的一些細節給記者留下深刻印象。
“我們這月底就搬了,上司都在出差,現在還不确定能否回複您。”
标注着中奧地産上海公司的電話,區号仍是南昌區号,但是讓記者驚訝的是,這可能是記者撥打的地産企業公司官方電話中,唯一沒有用語音轉接,并且以最快速度被人工接聽的電話。
不過令人遺憾的是,記者按照官網留的媒體聯系郵箱發送的采訪函,顯示被拒收退回,截至發稿前仍未得到回複。
入滬前夜的中奧地産
2020年伊始,一直深耕江西的中奧地産似乎對規模有了迫切的想法。
1月,疫情圍城,中奧地産卻已在土地市場頻繁出手。先是以7.72億元競得無錫市兩宗住宅用地,溢價率為43.16%;後又陸續出手拿下江西上饒市餘幹縣1宗宅地和無錫新吳區商貿區地塊,溢價率分别高達11.28和%和13.80%。
據統計,截至今年6月30日,其已拿下20多塊地,新增貨值超過200億元。這一成績讓中奧地産首次登上中國指數研究院1-6月拿地排行榜,跻身第100名;拿地面積則達到132萬平方米,位居全國拿地排行榜第62位。
機構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奧地産銷售金額為113.8億元,這也意味着,上半年拿地金額已占其全年銷售額半數以上。
大手筆拿地屯糧之外,中奧地産總裁任小軍開始頻繁奔赴上海。
“其實搬遷總部至上海的想法,應該從2018年底就有了,隻是今年更為迫切。今年年初時任總頻繁跑上海,一方面是和上海多家企業談合作事宜,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物色合适的人選。”一位接近中奧地産的知情人士透露。
中奧地産的搬遷意願很明顯,甚至可以說是有些焦慮,這種焦慮在2020年初的那場疫情中被加倍放大了。
4月17日,疫情剛解封,任小軍便帶着幾位高管出現在上海新城控股集團總部,在與新城控股聯席總裁梁志誠、進階副總裁嚴政交流後,雙方簽署了全面深化戰略合作協定。
兩天後,任小軍一行人又陸續現身中梁地産上海總部和弘陽集團上海總部,分别與這兩家企業也簽署了戰略合作協定。
短短3天時間,任小軍一行馬不停蹄拜訪了三家房企。
耐人尋味的是,這三家房企有兩個共同點,一是均為異地成立,後遷總部到上海;二是同為在短時間内完成規模增長,目标千億的“黑馬型”房企。
新城控股成立于常州,2009年遷總部至上海,盡管彼時新城方面表示隻是“擴容”上海總部,但目前來看,相比的原先但常州總部,上海總部承擔着更多的業務和職能。遷至上海後次年,新城控股首次破百億門檻,7年後成功跻身千億房企隊伍。
中梁地産溫州起家,2016年将總部搬到上海,并由此開啟了全國化的擴張道路,資料顯示2016年中梁地産銷售額隻有190億元,2017年猛增到649億元,去年跨過千億門檻到1015億元。
起家于江蘇南京的弘陽地産(1996.HK)是三家房企中遷入上海最晚的房企,但卻在最短時間裡創下最快的增長紀錄,财報顯示,2016年弘陽全年銷售額僅有133億元,而2019年擴張至651億元。
總部搬遷背後“金融、資本、人才”的渴求
“金融、資本、人才是企業發展的核心要素,而上海都具備。同時,以上海為中心、布局長三角、拓展泛長三角等熱點區域更有利于企業快速成長為全國型企業。”上海地産研究院研究員劉博在接受中國房地産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糧草在手,“朋友圈”已建,任小軍的三要素裡唯獨缺有“規模晉級”實戰經驗的人才。
于是有了今年7月正榮産業集團原總裁田永盛的加盟,目前,其職務為中奧地産任執行總裁。
田永盛曾先後任職于蘇州旭輝、上海龍湖。
在上海龍湖的8年,從項目總監一路晉升至上海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負責了龍湖上海第一個住宅項目滟瀾山和第一個商業項目虹橋天街,該項目如今已是大虹橋核心地标之一。後來他作為副總經理分管大營運,也是龍湖最早一批營運負責人之一。
2016年其加入正榮地産,任蘇州公司總經理。僅一年時間,将蘇州區域由4個項目發展至20餘個。後升任正榮地産副總裁,曾分管過多個闆塊,在大營運管理體系、多闆塊業務管理以及組織文化建設等方面有豐富經驗。其任職期間,正榮地産完成了從400億元到1000億元的跨越,并于2018年1月16日成功登陸港交所。
其物色的第二位人選便是文章開頭提到的正榮地産營銷李光,中奧給出的職位是副總裁,負責營銷線。
與此同時,記者所在的獵頭群裡,依然每天可以看到中奧地産散發的“英雄帖”。
“中奧地産需要的是了解上海和長三角地區市場,以及融資和運作上市的人。遷都上海後,在人才隊伍搭建上應該還需一段時間。”一位上海本土房企财務總監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南昌本土房企高壓下的“奮力一搏”
無論從市場環境,還是融資環境來看,今年并不是擴張、沖規模的好時機,為何選擇此時走出深耕區域?
盡管中奧地産财務中心總經理楊小保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表示:此次遷總部至上海,是因為上海聚集着很多優秀的房企同行,是人才高地、資訊高地、金融高地,搬過去是區域化轉向全國化的考慮。
但從一個資料來看,中奧地産選擇此時的出走,野心背後多少有些無奈。
盡管南昌是中奧地産的大學營,也是其深耕多年的城市,但直至2019年,中奧地産才勉強以33.12億元銷售額擠進第10位。
在2019年,南昌品牌房企排行榜中,新力地産以145.27億元絕對優勢穩居第一,萬科以78.58億元排名第二,綠地以70.08億元位列第三。其餘依次為保利發展、恒大集團、融創中國、華潤置地、力高集團、通源地産。除新力地産和通源地産為本土房企外,其餘位置均被外來房企搶占。
“不僅僅是中奧地産,當年的有名洪城地産‘四大家族’,都已逐漸沒落,這幾年外來房企越來越多,而且很多是全國型頭部房企,把本土房企的生存空間蠶食的所剩無幾,雖然很多也去南昌周邊區域拿地布局,但核心優勢已不再。”南昌一位本土房企投資部經理告訴記者。
在他看來,留給本土房企的隻有兩條路,要麼走出去博一把,要麼留在南昌消磨殆盡,如今的中奧地産是拼全力一搏。
中奧地産能否成為下一個“千億黑馬”?
企查查資料顯示,中奧地産由江西奧林匹克花園置業有限公司和上海源鋒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分别持股70%和30%。江西奧林匹克由南昌築城和江西林波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分别持股84.7%和15.3%,前者南昌築城由任曉冬和任小軍各持股70%和30%,後者江西林波由任曉冬和熊細妹各持股80%和20%;上海源鋒投資則由任小軍個人100%全資持有。
股權穿透後可以看到,中奧地産的大股東為南昌築城,最終受益人為任曉冬和任小軍,分别持股50.071%和47.787%。
關于任曉冬的資料很少,但提起築城任家,南昌卻無人不曉。
25年前,做建設工程任曉冬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開發了南昌怡園小區,創新式的在首層引入車庫的概念,在當年滿城灰色調的福利房中脫穎而出。
随後其與世紀地産(南昌地産“四大家族”之一)的王勇聯手,成功開發了“禦錦城”、“陽明錦城”,均在當時的南昌市引發搶購熱潮,雙方賺得盆滿缽滿。
2002年,任王兩家分手各自獨立發展。次年,任家正式成立南昌市築城房地産開發有限公司(簡稱“南昌築城”或“築城地産”),盡管陸續做了一些項目,但銷售并不理想。
2005年,築城地産迎來高光時刻,其搭上中體産業這輛“快車”,相繼在無錫、九江、常州等地打造了多個奧林匹克花園,一時風光無兩。
然而好景不長,2007年底,國家出台一系列調控措施,将南昌市房地産市場打入冰點,雖然扛過了最難熬但調控期,築城地産卻從此沉寂。
2012年,任曉冬成立江西中奧置業有限公司,至此,中奧地産成為其冀望走出南昌實作全國型房企的期望。
在中奧地産的發展路徑中,可以看到很多房企的身影,中梁地産、藍光地産、陽光城、紅星、富力、港榮、盈石,“合作”似乎成為其發展戰略中的關鍵詞,此次遷至上海,中奧地産能否重制輝煌,值得期待。